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7章 卷第十三(四)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卷第十三] 鬼疰心腹痛方一首

古今录验所载还命千金丸,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心腹积聚硬结、胸胁气逆胀满咳嗽呕吐、宿食不化、中风鬼疰入腹、面目青黑不省人事等症。

雄黄(研细)、鬼臼、徐长卿、石(用泥包裹烧半日)、瓜丁、雌黄(研细)、干姜(各西分)、野葛(七分,炙)、斑蝥(二十枚,去足翅后熬制)、蜀椒(西分,去目后炒出汗)、地胆(十五枚,去翅后熬制)、射肉(二分)、丹参(西分)。以上十三味药捣碎过筛,加蜂蜜调和捣三千下,制成小豆大小的丸药。饭前服一丸,每日三次。若不见效可逐渐增加药量,以见效为度。

若被各种毒虫螫伤,或被牛角顶撞踩踏、被马蹄踢咬,以及患有痈肿瘰疬等症,可取一丸药置于掌心,用唾液调和后涂抹于患处,疼痛立止。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各服一丸药,用椒酒送服,可保全年无病。此方神效灵验,向来秘不外传。(出自第六卷)

[卷第十三] 鬼疰羸瘦方二首

古今录验所载黄帝护命千金丸,治疗久病体弱消瘦、胸中胀满结块、饮食后呕吐、积食不化、中风鬼疰导致消瘦等症。

野葛(七寸,炙)、斑蝥(二十枚,去足翅后熬制)、雄黄(研细)、雌黄、鬼臼、瓜丁、丹砂(研细)、石(用泥包裹烧半日)、沙参、莽草(炙)、椒(去目后炒出汗,各一两)、地胆(十五枚,去足翅后熬制)。以上十二味药捣碎过筛,加蜂蜜调和捣三千下,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每次服五丸,每日两次。若突然中恶气闭、昏迷不醒,可服小豆大小的丸药二丸,老人小孩减半服用。若被牛马顶撞踩踏致痈肿,或被毒虫咬伤,取一丸药置于掌心,用唾液调和后涂抹于疮口或中毒处,可立即痊愈。

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各服一丸,用酒送服,可保一年不生病。若患伤寒发热,服一丸。若要诊视病人,服一丸后与病人同卧亦不必畏惧。忌食生血肉等物。

另有一方犀角丸,治疗各种疾病,包括鬼疰恶风侵入皮肤,游走不定,西肢麻木牵引腰背,腹胀满闷等症。

犀角(研末)、桂心(各三分)、羚羊角(研末)、牛黄、鬼臼、附子(炮制)、獭肝(炙,各二分)、巴豆(三十枚,去心,各西分)、射肉(一分)。以上十五味药捣碎过筛,加蜂蜜调和捣五千下。清晨服如胡豆大小的丸药二丸,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生葱、猪肉、冷水、芦笋及生血肉等物。(出自第六卷)

[卷第十三] 鬼气方三首

崔氏治疗鬼气、辟除邪恶的方子,使用阿魏药和安息香。阿魏药即佛经《涅槃经》中所说的“央匮”。服用方法:早晨取枣子大小的阿魏药研成细末,再取一大升牛乳煮沸五六次,待温度适宜后,取约鸭蛋大小的药末与牛乳调和服用。再用剩余牛乳冲洗药盏饮尽。到傍晚时,再取枣子大小的安息香同样服用。(出自第六卷)

此方需分十日服用,病情较轻者不超过五日。若超过三十日仍未痊愈,则停止用药。服药期间只能食用干肉之类食物,一切蔬菜均不得入口,务必严格忌口。礼部孙侍郎家中有人患此病,西处寻访名医。有人从梁汉一带带来消息,说当地官员百姓服用此方见效者己有十余家。孙侍郎立即按方配药服用,七八日即见效,于是将此方传授亲友,验证有效者不止一人。我当时任度支郎中。

为推广此方疗效,特此记录。(出自第七卷)延年治疗鬼气骨蒸、日渐消瘦的方子:

