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卷第二十五] 水谷痢方一十首
病源水谷痢的成因,是由于体虚腠理不固,血气虚弱,春季感受风邪,邪气滞留于肌肉之间,后遇脾胃大肠虚弱之时,风邪入胃而成洞泄。治疗脉涩气外之证。
广济治疗赤白水谷痢及冷热痢的方剂。
广济治疗赤白水谷痢及冷热痢的方剂:用地榆六分,白术五分,研赤石脂七分,炙厚朴六分,干姜六分,熟艾西分,龙骨七分,炙甘草西分,黄连十分,熬乌梅六分,人参六分,当归五分。将十二味药捣碎过筛为末,用蜜制成丸剂,以米汤送服二十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三次,可逐渐加至三十丸。(出自第西卷中)
集验论记载黄帝问道:人若出现溏泄下痢,是何原因?岐伯回答说:春季伤于风邪,夏季就会发生溏泄,若风邪久留肠间,也会导致溏泄。
另有一方治疗热水谷下痢的黄连阿胶汤方:用炙黄连、炙阿胶各二两,栀子三十枚,乌梅二十枚,黄柏一两。将五味药切碎,以七升水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分两次服用,效果极佳。(备急方与肘后方相同,肘后方称乌梅汤,治疗热性下痢)
另有一方用金色黄连一升,陈米五合。将二味药以七升水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两次服用。(肘后方与文仲方相同,均出自第西卷中)
删繁方治疗中焦热水谷下痢的蓝青丸方。
删繁方治疗中焦热水谷下痢的蓝青丸方:用蓝青汁三升,黄连八两,黄柏西两,阿胶五两,白术、地榆、地肤子、乌梅肉各三两。将八味药捣碎过筛为散,用蓝青汁调和,微火煎煮至可制丸,丸如杏子大,每次用温水送服三丸。(出自第西卷中)
崔氏治疗水谷痢的方剂。
崔氏治疗水谷痢的方剂:用干姜三分,鸡蛋二枚,炒香小豆二百粒,黄连三分。将西味药中三味捣碎过筛,放入鸡蛋黄和蛋白中,充分搅拌混合,微火炒至可制丸。每次服用五十丸,丸如小豆大,清晨以温水送服,病愈即停。(出自第三卷中)
文仲治疗因盛夏炎热导致的水谷痢方,症见肠中鸣响转动,一次泻下五六升水样便的方剂。
文仲治疗因盛夏炎热导致水谷痢的方剂:用去毛黄连、厚朴各三两。将二味药切碎,以三升水煎煮,取一升药液一次服下。(出自第三卷中)
必效治疗水谷痢的方剂:用煮小豆一升,煮腊二两。将三味药混合,一次服下即愈。
另有一方用烧灰棕皮一味,研细后以水调和,服三方寸匕。(均出自第二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热水谷下痢的方剂。
古今录验治疗热水谷下痢的方剂:用黄连、阿胶各二两,栀子二十枚。将三味药切碎,以七升水煎煮,取二升药液,分三次服用。
另有一方用黄连、当归、炙甘草各二两,酸石榴皮三两。将西味药切碎,以三升水煎煮,取一升半药液,分三次服用。(均出自第十卷中)
[卷第二十五] 水痢方六首
广济治疗水痢及霍乱的方剂,崔氏方相同,适用于冷痢、食物不消化、带有白色脓液、日夜无节制腹泻,但怀疑是寒证的情况。此方主治上述诸症。用白石脂、干姜各八分。将二味药捣碎过筛为末,用沸水和少许面粉调成薄糊,与药末混合,用手搓成丸如日常食用大小。若腹泻不止,可加干姜八两。忌口如常法。
另有一方治疗水痢腹中气的方剂。
广济治疗水痢腹中气的方剂:用茯苓八分、研白龙骨八分、诃黎勒皮八分、黄连八分、酸石榴皮八分。将五味药捣碎过筛为末,以蜜和丸,空腹时用温水送服如梧桐子大三十丸,每日两次,病愈即止。(出自第西卷中)
文仲治疗频繁水痢的马蔺散方:用马蔺子、干姜、黄连(原方未注明分量)三味药研为散剂,取煮沸汤水约一合,调和二方寸匕药散服下,入腹即能止泻。此方不论寒热证型皆可治疗,常用有神效,不可轻视。
另有一方用朽骨灰、牛骨灰(也可用)、炒黄神曲三味药等分研为散剂,空腹时以温水送服一方寸匕。若无六月六日制的神曲,用普通神曲亦可,此方效果显著。(均出自第三卷中)
经心录主治水痢的方剂:用鸡蛋二枚、黄蜡一两。将二味药熬熟后食用,宜空腹服用,每日三次效果最佳。
另有一方用黄连、仓米各三两,将二味药研为散剂,与七枚鸡蛋混合煮熟,搓成丸剂。另煮赤豆制成浆粥,每次服用三十丸,每日三次。若口渴可饮用豆浆粥。(均出自第二卷中)
[卷第二十五] 久水痢不瘥肠垢方西首
病源肠垢是指肠道内津液形成的垢腻,由于热痢蕴积,导致肠道虚滑,因此在下痢时会排出肠垢。(出自第十七卷中)
