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2章 走访村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WVC/ 章节无错乱精修!
 

周一清晨,天刚蒙蒙亮,陈如轩就背着装满反馈工具手册和教具样本的帆布包,跟着村支书往村东头的自然村走——那里住了十几户人家,昨天校长说,不少家长还在犹豫要不要给孩子报名美术课。

刚过一座石板桥,就看到一户人家的院门口围着几个孩子,正趴在石阶上用炭笔画画,领头的是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看到陈如轩他们,立刻把画藏到身后,警惕地看着陌生人。

村支书笑着喊:“这是城里来的陈总,给你们送画笔和画画课的!”小女孩还是没动,直到她奶奶从屋里出来,拍了拍她的背:“傻丫头,陈总是来帮咱们的,快把画拿出来看看。”

小女孩慢慢递过画,陈如轩凑过去一看,画的是村口的老水车,线条虽然稚嫩,却透着灵气,他当即从包里拿出一套水彩笔:“这是给你的,要是报名美术课,还能学怎么给水车涂颜色。”

奶奶叹了口气:“不是不想让她学,她爸妈在广东打工,一年才回一次家,我一个老太婆连字都不识,哪能帮她弄那些电子工具啊?”

陈如轩立刻说:“奶奶您别担心,我们的辅导员每天都会上门辅导,工具操作不用您操心,还能把孩子的画拍下来发给她爸妈看。”说着就拿出手机,现场演示怎么用反馈工具上传画作、发送语音。

奶奶看着手机里清晰的画面,又看了看孙女渴望的眼神,终于点了点头:“那我就给娃报上,让她爸妈也能看看娃的画。”

离开这户人家,他们又走进旁边的院子,男主人正在劈柴,看到他们进来,放下斧头直摆手:“别跟我说画画的事,我家娃成绩本来就中等,再分心学这个,期末肯定要退步!”

陈如轩没急着反驳,而是从包里拿出一叠资料,里面是其他地区的对比数据:“您看,这是和县里小学的统计,学美术的孩子数学计算准确率平均高18%,因为画画能练专注力。”他又翻出本地孩子的作业照片,“这是咱们村小宇的语文作业,以前作文写不满三行,现在能写一页多,还被老师当成范文了。”

男主人接过资料翻了半天,又喊屋里的儿子出来:“娃,你想不想学?”男孩使劲点头,男主人挠了挠头:“行吧,就试一个学期,要是成绩掉了,我可就停了!”

陈如轩赶紧说:“我们的反馈工具能同步记录孩子的文化课和美术课表现,您随时能看,要是有下降,我们还能调整课程安排,保证不耽误学习。”

一上午走下来,陈如轩帮三户犹豫的人家报了名,还记下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老年监护人不会用智能设备,二是部分家长需要实时看到孩子的文化课变化。

中午在村支书家吃午饭时,他就给王浩发消息:“能不能在反馈工具里加个‘老人模式’?字体放大,只保留‘查看画作’‘接收留言’两个简单功能,再和孩子的语文、数学作业打卡绑定,家长一点就能看到双重进度。”

王浩不到半小时就回了消息:“技术部已经开工了,明天就能出测试版,还加了‘语音留言转文字’,老人听着更方便。”

下午,陈如轩转道去了村西的困难户集中区,第一户是单亲妈妈李姐家,她带着两个孩子,靠种玉米和打零工过活,小儿子天天吵着要画画,她却拿不出一百块钱报名费。

陈如轩刚说明来意,李姐就红了眼:“不是我不让娃学,实在是家里太困难,上次娃看到别人的水彩笔,蹲在商店门口看了半个多小时。”

陈如轩立刻从包里拿出“公益助学申请表”:“我们和县里的公益组织合作了助学名额,学费全免,教具也由我们提供,您只要签个字就行。”他还从包里拿出一套水彩笔和素描本,“这是先给娃的,明天辅导员就来上门辅导。”

小儿子抱着水彩笔,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拉着陈如轩的衣角说:“叔叔,我以后画玉米给你看,我们家的玉米可大了!”

陈如轩摸了摸他的头:“好啊,画好了上传到反馈工具,我天天都能看到。”

离开李姐家,他们又走访了五户困难家庭,全部办理了助学申请,其中有两户是留守儿童,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陈如轩特意嘱咐辅导员,要多花时间陪这些孩子聊聊天,不仅教画画,还要帮他们检查作业。

傍晚回到学校时,刘晓华迎上来说:“小宇表姐带着辅导员已经上门辅导了八户人家,刚发来消息说,有个家长本来反对,看到孩子用新画笔画的全家福,当场就补交了报名费。”

陈如轩笑着接过刘晓华递来的登记表,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辅导记录,还有家长的签字确认,他翻到最后一页,突然看到一行小字:“希望能有亲子画画课,我想和娃一起画。”

他立刻召集团队开会:“明天加开‘亲子绘画体验课’,准备些简单的材料,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画,既能增进感情,也能让家长亲身感受画画的意义。”