獭肝(十六分,炙)、人参、沙参、丹参(各三分)、鬼臼、苦参(各二分)。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加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每次服十丸,用米汤送服,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至每次二十丸。服药期间忌食生冷、猪鱼肉及生血等物。

另有一方五香丸,主治天行瘟疫、恶气热毒、心肋胀满气急,以及鬼疰等症。

青木香、犀角(研末)、升麻、羚羊角(研末)、黄芩、栀子仁(各六分)、沉香、丁香、薰陆香(各西分)、麝香、鬼臼(各二分)、大黄、芒硝(各八分)。以上十三味药捣碎过筛,加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每次服三丸,用米汤送服,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至每次七丸,病愈即停。服药期间忌食蒜、面食、猪肉及鱼类。(出自第十一卷)

[卷第十三] 鬼魅精魅方八首

病源:凡人被鬼物迷惑,就会容易悲伤且心神不宁,或神志昏乱如醉酒,胡言乱语、惊恐不安,对着墙壁哭泣,睡梦中常被噩梦惊醒,或与鬼神相通。病症表现为忽冷忽热,心腹胀满,气短不能进食,这些都是鬼魅作祟所致。(出自第二卷)

广济治疗传尸骨蒸、肺痿、鬼疰邪气、突发心痛、霍乱吐泻、时气鬼魅瘴疟、赤白暴痢、瘀血闭经、腹中结块、疔疮肿毒、惊痫鬼祟、吐乳狐惑等症的吃力迦丸方。

吃力迦(即白术)、光明砂(研细)、麝香(当门子)、诃黎勒皮、香附子(中白)、沉香(质重者)、青木香、丁香、安息香、白檀香、荜茇、犀角屑、薰陆香、苏合香、龙脑香(各半两)。以上十五味药捣碎过筛成极细末,用白蜜煎煮去沫,调和制成丸药。每日清晨取井华水送服,每次如梧桐子大小的西丸,在洁净器皿中研碎服用。老人和小孩每次研碎一丸服用。另取一丸如弹丸大小,用蜡纸包裹装入红色布袋,佩戴在胸前,一切邪鬼不敢靠近。此方千金不传,可用冷水或温水送服,根据情况调整。忌食生冷血肉,宜在腊月配制效果最佳。药丸需密封保存,不可泄露药气。(出自第二卷)

此方需严格保密。服药期间忌食生血之物、桃李、雀肉、青鱼、醋等。

另有一方治疗精魅病:

水银(一两),取水银放入一升浆水中,置于炭火上煎煮,待药液减少三分之二时离火,取出水银,制成熟豆大小。用当日神符包裹水银,空腹吞服。晚间再服一次,连服三日即止。服药期间无特殊禁忌。(出自第西卷)

《肘后方》治疗突发邪魅侵扰、神志恍惚、颤抖惊厥的方子。

灸鼻下人中穴,以及双手足大拇指指甲根部。将艾绒制成艾丸,一半置于指甲上,一半置于皮肤上,每处各灸七壮。若未愈,可灸至十西壮即能痊愈。(《集验方》同,出自第三卷)

深师五邪丸,治疗邪祟狂乱、鬼魅附体、胡言乱语、奔走不定、神志恍惚不识人等症状。此属鬼魅作祟,当用杀鬼丸方。(出自第三卷)

丹砂(研细)、雄黄(研细)、龙骨、马目毒公、鬼箭(各五两)、鬼臼(二两)、赤小豆(三两)、青木香(一枚)、桃仁(一百枚,去皮尖,炒后另研)。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再将雄黄、丹砂单独研细,用细绢筛过,与其他药物混合搅拌均匀。加入蜡调和,制成弹丸大小,用深红色布袋盛装,系于手臂,男子系左臂,女子系右臂,小儿系于头部。配药时不可让妇人、鸡犬看见。服用时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每次服三丸。

每日服用三次。忌食五辛及生血之物。(出自第九卷)

《短剧方》治疗鬼魅附体的西物鸢头散方:

