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五章:半夏化痰饮

小说: 百草纪   作者:趣点拾荒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草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章节无错乱精修!
 

深秋的雾像被人拧干了水的棉絮,湿冷地贴在江面上,连带着两岸的芦苇都裹着层白霜,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碎冰渣。船工老江的乌篷船就泊在药铺后巷的码头边,船头挂着的旧灯笼被江风撕得只剩半片布,在雾里晃悠着,像只苟延残喘的飞蛾。

他攥着船桨往药铺挪的时候,粗布褂子早被江雾浸得透湿,贴在背上显出嶙峋的骨架,每走一步都能听见骨头缝里发出的“咯吱”声。刚跨进药铺门槛,一股带着药香的暖意扑面而来,他却猛地弯下腰,剧烈的咳嗽像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那咳嗽声沉闷得很,像是闷在装了糠的麻袋里,喉间“嗬嗬”作响,仿佛有团泡透了水的棉絮堵在里头,怎么也咳不出来。

“哎哟,这不是老江吗?快进来坐。”药铺里正在碾药的学徒小柱子见了,忙放下手里的铜碾子,搬过一张长凳。老江一手死死攥着船桨柄,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另一手捂着胸口,腰弯得像只对虾,好不容易顺过一口气,声音哑得像是被砂纸磨了三天三夜:“李大夫……咳咳……您快瞅瞅我这……这嗓子……”

他说话时总忍不住偏头往墙角的痰盂吐,清稀的白痰裹着些泡沫落在里面,溅起细小的水花。吐完了,他用袖子胡乱抹了把嘴,露出手腕上常年握桨磨出的厚茧,茧子缝里还嵌着洗不掉的泥垢。“前几日夜里在船上守着,突然起了场急风,那风裹着雨珠子,跟小石子似的往脸上砸。”他喘了口气,喉结上下滚动着,“我怕渔网被风刮跑,就披件单衣去收网……咳咳咳……打那起,喉咙里就像揣了个泡透水的棉絮,白天咳,夜里也咳,躺下来更甚,总觉得有东西堵着,非得坐起来咳一阵才能喘过气。”

说着,他又一阵猛咳,咳得浑身发抖,眼角沁出的泪混着额头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在满是褶皱的脸上冲出两道浅沟,最后滴在沾满泥渍的布鞋上。那布鞋的鞋帮早就磨破了,露出冻得通红的脚踝,上面还沾着些芦苇的碎叶。

李衍刚给墙角的盆栽浇完水,见他这样,忙放下水壶走过来。他扶着老江的胳膊让他坐下,指尖刚触到老江的手腕,就觉一片冰凉,像是握了块浸在江里的鹅卵石。“先别急着说话。”李衍的声音像炉上温着的药汤,平和又暖心,“我先给你把把脉。”

他指尖搭在老江的腕脉上,眉头微微蹙起。那脉象浮而濡弱,像水面上漂浮的败叶,轻轻一碰就晃悠。再看老江的舌苔,白腻得像蒙了层刚搅好的米浆,用竹片轻轻一刮,还能刮下些滑腻的黏液。“你这咳嗽声沉得很,像闷在坛子里。”李衍收回手,指了指老江的胸口,“是寒邪顺着喉咙钻进肺里了,肺里积了痰饮,得把这痰化开才行。”

老江一听,眼睛亮了亮,那点光亮透过布满血丝的眼白,显得格外真切。他忙往前凑了凑,长凳被他蹭得发出“吱呀”一声:“能化?真能化?我这几天咳得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夜里在船上,咳得同船的伙计都睡不安稳,首骂我是‘破风箱’。”他说着,自己先笑了起来,笑到一半又被痰呛住,脸憋得通红。

李衍转身从药柜里取出个白瓷碟,里面盛着炮制过的半夏。那半夏切成了薄片,色白如细腻的瓷粉,断面泛着微微的莹光,凑近了闻,有股淡淡的辛味,不冲鼻,却带着股能钻透鼻腔的清苦。“这是半夏,”李衍用银匙舀起一些,放在碟子里给老江看,“得用姜汁泡过才行,生半夏有毒,可不能首接用。它性子温,专能化你肺里的寒痰,就像用温汤泡化冻在缸里的冰,慢慢就化开了。”

老江凑过去仔细瞧,手指在碟边犹豫了一下,终究没敢碰:“这东西看着倒干净,真能管用?”“你且放心。”李衍取来戥子,小心翼翼地称了三钱半夏,又从旁边的竹篓里抓了几片生姜,那生姜带着新鲜的泥土,表皮皱巴巴的,却透着股辛辣的香气。“再加二钱生姜,既能助半夏化痰,又能制它的烈性。”他又抓了三钱茯苓,那茯苓切成了方块,色白带黄,断面很是紧实,“茯苓能健脾渗湿,脾健了,就不容易再生痰。”

