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十月,梧桐叶落了满地金。
垂拱殿外的仪仗队举着“天下太平”的锦旗,红绸被风卷得猎猎作响。
宋谦穿着玄色常服,站在殿门内,望着宋钦宗——
这位曾被他从金营救回的皇帝,此刻正攥着玉笏,嘴角挂着笑。
“宋爱卿,辛苦了。”
宋钦宗的声音里带着三分客气:
“朕听闻你在太原大破金军,又在燕京智退斡离不,真是‘替天行道’的典范。”
宋谦垂眸行礼,袖中的指尖微微发紧。
他知道,这声“替天行道”里藏着刺。
自他掌军以来,宋钦宗对他的忌惮便一日重似一日:
昨日早朝,他提出“裁撤冗官”,宋钦宗便说“朝廷体制,岂可轻改”;
今日庆功宴上,他又暗示“功高震主”,话里话外都是“你该知足了”。
“陛下谬赞。”
宋谦首起身子,目光扫过殿下的群臣——
旧党们交头接耳,眼里带着幸灾乐祸;
新臣们则噤若寒蝉,连呼吸都轻了。
他忽然想起昨日在军营里,梁成甫说的话:
“大人,您看那旗杆上的黄罗伞,明明是皇家仪仗,可风一吹,伞面却歪向了西北。”
“歪向西北?”
他当时不解。
“因为伞骨是旧的,撑不住新的重量。”
梁成甫的笑里带着深意:
“就像这大宋的朝堂,老枝子不肯让新芽出头。”
此刻,宋谦望着宋钦宗腰间那枚“乾龙玉佩”——
那是太祖皇帝传下来的,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他的喉结动了动,声音却依旧平稳:
“陛下,臣此次班师,带回了三样东西。”
“哦?”
宋钦宗挑了挑眉。
“一,是金人割让的大同府三州;
二,是震天雷、神臂弩的军械图谱;
三……”
宋谦顿了顿,目光首视宋钦宗:
“是天下百姓的盼头。”
殿内霎时安静。
几个老臣的胡子抖了抖,户部侍郎李棁小声嘀咕:
“百姓的盼头?莫不是要改朝换代?”
“改朝换代?”
宋谦笑了说道:
“陛下以为,我要的是什么?”
他解下腰间的“替天剑”,轻轻放在案上:
“这剑,是陈过庭临终前交给我的。
他说:
‘替天行道,不是要推翻谁,是要让天下人都活得像个人。’”
宋钦宗的手指扣紧了玉笏。
他想起昨日在密室里,梁成甫递来的密报——
“西北军将领联名上书,愿奉宋谦为帝”;
又想起昨日深夜,方敏在御花园对他说:
“陛下,若您再不退,臣便带剑闯宫,替您挡那明枪暗箭。”
“宋爱卿,”
宋钦宗的声音放软了些:
“朕知道你辛苦。可这天下,终究是赵家的天下。”
“陛下,”
宋谦突然上前一步,目光灼灼:
“太祖皇帝当年在陈桥驿,黄袍加身时说过什么?
他说:
‘朕非为篡位,实为救天下!’
今日之宋,外有金人虎视,内有贪腐横行!
百姓食不果腹,士子寒窗苦读却无路可走。
若赵家的天下,不能护得百姓周全,那这天下,该换谁能护?”
殿内一片死寂。
赵芸突然上前,扶住宋钦宗的胳膊:
“陛下,宋大人说的是。”
她望着宋钦宗:
“臣妾在陈留县见过百姓吃观音土,见过女子被卖进窑子,见过书生为求功名跪断膝盖。
若能有一人,能让这些人活得像个人……”
她顿了顿:
“臣妾愿为他牵马执镫。”
宋钦宗的脸色白了白。
他望着赵芸——这个他曾视为“棋子”的女子,此刻却成了宋谦最坚定的支持者。
他又看向方敏,那女将军正抱臂站在一旁,眼神像刀:
“陛下,我铁剑门的兄弟们,能为宋大人挡箭;
西北军的弟兄们,能为宋大人拼命。您若信不过宋大人,可问问他们。”
宋谦望着众人,忽然笑了。
他弯腰拾起案上的“替天剑”,剑穗上的红绸在风里飘:
“陛下,臣今日来,不是要逼宫,是要问陛下一句话——
您要这天下,是要做孤家寡人,还是要做万民的父母?”
(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