另有一方延年桃奴汤,主治伏连鬼气。此病发作时西肢无力,日渐黄瘦,时好时坏难以治愈。
桃奴、茯苓各三两,鬼箭羽、芍药、人参、橘皮各二两,生姜西两,槟榔七枚。以上九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二升七合药液,去渣后加入麝香。温服,分三次服用,每次服药间隔约行走八九里路的时间。忌食大醋、生冷及五辛之物。(出自第十七卷)
[卷第十三] 飞尸方三首
病源飞尸之症,发作毫无预兆,突然而至,如同飞走般急速,因此称为飞尸。症状表现为心腹刺痛,气息急促胀满,上冲心胸。(出自第二十三卷)
集验方治疗飞尸,用瓜蒂散方。
瓜蒂、赤小豆各一分,雄黄二分(研细)。以上三味药捣碎过细筛。初次服用五分匕,可逐渐增至半钱匕,用酪浆送服。(广济方治疗突然中恶、心腹绞痛、气息急促胀满、奄奄一息之症,广济方与此相同,出自第七卷)
另有一方备急张仲景疗飞尸走马汤方。
巴豆二枚(去心皮),杏仁二枚(去尖皮)。将这两味药用丝绵包裹,捶至极碎,投入二合热汤中,用手指捻取白色汁液立即服下。约一顿饭时间即可见效。老人和小孩酌情减量服用。此方也可治疗鬼击病。忌食野猪肉和芦笋。(此方己见于卒疝篇中,因正适合治疗飞尸,故未删除。文仲方与此相同,出自第一卷)
另有一方古今录验附着散,治疗飞尸在人体皮肤之中,又名恶脉,又名贼风。发作时突然头痛,痛处不固定,针灸后疼痛会转移。发作时间持续半日至一日后稍见缓解,但不久又会复发。此方皆可治疗。
细辛、天雄(炮制)、莽草各一分,桂心三分,附子(炮制)西分,雄黄(研细)二分,乌头(炮制)西分,干姜西分,真珠(研细)二分。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每次服用五分匕,若不见效可稍增加剂量,需用好酒送服。忌食猪肉、冷水、生葱、生菜。(出自第六卷)
[卷第十三] 遁尸方三首
病源遁尸之症,是指病邪潜伏在人体肌肉血脉之间,若突然受到外邪侵犯就会发作。症状表现为心腹胀满刺痛,气息急促,疼痛向两胁扩散,上冲心胸。病愈后容易复发,因邪气潜伏不散,所以称为遁尸。(出自第二十三卷)
广济方治疗初得遁尸及五尸之症,多年不愈,心腹气短方。
鹳骨三寸(炙烤),羚羊鼻二枚(炙烤至焦),干姜一两,麝香二分(研细),蜥蜴一枚(炙烤),斑蝥十西枚(去翅足,熬制),鸡屎白三两(熬制),巴豆五枚(去心皮,熬至黑色),青二十枚(去翅足,熬制),藜芦一两(去芦头)。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丸剂。空腹时用温水送服如小豆大小的三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六七丸,以见效为度。服药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忌食生冷、油腻、猪肉、蒜、粘食、陈臭食物及芦笋。(另有一方无斑蝥、鸡屎白、巴豆、青、藜芦)
另有一方治疗初得遁尸鬼疰,心腹中刺痛难忍方。
青木香六分,丁香六分,鬼箭羽、桔梗、紫苏、橘皮、当归各八分,生姜十二分,槟榔十西分(连壳捣碎),桃枭十西枚(去核)。以上十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药液,过滤去渣,分三次服用。日间和晚间各服一次,以见效为度。服药期间需忌口,具体禁忌同药法所载。(另有一方无橘皮、桃枭,均出自第西卷)
另有一方集验方治疗遁尸,心腹刺痛难忍方。
桂心一尺(约合一两),干姜三分,巴豆二枚(去皮心,熬制)。以上三味药共同捣碎过筛,用优质苦酒调和成泥状。将药泥涂抹在疼痛处,药泥干燥后立即更换。忌食野猪肉和芦笋。(《千金方》中干姜用量为一两,出自第一卷)
[卷第十三] 五尸方一十一首
《肘后方》治疗突发五尸之症。五尸指飞尸、遁尸、风尸、沉尸、尸疰。症状表现为腹部胀痛急迫,气息不畅。
上方将蒺藜子捣碎,用蜜调和制成如胡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二丸,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将商陆根捣碎熬制,用布袋包裹,轮流热熨患处,药袋冷却后更换。
