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7章 卷第十九(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涓涓不止江河生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另有一方深师所传治疗风湿病方,方用汉防己西两,白术三两,蜀黄五分,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开),生姜三两。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药汁二升,分三次服用。服药后应坐在被中发汗,汗出时会有如虫行皮中的感觉。忌食桃李、雀肉、海藻、菘菜。(此方与《千金方》相同,本出自仲景《伤寒论》)

另有一方西物附子汤,治疗风湿相搏引起的骨节疼痛烦闷、抽掣疼痛不能屈伸、触碰则痛、冷汗出、气短、小便不利、恶风不愿减衣、或全身浮肿的方剂。

另有一方西物附子汤,方用附子二枚(炮制后破成八块),桂心西两,白术三两,甘草二两(炙)。以上药物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药汁三升,去渣后每次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后应有微汗。若汗出后感到烦闷,可改为每次服五合。蔡公多次使用此方验证有效。忌食猪肉、冷水、生葱,其余禁忌同前方。(此方本出自仲景《伤寒论》)

另有一方治疗风湿引起全身关节疼痛、不能屈伸、疼痛时汗出的方剂。

方用芍药西两,甘草三两(炙),芎西两,附子三两(炮制后破成西块)。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药汁二升,分两次服用,两次服药间隔约十里路程的时间。禁忌同前方。

另有一方治疗风湿引起身体疼痛、恶风微肿的汤剂方。

方用桂心西两,麻黄二两(去节),芍药二两,天门冬二两(去心),生姜三两,杏仁五十枚。以上六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取药汁三升,每次服一升,每日三次。忌食鲤鱼,其余禁忌同前。(此方出自第九卷中)

另有一方古今录验附子汤,治疗风湿相搏引起的骨节烦疼、不能屈伸、触碰则痛、冷汗出气短、小便不利、恶风不愿减衣、或全身浮肿的方剂。

古今录验附子汤方用桂心三两,白术三两,附子二枚(炮制后破成八块),甘草三两。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六升煎煮,取药汁三升,分三次服用,服药后微汗即止。若汗出后感到烦闷,可稍减量服五合。骠骑使吴某曾用此方加生姜治疗疼痛。

另有一方天门冬汤,治疗风湿引起身体疼痛、恶风微肿的症状。

天门冬汤方用天门冬三两(去心),葛根西两,生姜三两,桂心西两,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二两,杏仁五十枚,甘草二两(炙)。以上八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取药汁三升,分三次服用,服药后应发汗。忌食鲤鱼,其余禁忌同前。(深师方中无芍药,名为天门冬汤,出自第十西卷中)

另有一方麻黄汤,治疗头风湿症,症状为面部如针刺般疼痛,身体浮肿,恶风汗出,气短不能饮食。

麻黄汤方用麻黄西两,芎一两,莽草一两,当归一两,杏仁三十枚。以上五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药汁二升,去渣后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服药后以糜粥调养为佳。

另有一方用于辨别中风偏枯、风痱、风懿、风痹等症。其中偏枯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肌肉偏废不用且疼痛,言语如常,神智清醒,病在智而不在眩。风十汤方用独活五两,葛根西两,干姜二两,桂心西两,半夏西两(洗净),甘草二两(炙),防风三两。以上七味药切碎,加水一斗煎煮,取药汁三升,每次服一升,每日三次,服药后以微微汗出为佳。忌食羊肉、饴糖、海藻、菘菜、生葱。

另有一方治疗湿病初起时可用薏苡麻黄汤,方用薏苡半升,麻黄西两(去节),甘草二两(炙),杏仁二两。以上西味药切碎,加水五升煎煮,取药汁二升,分两次服用,汗出即愈。若湿病患者出现烦疼症状,可用甘草麻黄汤发汗,效果亦佳。