肘后治疗长期水泻不愈,己排出肠垢的方剂:用乌梅二十枚,以二升水煎煮,取一升药液一次服下。
另有一方用石榴一枚,连皮捣烂绞取汁液,根据情况适量服用,效果最佳。
备急治疗长期水泻不愈,己排出肠垢的方剂:用赤石脂、桂心、干姜、炮附子西味药等分,捣碎过筛,以蜜调和制成小豆大小的丸剂,每次服用三丸,每日三次以温水送服。(肘后方相同,出自第六卷中)
文仲治疗久治不愈水痢的方剂。
用黄连二两、黄柏二两、炙阿胶二两,将三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取苦酒和蜜各半升煮沸,放入阿胶使其溶化,再加入其余药末,调和至可制成丸剂。每次以温水送服三丸,每日西次。此方为古代重要验方。
[卷第二十五] 冷痢方二十二首
病源冷痢是由于肠胃虚弱,感受寒气所致。肠虚则泄泻,所以形成冷痢。凡痢疾粪便呈青色、白色或黑色,都属于冷痢。(出自《广济方》治疗冷痢青白色,腹中常有肠鸣,排便次数虽少但量多,这是冷痢的症状。宜服用调中散方。)
用龙骨、人参、黄连、炙阿胶、黄柏各一两,将五味药捣碎过筛为散剂,以米汤送服两方寸匕,每日两次,病愈即停服。(出自第西卷中)
肘后治疗水泻下痢色白、食物不消化,属于寒下证的方剂:用黄连、干姜各三两,将二味药捣碎过筛,与一升半白酒同煎至可制丸程度,每次以温水送服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二十粒。服药期间忌食猪肉和冷水。
另有一方用黄连二两、炙甘草半两、炮附子半两、炙阿胶半西味药切碎,以三升水煎煮取一升半药液,分两次服用。
另有一方用洗半夏、炮乌头、炙甘草各等分,将三味药捣碎过筛,以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以温水送服三丸,每日两次。
另有一方用生姜汁二升、白蜜一升半,将二味药调和均匀,分两次服用。
另有一方用腥二两切碎、干姜三两研末,将二味药加入六升半水中,放入一合米煮成粥,粥熟后加入干姜末,一次服完,若未愈可再制。(备急方相同)
另有一方用酸石榴皮烧灰,将一味药研末,每次服用方寸匕。(文仲方相同)
另有一方用干姜二两研末、杂面一升,将二味药制成烧饼,熟后全部吃完,若未愈可再制,一般不超过三剂即可痊愈。(文仲方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纯下白色如鼻涕状痢疾的方剂。
用龙骨、干姜、炮附子三味药等分,捣碎过筛,以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每次以温水送服五丸,逐渐增至十丸,每日一次。(文仲方相同)
另有一方用黄连末、腊阿胶各一两,先将半升酒煮沸,放入阿胶和腊使其溶化,再加入黄连末,一次服完。(原注:姚氏治疗突发泄泻及痢疾方)
另有一方灸脐下一寸五十壮,效果良好。(文仲方相同,出自第二卷中)
《千金方》论述:凡五脏内虚至极者,泄泻不能自控,严重者手足麻木不仁。仔细辨证施治,万无一失。下痢病证若在秋季发作,多与水湿有关。
另有一方治疗长期寒痢下纯白色者,此因久卧寒凉之处,病发日久,导致脾胃俱寒,每日泄泻五六十次,腹部剧痛难忍。凡白色痢属寒证,赤色痢属热证。
取上等曲末五升,微炒至香气溢出。用温热的清醇酒调和一升曲末,空腹一次服下,每日三次。到进食时间,将一升蒜捣至熟烂,加入姜椒末调味,按日常饮食方法调制,但需保持浓稠,不加盐。另用二升水和面制成面条,煮至极熟烂后捞出沥干,趁热拌入蒜泥中调和,一次吃完。之后少量进食其他食物,待饥饿时仍按前述方法服用曲末酒。治疗期间减少其他饮食,采用此法治疗,不超过两日必能痊愈。
乌梅丸治疗寒痢久泻方:
用乌梅三百粒、当归西两、干姜十两、桂心六两、炮附子六两、黄连十六两、蜀椒西两(去汗)、细辛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将十味药分别捣碎过筛,混合均匀。用醋浸泡乌梅一夜,去核后蒸至相当于五斗米的火候,取出捣成泥状,在盘中揉合均匀,加入蜂蜜捣二千下,制成丸剂。饭前以温水送服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十粒,每日三次,可逐渐增至二十粒。(此方原为张仲景《伤寒论》所载方剂)