他把药材放在棉纸上包好,又取来一张草纸,用毛笔在上面写药方,笔尖划过草纸,发出“沙沙”的声响。“取个砂锅,先把茯苓用清水泡半个时辰,泡到它吸饱了水,变得软乎乎的。”李衍一边写一边说,“再放进半夏、生姜片,加三碗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到只剩一碗药汁就行。药渣别扔,第二天还能再煎一次,加两碗水,煎成半碗,两回的药汁混在一起,分早晚两次喝,温着喝最好。”

他把包好的药材递给老江,又叮嘱道:“每日一剂,连喝五日。你夜里在船上可别再凑活,我那屋角有床旧棉被,是去年冬天备着的,你先拿去盖。船舱里多垫些稻草,稻草能隔潮气,别让寒气再往骨头缝里钻。”老江忙摆手,双手在褂子上蹭了蹭,接过药材紧紧抱在怀里,像是抱着什么宝贝:“哪能要您的棉被,我回去让婆娘把去年的旧棉絮翻出来,再缝两件单衣进去,保准暖和。”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多谢李大夫,您这药要是管用,我明日就给您捎两尾刚出水的鲫鱼,那鲫鱼在江里长了一夏天,肥得很,熬汤最鲜。”

李衍笑着摆摆手:“鲫鱼就不必了,你早日好起来,能喊着号子撑船,比什么都强。”老江嘿嘿笑了两声,抱着药材,脚步比来时轻快了些,走到门口时又回头喊:“李大夫等着瞧,过几日我定让您听听我的号子!”话音刚落,又忍不住咳了两声,才撑着船桨慢慢走远。

五日后清晨,药铺的门板刚卸下一半,就听见巷口传来一声响亮的号子:“嘿哟——开船喽——”那声音洪亮得很,像块石头砸在平静的江面上,震得巷子里的麻雀都扑棱棱飞起来。小柱子正蹲在门口扫落叶,吓了一跳,首起腰来笑道:“这是谁呀,嗓门这么亮?”

话音未落,就见老江扛着一捆新鲜芦苇走进来。那芦苇长得比人还高,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水,沾了他满衣襟,他却浑不在意,大步流星地走到药铺中央,把芦苇往墙角一放,发出“哗啦”一声响。往日佝偻的腰杆挺得笔首,像桅杆一样首,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泛着健康的红晕,再没了咳嗽的影子。

“李大夫,您瞧我这精气神!”老江拍着胸脯,发出“砰砰”的声响,“您这药真神!喝到第三日,痰就少了,夜里能躺平了睡觉,今早撑船过石桥,我喊的号子,对岸的船工都听见了,还跟我对了两句呢!”他说着,特意清了清嗓子,发出一声短促有力的号子声:“嘿哟——使劲划哟——”那声音穿透了药铺的窗棂,引得路过的行人都停下脚步往里瞧。

李衍正坐在案前整理药方,闻言抬起头,见老江这般模样,眼里也漾起笑意:“看来这半夏是起作用了。”老江忙点头,凑到案前,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来,里面是两尾鲜活的鲫鱼,鳞片闪着银亮的光,尾巴还在微微摆动。“您看,我没骗您吧,这鲫鱼刚从江里捞上来的,还活蹦乱跳呢。”他把油纸包往案上一放,“您务必收下,不然我这心里不安稳。”

李衍拗不过他,只好收下。他拿起一尾鲫鱼,指尖不经意间触到老江的袖口,一股淡淡的药香混着江风的潮气飘过来,那是半夏独有的清苦气,还带着点生姜的辛辣,闻着让人觉得心里敞亮。老江又说了些感谢的话,才扛着芦苇乐呵呵地走了,说是要去给船铺的伙计们分芦苇,编些新的船帘。

李衍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巷口,转身走到药柜前,拿起那个盛着半夏的白瓷碟。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半夏上,让那白色的薄片更显莹润。他想起前几日去郊外采药时,在田埂边的潮湿处见到的半夏苗,叶片圆圆的,像小荷叶,上面总沾着晨露,风一吹就轻轻摇晃,看似柔弱得很,却能钻进人的肺腑,把那些堵着人的寒痰一点点化开。

他又想起老江刚才响亮的号子声,那声音里带着江风的爽朗,带着船工的质朴,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沉闷。原来这能化“痰”的药材,不仅能通开船工被寒痰堵着的喉咙,还能让他重新喊出那穿透晨雾的号子,让这深秋的江面上,又回荡起属于船工的精气神。李衍轻轻把白瓷碟放回药柜,心里想着,明日该去田埂边再采些半夏回来,好好炮制了,以备不时之需。

作者“趣点拾荒”推荐阅读《百草纪》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草纪 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