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季的潮气裹着热意,像块浸了水的棉花,沉甸甸压在人身上。药铺门板才卸下半边,就见鞋匠老吴背着半旧的牛皮工具箱,深一脚浅一脚挪进来。他右脚尖点地时总往外撇,裤脚沾着泥点子,进门就往门槛上靠,后腰抵着门框才勉强站稳,额头上的汗珠子顺着皱纹往下滚,在下巴尖聚成串,啪嗒滴在青石板地上。
“李大夫,您可得救救我这双脚哟!”他嗓门哑得像被水泡过的砂纸,左手往脚边一捞,拎起只没修好的青布鞋。鞋帮上沾着几块暗黄的胶渍,针脚歪歪扭扭的,“这鞋昨天就该给布庄掌柜的闺女送去,现在可好——”他猛地把鞋往地上一墩,又慌忙捡起来拍了拍灰,“您瞅瞅我这脚!”
说着就往柜台前凑,左脚刚迈半步,突然“哎哟”一声蜷起腿,额头上青筋首跳。李衍连忙搬过竹凳:“坐下说,慢慢动。”老吴扶着柜台往下坐,凳腿在地上刮出刺耳的声响,他喘了半天才缓过气,两手抓着裤脚往上捋,露出两只肿得发亮的脚。
脚底板密密麻麻布满了半透明的水泡,大的像蚕豆,小的如米粒,有些己经磨破,渗出淡黄色的水,在脚跟上积成小小的水洼。脚趾缝里泛着潮红,沾着些灰白的皮屑,他下意识往裤腿上蹭了蹭,却把皮屑蹭得更明显了。
“这几日作坊里跟蒸笼似的,墙根都在淌水。”老吴弓着腰,指尖悬在脚面不敢碰,声音发颤,“前天半夜赶工,踩着针线时突然钻心疼,低头一看满脚都是泡。起初以为是磨的,谁料越挠越痒,痒得钻心时使劲搓,又疼得首咬牙。现在别说踩针线,就是光着脚踩在木板上,都像踩在针尖上!”
他突然一拍大腿,震得竹凳咯吱响:“布庄掌柜今早又来催,说闺女等着这双鞋回门穿。我这手艺虽说不上顶尖,可从没误过活计!”说到这儿喉结滚了滚,眼圈有点红,“这双脚要是废了,我这一家子老小喝西北风去?”
李衍蹲下身,指尖在他脚踝上轻轻按了按,又翻开他的脚趾缝仔细看。老吴脚趾猛地一缩,倒吸口凉气:“对不住对不住,太疼了……”李衍首起身,取过帕子擦了擦手:“是湿热下注闹的脚气,不算大病,就是磨人。”
“不算大病?”老吴瞪圆了眼,往药铺外瞅了瞅,压低声音,“我那口子偷偷给我抹了她的脚气膏,非但没用,反而更肿了!莫不是……莫不是什么怪病?”他说话时手在发抖,抓着裤腿的指节都泛白了。
李衍忍不住笑了:“放心,不是怪病。你常年在潮湿作坊里干活,脚下不透气,湿热郁在皮肉里,就成了这模样。”他转身从药柜里取出个白瓷盘,抓了把薏苡仁倒进去。雪白的颗粒滚落在盘里,发出清脆的响声,颗颗圆润,带着自然的光泽。
“这是薏苡仁,能健脾祛湿。”李衍捏起一粒递到老吴眼前,“你看这模样,是不是像小珠子?它既能当粮食,又能入药,对付你这湿热再合适不过。”老吴凑近了看,又用指尖捏起一粒,放在手心搓了搓:“这东西我知道,我家老婆子煮粥时放过,说能败火。”
“正是。”李衍取过纸笔写药方,“取六钱薏苡仁,加三钱赤小豆、一片生姜,先泡半个时辰,再大火煮开,转小火熬成浓汤。每天早晚各喝一碗,余下的药渣别扔,加水再煮一刻钟,放温了泡脚,每次泡半个时辰。”他顿了顿,抬头看向老吴,“记住,药汤要趁热喝,泡脚的水温别太高,以不烫脚为宜。”
老吴掏出个皱巴巴的烟盒包,从里面摸出张泛黄的纸,小心翼翼地把药方折好塞进去:“明白明白。那……我这脚几日能好?布庄掌柜那边还等着呢。”李衍收拾着药材:“连喝带泡七日,保管见效。不过你得听我的,这几日作坊里多开窗通风,脚下穿双透气的布鞋,别再捂着了。”
他把包好的药材递给老吴,又从柜台下取出个陶罐:“这个你拿着,熬药泡脚都能用。”老吴接过药材包,又看了看陶罐,突然红了脸:“这……这怎么好意思?药钱我照给,罐子就不用了。”李衍把陶罐塞进他怀里:“拿着吧,你这脚得好好泡,用陶罐熬药效果更好。等你脚好了,给我修双鞋就行。”
老吴这下才接了陶罐,嘿嘿笑了:“那敢情好!李大夫放心,等我脚好了,给您做双千层底,保证又结实又舒服!”他把药材和陶罐小心翼翼地放进工具箱,背上时特意把工具箱往右边挪了挪,生怕压着左脚。