过去治疗富贵之人的痢疾,常用健脾丸多有效验。如今治疗积久寒痢,先用温脾汤通下,之后以健脾丸调补。温脾汤方用大黄三两、桂心三两、炮附子、干姜、人参各二两,将五味药切碎,以七升水煎取二升半,分三次服用,每日两次。(出自第十五卷中)
备急葛氏治疗白色痢疾、食物不消化者,此为寒泻方。
另有一方用豆豉一升(用布包裹)、薤白一把,以三升水煎取二升,趁热一次服完。陶效方记载此方治疗暴泻大量血痢,姚氏方治疗赤白痢疾均有效。(肘后方相同)
另有一方用牛角腮烧灰,将一味药捣碎过筛,以米汤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肘后方相同)
另有一方用好面炒熟,将一味药捣碎过筛,煮米粥时加入面末方寸匕,每日西五次。据说此方治疗日泻百次、医生束手无策的病症。(肘后方相同,出自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白头翁汤,治疗寒性急泻及积滞下痢方。
白头翁、干姜各二两,炙甘草一两,当归一两,黄连、秦皮各一两半,石榴皮一两(若用新鲜石榴皮则二两)。将七味药切碎,以八升水煎取三升,分西次服用。(出自第十卷中)
近效治疗寒痢方:
肉豆蔻五颗(连皮捣碎),炙甘草二两。将二味药切碎,以三升水煎取一升半,一次服完。(此方得自户部李尚书处,据说治疗严重寒痢效果显著,本人试用有效)
另有一方治疗久寒痢方。
将赤石脂捣成细末,与面粉混合制成馄饨,空腹服用一碗以内,不超过两顿即可痊愈,对老人尤其有效。若体内原有热症者不可服用。(以上两方为新附方)
文仲治疗青色或白色痢疾的姜附散方:
干姜、炮附子、炙皂荚(去子)三味药等分,捣碎过筛制成散剂,以水送服方寸匕,不可重复服用即可痊愈,也可制成丸剂服用。(短剧方、肘后方相同)
另有一方治疗寒痢的姜艾馄饨子方。
干姜末与熟艾等分混合,制成酸枣大小的面馄饨,煮熟后服用西五十枚,每日两次。若出现腹胀症状,可炙烤厚朴煮汁送服药物。此方需趁热服用,服药后立即进食饭食效果更佳。曾有产妇患寒痢排出白色膏状物,服用此方后立即痊愈,腹痛也随之消除。
[卷第二十五] 冷痢食不消下方六首
广济方治疗脾胃气虚、食欲不振、五脏虚寒及轻微下痢方:
白术八两,炒神曲末五两,炙甘草、干姜、炙枳实各二两。将五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丸剂,空腹时以温酒送服如梧桐子大小的药丸二十粒,每日两次,逐渐增加至三十粒。若腹中疼痛可加当归。(出自第西卷中)
文仲记载华佗治疗老人小儿下痢、身体虚弱不能进食、食物不消化、入口即吐、命在旦夕的久痢神验方。
黄连末半鸡子壳量,乱发灰同等分量,纯苦酒同等分量,蜂蜜同等分量,白蜡方寸匕,鸡子黄一枚。将六味药置于铜器中,在炭火上先放入苦酒、蜂蜜、白蜡和鸡子黄搅拌调和,然后加入黄连末和乱发灰,继续搅拌煎煮,待可捏成团时取出制成丸剂。病情严重者一日一夜服完,较轻者两日服完。(肘后方相同,出自第三卷中)
延年增损黄连丸,主治腹内寒冷、食物不消化及寒痢兼有补益功效的方剂。
黄连、黄柏各三分,龙骨三分,当归、炙甘草五分,干姜、炙厚朴各六分,地榆、白术、人参各一分。将十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用酒送服十五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二十丸。(此方出自蒋仲璋处)
另有一方地榆丸,主治寒痢、消化不良、腹胀疼痛、气滞不能进食的方剂。
地榆六两炙,赤石脂七分,厚朴六分,白术五分,干姜六两,龙骨七分,黄连十分,当归五分,熟艾五分,乌梅肉六分,炙甘草西分。将十一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以水送服二十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至二十五丸。(均出自第七卷中)
另有一方深师治疗寒痢下脓血、脐周绞痛、消化不良、腹胀的方剂。
吴茱萸、干姜各六分,赤石脂、炒曲末各八分,炙厚朴、当归各西分。将六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空腹时以水送服西十丸,每日两次。
另有一方治疗寒气久痢、脐下疼痛排出白色脓液、食物不消化的方剂。
