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淌进市立图书馆的阅览区,在泛黄的木质书架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光斑。周明远指尖划过《西方哲学史》的烫金书脊时,忽然听见身后传来钢笔尖划过草稿纸的沙沙声,混着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这声叹息像投入静水的石子,在他心头漾开一圈圈熟悉的涟漪。他转过身,视线穿过书架间的缝隙,落在靠窗的那张木桌上。
穿蓝白校服的女生正趴在摊开的志愿填报指南上,右手握着的钢笔在"上海财经大学"那行字上方悬停许久,最终还是泄了气般落在桌沿。阳光透过她微卷的发梢,在白皙的脖颈上投下细碎的阴影——是十八岁的苏晓,是他记忆里那个总爱咬着笔杆发呆的姑娘。
周明远的心脏骤然缩紧,呼吸也跟着滞了半拍。他有多久没见过这样鲜活的她了?久到他几乎忘了,她年轻的脸上本该有这样带着迷茫却又闪闪发光的神情,而不是后来那些被生活磨出的疲惫与疏离。
"选上海吧。"这句话几乎是不受控制地从他喉咙里滚出来,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
苏晓猛地抬起头,额前的碎发随着动作滑落。她眨了眨眼,看清来人后露出几分讶异:"周明远?你怎么在这?"随即又像是想起什么,嘴角勾起狡黠的笑,"你刚毕业就来图书馆看书?还劝我选上海,好像很懂未来似的。"
钢笔在她指间转了个圈,笔尖首指他的方向,像是精准地戳中了某个秘密。
周明远喉结滚动了一下,才发现自己刚才的反应有多失态。他走到桌边拉开椅子坐下,目光落在志愿指南上那些被红笔圈出的选项——上海的三所大学旁都画着小小的问号,而本地那所师范院校却被画了个大大的五角星。
"不是懂未来,"他伸手拂过指南上的折痕,指腹触到纸张边缘的毛边,"是觉得你不该被困在这。"
苏晓挑了挑眉,把钢笔往桌上一搁:"困在这?我爸妈都觉得本地师范挺好的,毕业就能当老师,安稳。"她顿了顿,指尖在"师范"两个字上轻轻点了点,"对了,你上周不是刚领完毕业证吗?听说你报了本地的医学院,不也没走远?"
他当然记得。那年他为了能留在生病的母亲身边,在志愿表上填下了本市的医学院。也是那年秋天,苏晓最终听从家里的安排,把志愿改成了师范院校。后来他总在想,如果当时自己再坚持一点,如果当初他告诉她上海有多么适合她,会不会后来的一切都会不一样?
"我情况不一样。"周明远的声音低了些,窗外的风卷着梧桐叶掠过玻璃,在桌面上投下晃动的树影,"你不一样,苏晓,你高三那年在作文里写,想站在黄浦江的外滩看一次日出,想在陆家嘴的天桥上数摩天大楼的灯。我毕业整理旧书时还翻到过那篇,印象特别深。"
苏晓愣住了,握笔的手指微微收紧。那篇作文她早就忘了写了些什么,却没想到会被他记住。阳光落在她惊讶的眼睛里,像盛着两汪清澈的泉水。
"你怎么还记得......"
"因为写得好。"他打断她,语气笃定,"你写外滩的日出时,用了'碎金淌进江面'这样的句子,我现在都记得。"
她忽然低下头,耳尖泛起淡淡的红。过了好一会儿,才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说:"可我爸妈说,女孩子跑那么远干什么......"
"你上次在周记里说,想看看金融中心的交易大厅是什么样的。"周明远的声音放柔了些,目光落在她校服袖口磨出的毛边——那是她穿了两年的校服,袖口早就洗得发白,"上海财经大学的金融系全国顶尖,你去了就能离那些更近一点。"
苏晓猛地抬头看他,眼里满是难以置信:"你连我周记都看了?"
他笑了笑,想起去年自己还是语文课代表时,总在收作业时偷偷多看一眼她的本子。她的字迹娟秀,结尾总爱画个小小的笑脸,有时是晴天娃娃,有时是咧嘴的猫咪。
"你写想考CFA的时候,旁边画了只举着笔的小猫,"他学着记忆里的样子,用手指在桌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猫脸,"我当时就觉得,这姑娘野心不小。"
"那是......"苏晓的脸颊更红了,伸手去捂他的手,"别画了,好傻。"
指尖相触的瞬间,两人都像被烫到似的缩回手。空气里突然弥漫着微妙的沉默,只有窗外的蝉鸣不知疲倦地响着。
周明远看着她慌乱地捋着头发,忽然想起三十岁的苏晓。那天她来医院给他送文件,穿着干练的职业装,头发利落地挽成发髻,递文件夹时指尖的指甲修剪得整整齐齐,涂着豆沙色的指甲油。她再也不会像这样因为一点小事就脸红了。
"其实我也想去上海。"苏晓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委屈,"可是我妈说,上海消费太高,家里负担不起。她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早点稳定下来才好。"
钢笔在志愿表上划出浅浅的印痕,她低头盯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长睫毛垂下来,在眼睑下方投下一小片阴影。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1993年的夏天很长周明远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记得后来苏晓还是去了师范,毕业后在中学教语文,每次同学聚会都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说自己存了点钱想给家里换台冰箱。他也记得有次在商场遇见她,她对着橱窗里的羊绒围巾看了很久,最终还是拉着购物车转身走向打折区。
"我帮你查过,"他从口袋里掏出折得整齐的纸条,那是他毕业前特意翻遍招生资料写的,"上海财经有新生奖学金,你的成绩肯定能拿到。还有助学贷款,毕业前都不用付利息。"
纸条上的字迹有些潦草,却把每一项资助政策都列得清清楚楚,旁边还标注着申请截止日期。苏晓展开纸条时,指腹触到纸面凹凸的纹理,忽然发现末尾画着个小小的笑脸,和她当年周记里的图案一模一样。
"你......"她抬起头,眼眶微微发红,"你什么时候弄的这个?"
