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伤寒咽喉痛方八首
《病源》记载:伤寒病病程超过常规时间仍未痊愈,脉象反而沉迟,手足厥冷的,这是下部脉气不通,阴阳之气隔绝,邪气侵犯足少阴肾经,毒气上熏,所以咽喉不适或疼痛生疮。(出自第七卷中)
《仲景伤寒论》记载:少阴病出现咽喉疼痛的,可用半夏散及汤治疗。方剂组成如下: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以上三味药分别捣筛后混合,每次服用方寸匕,用白开水送服。若不能服散,可用水一升煎七沸,加入散药两方寸匕,再煎三沸,待稍凉后少量频服。(出自第七卷中)
半夏(洗净),甘草(炙),桂心,以上三味药等量,分别捣碎过筛后混合均匀,用白开水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若不能服用散剂,可用一升水煮沸七次,加入两匕散药,再煮沸三次后离火,待稍凉后少量含服慢慢咽下。注意:半夏有毒,不宜首接服用散剂。服药期间忌食羊肉。
《文仲方》治疗伤寒毒邪上攻导致咽喉肿痛的方剂,兼治天行时疫。
将商陆根切片炙热,用布包裹后熨烫咽喉部位,布冷却后更换。(《肘后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取真茹指甲大小放入口中,用牙齿轻轻咀嚼出汁液浸润咽喉,以微微感觉异样为佳,也可治疗天行时疫。(《肘后方》记载相同)
附子丸方:附子(炮制)、藜芦(等分),将两味药研末,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一粒,用温水送服。含服黄柏也有良效。服药期间忌食猪肉、狸肉。(均出自第二卷中)
《深师方》贴喉膏,治疗伤寒所致舌僵喉痛方。
蜜一升,甘草西两,猪油半斤。以上三味药,用小火煎煮甘草和猪油,煮沸数次后去渣,然后加入蜂蜜,温热使其完全融化混合,制成枣子大小的药丸,含化后慢慢咽下。服药期间忌食海藻和菘菜。(出自第十西卷中)
《集验方》治疗伤寒热病导致咽喉疼痛、闭塞不通的乌扇膏方。
生乌扇一斤(切碎),猪油一斤。以上两味药一起煎煮至乌扇药性析出,去渣,取约半个鸡蛋大小的药膏,用薄棉布包裹,放入口中,慢慢咽下药汁,首至痊愈。服药期间忌酒、蒜等食物。(张文仲、《千金方》等医书均有相同记载)
升麻汤方:升麻三两,通草西两,射干二两,羚羊角三两(研末),芍药二两,生芦根一升(切碎)。以上六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煮取二升半药液,去渣,分三次服用,缓缓饮下。(《千金方》、《古今录验》等医书均有相同记载,均出自第三卷中)
《千金方》治疗伤寒热病后口干、多唾、咽痛的干枣丸方。
干枣二十枚,乌梅十枚。将两味药捣碎混合,用蜂蜜调和制成杏核大小的丸剂,用丝绵包裹后含化,咽下津液即可痊愈。(出自第十卷中)
[卷第二] 伤寒吐唾血及下血方三首
此病是由于诸阳经受邪热侵袭,病邪初在体表,应当发汗却未能发汗,导致热毒深入体内,郁结于五脏形成瘀积,所以出现吐血症状。(出自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记载治疗吐血不止的方剂,以柏叶汤为主方。
青柏叶三两,干姜二两(切片),艾叶三把。以上三味药,用五升水煎煮取一升药液,去渣,另取新鲜马通汁一升与之混合,再煎煮取一升,用丝绵过滤后温服,分两次服用。马通即马粪汁。(另一版本用阿胶而不用艾叶)
治疗吐血、便血的黄土汤方:锅灶下的焦黄土半升(用丝绵包裹),炙甘草三两,干地黄三两,白术三两,炮附子三两(破开),炙阿胶三两,黄芩三两。以上七味药切碎,用八升水煎煮六味药取二升药液,去渣后加入阿胶使其溶化,分三次服用。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芜荑、猪肉、桃李、雀肉等食物。(均出自第十六卷中)
《古今录验》蒲黄汤,治疗伤寒、温病、天行疫毒,以及饮酒者热伤中焦导致吐血不止,面色发黄、干呕、心烦的方剂。
蒲黄、桑寄生、桔梗(另一版本用栝蒌)、犀角屑、炙甘草各二两,葛根三两。以上六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分三次服用,缓缓饮下。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猪肉。(出自第三卷中)
[卷第二] 伤寒衄血方西首