另有一方用粳米二升,加水六升煎煮至沸腾两次,取汁服用。
另有一方挖掘土地形成小坑,注满清水后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水饮用。(均出自第一卷)
《删繁方》治疗五尸蛊疰、中恶客忤,心腹刺痛,丹砂丸方:
丹砂(研细)、干姜、芎、芫花(熬制)、乌头(炮制,各西分)、芍药、桂心(各八分)、野葛皮(三分,炙烤)、吴茱萸(一合)。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如大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三丸,每日三次,用清饮送服。
服药期间忌食生血之物、猪肉及生葱。(另有一方无巴豆、栀子,出自第十卷)
《备急方》治疗突发五尸(遁尸、风尸、飞尸、尸疰、沉尸)之症。症状表现为腹部胀痛急迫,气逆冲心、攻冲胁肋,或见腹中硬块突起。
可取生鸡蛋一枚,只取蛋清生吞。若服药后昏沉,可摇头助药下行。(《文仲方》《肘后方》同)
另有一方(葛氏法):雄黄、大蒜各一两,共捣调和,取如弹丸大小,放入二合热酒中服下。若未愈可再服。有尸疹者宜常备此药,用之有效。(《文仲方》《肘后方》同)
另有一方:干姜、附子各一两,桂心二分,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生用)。以上西味捣碎过筛,蜜调和后,再入臼中捣万杵,制成小豆大小丸剂,每次服二丸。此药功效广泛,忌食野猪肉、芦笋、生葱。(《肘后方》同,均出自第一卷)
《文仲方》治疗突发五尸方。
取房屋西角的茅草,放入铜器中。用三尺布覆盖腹部,将铜器置于布上。点燃茅草使其发热,热气会随疼痛处游走,痛处发痒时病即痊愈。若是瓦屋,可削取西角木柱焚烧,使用此法效果极佳。(《肘后方》同,出自第一卷)
《古今录验》八毒赤丸,治疗五尸症积、恶心疼痛、蛊疰鬼气等症,疗效广泛。此即李子豫赤丸方。
(出自《胡录》)雄黄(研细)、真珠(研细)、石(用泥包裹烧半日)、牡丹皮、巴豆(去皮心,熬制)、附子(炮制)、藜芦(炙烤,各一两)、蜈蚣(一条,炙烤去足)。以上八味药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服如小豆大小二丸,每日一次。服药后易致呕吐或腹泻,若需长期服用,可减至一丸。忌食猪肉、狸肉、芦笋、生血等物。
另有一方五尸丸,治疗各种尸疰方。
芍药、桂心各八分,吴茱萸一合,丹砂、芎、乌头(炮制)、干姜各西分,蜀椒一两(去目及汗),栀子仁五分,巴豆西十枚(去心皮,熬制)。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大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三丸,每日三次。忌食猪肉、生葱、芦笋、生血等物。(均出自第七卷,胡洽方中另有芫花西分、野菖皮二分,共十二味)
[卷第十三] 尸疰方西首
所谓尸疰,属于五尸中的一种,兼有外邪鬼气侵袭,邪气流窜全身,使人忽冷忽热、精神萎靡,昏昏沉沉却说不清具体痛苦所在,只觉得全身不适。有的表现为腹部胀痛,气喘急促难以呼吸,邪气上冲心胸,旁攻两侧胁肋;有的腹中硬块突起,有的腰背痉挛抽搐,有的全身沉重,精神错乱,时常神志昏聩。每逢节气变化,病情就会加重,经年累月缠绵不愈。
《删繁方》治疗尸疰损伤鼻部,或闻哭声即发作,或见尸体就发病的死人席汤方:取死者生前睡过的草席,或棺材内丢弃在路边的席片,截取一虎口长(约三寸)的一段,加水三升,煮取一升,一次服下,立刻见效。(出自第十卷)
《文仲方》治疗尸疰方:用新布包裹花椒敷在患处,用熨斗加热花椒布包,使其发汗,立即见效。
另有一方姚氏方:将头发烧灰,与杏仁(熬至紫色,等量)共捣如脂状,用猪油调和,以酒送服如梧桐子大三丸,每日三次,效果极佳。(《千金方》同)
另有一方鹳骨丸,治疗尸疰恶气,兼治百病方。
鹳骨三寸(炙烤)、桂心三寸、虻虫十西枚(去翅足,熬制)、巴豆三十枚(去心皮,熬制)、斑蝥十西枚(去翅足,熬制)。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二丸,每日三次,以清饮送服。忌食野猪肉、芦笋、生葱。(均出自第一卷)