“对了,”李衍叫住正要出门的老吴,“这几日别吃辛辣油腻的,也别喝生水,多吃些清淡的粥菜。”老吴回头连连点头:“记下了!多谢李大夫,我这就回去熬药!”他走出门时脚步还是有些蹒跚,但比来时轻快了些,嘴里还哼起了不成调的小曲。
接下来的几日,药铺总能闻到隔壁作坊飘来的药香。第七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药铺门就被敲响了。李衍开门一看,老吴背着工具箱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笑,脚下步伐稳健,再也没有往日的蹒跚。
“李大夫!您看!”老吴把裤腿往上一捋,露出的脚底板光洁平整,之前的水泡全消了,只留下淡淡的印记,肤色也恢复了正常。他原地跺了跺脚,又来回走了几步,笑得合不拢嘴:“全好了!一点都不疼了!昨天我试着踩针线,比以前还利索呢!”
他从工具箱里拿出双新布鞋,递到李衍面前:“您看,这是给您做的。用的是上好的青布料子,鞋底纳了三十层,又软和又结实。”李衍接过布鞋,只见针脚细密整齐,鞋帮挺括有型,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股实在劲儿。
“快试试合不合脚。”老吴催促道。李衍脱下鞋,穿上新布鞋,刚站起来走了两步,就觉得脚下又轻又稳,鞋底柔软却不失支撑,正好贴合脚型。“太合适了!比我之前穿的那双舒服多了!”李衍由衷赞叹道。
老吴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合适就好!我这几日一边泡脚一边赶工,布庄掌柜的鞋也修好了,他闺女试了说比新的还舒服呢!”他说着从工具箱里又拿出个油纸包,打开来是几个热乎乎的白面馒头,“这是我家老婆子蒸的,刚出锅,您尝尝。”
李衍接过馒头,热气透过油纸传来,带着淡淡的麦香。他掰了一块放进嘴里,松软香甜,口感正好。“你家老婆子手艺真好。”老吴挠了挠头:“她听说您帮了我大忙,非要让我给您带几个尝尝。说等过了梅雨季,让我给您打个新鞋架,放在药铺里正好。”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老吴抬头一看,笑着说:“是布庄掌柜的马车,他准是来谢我的。”果然,布庄掌柜掀开车帘走下来,手里提着个礼盒:“吴师傅,我来取鞋,顺便给李大夫送点谢礼。”
他走进药铺,看到老吴的脚,又看了看李衍脚上的新鞋,不禁笑道:“我就说吴师傅的手艺好,果然没说错。前几日他还愁眉苦脸的,说脚坏了没法干活,这才几日就好了,李大夫真是神医啊!”李衍摆了摆手:“是吴师傅自己听话,按时用药泡脚,才能好得这么快。”
老吴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感慨道:“说起来也奇了,这不起眼的薏苡仁,既能煮粥填肚子,又能治好我的脚。看来这世间万物,都有它的用处啊。”李衍望着案上的薏苡仁,想起田里成片的薏苡植株,在风中摇曳生姿,结满了的果实。
是啊,这看似普通的颗粒,既能滋养身体,又能解除病痛,就像老吴的手艺,看似平凡,却能把一双双布鞋修得结实舒服,支撑着人们走过漫长的路。医人医心,大概就是这样吧——用最朴素的药材,解最实在的病痛,用最真诚的心意,暖最寻常的日子。
老吴背着工具箱要走时,突然想起什么,回头说道:“对了李大夫,我家老婆子说,用薏苡仁煮水时加点红糖,味道更好,您也试试。”李衍笑着点头:“好,我记下了。”看着老吴轻快离去的背影,听着远处传来的刨木声,他知道,那个能踏实干活的鞋匠,又回来了。
作者“趣点拾荒”推荐阅读《百草纪》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6VJ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