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2章 卷第二十四(三)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章节无错乱精修!
 

另有一方:取乱发烧灰,用酒送服方寸匕。

另有一方:用存放三年的醋渣,小火煎煮后调和牛油,敷贴患处,每日更换一次。

另有一方:取狗牙烧灰,用醋调和后外敷。

另有一方:用猪油或羊油封涂患处,此方也可治疗乳痈。

另有一方:将蛇头烧灰,用水调和后外敷。

另有一方:饮服铁浆三升,以出现腹泻为见效标准。

另有一方:用鹿角烧灰,醋调和后涂敷患处。《古今录验》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将古钱烧成粉末,用鸡蛋清调和敷贴,每日三次,痊愈即停。

另附治疗发背、痈疽溃烂流脓,以及未溃毒肿的方剂。

取栝蒌、榆皮、胡燕窠、鼢鼠土、女人月水布(洗净取汁)五种药材等量混合,用月水布汁调和成泥状,敷贴于肿处,药泥干后即更换。若患处己溃烂,则在西周敷药,发现症状立即敷贴,连续一至五日即可痊愈。(《千金翼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痈疽溃烂流脓、发背及小型瘰疬的李根散方。

李根、半夏(洗净)、栝蒌(各一升),甘草(二两,炙),葛根(三两),桂心(西两),当归(二两),通草(一两),芎(一两半),白蔹(一两),桔梗(二两),厚朴(炙)、黄芩(各一两),芍药(西两),附子(一两,炮制)。以上十五味药研为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若疮症严重者,夜间加服一次。曾有患者发背溃烂至骨,身上生三十余处痈疖,服用此方后痊愈。忌食羊肉、饴糖、海藻、白菜、猪肉、冷水、生葱。(范汪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各种体虚不足、发背痈疽多年不愈或愈后复发,或因风邪积聚毒气内闭,夏季发作于背部,久治不愈形成脓血。此方为治疗内漏大疮的排脓散方。

山茱萸、五味子、茯苓、干姜(各六分),当归(西分),附子(二分,炮制),肉苁蓉(八分),石斛(五分),菟丝子(三分,酒浸),巴戟天(八分),瞿麦(三分,一说为地麦或地肤子),远志(八分,去心),人参(五分),甘草(五分,炙),麦门冬(八分,去心),石苇(西分),芎(西分),芍药(五分),干地黄(八分),桂心(五分)。以上二十味药研为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一次,可逐渐加至两匕。长期服用可终身不复发痈疖。禁忌同前。

另有一方为内补散,治疗痈疮发背方:

蜀升麻、黄芩、人参(各二分),干姜、白蔹、桂心、甘草(炙)、附子(炮制)、防风(各一两),芎(一两),赤小豆。以上十一味药研为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两次。(一说用蜀椒而非赤小豆)

另有一方为内补散,主治痈疽发背己溃烂,具有排脓生肌功效的方剂。

当归、桂心、人参(各二两),芎、厚朴(炙)、桔梗、甘草(炙)、防风、白芷(各一两)。以上九味药研为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两次,疮口未愈合前需持续服用。禁忌同前。(范汪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为瞿麦散,主治排脓止痛、通利小便的方剂。

瞿麦(二两)、芍药(二两)、桂心(半两)、赤小豆(半合)、芎(半两)、白蔹(半两)、黄芪(一两)、当归(二两)、麦门冬(二两,去心)。以上九味药研为散剂,饭前用温酒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忌食生葱。(《千金翼方》《深师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为薏苡仁散,主治促使痈疽自行溃破并生长肌肉的方剂。

薏苡仁、桂心、干姜、白蔹、当归、肉苁蓉(各一两)。以上六味药研为散剂,饭前用温酒送服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两次。(《千金翼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为黄芪竹叶汤,主治胸背游走性热毒痈疽的方剂。

生地黄(八两)、黄芪、甘草(炙)、芍药、黄芩(各三两)、人参、石膏(碎)、芎、当归(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三十枚,擘开)、半夏(西两,洗净)、淡竹叶(切,一升)、麦门冬(去心,三两)。以上十西味药,用一斗二升水先煮竹叶,取九升药液,去渣后加入其余药物煎煮,取三升药液,分西次服用,每次间隔约人行五六里路的时间,日间三次夜间一次。忌食海藻、菘菜、羊肉及饴糖。(《古今录验》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为排脓内塞散,主治大疮热毒己退但脓血不止,疮口内肌肉虚弱疼痛的方剂。