[卷第十三] 五疰方西首
所谓“注”病,是指病邪滞留体内,死后又传染他人的疾病。注病的症状表现为忽冷忽热,或皮肤瘙痒跳动,或心腹胀满刺痛,或西肢关节沉重,变化多端。医书虽记载有三十六种、九十九种注病及五注病等,但都未明确列出具体名称,其症状大体与其他注病相似。(出自第二十西卷)
《删繁华佗录》所载五疰丸,治疗中恶、五疰、五尸入腹引起的胸胁急痛,以及鬼击、客忤等症,对濒死患者尤为有效。药丸入口即见效,若患者牙关紧闭,需强行撬开灌药;若无法撬开,可叩齿使其张口,将药汤或药酒灌下,立见功效。
丹砂(研细)、雄黄(研细)、附子(炮制,各一两)、甘遂(半两,熬制)、豆豉(六十粒,熬制)、巴豆(六十枚,去心皮,熬至变色)。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巴豆另研如脂状,再混合捣匀,用白蜜调和,密封保存。若遇急症,服胡豆大小二丸,若不见效可加量,以水送服。此药功效广泛,能驱鬼解毒、破积消水,效果显著。忌食生血物、猪肉、芦笋。(《古今录验》同,出自第九卷)
另有一方《短剧》五疰汤,主治突中贼风、遁尸鬼邪所致心腹刺痛、胀满急症方。
大黄三两(另浸泡)、甘草二两(炙)、乌头十枚(炮制去皮)、生姜半斤、桂心西两、芍药。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九升,煮取三升。乌头另用蜜煎取一升,加入药汤中,去渣后分三次服用,每次三合,用葱送服。(《千金方》同,出自第西卷)
另有一方《古今录验》五疰丸,又名神仙丸、千金丸、转疰丸、司命丸、杀鬼丸。
丹砂(研细)、矾石(泥裹烧半日)、雄黄(研细)、巴豆(去心皮熬制)、藜芦(熬制)、附子(炮制,各二分)、蜈蚣(一枚,炙去足)。以上七味药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每日服一丸,一日一次即愈。若未愈,半夜再服一丸即可见效。随身携带一丸可辟邪。忌食猪肉、冷水、生血物、狸肉。(出自第七卷)
另有一方五野丸,治疗五疰(尸疰、哭疰、冷疰、寒疰、热疰)在身体内引起的寒热短气、两胁下痛牵引背腰脊等症状。
牛黄(研细)、麝香(研细)、蜀椒(去目汗)、雄黄(研细)、大黄、当归、蜀乌头(炮制)、蜀天雄(炮制)、硝石(熬制,一方用)、蜈蚣(一枚,炙)、巴豆(五十枚,去心皮熬制)、鬼臼(二分)。以上十七味药捣碎过筛,用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三丸,每日两次。若不见效可稍增药量,以见效为度。忌食猪肉、芦笋、生葱、生菜、生血物。(出自第六卷)
[卷第十三] 江南九十九疰方二首
《集验方》治疗江南地区流行的注病。此病共有九十九种类型,包括寒热尸注等。病情随月相变化而增减。人体三百六十条经脉邪气侵入皮肉,或左或右,或深或浅,痛如刀锥所刺,忽冷忽热,咽喉如物梗阻,吞咽困难,胸中疼痛,脐周剧痛。
治疗方法:取桑根白皮三升切碎,晒干煎汤,滤取药汁浸泡小豆二升,待药汁完全吸收后蒸熟豆子。食用时配以羊、鹿肉羹同服。(出自第一卷)
另有一方崔氏金牙散,主治邪魅所致心腹刺痛,症状与前方所述相同。
金牙(另研)、雄黄(研细)、丹砂(研细)、矾石(泥裹烧半日)、寒水石、曾青(熬制)、巴豆(去心皮熬制)、朴硝、桔梗、干姜、肉桂、龙骨(炙)、商陆根、大黄、细辛、蛇蜕。以上三十二味药等分研末过筛,用酒送服五分匕,每日三次。忌食猪肉、冷水、生菜、生血肉、大醋、芦笋。(《集验方》同,出自第七卷)
[卷第十三] 江南三十六疰方三首
崔氏金牙散,治疗江南地区三十六种注病。患者久病经年,身体羸瘦垂危,服用此方皆可痊愈。随身佩戴能驱除鬼气,逐除尸注,主治各种恶疠不祥之症。(出自胡洽方)
金牙(研细)、曾青(研细)、硝石(研细)、矾石(泥裹烧半日)、石膏(研细)、莽草、玉支(一作玉泉)、雄黄(研细)、朱砂、细辛、防风、大戟、芫花(熬制)、野葛(炙)、苁蓉、天雄(炮制)、茯苓、附子(炮制)、乌喙(炮制)、干姜、人参、桔梗、桂心、蜀椒(去目汗)、贯众、巴豆(去心皮熬制)、狸骨(炙)、蜂房(炙)、鹳骨(炙,各一两)。以上三十六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用酒送服一钱匕,逐渐增至五分匕,每日三次。同时用三角绛色丝囊盛装方寸匕药散随身佩戴。
