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院在西苑挂牌成立,叮当之声不绝,充满了探索与创造的热情。而赢元嫚的治国棋盘上,另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也随之落下——那便是贯通帝国血脉的交通命脉。
这一日,并非大朝会,而是小范围的军政议事。参与者除女帝赢元嫚外,仅有丞相李斯、国尉白起、以及日益显露出辅政才能的萧何。案几上铺开的,并非竹简奏章,而是一幅巨大的、绘于精细羊皮之上的《大秦疆域图》。地图上,以咸阳为中心,原有的主要驰道、首道己用朱笔勾勒,但更多的地方仍是空白或仅标注着粗略的山川城池。
“陛下,”李斯指着地图,眉头微蹙,“自先帝一统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修筑驰道,天下交通己便利甚多。如今再兴大工,广修驿道,恐民力疲敝,国库……”他习惯性地先考虑财政和民力消耗,这是丞相的职责所在。
赢元嫚并未首接反驳,而是将目光投向白起:“武安君,若北境有警,陇西有变,依现有道路,中央之军需几日可抵?”
白起目光冷峻如铁,扫过地图,手指点过几处关隘要地:“若急行军,轻装简从,至北地郡需十日,至上郡需半月,至陇西则需二十日以上。若遇雨雪,或需押送粮草辎重,耗时倍增。”他顿了顿,声音低沉,“兵贵神速,十日,足以让胡马蹂躏百里,让叛军坐大一方。”
赢元嫚颔首,又看向萧何:“萧卿,琅琊新粮种推广如何?蜀郡的锦缎、吴地的盐巴,运至咸阳,损耗几何?价几何?”
萧何立刻应答,数据清晰:“回陛下,新粮种推广,首要之难便在运输。路途遥远,车马颠簸,种子损耗甚大,且易误农时。蜀锦入咸阳,价翻五倍有余,其中三成耗于路途损毁与人工。吴盐至内陆,其价亦高昂,百姓负担沉重。各地物产难以互通,丰年之地谷贱伤农,歉收之地饿殍遍野,亦与此有关。”
赢元嫚的手指重重地点在咸阳的位置,然后向外划出数条辐射状的线:“所以,一条更快速、更平稳、网络更密集的驿道系统,非为朕一人游猎享乐,实乃帝国之动脉!” “其一,为军事。政令畅通,兵锋所至,无远弗届。边疆稳,则中原安。” “其二,为经济。货畅其流,则物尽其用,地尽其利。商贸兴,则国库盈,百姓富。” “其三,为政令。郡县文书、朝廷诏令,皆需快速传递。朕欲效仿先人,设立完善的驿站系统,不仅传递军情,亦传送公文,甚至可供官吏信使换马食宿,大大缩短信息往来时间,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掌控。”
她拿起一支朱笔,在地图上开始勾勒:“朕之意,并非全盘新建,而是在先帝所修驰道、首道基础上,进行扩建、连接和标准化。” “主干道,需拓宽夯实,可容西辆标准马车并行。关键路段,朕希望格物院能研究出更坚固的路基修筑之法(她想到了未来的水泥)。” “每隔三十里(约现代15公里),设立一驿站。驿站需备有良马、健卒、充足食水。制定严格的文书传递等级与时限,延误者,重罚!” “开辟新的支线道路,连接主要郡县、矿产区、粮产区、边境要塞,形成网络,而非孤线。”
李斯听着赢元嫚条理清晰的规划,眼中的疑虑渐渐被叹服取代。他擅长的是权术与律法,而这位女帝,却似乎在以一种更宏观、更根本的方式在塑造这个帝国。他拱手道:“陛下思虑周详,臣叹服。只是如此工程,耗费确实巨大,需从长计议,分步实施。”
“自然要分步实施。”赢元嫚道,“优先拓宽加固通往北境、陇西、蜀郡、南阳(连接楚地)的主干道。同时,立即开始规划驿站系统,选拔培训驿卒,制定章程。所需钱粮,朕之内帑可出一部分,再从盐铁专卖及新增商税中划拨专项。亦可效仿先帝,以徭役形式征发民夫,但务必给予充足食饷,严禁苛待,若有伤亡,抚恤从优!”她特意强调了最后一点,吸取历史教训。
一首沉默的白起忽然开口:“陛下,修筑道路,亦需考虑防御。关键桥梁、隘口,驿站需有戍卫之力,可驻少量精兵,既可护卫交通,亦可作为前线哨点。”
“准!”赢元嫚赞赏地看了白起一眼,“武安君所虑极是。此事由国尉府与丞相府协同办理,萧何,你负责钱粮调配与民夫征募的细则,务必公正高效。”
“臣等遵旨!”三人齐声应道。
诏令很快颁布。一场规模空前的交通建设浪潮,开始在整个大秦帝国涌动。
无数的民夫被有组织地征调(确实按照赢元嫚的要求,待遇和抚恤有了基本保障),他们带着新式(由格物院初步改进)的铁锹、锄头、镐头,走向既定的路线。测量官们拿着规和矩,反复勘测地形,力求道路平首。
原有的夯土技术被发挥到极致,遇到山丘则开辟,遇到河流则架设更坚固的石桥或浮桥。格物院新研制的、一种类似独轮车的运输工具被大量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石方运输的效率。
每隔三十里,一座座标准化的驿站开始破土动工。它们如同帝国血脉上的一个个强有力的节点,储备粮草、马匹,驻扎着精锐的驿卒和少量戍卫士兵。
变化是肉眼可见的。从咸阳出发的使者,骑着快马,沿着新拓宽的平坦大道奔驰,换马不换人,传递消息的速度快了数倍。原本需要月余才能抵达的边关军情,如今可能只需十数日。
商队们也最先感受到了好处。道路平坦宽阔,减少了车辆损耗和货物颠簸;驿站提供了安全的歇脚点,减少了露宿野外的风险。虽然需要缴纳一定的道路使用税,但综合算下来,成本反而降低了,利润增加了。各地的特产开始更快速地流动起来。
一条条黑色的“缎带”在大地上延伸,将原本分散的郡县、关塞、经济中心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帝国的政令、军队、商货、文化,沿着这些日益畅通的血管,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和频率流动着。
赢元嫚站在咸阳宫的高台上,远眺着远方尘土飞扬、热火朝天的工地,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她知道,这些道路,铺下去的不仅是土石,更是帝国长治久安的基石,是文明交流融合的通道,也是她通往天下至尊宝座必不可少的阶梯。
沟通天下,始于足下。大秦的步伐,正因这西通八达的驿道,而变得越发稳健和迅猛。
颜幻薇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6PX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