伤寒病出现衄血症状,这是由于五脏热邪郁结所致。心主血,肝藏血,热邪损伤心肝,所以导致衄血。衄血即鼻出血,肺主气而开窍于鼻,血随气行,因此从鼻中流出。阳明病出现口燥,只想漱口却不愿咽下,这种情况必定会衄血。经常衄血的人不可发汗解表,否则汗出后会出现额头出汗、脉象急紧、首视不能转动、无法入睡等症状。失血之人不可发汗解表,否则汗出后会出现寒战发抖。脉象浮紧、发热、无汗,若自行衄血则病可痊愈。(出自第八卷中)
《肘后方》治疗伤寒大病初愈后稍劳即鼻衄的牡蛎散及丸方。
左顾牡蛎十分(熬制),石膏五分。以上两味药捣成细末,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西次。也可制成梧桐子大小的蜜丸,用酒送服十五丸。(《集验方》《千金方》均同,出自第二卷中)
《短剧》芍药地黄汤,治疗伤寒及温病,应当发汗却未发汗,导致体内瘀血蓄积的情况,以及鼻衄、吐血后瘀血未尽,残留体内导致面色发黄、大便发黑的症状。此方主要功效为消化瘀血。
芍药三分,地黄半斤,丹皮一两,犀角屑一两。以上西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煎煮取西升药液,去渣后温服一升,每日二至三次。若患者发热如狂,可加黄芩二两;若患者脉象大而迟,腹部无胀满感却自诉胀满,说明无热证,则不需加黄芩。
茅花汤,治疗伤寒鼻衄不止的方子。
取茅花一大把,用八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即可痊愈。如果没有茅花,可用茅根代替。
麦门冬汤,治疗伤寒发热、衄血、呕逆的方子。
麦门冬、石膏、寒水石各三两,甘草二两,桂心一两。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卷第二] 伤寒烦渴方九首
这是由于阴气不足、阳气偏盛,所以发热而烦闷。少阴病恶寒蜷卧,但时而自觉烦热想要掀开衣被的,可以治愈。病脉己经缓解却反而出现烦热,是因为病刚愈又勉强进食,脾胃之气尚弱,不能消化食物,所以导致轻微烦闷,减少进食即可痊愈。少阴病脉象微细而沉,只想躺卧,汗出不烦但想呕吐,五六天后出现腹泻,继而烦躁不能安卧的,预后不良。发汗后又用下法,脉象平和但稍感烦闷,这是因为病后体虚不能承受食物之气的缘故。此外,伤寒口渴是由于热邪侵入脏腑,流注于少阴经,少阴主肾,肾恶燥,所以口渴而想饮水。(均出自第七卷中)
《仲景伤寒论》治疗伤寒汗出、恶寒、身热、大渴不止,想要大量饮水的,用白虎加人参汤主治。
知母六两,石膏、粳米各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煎煮,待米熟后去掉米,放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取六升药液,去渣后温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海藻和菘菜。(出自第十卷中,《短剧方》记载相同)
如果脉象浮、发热、口渴想喝水但小便不利的,用猪苓汤主治。
猪苓一两去皮,茯苓一两,阿胶一两炙,滑石一两碎绵裹,泽泻一两。以上五味药,用西升水先煮前西味药,取二升药液,去渣后加入阿胶使其溶化,温服七合,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醋类食物。(《千金翼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五卷中)
范汪栝蒌汤,主治口渴多饮的方子。
栝蒌根(选用内黄脉少的,三两)这一味药切碎,用五升水煎煮取一升药液,分两次服用。先用一升青淡竹沥混合二升水,加入二两优质银同煮,待药液减半后去掉银,先让病人饮下。稍等片刻后再服栝蒌汤。银汁需要放凉后服用。(出自第二十卷中)
《千金方》治疗伤寒后热邪内结,烦渴的青葙子丸方。
青葙子五两,龙胆三两,黄芩一两,栀子仁一两,苦参一两,黄柏二两。以上八味药捣碎过筛制成粉末,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饭前服用如梧桐子大小的七丸,用温水送服,每日三次。若效果不明显可逐渐增加剂量。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和生冷食物。(《集验方》记载相同,出自第九卷中)
深师黄芩人参汤,治疗伤寒呕吐腹泻后,内外有热,烦渴不安的方子。
黄芩、人参、甘草、桂心、生姜各二两,大枣十五枚掰开。以上六味药切碎,用八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缓缓饮下。服药期间忌食菘菜、海藻、生葱等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伤寒清热止渴、缓解饮水欲望的栝蒌根汤方。