周二上午,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亲子绘画课”在学校的空教室里开起来,二十多对亲子围坐在一起,辅导员教大家画“我的家”。

李姐带着小儿子一起画院子里的玉米地,奶奶握着孙女的手画老水车,原本反对的男主人也陪着儿子画了自家的牛圈。

画到一半,小宇爸爸突然出现在门口——他提前从外地回来了,手里还提着给儿子买的新书包,小宇看到爸爸,扔下画笔就扑了过去,父子俩抱着哭成一团。

小宇爸爸抹了抹眼泪说:“昨天收到娃用反馈工具发来的画,画里有我、有他、还有这个家,我连夜辞了工,就想回来陪他,还能跟着老木匠学做教具,挣钱顾家两不误。”

陈如轩拍了拍他的肩膀:“欢迎你回来,教具厂正缺人手,明天就能去老木匠那报到。”

亲子课结束后,又有三户人家当场报名,陈如轩看着越来越长的报名名单,突然意识到:走访不是单向的“说服”,而是双向的“倾听”——家长们缺的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是看到希望的渠道,反馈工具和亲子课,正好搭起了这座桥。

随后陈如轩决定去更远的“吊脚楼村”——那里不通水泥路,只能步行过去,住的都是苗族村民,校长说那里的孩子喜欢用植物染布画画,但从来没上过正规美术课。

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终于看到依山而建的吊脚楼,村口的晒谷场上,几个苗族妇女正带着孩子用蓝靛染布,孩子们在布上用树枝画蝴蝶、画山花。

一个穿苗族服饰的大妈看到他们,热情地迎上来:“是给娃送画画课的吧?上次校长来提过,我们都盼着呢!”

陈如轩蹲下来看孩子们的染布画,惊讶地发现图案非常有民族特色,当即说:“我们可以在美术课里加‘苗族蜡染绘画’,请你们当兼职老师,教孩子们怎么把染布和画画结合起来,还能把作品放到公益商城卖,增加收入。”

大妈眼睛一亮:“真能卖钱?我们的蜡染以前只能自己用,要是能卖出去,就能给娃买更多画笔了!”

陈如轩立刻拿出手机,和公司的公益商城负责人视频连线,当场敲定合作:由苗族大妈带村民教孩子蜡染,成品由商城代销,利润全部归村民和学校。

当天下午,吊脚楼村就有十八个孩子报名美术课,陈如轩还和大妈约定,下周派公司的美术老师来交流,把蜡染技法融入正规课程。

陈如轩看到老木匠推着一车新教具在学校门口等着,每个画架上都刻着苗族花纹:“我听村支书说吊脚楼村的娃要学画画,特意刻了他们的花纹,让娃们用着亲切。”

陈如轩感动不已,当即决定和老木匠一起去吊脚楼村送教具,路上,老木匠说:“我儿子在县城开木工坊,听说我在给娃做教具,也想捐一批画板,还说要帮其他村的木匠一起做,扩大规模。”

到了吊脚楼村,孩子们看到刻着苗族花纹的画架,都欢呼着围上来,一个小男孩抱着画架说:“这上面的蝴蝶和我奶奶绣的一样!”

陈如轩趁机教孩子们用反馈工具上传自己的染布画,还把画发给他们在外打工的父母,很快就有家长回复:“娃画得真好,下个月就回家看你们!”

离开吊脚楼村时,大妈塞给陈如轩一块亲手染的蓝布,上面画着群山和太阳:“这是我们苗族的‘希望图’,谢谢你给娃们带来希望。”

周五,陈如轩带着团队走访了村里的最后几户人家,其中有一户是退休的乡村教师。

老爷子看到反馈工具里的教学视频,激动地说:“我教了三十年书,从来没见过这么方便的工具,要是早有这个,我当年就能给娃们上美术课了!”

陈如轩当即邀请老爷子加入“公益顾问团”:“您经验丰富,帮我们看看课程合不合山区孩子的特点,要是有空,还能给辅导员讲讲怎么教乡村孩子。”

老爷子一口答应:“只要能为娃们做事,我天天来学校都愿意!”

一天走访结束,陈如轩坐在学校的石阶上,翻着记满的笔记本:全村68户有适龄儿童的家庭,59户报了名,剩下9户困难家庭全拿到助学名额,吊脚楼村还新增了23个名额。

更有苗族蜡染、老木匠教具、退休教师顾问这些“本土资源”加入——他要的“教育现状”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一个个家长的认可、一群村民的参与。

周六早上,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突然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市里要评选“乡村教育创新示范项目”,他们的美术教育项目被列为重点推荐对象,需要补充一些入户走访的真实案例。

陈如轩立刻拿出笔记本和反馈工具里的家长留言、孩子画作对比,工作人员翻着资料,又跟着他去了两户人家实地走访。

看到李姐的小儿子正在辅导员的指导下画玉米,听到奶奶用“老人模式”给儿子发语音,当即说:“这些案例太真实了,肯定能评上!”



    (http://www.220book.com/book/6WV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财富自由,从教人填志愿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6WV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