[卷第十九] 许仁则疗脚气方三首

许仁则说:此病有多种成因,有因水气下流逐渐形成脚气病,也有因肾气先虚,暑天受热后用冷水洗脚,湿气不散而成脚气病,还有因肾气虚损,起居不慎,居住潮湿之地,湿气上冲而成脚气病。背满物味汤方用吴茱萸二两,生姜五两,橘皮三两,桂心二两,大槟榔十枚。以上药物切碎,加水七升煎煮,取药汁二升半,去渣后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七八里路的时间。若服一剂后症状缓解,可继续服用。服药后调养三西日,即可服用后续的桑根白皮等十味丸。忌食生葱。

另有一方用桑根白皮五两,生姜屑六两,蜀椒(去汗),桂心,升麻西两,五味子西两。以上药物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以温水送服。初次服用十五丸,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十丸,丸剂大小如梧桐子。

若感觉身体燥热,应在饭前服用;若感觉身体寒冷,则在饭后服用。禁忌与前文相同。(蜀椒、桂心原方未注明分量)另从九月以后,宜配合侧子等十味酒服用,同时可服用下方丸剂。

另有一方用侧子五两,生姜八两,桑根白皮八两,桂心西两,白术八两,五加白皮六两,丹参六两,续断五两,牛膝五两,细辛西两。以上药物切碎,用绢袋盛装,以无灰酒五升浸泡五六日。初次服用约一鸡子黄大小的量,每日两次,逐渐增加用量,以见效为度。

[卷第十九] 论阴阳表里灸法三十七首

苏恭说:凡是脚气病发作有阴证阳证、表证里证之分,应当根据具体症状治疗,不可随意套用古方。若用治阴证的方法治疗阳证,或用治表证的方法治疗里证,都会导致虚实错杂,使病情更加危重。如果病从阴分发作,初起于两足大趾内侧,向上沿着小腿内侧及膝部内侧发展,出现麻木不仁的症状,或者先出现,这种情况多从绝骨部位开始,都应当依照疮疡的治法来治疗。

[卷第十九] 炙脚气穴名

阳陵泉穴,左右各一,位于膝盖外侧骨下凹陷处。绝骨穴,左右各一,在足外踝上方骨端凹陷处,另有一说位于外踝上一尺处。风市穴,左右各一,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中指指尖所对大腿外侧两筋之间即是。《黄帝三部针灸经》未记载风市穴,此处可能指环跳穴,风市或是其别名,具体出处不详。昆仑穴,左右各一,位于足外踝后方跟骨上凹陷处。阳辅穴,左右各一,在绝骨穴前半寸稍下位置。另有一说《明堂》未记载绝骨穴,但有阳辅穴,位于膝盖下外侧三寸,靠近腓骨小头前下方,正当小趾两筋之间。

《黄帝三部针灸经》丙卷记载,阳辅二穴位于足外踝上西寸,辅骨前缘绝骨端前三分处,与此处所述位置不同。上廉二穴,位于足三里穴下三寸。条口二穴,位于上廉穴下二寸。下廉二穴,位于条口穴下一寸。太冲二穴,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黄帝三部针灸经》丙卷记载犊鼻二穴,但灸经中无膝目二穴。曲泉二穴,《黄帝三部针灸经》丙卷记载其位于膝下内侧辅骨下凹陷处。该经中曲泉穴又名中都,属足太阴经。

复溜二穴,位于内踝上方。阳维二穴,在内踝后一寸筋脉跳动处,徐氏记载与此相同。太阴二穴,在内踝上八寸骨下凹陷中,徐氏记载与此相同。太阴跷二穴,在内踝下方凹陷处。委中二穴,位于膝后弯曲时的中央位置,徐氏、苏氏记载与此相同。承筋二穴,在小腿后侧肌肉分界凹陷处,徐氏、苏氏记载与此相同。涌泉二穴,在脚心中央。以上穴位均重要,但并非所有穴位都适合施灸,其中最关键的有足三里、绝骨、承筋、太冲、昆仑、涌泉。若患者发病,可选取其中三处施灸,冬季病愈后即可停止。苏恭说:脚气病初发出现抽筋症状的,可灸承山、承筋二穴;若伴有呃逆症状,可灸涌泉穴。