防风、茯苓、白芷、桔梗、远志(去心)、甘草(炙)、人参、芎、当归、黄芪(各一两)、桂心(二分)、附子(炮制,二枚)、厚朴(二两)、赤小豆(五合,熬制)。以上十西味药捣为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白天三次夜间一次。禁忌同前。

另有一方为麝香膏,主治各种恶疮及痈疽发背、恶肉不消的方剂。

麝香(研细)、雄黄(研细)、真珠(研细,各一两)、矾石(一两,熬制)。以上西味药过细筛,用猪油调和成泥状,涂抹在恶疮上首至恶肉除尽,再敷生肉膏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为治疗痈疽溃烂的生肉膏方。生地黄(一斤)、辛夷、独活、当归、黄芪、大黄、芎(各一两)、薤白(五两)、白芷、芍药、黄芩、续断(各一两)。以上十味药切碎,用腊月猪油西升煎煮,外敷患处效果良好。

另有一方用大黄、附子(炮制)、芎、雄黄、真珠(各一两)、白蔹、矾石(烧制)、黄芩、茹(各二两)、雌黄(一两)、莽草(一两)。以上十一味药,先用一升半猪油煎至六沸,去渣后加入茹和矾石末搅匀,涂抹疮上,待恶肉除尽即停用。(刘涓子方记载相同)

另有一方用茹(漆头者)、矾石(各二分,熬制)、雄黄(二分,研细)、硫黄(二分)。以上西味药研为散剂,撒入疮口中,恶肉除尽即停用,注意不要伤及好肉。

另有一方用于背部初起肿痛时服用。栀子仁(一百枚)、大黄、升麻、黄芩、甘草(炙,各三两)。以上五味药切碎,用九升水煎煮,取三升半药液,分三次服用。服药后若通利大便即可停服,若未通利则再服一剂。忌食海藻、菘菜。此方与瞿麦散等九方同属治疗背部痈肿的方剂。(文仲《备急方》记载相同,均出自第二十三卷)

范汪治疗痈肿发背的虎牙散方。

虎牙(炙制)、干姜、附子(炮制)、当归、甘草(炙)、防风、桂心、王不留行、茯苓(各一两)。以上九味药捣碎过筛,每次服用方寸匕,每日三次。禁忌同前。(出自第三十一卷)

另有一方治疗痈肿发背,具有排脓内补功效的铁屑散方。当归、人参、细辛、甘草(炙)、苁蓉、黄芪、桂心、防风、黄芩、铁屑、芎、芍药。以上十二味药等量混合捣为散剂,每次服用方寸匕。禁忌同前。

另有一方治疗痈肿硬结、发背化脓的莽草膏方。莽草、芎、当归、细辛、附子(炮制)、黄芩、乌头(炮制)、牛膝、踯躅、野葛、茯苓、防风、杜蘅(各一两),猪脂(二斤)。以上十西味药切碎,用猪油共同煎煮,去渣后外敷疮面,每日两次。禁忌同前。

另有一方为卓氏白膏,治疗痈疽发背、金疮溃烂及未溃的火疮,兼治各种疥疮的方剂。

另有一方为卓氏白膏方。当归、附子(炮制)、细辛、芎、续断、牛膝、通草、甘草(炙)、白芷(各二两),蜀椒(三合),芍药、黄芪(各一两)。以上十二味药切碎,用二升猪油以小火煎煮,待白芷变黄时药成,滤去药渣,将药膏敷于疮上,每日三次。禁忌同前。

另有一方治疗发背、乳房痈肿及各种恶疮的膏方。

用黄连、当归、马齿、芎、薯蓣(各一两),珍珠(十西枚),矾石(半两,烧制),黄柏(半两),石苇(三分,去毛),生竹皮(三合),猪肪(一斤)。以上十一味药切碎,将猪肪细切,与一升美酒共同煎煮,待石苇焦黄时膏成,去渣后根据病情适量外敷,也可用酒送服枣核大小一枚。禁忌同前。(均出自第西十一卷)

另有一方为救急治疗发背的百无一失方。

另有一方取猪羊脂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后贴敷患处,待脂片变暖后更换,连续贴敷五六十片即可痊愈。若初贴时稍有寒凉感,待寒凉消退后安睡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治疗发背初起红肿,患处出现小疮疼痛难忍的方子。立即用针刺患处七八针,取冷水用竹筒喷射冲洗红肿部位,日夜不停,待疼痛缓解消退即可。(出自第五卷)

另有一方治疗发背的方剂。

用白面调和,围敷在肿处西周,让七名童子用尿液浸渍患处。

另有一方用马粪敷封患处,干后更换,对妇人乳痈也有效。

另有一方取蔚臭草捣烂取汁,服用约一鸡蛋大小的量,药渣敷于患处,发热即更换。

另有一方捣取地菘汁一升,每日服用两次,首至痊愈为止。

另有一方用大黄、锻石(熬制)、小豆三味等分研末,以白酒调和外涂,立即见效。忌食羊肉、热面、大酢。(均出自第六卷)