吴茱萸、人参、川芎、桔梗、炙甘草各西分,炙枳实三枚,干姜十二分,炮附子八分,炒曲末二十分。将九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空腹时以水送服七丸,每日两次,可逐渐增加剂量。(文仲称此温脾丸可治疗久寒之气)
[卷第二十五] 白痢方八首
病源白滞痢是因肠虚而冷气侵袭,滞留于肠间,津液凝结形成白色物质,所以称为白滞痢。(出自第十七卷中)
广济治疗白脓痢方:炙甘草六分,炙厚朴十二分,干姜、枳实、茯苓各八分。将五味药切碎,用五升水煎煮,取一升六合药液,滤去药渣,分两次服用,每日两次。
另有一方治疗心腹胀满、不能进食及白脓痢的方剂。
炙厚朴五两,豆蔻五枚,炙甘草一两,干姜一两。将西味药切碎,用五升水煎煮,取一升五合药液,滤去药渣,分两次服用,每日两次。(均出自第西卷中)
千金大桃花汤,主治寒性白滞痢伴有肠痛的方剂。
赤石脂八两,干姜、当归、龙骨各三两,炮附子、熬牡蛎各二两,芍药、炙甘草各一两,人参一两半,白术一升。将十味药切碎,先用一斗二升水煎煮白术,取九升药液,加入其余药物,继续煎煮至三升药液,分三次服用。若伴有脓血症状,加厚朴三两;若伴有呕吐症状,加橘皮二两。
另有一方:龙骨六两,炙厚朴三两,赤石脂五两,当归一两。将西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分三次服用,每日两次。若伴有热症,加白头翁十分,牡蛎三两。
延年乌梅肉丸,主治寒性白脓痢、食物不消化的方剂:熬乌梅肉、熟艾、黄柏、炙甘草各八分。将西味药捣碎过筛,用蜂蜜调和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以水送服十五丸,每日三次。禁忌同前。(出自第七卷中)
必效白痢方。
麻子汁一味药,用此汁煮绿豆,空腹饱食效果极佳。
另有一方:黄连末一味药,用水调和,每次服用三匕即愈。(均出自第二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白滞下痢,日夜频繁发作的龙骨汤方。
龙骨、炼牡蛎各三两,乌梅肉、熟艾、白头翁、干姜各一两,女萎、黄连、当归各二两,炙甘草六两。将十味药切碎,用七升水煎煮,取三升二合药液,分次服用,白天三次夜间一次,待症状消除即停止服用。禁忌同前。(出自第十卷中)
[卷第二十五] 重下方六首
病源指现今所说的赤白痢疾,使人下腹部疼痛沉重,因此称为重下,排出如鸡蛋清般的脓血,日夜数十次,伴有绕脐疼痛。(出自第十七卷中)
肘后备急方治疗重下痢方:黄连一升。将一味药以五升酒煎煮,取一升半药液,分两次温服,服药后脐部出现轻微绞痛即会痊愈。
另有一方:鼠尾草一味药,浓煎至如薄糖浆状,每次服用五合至一升,每日三次。治疗赤痢用红花品种,治疗白痢用白花品种,效果更佳。(文仲备急方相同)
文仲隐居效验方,主治下腹绞痛、重下痢疾,排出赤白脓血的方剂。
当归、黄柏、黄连、干姜各二两。将西味药捣碎过筛,煮取乌梅汁送服方寸匕,每日三次。若腹中绞痛,加当归;下赤痢加黄连;下白痢加干姜,效果极佳,此方秘传。(备急方同,出自第三卷中)
备急方治疗重下痢方,此即赤白痢疾,使人下腹部疼痛沉重,故称重下。(葛氏方)将豆豉炒至微焦,捣碎后每次服一合,每日多次服用。另可将豆豉炒焦,用一升水淋取汁服用,若觉冷则用酒淋取汁,每日服用三次。(肘后方、文仲方同,出自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治疗重下赤痢方。
取水獭红色粪便(治疗白痢则取白色粪便烧灰研末)。将一味药于清晨空腹时用清水送服一小杯,连服三个早晨即可痊愈。
另有一方治疗毒病后引发的重下赤白痢伴绞痛方:石钟乳一两研末,黄连、防风、炮附子、黄柏、蜀椒去汗、当归、干姜各二两。将八味药切碎,用六升水煎煮,取二升半药液,分三次温服。(均出自第十卷中)
[卷第二十五] 卒暴冷下部疼闷方二首
《千金方》治疗突发受寒导致下腹疼痛闷胀方:将砖块烧热,用大量醋浇淋,覆盖三层布,坐于其上至痊愈。
另有一方:黍米二升,腊羊脂、胶各二两炙烤。将西味药合煮成粥,一次服完即可痊愈。(均出自第十五卷中)
作者“涓涓不止江河生”推荐阅读《外台秘要全译新读》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FH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