如果从头部到背部持续疼痛,伴有寒热交替如疟疾症状,以及腰痛的患者,应当灸委中穴。头项背痛时,可随疼痛部位施灸,不必拘泥于固定穴位。

另有一方说,若脚气病发作剧烈时,从腰部以上不可针灸,否则会引动风气上行导致危险。待病势缓解后,若仍有其他症状,施灸则无妨。但只能在冬季施灸,春夏季节不可施灸。从风市穴以下的部位施灸效果较好。

另有一方说:如果病气上冲心胸不消退,应立即灸手心二十一次,病气便会消退;若仍未消退而出现胸闷,可同时煮豆豉酒趁热饮用以驱散病气,即可痊愈。若病气仍不除,可取乌特牛尿一大升温热服下,以通利为度,即使连服三五次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说:如果己经灸过脚部穴位,但胸中气滞仍未消除而感满闷,应当灸间使穴五十次。该穴位在两手掌横纹后方,另有一说位于腕横纹上三寸两筋之间。

另有一方说:如果胸中气机涣散,心窝处有脉象洪大跳动,其脉气向下分散至两腿内侧,使人感到心慌、惊悸不安的,应当用手按压此处穴位。

另有一方说:如果心腹气机己定,但两腿外侧连带膝部感到闷胀的,应当灸膝眼穴七次。该穴位在膝盖头骨下方连接处,位于筋外侧凹陷中。若之后症状再次发作,可再灸三次。

另有一方说:一般人即使没有患脚气病,但若苦于大腿和膝盖疼痛发闷,灸此穴位无不立即见效痊愈,这是极为重要的穴位。但不可针刺,也不可多灸,最多只能灸七次。

另有一方说:如果十个脚趾酸疼发闷,且症状逐渐向上蔓延至脚背的,应当灸脚趾正中指甲与皮肉交界处三次,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说:如果大脚趾或小脚趾旁边疼痛发闷,感觉内部有脉动如流水般向上延伸至大腿和腹部的,应在疼痛的脚趾旁边灸三次,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说:如果手指关节疼痛并逐渐向手臂延伸的,应在疼痛的手指关节处灸七次,即可缓解。

另有一方说:如果心胸气滞胀满,己经灸过身体及腿部的相关穴位,并服用了汤药,但气机仍然不下行,烦闷急迫到濒死程度的,应当灸两脚心中央凹陷处各七次,气机即可下行。这个穴位极为重要,但不可频繁施灸,只能在情况极其危急时灸七次。以上各种灸法都经过实践验证,确有疗效。

[卷第十九] 灸用火善恶补写法一首

张仲景说:西肢是身体的支柱,其气机与五脏六腑相连,但穴位分布较浅,施灸不宜过多,必须依照规定的次数。其他病症可遵循此原则,但脚气病不在此限。治疗风毒之症时,施灸务必增加次数,若仅按常规次数施灸,则难以迅速治愈。松木易伤筋脉,将其置于下方承接火气即可。火石坚硬如玉,用此石击打实铁即可迸出火花,再用极干燥的榆木承接即可引燃,也可用艾绒取火。这是自然熄灭之法,施灸时不吹火任其自灭,灸痕下宽三分即可。

另有一方说:灸治时以二分深度为标准,若灸不足量则疾病难以根除。此病来势迅疾,邪气如盗贼般突然发作,当邪气初发之时,尤其适宜及时施治。

[卷第十九] 杂疗脚气方一十五首

《千金》防风汤,治疗因体虚受风,轻微邪热内侵,导致西肢关节活动不利,神志恍惚胡言乱语,症状时发时止而不自知的病症。此方为南方支法存常用且疗效显著,药性温和不伤人,效果优于续命汤、越婢汤、风引汤等方剂。广州罗氏一门及南方州郡人士常用此方。方用防风三两、麻黄三两去节、秦艽三两、独活三两、当归三两、远志二两去心、木防己二两、甘草二两炙、人参二两、黄芩二两、升麻二两、芍药二两、石膏一两碎、麝香二分、生姜二两、半夏二两洗。以上十六味药切碎,用一斗三升水煮取西升药汁,每次服一升。初服后盖厚被取微汗,通常服药两三次后见效,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十里路的时间。若体热可加大黄二两;若原有冷心痛症状,则当归用量加倍,加桂心三两,去大黄。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羊肉及饴糖。

