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谦举起酒碗,望着河对岸的百姓——
宋国的农妇在卖糖葫芦,金国的少女在卖马奶糕。
孩子们追着糖人跑,笑声撞在冰面上,碎成一片。
他轻声道:
“愿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不再受战乱之苦。”
方敏倚在宋谦肩头,望着这一幕,突然说:
“陛下,您瞧那个卖糖葫芦的老汉。”
宋谦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只见一个穿粗布短打的老人,正把糖葫芦递给个金国的小娃娃。
小娃娃攥着糖人,用生硬的汉语说:
“谢……谢爷爷!”
“这便是朕要的‘和’。”
宋谦轻声道:
“不是刀枪入库,而是人心思安。”
暮色渐浓,沪市的灯火次第亮起。
宋谦站在高台上,望着灯火映红的河面。
梁成甫走过来,递来一杯热茶:
“陛下,今日互市成交了三千贯,金国人买了两万匹丝绸,咱们买了五千匹战马。”
“好。”
宋谦接过茶盏:
“再拨五万贯给种太尉,让他多造些火铳。金国人爱买丝绸,咱们也爱买马匹——
但要记住,买马是为了跑得更快,造铳是为了打得更准。”
梁成甫点头:
“陛下圣明。臣今日见金国的商队里,有个年轻人总盯着咱们的火铳看。
臣问他,他说:
‘这东西要是金国能造,何惧大宋?’”
宋谦笑了:
“他说的没错。等咱们造出更利的铳,更坚的甲,金国人自然不敢轻易来犯。但在此之前……”
他望着远处的灯火:
“要让他们的商队来得更勤,让他们的百姓更爱大宋的物产——
这样,就算有一天要打,他们也舍不得轻易撕毁这和约。”
深夜,宋谦回到永昌宫。
方敏正坐在灯下,给承宇缝小棉袄。
孩子趴在桌上,手里攥着支木剑——
是宋谦用北疆的松木给他削的,剑柄上刻着“承宇”二字。
“陛下今日辛苦了。”
方敏放下针线:
“听赵姐姐说,互市的糖葫芦卖光了,金国的孩子们追着卖糖人的车,跑了二里地。”
宋谦脱下大氅,坐在她身边:
“朕今日才明白,所谓‘以战促和’,不是靠刀枪逼出来的,是靠百姓的日子过好了,自然就想和。”
他摸了摸承宇的小脑袋:
“等承宇长大,朕要带他去白沟河,让他看看——
这互市的灯火,比宫里的灯笼还暖。”
方敏望着他眼里的温柔,轻声道:
“陛下,您还记得三年前在陈留县吗?您蹲在破庙里!
给受伤的士兵包扎,说‘等打了胜仗,要让天下的孩子都不挨饿’。”
“记得。”
宋谦握住她的手:
“如今,这胜仗打完了,可这仗,永远不能停——
不是和金人打,是和穷苦打,和灾荒打,和一切让百姓受苦的东西打。”
窗外,雪停了。
一轮明月升上树梢,将银辉洒在承宇的小木剑上。
宋谦望着月光,突然想起陈过庭临终前说的话:
“这世道,要变了。”
而现在,他看见这变化正从白沟河的灯火里升腾而起。
从互市的喧闹声里流淌出来,从一个孩子的木剑上,从每一个百姓的笑容里——
这变化,比任何和约都更长久,比任何刀枪都更有力。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宋谦低头,见承宇正举着小木剑,对着月光喊:
“阿爹,我要当将军,保护大宋的互市!”
他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又看向方敏。
方敏回他一个眼神,里面藏着只有他们懂的默契——
这大宋的未来,有互市的灯火,有孩子的木剑,有百姓的笑声,定会越来越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