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2章 第一所蒙学开学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双秦对比:我爹嬴政带我躺赢 http://www.220book.com/book/6PXM/ 章节无错乱精修!
 

深秋的关中平原,天高云淡,风中己带了些许凉意。在咸阳城东三十里外的一个名为“安民里”的多间,一场看似平凡却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仪式,正在悄然举行。

这里是朝廷选定的首批蒙学试点之一。校址选在乡里废弃己久的旧社祠。社祠经过简单修葺,屋顶补好了漏雨处,墙壁用石灰重新粉刷,显得整洁而肃穆。祠前原本杂草丛生的空地也被平整出来,立起了一根崭新的旗杆,上面飘扬着一面小小的黑色秦字旗。

祠堂门口,挂上了一块由乡里木匠精心制作的匾额,上面是乡里唯一一位老吏勉强能写出的两个还算端正的秦篆大字——“官塾”。

时辰将至,祠堂内外却显得有些冷清。稀稀拉拉地来了二三十个孩童,年龄从六七岁到十来岁不等。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穿着打满补丁的粗布衣服,脚上是草鞋甚至光着脚。孩子们脸上没有兴奋,只有茫然、羞涩和一丝不安。他们被父母或祖父母半推半就地送来,大人们脸上也多是疑虑和观望,远远地站着,交头接耳。

负责这所官塾的,是一位名叫田穰的五十多岁老吏。他原是县衙里一个不得志的文书,因识字且家境贫寒愿意接受这份差事,被匆匆培训了几天便走马上任。此外,还有一名从附近屯田兵卒中找来的、识得几百个字的老兵,负责维持秩序和教授简单的强身操。

田穰看着台下这群如同受惊小鹿般的孩童,和自己这寒酸的“学堂”,心中不免忐忑。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略显宽大的、浆洗得发白的吏员服,深吸一口气,走到了祠堂前的石阶上。

周围除了孩童和少数家长,还有奉命前来监督和支持的县衙小吏,以及一些纯粹来看热闹的多民。场面谈不上隆重,甚至有些简陋。

就在田穰准备硬着头皮说几句开场白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众人惊讶地望去,只见几骑快马驰来,为首的竟是一名身着宫中服饰的谒者(传令官)!

谒者翻身下马,神情肃穆,展开一卷绢帛,高声宣道:“皇帝陛下口谕:闻安民里官塾今日开蒙,朕心甚慰。启蒙教化,功在千秋。望师者尽心,学子向学,他日成为知书达理、于国有用之材。特赐《秦版千字文》、《九九算表》简册各五十份,笔墨纸砚若干,以示鼓励!”

口谕宣毕,随从将几个装满简册和文具的木箱抬了上来。田穰和在场的小吏、乡老们慌忙跪地谢恩。那些围观的乡民和孩童们也吓得跟着跪下,心中却涌起巨大的惊骇:这乡下娃娃识字的小事,竟然惊动了远在咸阳的皇帝陛下?还专门下了口谕,赏了东西?

这一刻,所有人心中的天平都发生了微妙的倾斜。原本的疑虑和轻视,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重视感和荣耀感所取代。

作者“颜幻薇”推荐阅读《双秦对比:我爹嬴政带我躺赢》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田穯老吏激动得热泪盈眶,他颤巍巍地接过代表皇帝关怀的简册和文具,转身面向孩童们,声音哽咽却无比郑重地说:“孩子们!都听见了吗?陛下……陛下在看着我们呢!我们定要好好学,不能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他按照培训的流程,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简单的拜师礼(主要是向代表知识的孔子牌位和皇帝方向鞠躬)。然后,他将孩子们领进祠堂。

祠堂内,光线透过高窗洒下。没有桌椅,孩子们只能席地而坐,每人面前发了一块小木板和一支笔(原始的毛笔)。田穰将一块涂成黑色的木板挂在墙上作为黑板,用石灰块在上面写下了第一个字——“秦”。

“这个字,念‘秦’!”田穰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却努力放大,“就是我们大秦的秦!就是皇帝陛下的秦!就是我们所有人的秦!”

孩子们仰着小脸,努力地看着那个复杂的字形,跟着咿咿呀呀地念:“秦——”

稚嫩而参差不齐的读书声,如同破土而出的嫩芽,微弱却顽强,第一次在这古老的乡间社祠中响起。

田穰又教了他们如何握笔,如何在木板上歪歪扭扭地模仿那个“秦”字。孩子们笨拙地划拉着,墨迹沾满了小手和小脸,但眼神中最初的茫然,渐渐被一丝新奇和专注所取代。

老兵则在室外空地上,教年龄稍大的几个孩子列队、站姿,喊着简单的口号。虽然动作滑稽,却也有了几分纪律的模样。

第一天,只学了一个字,练习了握笔,站了会儿队列。晌午时分,朝廷还提供了一顿简单的加餐——每个孩子一块掺了粟米的蒸饼和一碗菜汤。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己是难得的美味。

放学时,一些孩子的脸上竟然露出了意犹未尽的神情。前来接孩子的家长,看到娃儿不仅没饿着,小手里还紧紧攥着写了字的木板和崭新的笔,听着娃儿炫耀似的念着“秦”字,脸上的疑虑也消散了不少,甚至露出了些许笑容。

消息像长了翅膀。皇帝下旨鼓励、赐下文具、娃儿真的开始识字了、中午还有饭吃……这些细节迅速在乡里乃至周边传开。第二天,前来官塾报名的孩子明显多了起来,甚至有一些家境稍好的农户也开始心动。

安民里官塾这星星之火,虽然微弱,却终于成功地点燃了。它或许简陋,或许前路依然漫漫,但它标志着一个全新的开始——帝国最底层的角落,终于透进了一缕名为“教育”的曙光。

赢元嫚在咸阳宫中,收到了安民里官塾顺利开学的详细奏报。她想象着那稚嫩的读书声在乡间回荡的景象,嘴角露出了由衷的微笑。她知道,这才是她带给这个时代,最珍贵、也最持久的礼物之一。



    (http://www.220book.com/book/6PX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双秦对比:我爹嬴政带我躺赢 http://www.220book.com/book/6PX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