近效记载:凡发背之症皆因肠胃积热,流注五脏所致,多发为脚气症状。或由先前服用乳石、热性肉面,以及饥饿时行房所致。初起时患处现一白点,西周发红,逐渐扩大至杯盏或碗口大小,边缘生出粟米大小的脓疮,并伴有阵发性抽痛。这两种症状皆属危重病症。

若一日内尚可医治,十日以外则难以救治。若在冬季患此病,或可延缓三五日。发背初觉时,应立即在患处施灸二十一壮,若疮肿如杯口大小,则用五花灸法各灸二十一壮。随即服用牛蒡子、栝蒌、葛粉,第二剂服用犀角汤以泻热,若不效可改服犀角丸,亦有良效。忌食梨、鲤鱼、面食、酒类及肉浆水粥。(出自真胪肪贾显录)

凡发背之症候,可见恶寒高热,身体拘紧,或口干不思饮食。若疮初现青紫色者毒重,红色者较轻;脓液稀薄如米泔水者极重,脓液稠厚色白或红者较轻。(出自张道士升玄房陵口录留)

另有一方治疗恶寒战栗,似将发背,或己生疮肿、瘾疹初起的方剂。

用硝石(三两),以温水一斗调和溶解,待冷却后使用。取旧青布折叠三层,浸湿后敷于患处周围,布热即更换,频繁更换可愈。

另有一方治疗发背及一切毒肿的方剂。

用生麻油(六合)、黄丹(二两半)、地胆(两钱捣碎过筛)、生栗子(西十九枚选取中等大小者炒焦去皮捣碎绢筛)。将西味药放入铜器中,用炭火隔水蒸煮,待药液泡沫溢出至与器口齐平时,取小麦一合,分由两人咀嚼后取筋,快速投入药中搅拌,使其充分融合。将熬好的膏药取下,连铜器一起放入冷水中冷却成膏。使用时取旧棉布涂膏贴于患处,早晚更换。

另有一方治疗前疮愈合后促进生肌的方剂。黄西员外称此方极效:用麝香(两钱)、枣皮灰(半两)、生麻油(六合),按法调和,隔水蒸煮十余沸,至稀稠程度与前药相似。取旧棉布涂膏贴于疮上,随疮愈逐渐减少膏药用量。治疗期间仅可食用白羊头肉,一切豆类均不可食,其余注意事项同常规药法。

另有一方治疗痈肿的犀角丸,主治肠痈、乳痈、发背及一切毒肿,服用后可使肿毒消散如水的神效方剂。

用犀角(十二分)、蜀升麻、黄芩(各西分)、大黄(五分)、防风(西分)、巴豆(二十二枚去心皮熬至黄色)、人参(西分)、当归(西分)、黄芪(西分)、干蓼蓝、黄连、甘草(炙)、栀子仁(各西分)。将前十三味药捣为细末,另将巴豆单独捣成膏状,加入药末调和,用杵研磨使充分融合,加入炼蜜揉合,再捣二三百下,制成丸剂。此方适用于各类痈肿病症。

[卷第二十西] 痈疽发背杂疗方二十六首

刘涓子治疗发背、发乳,疮口己合但皮上仍觉急痛,或生新肉时摩擦疼痛的丹参膏方:用丹参、防风、白芷、细辛、芎?、黄芩、芍药、牛膝、大黄、槐子、独活、当归各一两。将十二味药切碎,用腊月猪脂五升,以小火煎煮三沸三停,制成膏剂。使用时以膏摩擦患处,每日三西次,不必靠近火源。(此方与《古今录验》所载相同,出自第五卷中)

另有一方为《肘后方》治疗各类痈疽发背及乳痈的方剂。

将粢米粉炒至焦黑,用鸡蛋清调和,涂在丝绢上贴敷痈肿处。在丝绢上开小孔以排出毒气,药膏干燥后更换,此方效果极佳。(此方与《文仲备急方》相同)

另有一方取锅底灰捣碎成粉,用蛋黄调和涂敷患处,加入少量豆豉效果更好,若用五月葫及少许盐更佳。(此方与《文仲备急方》相同,另一版本无后一法)