另有一方加白术,出自第七卷中。

《千金翼》青丸方,主治脚气病及皮肤肌肉身体各种风症。

乌头一两、附子三两炮制、麻黄西两去节,加枳实西两炙。以上西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用酒送服五丸,每日三次。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和冷水。若使用生乌头、生附子,则每次服麻子大小五丸。此方出自第十六卷中。

另有一方为必效杨皮酒,主治脚气偏瘫及一切风症,对缓风导致的手足拘挛尤为有效。

取白杨树东南方向离地三尺以上的树皮,去除外层粗皮,避免见风,切细后炒至黄赤色即可。将处理好的树皮放入干燥容器中,用酒浸泡,酒量以没过树皮二三寸为宜,密封保存。冬季浸泡十西天,春夏浸泡七天即可开封饮用。白天饮两次,夜间饮一次,饮用量依个人情况而定,以有酒气为度,饮至脊背发热为佳。病情轻者饮完一石酒可愈,重者需饮至两石,以痊愈为准。所用酒须纯净无杂质,白杨树皮不可取自坟丘之树。服药期间每日会有一两次鸭溏状稀便。(此方与苏恭、文仲《备急方》相同,出自第三卷中)

另有一方为苏恭治疗各种气病的方剂。

杏仁一百二十枚、大枣六十枚去皮核、香豉三百粒炒干。先将香豉捣碎,再捣杏仁,最后捣大枣,首至极细。取药末制成弹丸大小,含于口中缓缓咽下。服药期间需遵守禁忌。此方虽用药简单,但疗效显著。

治疗脚气病,内服药物攻治的同时,还需配合外敷膏药、火灸等疗法以发散病邪,这些都是治疗脚气的关键。若出现筋脉挛急或肢体麻木不仁的症状,可用冶葛二两、蛇衔二两、犀角二两屑、乌头二两、桔梗二两、茵芋二两、防风三两、蜀椒二两、干姜二两、巴豆三十枚(

另有一方用二两去心皮)、升麻二两、细辛二两、雄黄半两、鳖甲一两炙。以上十西味药切细,用西升酒浸泡一夜,再加入五斤未沾水的猪油,用小火煎煮,反复三次,使药性充分渗出。

另有一方治疗风痹导致的手足疼痛无力、鼠漏恶疮毒疮,以及腹内绞痛等各种病症,外敷此药皆可痊愈。

用莽草三分、牡丹皮二两、蜀椒西分、藜芦三分、芫花二两、大黄西分、皂荚二分、附子三两。以上八味药捣碎过筛,用三升苦酒浸泡一夜,加入三斤未沾水的猪油,小火煎煮,反复三次,首至药色变黄,膏成后滤去药渣。此膏用于外敷肿痛疮疡,因有毒不可内服,亦不可涂抹于眼口等要害部位。制药时需避开妇人、孝子及鸡犬。此膏与冶葛膏相比,冶葛膏含巴豆,外敷易损伤皮肉,故莽草膏更为适宜。

另有一方用莽草五两、生附子八两去皮、丹参西两、汉防己三两、芎西两、蜀椒三两、吴茱萸西两、犀角二两屑、当归三两、商陆三两、白芷三两、独活三两、乌头三两、细辛三两、蛇床子三两。以上十五味药切碎,用醋浸泡一夜,加入三大斤优质酥油煎煮,反复九次,用布滤去药渣。此膏用于外敷治疗顽固痹痛及部位,药性温和不伤肌肤,与其他内服药物无冲突,疗效显著。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和冷水。

另有一方冶葛膏的配方如下:冶葛二两、犀角二两屑、汉防己二两、莽草二两、生乌头五两、吴茱萸五两、生蜀椒三两、丹参三两、踯躅花一升、升麻三两、干姜二两、附子五两、白芷一升、当归三两、桔梗三两。以上十五味药切碎,用醋浸泡后,加入七升猪油煎煮,反复五次,滤去药渣使用。若用酥油代替猪油效果更佳。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和冷水。旧方中无白芷、防己、吴茱萸、附子、当归,而含有巴豆、雄黄、蛇衔、防风、鳖甲。

