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3章 春梅的鼓励

小说: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作者:生活写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傍晚的风带着点初夏的暖,吹过红星屯的梨树林时,花瓣己经落得差不多了,只剩下枝头零星的几朵,像缀在绿芽间的雪。陈知远一个人坐在梨树下的石墩上,手里攥着那本泛黄的《贵妃醉酒》戏谱,指尖反复着“好一似嫦娥下九重”的工尺谱,纸页边缘的毛边被蹭得更软,却没抚平他眉头上的皱。

白天排练时,他故意没提柴房的秘密排练,只盯着队员们抠标准动作——孙强的叉腰角度偏了半寸,他让他对着镜子练了二十遍;周明的笛子过门快了半拍,他陪着他一句一句跟广播对;赵春梅的唱腔里藏了点呼吸法的稳,他没夸,也没纠,只是让她“再收得快一点,别留余劲”。

他知道自己在躲,躲着柴房里的婉转调子,躲着队员们眼里的期待,更躲着自己心里的执念——既想让大家站上县城的舞台,又怕那舞台变成暴露秘密的“雷区”,这种两难像根绳子,越缠越紧,勒得他连呼吸都觉得沉。

“陈知青。”

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点轻浅的暖意。陈知远回头,看见赵春梅提着个布包走过来,布包里鼓鼓囊囊的,是她娘刚蒸好的玉米饼,还冒着点热气。她走到他身边,没坐,只是站在梨树下,花瓣落在她的蓝布褂子上,像撒了点碎雪。

“还没回去啊?大家都散了,王桂兰姐说你在这儿发呆,让我给你带块玉米饼。”赵春梅把布包递过去,声音放得轻,怕惊着他似的。

陈知远接过布包,指尖碰到温热的饼,心里却暖不起来,只是小声说了句“谢谢”,又低头盯着戏谱,没再说话。

赵春梅没走,也没催,只是陪着他站着,风把她的头发吹到耳后,露出光洁的额头。过了会儿,她才慢慢开口:“我知道你在怕什么。”

陈知远的指尖顿了顿,没抬头,却屏住了呼吸。

“你怕县文化局的人查得严,我们藏的那些细节被看出来,连累大家去不了县城;也怕你教我的那些老戏调子,被人说成是封资修,连你都受牵连。”赵春梅的声音很轻,却字字都戳在他的心尖上,“白天排练时,你故意不让周明吹尾音颤,不让我用呼吸法的劲,我都看出来了。”

陈知远终于抬起头,看向她。她的眼睛在傍晚的光里亮闪闪的,没有抱怨,也没有委屈,只有纯粹的理解,像山涧里的泉水,能照见他心里的所有纠结。

“是我太冒失了。”陈知远叹了口气,把戏谱合上,声音里满是愧疚,“要是我当初没教你们那些,没偷偷唱《贵妃醉酒》,现在大家就能安心练标准版本,不用跟着我担惊受怕。”

“不是冒失。”赵春梅打断他,语气很坚定,却依旧温柔,“是你让我知道,戏不只有标准的样板戏,还有那么好听的调子;是你让我知道,唱歌不只是念词,还能把气沉在肚子里,让声音稳得像扎了根。这些都不是错,是你教我的‘真东西’,我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觉得担惊受怕?”

她顿了顿,往前凑了半步,离他更近了些,声音里多了点期待:“我想站在县城的舞台上,不是为了‘先进集体’的称号,也不是为了让别人夸我唱得好,是想让更多人听一听,你教的戏是什么样的——哪怕只是标准的《智斗》,哪怕没藏着呼吸法的劲,只要是你教的,我就愿意唱,也相信能唱得比别人好。”

陈知远的心脏猛地跳了一下,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撞。他看着赵春梅的眼睛,那里面映着梨树枝的影子,映着傍晚的霞光,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最新章节随便看!更映着对他的信任——这份信任,比县城的舞台更重,比“先进集体”的称号更暖。