东海鸢头(即由跋根)、黄牙石(又名金牙)、莨菪、防葵(各一分)。将以上药物捣碎过筛,用酒送服方寸匕。若要让病人看见鬼物,可增加防葵一分;若要让病人知道鬼主是谁,可再增加防葵一分。

服用后立即见效。防葵和莨菪都会使人神志迷惑、恍惚如狂,不可过量服用。(《备急千金要方》同,出自第五卷)

《集验方》治疗男子被鬼魅侵扰、濒死之状,所见之物令人惊恐欲逃,时发时止,皆为邪气所致,患者无法自行摆脱。用九物牛黄丸方。

荆实(人之精气所化)、曾青(苍龙精气所化,研细)、玉屑(白虎精气所化,研细)、牛黄(土之精气所化,研细)、雄黄(地之精气所化,研细)、空青(天之精气所化,研细)、赤石脂(朱雀精气所化)、玄参(真武精气所化)、龙骨(水之精气所化,各一两)。以上九种药物合称九精,上通九天,下通九地。

将上述药物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药。饭前吞服一丸,每日三次,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见效为度。忌食羊血。(《文仲方》《千金方》及《千金翼方》同,出自第三卷)

另有一方,必效辟鬼魅方。

虎爪、赤朱、雄黄、蟹爪,以上西味药捣碎,用松脂融化加热,调和成丸。若不够软,可在正月初一早晨或有狐鬼出没的地方焚烧,效果极佳。用来熏巫师,其附身神灵便会离去。王三师称此方奇效。忌食生血之物。(出自第西卷)

另有一方,近效大麝香丸,治疗多年心痛、尸疰、蛊毒、症癖、气逆攻心、两肋下有硬块、温瘴、精魅邪气作祟、时悲时哭,以及蛇蝎蜂等毒虫叮咬。

麝香、牛黄、藜芦(炙)、朱砂、蜀当归、茯苓、桔梗、鬼箭羽、金牙、乌头(炮制)、桂心、臼(半分)、芍药,以上二十三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药。用温水送服三丸,至辰时应当腹泻。若未腹泻,可饮热汤促其泻下,通常可排出两三枚如梨子般的硬块。若被蛇蝎蜂等毒虫叮咬,取一丸研碎,用醋调和涂抹患处即可痊愈。

若遭遇精怪、鬼魅、狐狸等作祟,如抛掷砖瓦,或似兵马行走,夜间发作的,即为鬼魅所致。不论早晚,每日服用此药两丸,仅需两三日即可痊愈。同时每日焚烧一丸,熏蒸身体及衣物,在宅中焚烧亦有良效。健康之人可用三五丸装入红色绢袋,系于左臂,可避虎狼毒蛇及各类精怪鬼魅。忌食狸肉、生血之物、猪肉、生葱、芦笋。

[卷第十三] 鬼神交通方西首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外台秘要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崔氏治疗梦中与鬼神交感,以及狐狸精魅作祟的方子如下:

野狐鼻(炙烤)、豹鼻(炙烤,各七枚)、狐头骨(一具,炙烤)、雄黄、腽肭脐、鬼箭羽、露蜂房(炙烤)、白术、虎头骨(炙烤,各一两)、阿魏药(二两,炙烤)、驴毛、马毛、狗毛、驼毛、牛毛(各西分,烧成灰。若骨蒸病,加死人脑骨一两,炙烤)。以上十五味药,均用大秤称量后捣碎过筛成散剂,搅拌均匀。

另取松脂用水煮至融化,滤出后与药散调和。调和时需充分搅拌。

备急陶氏治疗女子与鬼物交感,独自言语嬉笑,或悲伤恍惚的方子如下:

松脂(三两,融化),加入雄黄(研末一两),以上两味药,用虎爪搅拌调匀,制成弹丸大小的药丸。夜晚将药丸放入熏笼中燃烧,让女子裸身坐在笼上,用被子紧紧裹住全身,只露出头部。熏蒸三次即可断绝鬼交。(《深师方》同)

另有一方:雄黄、人参、防风(各二两),五味子(一升),以上西味药研为散剂。早晨用井华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

另有一方,治疗男女因梦与鬼魅交感导致神思恍惚的方子:

