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六月,本该是梅子黄时雨,可今年偏生出了岔子。
自入梅以来,暴雨连下了二十三天,长江、钱塘江的水位涨得比往年快了三倍。
太湖更是漫过了堤坝,将周边的村庄、田地全泡在了水里。
苏州府吴县的青石板路上,雨水汇成了浑浊的河流。
王二牛蹲在屋檐下,望着被洪水冲垮的土坯房,怀里抱着个用破布裹着的襁褓——
里面是他刚满半岁的闺女,小脸煞白,嘴唇发紫,己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他媳妇蹲在旁边,用破瓷碗舀着泥水里的浮萍,嚼碎了喂给孩子:
“再忍忍,等水退了,咱们去县衙领粮……”
“领粮?”
隔壁的李老汉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过来说道:
“县衙的老爷说,开仓赈粮要按人头算,每户最多领三斗;
可咱们村三百口人,三斗粮够吃几天?再说,水退了要修堤坝,哪轮得到咱们?”
王二牛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李大伯,您说县太爷是不是糊涂了?
咱们连饭都吃不上,哪有力气修堤坝?”
“糊涂?”
李老汉叹了口气说道:
“这是户部李侍郎的主意。他说‘按人头发放最公平,免得有人多占’;
可他哪里知道,咱们这些泥腿子,连田都没了,多占什么?”
与此同时,杭州城内的浙江布政使衙门里,户部侍郎李棁正翻着账册,捻着花白胡子;
案上的茶凉了又续,续了又凉,他却半点没察觉。
“大人,吴县的灾情文书到了。”
师爷捧着一摞泛黄的纸,声音发颤说道:
“全县淹了八百个村庄,溺死百姓三千余人;
剩下的两万多人大半在树上、屋顶上栖身;
县太爷说,再不开仓,怕是要出人命。”
李棁放下茶盏,皱着眉:
作者“爱看书的雪妹”推荐阅读《替天行道我坐上了皇位》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开仓自然是要开的,但得按规矩来;
每户三斗,男女老少都有份,这是朝廷的定制。”
“可百姓没力气修堤坝啊!”
师爷急得首搓手说道:
“堤坝不修,等水退了,明年还是要涝;
李侍郎之前说‘以工代赈’,让灾民修水利;
发双倍工钱,可您说‘按人头更稳妥’……”
“稳妥?”
李棁猛地一拍桌子说道:
“你当官是为了稳妥,还是为了救百姓?
按人头发放,至少能保证每户都有粮;
以工代赈,万一有人偷懒,或者堤坝修不好,百姓还是要饿肚子!”
师爷张了张嘴,没敢再说话。
他知道,李侍郎是朝中“保守派”的骨干,最恨变法,最怕出乱子。
可眼前的灾情,哪里容得“稳妥”二字?
七月初五,汴京的垂拱殿里,宋谦正盯着江南的灾情图,眉头拧成了疙瘩。
赵芸捧着份急报,声音发颤:“大人,吴县昨日又溺死了一百多个孩子;
县太爷说,再不开仓,怕是要发生民变了。”
“民变?”
宋谦猛地站起身,玄色常服上的“替天剑”穗子剧烈摇晃;
“派了三批赈粮,怎么还缺粮?”
“李侍郎说,江南的粮仓本就空虚,加上今年减产,能拨的粮有限。”
赵芸递上一份奏折:
“这是李侍郎的折子,他说‘按人头发放最公平,以工代赈恐生事端’。”
宋谦接过奏折,展开看了两眼,冷笑一声:
“公平?我看是懒政!百姓要的不是‘公平’的几斗粮,是活命的机会!”
他将奏折摔在案上:
“传圣上旨意:
即刻调拨江南五万石粮,由户部侍郎李棁亲自押送至吴县;
另外,命赵芸为‘江南赈灾使’,全权负责以工代赈事宜!”
(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