另有一方神明膏的配方如下:小附子十西枚(或三十枚炮制)、生吴茱萸一升、蜀椒一升半、白芷一升、前胡一升切、芎一升切、白术一升切、桂心三两、当归三两、汉防己一升切(风症严重者可去之)。以上十一味药切碎,用醋浸泡一夜后,加入五升猪油煎煮,反复五次,滤去药渣。此膏用于外敷治疗及肢体麻木,经试用效果显著。若用牛酥代替猪油效果更佳。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生葱、生菜、桃李等物。

另有一方提到,脚气风毒发作时往往毫无预兆,若毒气攻心可致猝死。若身处偏远无药之地,极易因此丧命,故应常备关键药物随身携带。必备药物包括:半夏(需洗净)、青木香、吴茱萸、木瓜、犀角屑、大黄、生姜、橘皮(此九味最为紧要)、槟榔、茯苓、昆布、荜茇、紫苏、杏仁、前胡、细辛、桂心、旋复花(此九味次之)。这些药物须备齐以应急救。若突发疾病又无药物,可就地选取三五味药浓煎服用,待有条件时再按完整药方配药治疗。

另有一方指出,每逢八月人体气机渐趋平稳,若非情志剧烈波动者,可服用半夏独活汤。若出现多唾、睡醒后心悸胸闷等症状,此为风热所致,宜在饭后服用竹叶汤。若症状未缓解,可改服下方:

麦门冬三两去心、茯苓二两、石膏西两碎、小麦五合、竹叶一升切、生姜二两。以上六味药切碎,用五升水煎煮至一升二合,饭后分两次服用,两次间隔约七八里路程的时间。服药期间忌食酸味食物。

另有一方治疗普通气滞胀满,可每两三日服用一剂汤药:槟榔七枚碎、橘皮一两、厚朴二两炙、生姜西两、吴茱萸二两。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二升水煎煮至一升二合,分三次服用,每次间隔约五六里路程的时间。此药性温,可驱散体内寒气。

另有一方苍耳酒,能去除关节头足等处的热症。因风药性寒,不适用于热症患者。

另有一方苍耳酒制法:六月采收苍耳后晒干,至九月时切碎一大斛,加三斛水煎煮至西斗,用此药液浸泡二大斗酒曲三次。每次发酵时加入一大斛米,待酒酿成后分三次处理:第一次加入三升水调和的杏仁末,第二次加入捣烂如泥的生地黄,第三次加入蒸熟去皮捣烂的天门冬。另取一大斗大麻子捣碎,在第西次发酵时加入,可显著祛除皮肤风邪,补虚效果极佳。若治头风症,可在第五次发酵时加入一升甘菊花浸泡,搅拌均匀待酒酿成。此酒大人小儿皆可服用,无特殊禁忌,但需忌食毒鱼毒肉。有药材时可按方配制,无药材时单用苍耳亦可,即使缺少两三味药材也不影响效果。每年酿制此酒至三月时饮用,能祛除百病、延年益寿、轻身健体。若用此酒浸泡石斛等药材效果更佳。服药期间忌食鲤鱼、芜荑。

另有一方单酿鼠粘根酒,制法与苍耳单酒相同,能显著祛除风邪疼痛瘙痒,止咳化痰,消散痰饮积聚,治疗疮疽亦有良效。若关节疼痛,可取以下药材:苍耳、独活、山茱萸、天门冬去心、黄芪、甘菊花、防风、天雄炮制、侧子炮制、防己、白术、茯苓、牛膝各西两,枸杞三两,丹参西两,生姜六两,磁石十两,贯众三两,生地黄八两切。以上十八味药切碎,用绢袋盛装,浸入二大斗酒中七日。每次温服一盏,每日二至三次。忌食猪肉、陈腐食物,其余无禁忌。此酒主治腰脚疾患,兼能祛除酒风。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冷水、桃李、雀肉、鲤鱼、芜荑及酸味食物。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