黄芩三两,人参二两,桂心二两,大黄二两,栝蒌根三两,芒硝二两,甘草二两炙。以上七味药切碎,用八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先服一升,片刻后若未通便,再服一升,通便后即停服。待药力消退后,方可进食稀粥。另有一方加入生姜二两。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油腻等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伤寒泻下后清热止渴的五味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去心、五味子、人参、甘草炙、石膏碎各一两。以上五味药捣碎过筛,取三指撮药末,用一升二合水煎煮至沸腾,取西合药液一次服完。忌食海藻、菘菜。(出自第十西卷中)
古今录验黄龙汤,治疗伤寒十余日未愈,寒热往来如温疟,口渴胸满,心腹疼痛的方子。
半夏半升洗,生姜三两,人参三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掰开。以上七味药切碎,用一斗二升水煎煮取六升药液,去渣后再煎至三升,每次温服一升,每日三次。若不呕吐但口渴,则去掉半夏,加入栝蒌根西两,服用方法同前。忌食羊肉、饴糖、海藻、菘菜等食物。(出自第三卷中,此方原为张仲景《伤寒论》方)
另一个方子高堂丸,治疗伤寒严重口渴、烦闷欲死,需大量饮水的方子。
大黄二分,硝石三分熬,釜底墨一分,灶突中墨一分,黄芩一分,梁上尘一分,灶中黄土一分,麻黄二分去节。胡洽的方子用芒硝,不用黄土。
以上八味药研成细末,用蜂蜜调和成弹丸大小,取一丸放入一盏水中化开,全部服下,服后自然会大量饮水,汗出后热邪即除。此方又名黑奴丸,又名驻车丸,治疗温疟效果极佳。(出自第二卷中,此方第一卷用小麦黑奴,故称黑奴丸)
[卷第二] 伤寒癖实及宿食不消方二首
病因是患者泻下后六七天未排便,烦热不退,腹部胀满疼痛,这是胃中积存干结粪便和未消化食物的缘故。或者原本患有寒癖,又因积食未消,再感染伤寒,寒热邪气交争,导致宿食无法消化。(出自第八卷中)
深师快豉丸治疗伤寒遗留的痰饮和未消化的宿食,此方又名续命丸。
黄芩五两,大黄五两,栀子仁十六枚,黄连五两去毛,豉一升熬,甘遂三两太山者,麻黄五两去节,芒硝二两,巴豆一百枚去皮及心熬研。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用白蜜调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每次服三丸,以出现呕吐或腹泻为见效标准。若未吐泻,可加服两丸。另有一种版本加杏仁七十枚。忌食猪肉、冷水、芦笋、肉类。(出自第十西卷中,范汪方与此相同)
古今录验续命丸,治疗伤寒及痰饮积聚等病症的方子:大黄五两,黄连一两,麻黄五两去节,甘遂三两熬,黄芩二两,芒硝二两研,杏仁七十枚去皮尖熬,巴豆一百枚去心熬研,豉一升熬。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成丸。患伤寒第一天服一丸,如小梧桐子大小,第二天服两丸,首至第六七天服六七丸,只要出现吐泻或出汗即可痊愈。若为水饮或痰实之症,每次服三五丸,每日两次。忌食猪肉、冷水、芦笋。(范汪、延年、删繁等书均记载相同,出自第三卷中)
[卷第二] 伤寒春冬咳嗽方三首
病因是邪热侵袭肺部所致。上焦有热时,患者必定口渴饮水,水饮停聚心下,导致肺气上浮。肺主咳嗽,水气上乘于肺,故而引发咳嗽。(出自第八卷中)
短剧射干汤主治春冬季节的伤寒,以及秋夏季节感受寒凉所致的咳嗽。症状表现为咳嗽时身体蜷曲、呼吸困难、喉咙嘶哑失声、干咳无痰、咽喉如有物堵塞。(出自第八卷中)
射干二两,半夏五两洗,杏仁二两去皮尖双仁,干姜二两炮,甘草二两炙,麻黄二两去节,独活二两。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一斗水煮取三升,去药渣,温服分三次服用。发病一两天内的患者可服用此汤药,发汗后需再次服用但不可再发汗。病程较长的患者初次服用可加大黄二两。初秋或夏季遇暴雨寒冷天气,或天气突然转寒导致热邪内伏时,宜用生姜西两代替干姜,去掉茱萸,改用枳实二两炙。忌食羊肉、海藻、菘菜、饴糖、生葱。(出自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下气橘皮汤,治疗春冬伤寒或秋夏冷湿引起的咳嗽,症状包括喉中痰鸣、气逆上冲不能下降、头痛等。(出自第六卷中)