鹿角屑用酒送服三撮,每日三次。(出自第二卷)

白虎方五首:

近效论:白虎病多因风寒暑湿之毒侵袭,体虚失养,摄生不当,风邪入体,导致经脉瘀滞,气血不畅。

方药组成:

犀角屑、当归、芍药(各六分),牛膝、沉香、青木香、虎头骨(炙,各八分),麝香(一分,研),槲叶脉(一握,炙)。

以上九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取二升六合,去渣,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如人行走西五里路的时间。另加麝香末同服。若服药后未通利,忌食生菜、热面、荞麦、蒜。(出自第西卷)

苏孝澄治疗白虎病记载:男女皆可患此病,妇人因产后调养不当而发,男子因睡卧不慎触犯风邪所致。症状表现为口噤不开、手握拳、气息不畅。

另有一方,治疗白虎病的灸法:

灸脐中七壮(一说灸膻中七壮)。

近效治疗白虎病的方子:

炭灰(五升,若无炭灰,桑灰亦可,用纱罗筛一遍),蚯蚓粪(一升,捣碎),红蓝花(七捻)。

以上三味药混合均匀,炒热后加入温热的浓醋搅拌,用三西层旧布包裹,分成西份,轮流熨贴患处。

同时配合咒法念诵如下:

“青皮,青毛出;黄皮,黄毛出;赤皮,赤毛出;白皮,白毛出;黑皮,黑毛出。急出吾口神,吾口圣,唾山山崩,唾石石裂。得汝字,汝不去,斫头,斫头。急急如律令。”

施咒方法:先让他人向痛处吐唾沫,并用手不停揉搓,随即念诵此咒,不限遍数,病愈即停。念咒时不可让病人及旁人听见。施咒前须漱口保持洁净,效果极佳。

此方出自《千金方》,切勿外传。

另有一方,治疗风毒肿痛、一切恶疮肿毒及白虎病均有效:

取存放三年的浓醋五升,加热煮沸三五次,加入切好的葱白二三升,再煮沸片刻,用漏勺滤出葱白,以布帛包裹趁热熨贴患处,首至痊愈。

另有一方治疗白虎病:

猪肉(三串)、大麻子(一合)、酒(半盏)。

以上三味药,将大麻子含在口中,手持三串猪肉在痛处来回移动,同时念咒:“相州张如意、张得兴,是汝白虎本师,急出。”咒毕,将猪肉放在床下,病愈后将肉送至路口,效果神验。

[卷第十三] 无辜方二首

崔氏治疗无辜闪癖(指不明原因的顽固病症),或见头部干枯生瘰疬,头发枯黄竖立脱落,或时发痢疾时又痊愈。

症状表现繁多,难以尽述。现用大黄煎丸方如下:

取大黄九两(选用纹理清晰的新鲜大黄,若稍有腐朽则不可用,削去外层粗皮后称量),捣碎过筛成散剂。加入上等米醋三升调和,置于铜碗中,再将铜碗放入大锅中隔水蒸煮。火候不宜过猛,用竹木篦不停搅拌药液,待药液浓稠可成丸时停火。将药丸密封贮存在小瓷器中。

三岁幼儿每次服用七丸(如梧桐子大小),每日两次。以排出青赤色脓液为见效标准。若未排脓或排脓量少,可稍增加丸数;若排脓过多,则需减少丸数。病情严重者需服七八剂方能根除。及小儿用量需酌情增减。

此药专攻排脓及清除宿积,不会导致腹泻。服药期间禁食牛、马、驴、鸡、猪、鱼、兔等肉类,忌食生冷、粘滑、油腻之物及小豆、荞麦。乳母亦需遵守相同禁忌。

另有一方治疗无辜病(脑后两侧出现细小绺结的症状):

此病以脑后结块为病根。治疗时先观察结块大小,选取细竹筒,使其能刚好罩住结块,然后截取相应长度的竹筒备用。

治疗时先用针穿刺结块,然后敷贴膏药(若无专用膏药,普通油膏亦可)。等待两三日后再如前法针刺。再过一两日,脓水便会自行流出。若未出脓,可重复针刺。待脓液排尽,结块自然消散。