"毕业前帮老师整理招生材料时,顺便查的。"他避开她的目光,假装研究桌上的指南,"你看,这里写着可以申请勤工俭学,图书馆和教务处都有空缺,既能赚钱又不耽误学习。"
苏晓的手指沿着纸条上的字迹慢慢移动,阳光照在她微微颤抖的指尖上。过了好一会儿,她忽然笑了,眼角有细碎的光在闪:"周明远,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在纠结这个?"
他没有回答,只是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推到她面前。那是张上海的地铁线路图,上面用荧光笔标出了财大到外滩的路线,旁边还写着"日出时间:夏季五点十九分"。
"去年暑假去上海看我哥时画的,"他解释道,指尖点在人民广场站的位置,"从学校坐三号线转二号线,西十分钟就能到外滩。我毕业前本来想拿给你参考,一首没找到机会。"
苏晓看着地图上那些纵横交错的线条,忽然想起高三某次模拟考后,她趴在栏杆上跟他说,想看看真正的大城市是什么样的。当时他只是嗯了一声,她还以为他没在听。
"你好像......"她拖长了语调,忽然凑近他,鼻尖几乎要碰到他的肩膀,"对上海特别熟?"
周明远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洗发水香味,是当年很流行的青苹果味。这味道让他想起毕业那天,她抱着书本从教学楼跑过,发梢扫过他的脸颊,也是这样清爽的香气。
"我哥在那工作,经常跟我说那边的事。"他往后仰了仰,拉开些距离,感觉自己的耳朵又开始发烫,"他说上海的秋天很美,法租界的梧桐叶落下来,能铺满整条街。等你去了,说不定我放假还能去找你玩。"
苏晓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有星星落在里面。她拿起钢笔,在"上海财经大学"那行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然后抬头看向周明远:"如果我去了上海,你会后悔自己没报那边的学校吗?"
"后悔什么?"
"后悔没跟我一起去。"她的声音很轻,却像羽毛般搔过他的心尖。
周明远看着她眼里的期待,忽然想起多年后在同学群里看到的消息——苏晓结婚那天,穿着租来的婚纱,嫁给了同校的物理老师。婚礼照片里,她站在本地那家小教堂前,笑得有些勉强。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不会。"他伸手轻轻敲了敲她的志愿表,"但如果你不去,一定会后悔。"
苏晓的手指在志愿表上停顿了片刻,最终握紧钢笔,在"上海财经大学"的方框里郑重地打了个勾。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格外清晰,像是在命运的卷轴上落下了崭新的一笔。
"那说定了,"她把钢笔别回校服口袋,脸上的迷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明亮的笑意,"等我去了上海,拍外滩的日出给你看。"
周明远看着她眼里跳动的光,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热。他点点头,想说些什么,却发现千言万语都堵在喉咙口。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地板上紧紧依偎。书架间传来其他读者翻动书页的声音,远处的时钟敲了西下,像是在为某个新的开始计时。
苏晓把志愿表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书包,起身时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颗水果糖放在桌上:"给你的,橘子味的。毕业那天本来想给你,结果人太多没递出去。"
糖纸在阳光下折射出彩色的光,像他记忆里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瞬间。周明远捏起那颗糖,指尖触到糖纸的褶皱,忽然明白有些重逢不是为了改变过去,而是为了让遗憾在某个时空里,能开出不一样的花。
"到了上海记得给我写信。"他说。
苏晓背着书包走到门口,转身对他挥挥手,阳光在她身后织成金色的网:"一定!等你医学院开学了,也记得告诉我你的新地址!"
她的身影消失在书架尽头时,周明远剥开糖纸,橘子味的清甜在舌尖弥漫开来。他低头看向桌上的志愿指南,忽然发现苏晓在上海那页的空白处,画了两个牵手的小人,在小人头顶,是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
图书馆里的时钟又轻轻敲了一下,像是在为某个被改写的未来,落下温柔的注脚。
(http://www.220book.com/book/73V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