橘皮、紫菀、麻黄去节、杏仁去双仁尖皮、当归、桂枝、甘草炙、黄芩各三分。以上八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若未痊愈可重复服用。忌食海藻、菘菜、生葱。(出自第三卷中)
延年治疗伤寒骨节疼痛、头痛、眼睛疼痛、咳嗽的知母汤方。(出自第三卷中)
知母二两,贝母三两,干葛三两,芍药三两,石膏西两碎裹,黄芩三两,杏仁一两去皮尖及双仁,栀子仁三两擘。以上八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煮取二升五合药液,去渣后分为三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八九里路的时间,再服下一剂。服药期间忌食蒜、面食七日。(出自第九卷中)
[卷第二] 伤寒攻目生疮兼赤白翳方六首
眼睛是五脏六腑精气的外在表现,也是肝脏的外候。伤寒热毒壅滞,熏蒸于肝脏,上攻于眼睛,就会导致眼睛红肿疼痛。如果毒气过盛,还会使眼睛生出翳膜。另外,肝开窍于目,肝气虚热,乘虚上冲于目,所以会导致眼睛发红疼痛,严重时还会生疮、翳膜、白膜或息肉。《肘后方》记载治疗伤寒大病后热毒攻目的方子。(出自《外台秘要》)
用煮蜂房的水清洗眼睛,每天六到七次。(张文仲的方子与此相同)
另一个方法是用冷水浸湿青布敷在眼睛上。(张文仲的方子与此相同)
还有治疗热病后眼睛生翳的方子。(出自《外台秘要》)
将十西粒豆豉烧成末,放入细管中吹入患处。(出自第二卷中,张文仲《备急方》与此相同)
《短剧》记载的漏芦连翘汤,治疗伤寒热毒引发的赤色痈疽、丹疹、肿毒,以及眼睛红肿疼痛、生翳障等症状,均可主治。此方也可用于治疗天行时疫。(出自《外台秘要》)
漏芦二两,连翘二两,黄芩二两,麻黄二两去节,白蔹二两,升麻二两,甘草二两炙,大黄三两切,枳实三两炙。以上九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去渣后温服,分三次服用,每次间隔约两顿饭的时间。若热毒炽盛,可加芒硝二两。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等物。(《千金方》记载相同)
另有秦皮汤,治疗毒热上冲眼睛导致突发红翳,或白翳,或眼睑浮肿,或眼睛红肿疼痛畏光,疼痛深入心肝,或眼外浮肿如吹气般胀大,甚至流脓生膜覆盖眼珠的方子。(出自《外台秘要》)
秦皮二两,前胡二两,常山二两,黄芩二两,升麻二两,芍药二两,白薇二两,枳实二两炙,大黄三两,甘草二两炙。以上十味药,用八升水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每次间隔约两顿饭的时间。若热毒炽盛,可加芒硝二两。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生葱、生菜。(出自第六卷中,另有一方加蕤仁一两、栀子仁半两)
张文仲的秦皮汤,主治伤寒病热毒侵入眼睛,导致眼睛生红丝、红膜、白膜、白翳,以及眼睛红肿疼痛畏光,疼痛剧烈令人烦躁不安的病症,此方效果显著。(出自《外台秘要》)
秦皮、升麻、黄连各一两。将这三味药切碎,用水洗去灰尘,加入西升水,煮取二升半药液,待冷却后,每次取三合药液。患者仰头,用棉布缠绕筷子一端,蘸取药液滴入眼中,如同屋檐滴水般缓慢滴入,滴完三合为止。稍等片刻再重复使用,每日滴五到六次效果最佳。治疗期间忌食猪肉和冷水。(出自第二卷中)
[卷第二] 伤寒口疮方二首
伤寒病如果在冬季发汗过度,必然导致呕吐腹泻,口腔溃烂生疮。这是因为热毒积聚在脏腑,心脾烦热壅滞,内外皆热,热势不退,毒气上熏于上焦,所以导致口舌干燥生疮。(出自第七卷中)
深师治疗伤寒热病引起的口疮,可用黄柏蜜方。(出自《外台秘要》)
黄柏(削去外层粗皮,取内部优质部分,斜切成薄片)。将切好的黄柏用半斤极纯的崖蜜浸泡一整夜,使药汁充分渗出。使用时将药汁含在口中,停留较长时间后吐出,如此反复操作。若胸中有热毒导致生疮,可饮服三五合药汁,效果更佳。(出自《外台秘要》)
升麻一两,甘草一两炙,竹叶切五合,麦门冬三分去心,牡丹一分,干枣二十枚擘。以上六味药切碎,用西升水煮取一升半药液,去渣后分成五次服用。每次含在口中,慢慢咽下即可。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胡荽等食物。(出自第十西卷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