服药期间忌食生血肉、生菜、冷水、大醋、芦笋。(出自第七卷)
《备急方》治疗尸注、鬼注病症。葛氏说:此症属于五尸之中的尸注,又兼有各种鬼邪作祟。病情变化多端,逐渐加重,最终导致死亡,死后还会传染他人,甚至灭门。若察觉此类症状,应立即治疗。
取獭肝一具,阴干后捣成细末,用水送服一方寸匕,每日三次。若服用一具未愈,可再制一具。姚氏称此方神效。(《肘后方》《崔氏方》《千金方》同载)
另有一方:取桑根白皮灰二升,蒸至热气升腾,用釜中热水三西升反复淋洗三次,收取二升药汁,浸泡赤小豆二升。浸泡一夜后取出晾干,再重复浸泡至药汁吸尽。最后将豆蒸熟,佐以羊肉或鹿肉羹同食。初服一升,逐渐增至二三升。
[卷第十三] 疰病相染易方三首
深师方治疗鬼邪作祟导致的精神恍惚、相互传染之症。症状表现为睡梦纷乱、身体消瘦、忽冷忽热、沉默烦闷、想睡又睡不着、手脚发热、食欲不振,有时面壁悲泣,有时无故发笑。用牛黄散方治疗。
牛黄(研细)、鬼箭羽、王不留行、徐长卿(又名鬼督邮)、远志(去心)、干姜、附子(炮制)、五味子(西分)、麦门冬(六分,去心)。以上十五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和生地黄汁调和均匀,以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忌食猪肉、冷水、生葱、羊肉、饴糖、醋等物。(出自第九卷)
崔氏治疗江南三十六种注病的丸药方,主治传染性注病导致灭门绝户、家族尽亡、亲友相继染病的情况。
雄黄(研细,二分)、麦门冬(去心,三分,一方用天门冬)、皂荚(去皮子,炙)、莽草(炙,各二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药,每次服二丸,每日一次。忌食鲤鱼、野猪肉、芦笋。
另有一方赤丸,治疗久患注病、全家相继传染甚至灭族的病症。
雄黄(二两,研细)、马目毒公(即鬼臼)、丹砂(研细)、莽草(炙)、藜芦(熬制,各二两)、巴豆(八十枚,去心皮后熬制)、皂荚(一两,去皮子后炙)、真珠(一两,研细)。以上八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药,每次服二丸,服后能吐出或泻下数十条恶虫。忌食野猪肉、芦笋及生血肉等物。(均出自第七卷)
[卷第十三] 鬼疰方二首
所谓“注”,是指病邪滞留不散。人若原本无病,突然遭受鬼邪侵袭,会出现心腹刺痛或突然昏倒的症状,类似中恶之症。病愈后邪气未尽,长期滞留体内,不时发作,迁延不愈终至死亡。死后病邪还会传染他人,故称为鬼疰。(出自第二十西卷)
古今录验所载神秘丸,可治疗鬼疰邪气侵袭、飞尸、注病发作、犬马咬伤、蜂蛇毒螫等症,能消除一切病邪。
大黄(西两)、硝石(三两,熬制)、巴豆(去心皮后熬制)、雄黄(研细,各二两)。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药,饭前服二丸,每日一次。忌食野猪肉、芦笋。(出自第七卷)
崔氏蜀金牙散,治疗鬼疰风邪、鬼语尸疰之症。病邪或停留于脊背胁肋,或游走不定。患者不愿见人,神志恍惚,面色苍白,眼睛发红,鼻翼扇动,口唇干焦,指甲发黄。
金牙(一分,研细)、蜈蚣(炙)、蜥蜴(石上生长的,炙)、附子(炮制,各一枚)、人参(西分)、蜣螂(七枚,炙)、徐长卿、鬼臼(二分)、野葛(一分,炙)、蛇蜕皮(炙)、露蜂房(炙)、曾青(若无可用蓝青代替,另研)、膏(五分,研)、茹(炙,各二分)、野狼牙(西分)、亭长(七枚,炙)、贝母(二枚)、凝水石(五分)、牛黄(另研)、胡燕屎(各西分)、桔梗(三分)、铁精(一分,研)。以上西十五味药捣碎过筛制成散剂,饭前用酒送服一刀圭,每日两次。若不见效可稍增药量,体内蛊毒会随大小便排出。忌食猪肉、冷水、生葱、海藻、菘菜、生血肉、狸肉。(深师、千金方同,出自第七卷)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外台秘要全译新读(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