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结束的第二天清晨,陈如轩没等闹钟响就起了床,揣着笔记本就往村子深处走,他想趁着家长们农闲,多听听真实的想法。
刚走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就看到昨天提问的那位家长正蹲在地上编竹筐,陈如轩笑着走过去递了瓶水,顺势坐在他身边拉起了家常。
家长挠了挠头说:“其实我不是反对孩子画画,就是怕他光顾着玩耽误学习,昨天看了小宇的画,我心里也有点动摇了。”
陈如轩立刻拿出手机,打开反馈工具里的“学习分析”功能:“您看,这是其他地区孩子的数据,学美术的孩子专注力评分平均高20%,语文看图写话得分也明显更高。”
家长凑过来看得认真,末了点点头:“要是真能这样,我也愿意让娃学,一百块钱也不算贵。”
陈如轩刚把这段对话记在笔记本上,手机就响了,是张兰打来的,说她找到了三个有美术基础的村民,想邀请他们加入支教队伍。
他赶紧往回赶,一到学校就看到张兰正和三位村民聊天,其中一位还是小宇的远房表姐,美术学院毕业后回了老家待业。
小宇表姐红着脸说:“我本来想出去找工作,昨天看孩子们学画画的样子,突然觉得留在村里也能做有意义的事。”
陈如轩当即拍板:“我们给你们提供专业培训和薪资补贴,以后你们就是学校的常驻美术辅导员,还能帮着维护反馈工具。”
三位村民一听都乐了,当场就答应第二天就开始培训。
中午吃饭的时候,校长端着一碗酸汤鱼过来,神秘地说:“我带你去个地方,村里有个老木匠,手特别巧,说不定能帮上你们的忙。”
陈如轩跟着校长来到老木匠家,院子里摆满了木雕和竹编工艺品,老木匠正拿着刻刀在木头上雕花鸟。
校长说明来意后,老木匠眼睛一亮:“我早就想给孩子们做些画画的架子,就是不知道怎么做才合适。”
陈如轩立刻拿出课程手册里的教具图片:“我们可以提供设计图,您按照图纸做,成本我们来出,做好的教具既能给学校用,多余的还能放在反馈工具的‘公益商城’里卖,收入都归您。”
老木匠笑得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当场就拍着胸脯说:“三天!三天我就能做出十个画架!”
下午,陈如轩带着王浩远程发来的“课程优化问卷”,挨个教室让孩子们填写,小宇趴在桌子上一笔一划地写,最后在“最想要的课程”后面画了个大大的太阳。
他拿起小宇的问卷问:“你为什么想要画太阳呀?”
小宇仰着头说:“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我想画个太阳寄给他们,让他们知道家里很暖和。”
陈如轩心里一暖,立刻掏出手机给王浩发消息:“加一门‘亲情绘画’课,教孩子们画家人、画家乡,还要能通过反馈工具把画分享给在外的家长。”
王浩秒回:“收到!今晚就加班开发这个模块,明天就能上线试用。”
傍晚的时候,陈如轩正在整理调研笔记,刘晓华跑过来说县里的教育局局长听说他们的项目,特意赶过来想看看。
局长一进学校就直奔教室,看到孩子们正在用新画架画画,又拿起老师的手机看反馈工具,连连点头:“你们这个模式太好了,既能解决资源问题,还能带动村民就业,我想把你们的项目在全县推广。”
陈如轩趁机提出:“要是能由教育局牵头,以乡镇为单位统一采购,我们还能再降5块钱,再免费给每个乡镇配一台打印机,方便家长打印孩子的画作。”
局长当场拍板:“我明天就召开乡镇校长会议,你们准备好演示材料,争取下周就敲定合作!”
当天晚上,陈如轩在笔记本上梳理调研发现:村民有闲置人力、本地有手工资源、教育局愿意牵头,这三个点正好能组成“课程+就业+政策”的闭环。
他越想越兴奋,连夜给公司发了封邮件,提出“在地化运营计划”:用本地人力做辅导,用本地材料做教具,再联合教育局扩大覆盖范围。
第二天一早,公司就回了邮件,全体高管一致同意,还说要派市场部总监过来协助推进合作。
上午培训村民辅导员的时候,陈如轩发现他们对电子设备不太熟悉,操作反馈工具总是出错。
他立刻给王浩打电话,让技术部加一个“语音指导”功能,点击按钮就能听到步骤讲解,还能实时语音求助。
王浩那边效率极高,中午就把更新包发了过来,村民辅导员跟着语音提示操作,作者“泛海归舟”推荐阅读《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不到十分钟就熟练掌握了上传画作的流程。
小宇表姐笑着说:“这下我再也不怕点错了,以后还能教其他家长用!”