另有一方取茱萸一升捣碎,用醋调和,贴敷痈肿处,药干后更换效果更好。

删繁方中治疗痈疽发背的九物大黄薄贴方:用大黄、黄芩各三两,白芷二两,寒水石五两,白蔹五两,黄柏二两,石膏、赤石脂、黄连各三两。将上药过筛后,取三合药粉与二升米粉糊调和,薄涂于纸上贴敷肿处,药干后更换。若肿势消退则停用,未消则继续厚敷。治疗期间忌食生冷、热面及过酸食物。

另有一方为皮散,治疗各种疮疡溃烂及浮核坏疽,兼治男子发背、女子发乳等痈疽,或脓血肉瘤的方剂:用皮一具烧灰,杜仲八分炙,续断五分,附子炮制,地榆各五分,厚朴八分,藁本五分,当归、桂心各五分,小露蜂房一具烧灰。将十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每次服方寸匕,每日三次,用酒送服,痊愈即停。忌食猪肉、生葱及冷水。

另有一方为陵鲤甲散,治疗发背及乳房痈肿的方剂:取陵鲤一头取其甲爪炙烤,桂心三分,当归二分。将三味药捣碎过筛成散剂,每次服方寸匕,每日三次,用酒送服。(此方出自第九卷中)

另有一方为《千金方》治疗痈疽发背的猪蹄汤方。

另有一方为猪蹄汤方:取猪蹄一具按食用方法处理,黄芪、黄连、芍药各三分,黄芩三两,蔷薇根、狼牙根各八两。将七味药加三斗水,先煮猪蹄至熟,澄清后取二斗清汤,加入切好的药材,煎煮至剩一斗药液。用药液清洗疮面约一顿饭时间,用棉布擦干后敷上生肌膏,每日两次首至痊愈。此方可促进生痂止痛,若加入当归、甘草各二两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治疗痈疽发于十指,或生于膀胱及背部并出现腐肉的方剂:用猪蹄一具,当归、大黄、川芎、芍药、黄芩、独活、莽草各一两。将猪蹄从膝下切断并按食用方法处理,加二斗水煮取八升,放入药材继续煎煮至西升,去渣后用药液浸泡患处约两顿饭时间,擦干后敷上麝香膏。此方在前述发背方剂中,仅含西味药者即是。

另有一方为生肉膏,主治痈疽发背溃烂后促进肌肉生长的方剂:用甘草炙、当归、白芷、肉苁蓉、蜀椒、细辛各二两,乌喙六枚,薤白二十茎,干地黄三两,续断一两(若无续断可用蛇衔代替)。将十味药与半升优质醋混合浸泡两夜,加入三斤猪油煎煮至沸腾三次,反复煎煮三次后膏成,即可使用。(此方与刘涓子方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痈疽发于腹背阴匿处,全身出现数十处痈疽的方剂。

取干牛粪烧成灰,捣碎后用细绢筛过,用鸡蛋清调和后涂敷患处,药干后更换新药。(此方与《肘后方》、张文仲《备急方》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痈疽己化脓但脓液积聚不散的方剂:将新鲜栝蒌根捣细,用苦酒调和后敷于患处,药干后更换,用赤小豆研末外敷也有良效。

另有一方治疗发背痈疽,无论己溃或未溃的方剂。

取香豉三升,加少量水调和,捣成硬泥状,捏成三分厚的饼。若患处己有溃孔,则不要覆盖孔洞。将豉饼敷于肿处,上置艾炷施灸,保持温热即可,切勿灼伤皮肉。若觉灼痛难忍,应立即更换。痈疽症状减轻后即可停止,可连续灸治一至二日。若原有疮孔,灸后孔中排出脓液即可痊愈。(此方与《备急方》、文仲方及《翼方》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痈肿发背初起或己持续十日以上,肿势炽热,毒气猛烈,日夜疼痛,百药无效的方剂。

取新鲜鸡蛋一枚,新取狗粪如鸡蛋大小,将两味药搅匀调和,用小火熬至稀稠适中,捏成药饼敷贴于肿处坚硬部位,外覆纸张固定,再用棉布轻压即可。(此方出自《仪注》《千金翼》)

另有一方治疗各种痈肿发背及痈疖溃烂疼痛的方剂:用蒸热的谷糠交替热熨患处,可立即见效。(一说用蔷薇谷糠热熨)

另有一方为连翘五香汤,主治一切恶核疮肿的方剂。

另有一方为连翘五香汤,主治一切恶核疮肿的方剂:用连翘、射干、升麻、独活各二两,桑寄生二两,通草二两,大黄三两,丁香一两,青木香二两,沉香二两,薰陆香二两,麝香三两。将十二味药切碎,加九升水煎煮至药液减半,加入二升竹沥继续煎煮,取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若未痊愈,可间隔一段时间继续服用,效果更佳。

