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三月,静明宫的张稳婆扶着方敏走出产房。
宋谦守在门口,玄色常服上沾着草屑——
他是特意从演武场赶回来的,连盔甲都没来得及卸。
“陛下,皇后娘娘生了!”
张稳婆笑得合不拢嘴:
“是个小皇子,六斤八两,哭起来像小铜锣!”
宋谦冲进产房,只见方敏靠在床头,脸色苍白却带着笑。
她怀里抱着个裹着红布的孩子,正轻轻拍着:
“承宇,承宇……”
“承宇?”
宋谦接过孩子,指尖触到他软乎乎的小脸:
“寓意‘承载天下’,好名字。”
方敏望着他眼里的温柔,轻声道:
“陛下,臣妾想让承宇同百姓之子一样读书、练武。”
她摸了摸孩子的襁褓:
“臣妾昨日去太学,见那些公子哥儿骑着马,手里拿着糖人。
可承宇该学的是兵法,该练的是拳脚——他要替朕,替这天下,扛事。”
宋谦点头:
“朕下旨了。太学设‘皇子班’,与民学同课;武场设‘皇子营’,与民兵同训。
承宇若偷懒,朕便让他去陈留县挑粪。”
方敏笑了:
“陛下莫要吓着他。臣妾昨日给他做了个小木枪,他抱着睡了一夜。”
她从枕下掏出个小木枪,递给宋谦:
“您瞧,这是臣妾照着您的‘替天剑’刻的。”
木枪虽小,却雕着山河日月,枪头还刻着“承宇”二字。
宋谦接过木枪,突然想起三年前在陈留县,方敏曾用树枝给他削过木剑。
那时他说:
“等我当了皇帝,要给你做把真剑。”
如今,他不仅给了她凤袍、凤冠,更要给她一个能传承江山的儿子。
静明宫的窗外,杏花开得正艳。
赵芸捧着贺礼走进来,身后跟着梁成甫。
赵芸的月白襦裙上绣着并蒂莲,梁成甫则捧着个红漆盒子,里面装着“百子千孙图”。
“恭喜陛下,贺喜皇后!”
赵芸行礼:
“臣妾昨日去太医院,见张稳婆说皇子生得壮实,臣妾便知是吉兆。”
梁成甫打开盒子,展开画卷:
“老臣命画工画了这幅《百子千孙图》,愿大宋江山,子孙绵延。”
方敏接过画卷,望着上面的百子戏春图,轻声道:
“多谢赵姐姐、梁大人。臣妾倒有个想法——
等承宇大些,带他去陈留县。
让他看看李阿婆的孙儿,看看王老汉的儿子,看看那些在田里锄地的百姓。
他要记住,这天下,不是宫殿里的天下,是他们的天下。”
宋谦望着她,突然想起陈过庭临终前说的话!
而现在,他看见这变化正从静明宫的杏花里升腾而起。
从木枪的刻字里流淌出来,从方敏的话语里,从每一个百姓抬起头的模样里。
黄昏时分,宋谦抱着承宇站在静明宫的廊下。
孩子手里攥着小木枪,正指着远处的汴河:
“阿爹,那是什么?”
“那是汴河。”
宋谦摸了摸他的头:
“里面有粮船,有商船,有渔船。等你长大了,要替朕看住这些船,不让它们被金人抢走。”
方敏倚在廊柱上,望着父子俩的背影,嘴角泛起笑。
她想起今日在太庙,宋谦说的话:
“皇后不是高高在上的,是要替朕,替天下人,守住这江山的。”
风卷着杏花瓣落在她肩头,她轻轻拂去,望着天上的晚霞。
那霞光像极了三年前,宋谦蹲在她屋檐下,给她孙儿喂糖水时的模样——
那时他还不是皇帝,她也不是皇后,可他们都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悄改变。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宋谦低头,见承宇正举着小木枪,对着晚霞喊:
“阿爹,我要当将军!”
他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又看向方敏。
方敏回他一个眼神,里面藏着只有他们懂的默契——
这大宋的未来,有他们,有承宇,有天下百姓,定会越来越好。
(http://www.220book.com/book/6Z4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