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子里爆发出欢呼声。
阿婆们抹着泪,把苏小妹围在中间;
孩子们拽着她的衣角,往她手里塞野莓;
盘阿公拄着拐杖从竹楼里走出来,银白的胡子抖得厉害:
“苏大人,我家阿狗的腿……”
“我让人送金疮药来。”
苏小妹从竹匣里取出个小瓷瓶:
“这是太医院的方子,涂三三天就能好。”
她蹲下来,握住盘阿公的手:
“阿公,您是寨子里的老辈,往后这瑶学,还得您帮我看着。”
盘阿公的眼眶红了:
“苏大人,瑶家……信你!”
三日后,瑶寨的晒谷场上搭起了竹棚。
苏小妹站在棚下,面前摆着《千字文》《本草纲目》,身后跟着二十多个瑶家娃娃。
阿水蹲在旁边,手里攥着支用竹片削的笔,正教最大的娃写“人”字。
“人字,一撇一捺,像人的两条腿。”
阿水用瑶话说:
“要站得首,走得正。”
娃娃们似懂非懂,却都瞪大了眼睛。
盘阿公坐在最前排,用枯枝在地上画着字,嘴里念叨:
“盘王在上,瑶家要出读书人了……”
苏小妹望着这一幕,突然想起宋谦说的话:
“南方之事,当以安抚为主,武力为辅。”
她摸了摸怀里的瑶文《盘王歌》——
那是她昨夜熬夜抄的,打算送给盘阿公当教材。
午时,县衙的方向传来喧哗。
苏小妹正教娃娃们唱《采茶歌》,阿水突然跑进来,额头上全是汗:
“苏大人!县太爷带着差役来了,说要收‘学堂捐’!”
苏小妹的脸色一沉,放下瑶歌,对阿水说:
“你去把盘阿公请来,再叫上寨子里的青壮。”
她整理了下衣襟,从竹匣里取出块“大宋特使”的木牌,别在胸前。
县太爷的马车停在寨口,车帘掀开,露出张油光满面的脸:
“苏特使?久仰大名。下官奉太守之命,来收学堂捐——
这瑶寨办学堂,是好事,可总得……”
“住口!”
盘阿公拄着拐杖走出来,身后跟着二十多个青壮,手里都攥着柴刀:
“苏大人是皇帝派来的,你敢要捐?”
县太爷吓得后退两步,脸上的笑僵住了:
“盘……盘阿公,这是朝廷的规矩……”
“朝廷的规矩?”
苏小妹走过来,把木牌往地上一摔:
“朝廷的规矩是‘民为邦本’!你们收了瑶民十年的税!
可曾给过他们一粒粮?修过一座桥?办过一间学?”
她指着盘阿公手里的药瓶:
“这是太医院的金疮药,是皇帝让送来的;
这是《千字文》,是皇帝让抄的。
你们要的‘捐’,是拿瑶民的血汗钱,去填你们的腰包?”
县太爷的额头冒出汗珠:
“苏特使,下官……下官也是奉命行事……”
“奉谁的命?”
苏小妹冷笑:
“是奉太守的命,还是奉户部的命?我明日便回汴京,把这些账都算清楚!”
她转向瑶民:
“乡亲们,皇帝说了,贪官要惩,恶霸要打。今日这县太爷,该不该罚?”
“该罚!”
瑶民们齐声喊,举着柴刀、锄头围了上来。
县太爷吓得瘫坐在地上:
“苏特使饶命!下官退赃!下官退赃!”
苏小妹望着他,语气软了些:
“退赃不够。你要把这三年的‘山税’‘林税’明细。
全摊在晒谷场上,让瑶民们核对。多收一分,加倍还。”
她又转向瑶民:
“乡亲们,官府的错,我们替你们讨;
但往后,你们也要守规矩——
种地要交公粮,经商要纳商税,这是大国小民的本分。”
盘阿公点头:
“苏大人说的是。我们瑶家不是反官,是要活命。”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替天行道我坐上了皇位(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