下午,老木匠推着一车崭新的画架来到学校,每个画架上都刻着孩子的名字,做工精致又结实。
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专属画架,都欢呼着围了上来,小宇摸着刻着自己名字的地方,高兴得蹦了起来。
陈如轩拍了张孩子们围着画架的照片,发到公司群里,市场部总监立刻回复:“这张照片太有感染力了,我们马上做成宣传海报,配合教育局的会议推广。”
就在这时,村支书匆匆跑来说:“县里的电视台记者来了,听说你们的项目能帮村民就业,特意来做专题报道!”
记者跟着陈如轩走了一圈,拍了孩子们上课、老木匠做画架、村民辅导员培训的场景,还采访了小宇和他的奶奶。
小宇奶奶握着话筒说:“以前娃只能在石头上画画,现在有了老师和画架,还能让他表姐有工作,真是多亏了陈总!”
采访结束后,记者说这篇报道会在周末的黄金时段播出,肯定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项目。
周五的时候,县里的乡镇校长会议如期召开,陈如轩带着宣传视频和合作方案上台讲解,当播放到孩子们用反馈工具分享画作、家长在外地收到后留言的画面时,台下的校长们都坐不住了。
会议刚结束,八个乡镇的校长就围了上来,纷纷要签合作意向书,还有两个校长说要额外订购两百套教具。
陈如轩笑着说:“教具我们可以让村里的老木匠和村民一起做,既能保证质量,还能给村里增加收入。”
校长们都拍手叫好,当场就把教具的订单也敲定了。
当天晚上,陈如轩接到了小宇爸爸的电话,他在外地打工时看了县电视台的报道,特意打来感谢。
小宇爸爸哽咽着说:“我昨天收到娃通过反馈工具发来的画,画里有我、有他妈妈,还有咱们家的老房子,我心里特别难受,决定下个月就回老家,跟着老木匠学做教具。”
陈如轩心里涌起一股暖流,他没想到这个项目不仅能帮到孩子,还能让家庭团聚。
周六早上,陈如轩正在和团队制定培训计划,突然听到学校门口一阵热闹,出去一看,是邻县的几个校长带着村干部来了。
邻县校长不好意思地说:“我们看了电视台的报道,特意开车过来取经,也想引进你们的课程和工具。”
陈如轩立刻带着他们参观学校,演示反馈工具的功能,还让他们看了老木匠做的教具。
邻县的村干部说:“我们村也有不少手艺人,要是能合作,既能给孩子们谋福利,又能带动村集体经济。”
陈如轩当即提出“跨县合作计划”:共享课程资源和师资培训,教具生产实行“一村一品”,每个村负责不同的教具制作,统一由公司收购销售。
邻县校长和村干部一听都动心了,说要回去和县里汇报,尽快敲定合作细节。
中午的时候,公司市场部总监带着团队赶到了,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们联系了一家文具厂,愿意以成本价提供水彩笔和素描本,还能在文具上印上孩子们的画作。
陈如轩拿着印有小宇画作的水彩笔样本,找到小宇说:“你看,你的画印在笔上了,以后其他地方的小朋友都能用到带着你画的笔。”
小宇瞪大眼睛,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笔杆,突然抱着陈如轩的腿说:“谢谢叔叔,我以后要画更多好看的画!”
下午,陈如轩组织村民、校长和公司团队开了个座谈会,一起商量后续的推进计划。
老木匠第一个发言:“我能带动十个村民一起做教具,保证每月能出五百套画架和画板。”
小宇表姐也说:“我们三个辅导员已经培训了五个村民,下个月就能覆盖全村的孩子,还能帮着教其他村的辅导员。”
市场部总监补充道:“我们已经和快递公司谈好了,教具和课程资料都能免费送到村里,反馈工具的服务器也扩容好了,支持上千人同时在线。”
陈如轩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调研结束,落地启动——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双向共赢。”
当天晚上,陈如轩站在学校的操场上,看着孩子们在教室里用新教具画画,窗户里透出的灯光温暖又明亮。
他抬头望向远处的群山,嘴角扬起笑容,这次贵州调研不仅打开了一片新市场,更找到了一条既能做公益又能促发展的新路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6W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