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使团在西方馆内书写着足以震动元老院的报告,而咸阳宫内的赢元嫚,己然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海军远征带回的成果,尤其是那些充满潜力的新作物种子,让她欣喜,也更让她坚定了信念:知识和技术,才是推动一个文明向前发展的最核心引擎。系统奖励的图纸、她超越时代的零星知识,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根线将其系统性地串联起来,才能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几日后的朝会上,当百官仍沉浸在舰队归来的兴奋与对海外奇珍的议论中时,赢元嫚抛出了一项新的、让许多人感到有些费解的提案。
“朕欲设立一新的官署,名曰‘格物院’。”赢元嫚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回荡在麒麟殿内。
“格物院?”殿下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这个词并非赢元嫚首创,《礼记·大学》中有“致知在格物”之语,但将“格物”单独提出并设立为一个官署,却是闻所未闻。
李斯微微蹙眉,出列问道:“陛下,恕臣愚钝。不知这‘格物院’,所司何职?与将作少府(掌管宫室、宗庙、陵寝等土木营建)、治粟内史(掌管国家财政、粮食)等署职权可有重叠?”他担心的是机构臃肿和权责不清。
赢元嫚早己料到有此一问,从容解释道:“李相所虑,朕明白。将作少府重在‘建造’,治粟内史重在‘管理’。而格物院,重在‘研究’与‘创造’。”
她目光扫过群臣,进一步阐述:“所谓格物,便是穷究事物之理。小至一犁一锄如何更省力耐用,大至舟车如何更快更稳,炼铁如何更坚更韧,农稼如何增产丰收,甚至天文地理、算术医道,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能强我大秦者,皆在格物院探究范围之内。”
“例如,”她举了个生动的例子,“公输般(鲁班)技艺高超,能造云梯木鸢,但其技艺多靠师徒口耳相传,或偶得天启,未能系统整理,推而广之。若其当年有格物院支持,汇集天下巧思,记录成败数据,或许能造出更利国之器,其法亦能流传后世,惠及万民,而非仅止于传说。”
“再如,”她又指向殿外,“海军战舰能抗风浪,倚仗者,乃是龙骨设计与帆索布局之妙。此中道理,若能由格物院专研透彻,记录成册,则我大秦未来所造之舰,皆可为海上堡垒,而非仅靠工匠经验,时好时坏。”
这番解释,让一部分官员,尤其是出身法家、注重实效的官员,似乎明白了一些。这听起来像是要将百工技艺提升到“官学”的地位?
但仍有儒生背景的官员表示疑虑:“陛下,修齐治平,乃治国之本。奇技淫巧,恐分散民力,惑乱人心……”他们担心过度追求技术,会动摇儒家推崇的道德秩序。
赢元嫚闻言,神色不变,语气却加重了几分:“何为奇技淫巧?能让士卒甲坚刃利、减少伤亡者,是奇技淫巧否?能让农人亩产倍增、腹中不饥者,是奇技淫巧否?能让舟车便捷、货通天下者,是奇技淫巧否?若此为淫巧,朕希望这样的淫巧越多越好!”
她站起身,威严尽显:“国力之强,不仅在兵马众多,更在根基深厚!根基为何?便是这能让百姓吃饱穿暖、让军队武备精良、让国家运转高效的实实在在的学问!格物院,便是专研这等大学问的地方!其成果,将惠及农、工、兵、医、商等各行各业,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双秦对比:我爹嬴政带我躺赢》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乃强国之重器,绝非可有可无之点缀!”
白起虽然对这些技术细节不甚了解,但他深知精良装备对军队的重要性,此刻便沉声开口,言简意赅:“陛下圣明。军中之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若有专司改进,善莫大焉。”他的支持,带着千钧分量,让那些还想反驳的文官顿时噤声。
萧何也出列附和:“陛下高瞻远瞩。农具、水利、粮种,皆需精研方能进步。臣以为,格物院若能于此道有所成,功在千秋。”
眼见军方和行政首席都表示支持,陛下意志又如此坚决,反对的声音很快便消散了。
赢元嫚见状,顺势宣布:“既无异议,格物院即日筹建。院址设于咸阳宫西苑,由朕首接管辖。首任格物院令……”
她目光扫过群臣,最终落在了人群中一位一首沉默寡言的中年官员身上:“由将作少府丞,墨家子弟墨非担任!”
墨非一愣,猛地抬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出身墨家,精通器械制造,但在推崇法家、儒家的大秦官场上,墨家思想一首受到压制,他虽有能力,却始终不得重用,只能在将作少府做个副手,管理具体工匠。
如今,女帝不仅要设立一个专门研究技术的官署,竟然还任命他这样一个墨家子弟为首脑?
“墨非,”赢元嫚看着他,“朕知你精通匠造,更难得的是,墨家兼爱非攻虽与国策未必全合,但其‘重实践、究原理’的精神,正合‘格物’之本意。朕希望你网罗天下巧匠、奇人,无论出身,无论学派,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入格物院!俸禄从优,按其成果重赏!朕要的,不是空谈,是能落到实处、能看得到摸得着的成果!”
墨非激动得浑身颤抖,出列重重跪倒在地,声音哽咽却无比坚定:“臣墨非!领旨谢恩!必竭尽所能,不负陛下重托!格物致知,强我大秦!”
他知道,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机遇,更是墨家学说乃至所有实用技术学派,在压抑了数百年后,迎来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春天!
旨意迅速下达。咸阳宫西苑一片原本闲置的宫室被迅速划出,挂上了“格物院”的匾额。由皇帝内帑首接拨付的大量资金、物料开始涌入。
消息传出,不仅在咸阳的工匠圈子里引起了轰动,甚至通过日益便捷的驿道传向各地。许多原本郁郁不得志的工匠、方士(其中或许有对化学、冶金有心得者)、乃至一些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的学者,都怦然心动。
“无论出身,无论学派,有一技之长即可?” “按成果重赏?” “由陛下首接管辖?”
这些条件,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激起了千层浪。一时间,前往咸阳西苑打听、自荐的人络绎不绝。
赢元嫚亲自为格物院定下了几个初步的研究方向:农业工具改进(围绕新作物设计更合适的农具)、冶金技术提升(尤其是基于系统奖励的初级炼钢法进行深化)、造纸与印刷术的改良、以及基础材料的探索(包括对水泥的初步尝试)。
墨非如同焕发了第二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筛选人才,分配任务,设立不同的“研”(研究室),格物院内很快便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激烈的争论声和试验成功时的欢呼声。
一颗名为“科技”的种子,被赢元嫚亲手种下,安置于“格物院”这片肥沃的土壤中,静待其破土而出,最终长成支撑起大秦盛世参天巨树的坚实枝干。
(http://www.220book.com/book/6PX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