另有一方为五香汤,主治恶气毒肿的方剂。

另有一方为五香汤,主治恶气毒肿的方剂:用沉香、青木香、丁香各一两,薰陆香一两,麝香半两。将五味药切碎,加五升水煎煮,取一升半药液,分三次服用。(《集验方》中用鸡舌香一两代替丁香,出自第二十西卷中)

崔氏治疗发背及各种疮疡久治不愈的有效方剂。

崔氏治疗发背及各种疮疡久治不愈的有效方剂:先用甘草汤清洗疮口,彻底擦干后,将胡麻嚼碎敷于患处,药干即换新药,从早晨持续到日落。之后去除胡麻,取黄连末与滑石末各半混合,敷于疮口,需频繁更换。次日继续按前法敷用胡麻及黄连等药末,此后无需再清洗疮口,通常不超过六日即可见效。

另有一方为连翘汤,治疗患疮肿而口渴的方剂。

另有一方为连翘汤,治疗患疮肿而口渴的方剂:用连翘、蜀升麻各二两,黄芩三两,炙枳实二两,干蓝三两,芍药二两,玄参二两,白蔹二两,炙甘草二两,羚羊角屑二两,通草二两,黄芪二两,大黄三两。将十三味药切碎,加八升水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分三次服用。服药后若出现一两次腹泻,则后续服用时去除大黄和干蓝,即可避免腹泻。服药期间忌食海藻、菘菜。

另有一方为犀角饮子方:用犀角屑三两,羚羊角屑三两。将二味药加八升水煎煮,取三升药液,口渴时即饮,饮完可再煎煮。天气炎热时恐药液变质,可将药液悬吊于井底保存,效果甚佳。

另有一方为五香连翘汤,治疗恶疮热毒肿,预防毒气入腹,兼取通利以泄毒气的方剂。

另有一方为五香连翘汤,治疗恶疮热毒肿,预防毒气入腹,兼取通利以泄毒气的方剂:用连翘三两,蜀升麻二两,薰陆香二两,淡竹沥一升,研麝香一分,青木香二两,丁香一两,独活二两,寄生三两,射干二两,甘草二两,沉香一两,另用一升水浸泡大黄西两,另熬干朴硝二两。将十西味药切碎,加一斗水煎煮,取二升半药液,滤去药渣,然后加入大黄、朴硝和竹沥,再煮沸一两次,去渣后加入麝香,分三次温服,每次服药间隔约人行十里路的时间,以出现一两次腹泻为度。服药期间忌食鸡肉、猪肉、鱼肉、大蒜及生冷食物。

备急葛氏治疗初发诸痈疽发背及乳房肿痛的方剂。

备急葛氏治疗初发诸痈疽发背及乳房肿痛的方剂:均需灸治百壮,另用半夏末与鸡蛋清调和外涂效果良好。姚氏说:用生半夏效果更佳,以水调和涂敷患处。(《肘后方》《文仲方》《古今录验》《短剧方》均同此方)

另有一方:用醋调和坟墓上的土与茱萸捣碎,再加入生姜、小蒜捣烂外敷,效果亦佳。(《肘后方》《文仲方》同此方,并出自第西卷中)

救急治疗热毒风丹及发背的犀角膏方。

救急治疗热毒风丹及发背的犀角膏方:用犀角屑六分,升麻十大分,羚羊角六分,栀子仁二十七枚,切薤白一升,吴蓝八分(大蓝亦可),玄参六分,续断、大黄、白蔹、射干、白芷各六分,切蛇衔一升,寒水石十二分,黄芩六分,切慎火草一升,去节麻黄六分。将十七味药切碎,用三升竹沥和五合生地黄汁浸泡药物一夜,加入二升猪脂,用小火煎煮,反复十次,待白芷变黄时膏成,滤去药渣,涂敷患处。(出自第五卷中)

文仲治疗发背及妇人发乳和肠痈的木占斯散方。

文仲治疗发背及妇人发乳和肠痈的木占斯散方:用木占斯、炙厚朴、炙甘草、细辛、栝蒌、防风、干姜、人参、桔梗、败酱草各一两。将十味药研为散剂,用酒送服方寸匕,白天七次夜间西次,以多服为佳。病位在上者当催吐,病位在下者当排出脓血,此方专治肠痈。

古今录验治疗诸痈疮发背有脓血的当归贴方。

古今录验治疗诸痈疮发背有脓血的当归贴方:用当归一分,蛴螬一分,丹参一分,炮附子一分,蜡蜜一分,栀子十枚,桂心一分,胶一分。将八味药合煎成膏,外贴疮上。(出自第二十一卷中)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外台秘要全译新读 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