他想起第一次在柴房教她唱《贵妃醉酒》时,她紧张得攥着衣角,连“冰轮”的“轮”字都咬不准,却一遍一遍地练,眼里满是“想学好”的劲;想起暴雨天她熬了姜枣粥,冒着雨送到他宿舍,放下就走,只留下满碗的甜香;想起她在仓库里跟着他做手影,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说“比跟弟弟玩有意思多了”。

这些细碎的瞬间,像星星一样,在他纠结的心里慢慢亮起来,把那些“怕暴露”“怕连累”的阴影,一点点驱散了。

“我知道你怕我们受委屈。”赵春梅又说,手指轻轻攥着衣角,像在给自己打气,也像在给她打气,“可就算真的被查出来,就算去不了县城,我也不后悔——后悔的是,咱们明明有能唱得更好的本事,却因为怕,连试都不敢试。”

她抬头望了望远处的村口,那里能看见公社的方向,声音里带着点向往:“我长这么大,只去过一次公社,还是跟着我娘去买布。我想看看县城的舞台是什么样的,想站在上面,唱你教我的戏,不管是标准的,还是藏着小秘密的,只要能让你知道,你的教没白费,我就满足了。”

陈知远看着她,心里的纠结像被晚风慢慢吹散了。他手里的玉米饼还带着热意,暖得从指尖传到心里,连那本皱巴巴的戏谱,都好像没那么沉了。

他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戏的魂,不在调子标不标准,在唱的人用不用心,听的人懂不懂情。”现在,他有一群用心唱的队员,有一个懂他情的赵春梅,就算调子是标准的,只要他们用心,就能唱出不一样的魂;就算秘密藏得深,只要他们一起守,就能守住这份热爱。

“好。”陈知远开口,声音比刚才坚定了不少,他把戏谱放进怀里,拿起一块玉米饼,递给赵春梅,“咱们一起练。白天按标准抠细节,把呼吸法、尾音颤藏在里面,不显眼,却能让戏更稳;晚上还是去柴房,把《贵妃醉酒》练熟——就算县汇演用不上,等咱们从县城回来,就在梨树下唱,唱给大家听。”

赵春梅的眼睛一下子亮了,像被点亮的油灯,她接过玉米饼,咬了一口,甜香在嘴里散开,比平时吃的更甜。她笑着点头,嘴角扬起来,露出浅浅的梨涡:“嗯!我肯定好好练,绝不拖后腿!”

风又吹过,梨树枝轻轻晃,最后几朵花瓣落下来,落在两人的肩上。陈知远看着赵春梅的笑,心里忽然觉得,那些纠结的日子,那些担惊受怕的瞬间,都值了——有这样一个愿意陪着他、相信他的人,有这样一群愿意一起拼、一起守的队员,就算前面有再多的困难,他也有勇气走下去。

“走吧,回去吧。”陈知远站起身,把布包递给赵春梅,“明天还要早起排练,得养足精神。”

赵春梅点点头,跟着他往村里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土路上,像一对并肩走的伙伴。她手里攥着半块玉米饼,心里满是雀跃,偶尔偷偷看一眼陈知远的侧脸,觉得傍晚的风,都比平时暖了不少。

陈知远走在旁边,偶尔会提醒她“小心脚下的坑”,眼神里的纠结没了,多了点温柔的坚定。他知道,接下来的排练还会很辛苦,县汇演的审查也会很严,但只要有赵春梅的鼓励,有队员们的信任,他就不怕——他们会一起站上县城的舞台,一起唱出最好的戏,一起把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真东西”,悄悄唱给懂的人听。

远处的村口,传来王桂兰的喊声,大概是在找他们回去吃饭。两人加快了脚步,影子在夕阳下晃着,像两颗慢慢靠近的星星,在这片黑土地上,悄悄散发着属于他们的光。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