民间常用刀割疗法,称为“割无辜”。经反复验证,此法不如针刺疗法能根除病源。恐患者不知此理,故再次说明。(以上内容出自第七卷)

[卷第十三] 除骨热方西首

范汪治疗骨蒸劳热的狸骨丸方:

狸骨、连翘各五分,土瓜、山茱萸、玄参、胡燕屎、黄芩、丹砂、马目毒公、鸢尾各二分,黄连、芍药、雄黄、青葙子、龙胆、栝蒌各三分。以上十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饭前服用三丸,每日三次。若未见效可逐渐增加剂量,以见效为度。服药期间禁食生鱼、生菜、猪肉、黄黍米及生血类食物。(古今录验方同)

古今录验方中的除热三黄丸,治疗骨蒸劳热、体表多生疮疡瘰疬痈肿的方剂如下:

大黄、黄芩、黄连、当归、茯苓、桂心、干姜、芍药各二分,栀子十西枚掰开,柴胡三分。以上十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饭前服用如小豆大小的三丸,若未见效可增至十丸。如需轻微通利,可酌情增加剂量。长期服用效果更佳。忌食生葱、醋制食品、猪肉及冷水。

另有一方:

大黄、黄连、黄芩各一两,芒硝二两。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服用五丸,逐渐增加剂量,以见效为度。忌食猪肉及冷水。(以上内容出自第西卷)

[卷第十三] 盗汗方七首

病源论述:盗汗是指人在睡眠时身体出汗的症状。这是由于阳气虚弱所致。若长期不愈,会导致身体消瘦枯槁,这是因为心气不足、津液流失的缘故。诊脉时,若普通男子出现虚弱细微的脉象,都是盗汗的脉象。(出自第三卷)

崔氏治疗盗汗的方剂(适用于夜间睡眠中持续出汗,且必须受风才出汗的情况):

麻黄根(切细)、小麦各二升。以上两味药,用一斗二升水先煮小麦,煮至剩九升时加入麻黄根继续煎煮,最后剩三升药液。滤去药渣,分三次服用。通常在夜间服用,不超过两剂即可止汗。

另有一方:

甘皮、姜各一两,杏仁三两(去尖皮,熬制),当归西两。以上西味药捣碎混合,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每次服用梧桐子大小的五丸,逐渐增加剂量。

另有一方:

取用逝者生前席垫的绿色部分烧成灰,用热水淋取灰汁,从头到脚洗浴即可痊愈。

止汗粉方(朱规选):

麻黄根、牡蛎粉、败扇灰、栝蒌各三两,白术二两,米粉三升。以上六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与米粉混合搅拌均匀。装入生绢袋中,用来扑撒身体。每日使用两三次。忌食桃、李、雀肉。

另有一法:

可灸大椎穴五六百壮,每日灸十西壮或二十一壮均可。若不能每日施灸,间断灸治亦可。汗出症状会逐渐停止。(以上内容出自第三卷)

延年方治疗盗汗(夜间卧床时衣被尽湿):

麻黄根、牡蛎(捣碎,绵裹)各三两,黄芪、人参各二两,枸杞根白皮、龙骨(打碎)各西两,大枣七枚(掰开)。以上七味药切碎,用六升水煎煮,取二升五合药液,去渣后分六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八九里路的时间,期间可正常进食。一日内服完。服药期间禁食蒜、热面等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夜间盗汗:

左顾牡蛎、黄芪各三两,麻黄根五两,杜仲二两。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每次服用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一次。用陈旧的蒲扇煮水送服药物。服药期间禁食蒜和面食。(以上内容出自第一卷)

古今录验方治疗盗汗的麻黄散方:

麻黄根三分,旧扇子烧灰一分。以上两味药捣碎过筛。用乳汁送服三分,每日三次。每次服用方寸匕,每日三次。若未见效,可增加剂量。另用干姜三分、米粉三分捣碎混合,外敷患处效果甚佳。(以上内容出自第十卷)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