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咸阳城为天竺佛法、佛道之辩以及女帝的宗教政策议论纷纷之际,位于咸阳宫西苑的格物院,却一如既往地沉浸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中。这里没有玄妙的思辨和清谈,只有叮当作响的铁锤、呼呼作响的风箱、弥漫的烟火气以及工匠学者们专注于实物的一次次试验、测量与争论。
墨非作为格物院令,深感责任重大。女帝陛下对格物院寄予厚望,资金物料供应充足,更不时会提出一些看似异想天开、细思却极有道理的方向性提示。他和他网罗来的各方奇才——不仅有墨家子弟,还有公输传人、精通冶铁的匠师、善于观察自然的方士、甚至对数学格物感兴趣的儒生——都憋着一股劲,要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以报皇恩。
当前,格物院集中攻关的几个方向之一,便是赢元嫚曾模糊提及的一种名为“水泥”的神奇材料。陛下曾说,此物若成,遇水则凝,坚如磐石,可用于筑路、修渠、砌墙、乃至建造港口,其效远超夯土和三合土(石灰、黏土、沙子混合物)。
然而,陛下也只说了个大概方向和一两个可能的基础原料(如石灰石、黏土),具体的配方、比例、烧制温度、研磨细度,全需格物院自行摸索。
这是一个极其枯燥且失败率极高的过程。不同的石灰石产地、不同的黏土成分、不同的混合比例、不同的烧制窑温、甚至不同的煅烧时间,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西苑边缘,专门划出的“材研”区域内,立起了数座小型试验窑。终日烟火不熄,工匠们汗流浃背地投料、看火、出窑。出来的产物五花八门:有的过于疏松,一捏就碎;有的结成一整块巨瘤,无法研磨;有的遇水毫无反应;有的则缓慢凝固但强度极低……
失败的产物堆积如山。记录实验数据的竹简堆满了几个房间。墨非和主要负责此项目的几位大匠眉头紧锁,反复研讨。
“王匠师,依你看,这次失败是否是因黏土中铁质过多?” “李匠师,上次那窑温度似乎偏高,成品颜色不对。” “或许……我们该试试陛下提过的‘石膏’?虽然不知是何物,但或许类似寒水石(天然石膏)?”
他们甚至尝试加入了一些其他的矿物,如铁矿渣、砂岩粉等,试图找到最佳组合。过程缓慢而令人焦灼。
这一日,又一批试验品出窑。负责记录的青年工匠(或许是一位对化学变化格外敏感的方士转变而来)仔细检查着新出炉的灰黑色块状物。他按照流程,将其敲碎,研磨成细粉,然后与标准比例的沙子、水进行混合搅拌。
起初,似乎与往常无异,得到了一摊灰黑色的泥浆。众人有些失望,准备记录又一次失败。然而,过了约莫一个时辰,当那青年工匠习惯性地用手指去触碰那摊泥浆时,却惊讶地发现——它的表面己经开始微微发硬!
“快来看!”他惊呼道。
墨非和几位大匠立刻围拢过来。他们仔细观察,发现那泥浆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失去水分,逐渐凝固!又过了几个时辰,它竟然变成了一块坚硬的、灰色的固体!
众人屏住呼吸。一名匠师拿起锤子,小心翼翼地敲击了一下。 “铛!”一声清脆的响声,不同于夯土的闷响。 只有表面一层被敲碎,内部依然坚硬!
“再试!用大力!”墨非声音有些颤抖。
匠师抡起大锤,用力砸下! “砰!”的一声,那块灰色固体应声裂成几块,但断口处致密坚硬,显示出极高的抗压强度!
成功了?!
实验室里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工匠们激动地跳了起来,互相捶打着肩膀,几个月来的疲惫和沮丧一扫而空!
墨非强压下激动,立刻下令:“快!记录下这次所有的数据!石灰石来源、黏土成分、比例、窑温、烧制时间、研磨细度……一点都不能错!立刻按照这个流程,再烧制一批!进行更多测试!”
接下来的几天,“材研”区域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他们严格按照成功的数据,重复烧制了数批“水泥”,并进行了大量的测试:不同水灰比的凝固时间测试、不同养护条件下的强度测试、与沙石混合后的砂浆强度测试、甚至尝试用它来粘合砖块……
结果令人振奋!这种新型材料凝固时间相对较短(数小时至数天初凝,完全硬化需更久),硬化后强度极高,远超现有的任何胶凝材料!尤其重要的是,它能在水中凝固,这对于水利工程和港口建设意义非凡!
墨非亲自撰写了一份详尽无比的奏章,并带着几块硬化后的水泥样品和测试数据,激动万分地请求觐见女帝。
咸阳宫中,赢元嫚正在批阅关于驿道建设进展和成本的奏章,其中多次提到了夯土路基的维护不易和遇雨泥泞的问题。当她听到格物院令墨非有紧急成果禀报时,心中一动。
当墨非将那份奏章和那几块灰扑扑、却坚硬无比的“水泥”样品呈上时,赢元嫚拿起一块,仔细掂量,用手指敲击,听着那清脆的声音,脸上终于露出了难以抑制的喜悦笑容!
“好!好!好!”她连说三个好字,“墨卿,格物院立下大功了!此物于国于民,功在千秋!”
她立刻下令:“将此水泥配方、工艺流程列为最高机密,归档格物院及少府严格保管。即刻在咸阳附近选址,建立大型官营水泥工坊,扩大生产!优先供应两项工程:一是通往北境及蜀郡的驿道关键路段,用以铺设路基、修建桥梁涵洞;二是番禺港口扩建及海军码头建设!”
旨意雷厉风行地下达。少府和将作少府立刻行动起来。不久之后,在渭水河边,一座座高大的立窑拔地而起,巨大的石碾开始轰鸣,将石灰石和黏土碾碎成粉。大秦的第一座水泥厂,开始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这种即将改变帝国面貌的神奇材料。
第一批水泥被迅速运往驿道工地。工匠们怀着好奇与谨慎,按照格物院提供的规范,将其与沙、水混合,铺设在一段实验性的路面上。
数日后,当这段路面彻底硬化,变得平坦如砥、坚硬如石,即便大雨冲刷也毫无泥泞时,所有目睹这一切的人都惊呆了!随后便是狂喜!
消息传开,举世皆惊。格物院再次名声大噪!一种名为“水泥”的神奇之物,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即将深刻地融入大秦帝国的血脉与筋骨之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6PX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