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人民剧场的后台还飘着笛音和唱腔的余韵,队员们围在角落,兴奋得像群刚拿到糖的孩子。孙强攥着“马鞭”的手还在抖,嘴里反复念叨着“刚才台下的掌声太响了,俺都没敢看台下”;周明把笛子抱在怀里,指尖还在无意识地按动笛孔,回味着刚才和唱腔合上的瞬间;王桂兰拉着女队员们,翻看着村民们送来的煮鸡蛋和烙饼,眼里满是笑意:“咱们没给红星屯丢脸,这鸡蛋吃得值!”
赵春梅站在旁边,手里捏着块没吃完的玉米饼,是王大娘特意给她带的,饼上还留着温热。她看着队员们热闹的样子,嘴角扬着浅浅的笑,偶尔抬头望向陈知远——他正和工作人员交流着什么,侧脸在后台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沉稳,想起刚才他在侧幕用口型给她打气的样子,她的脸颊又悄悄红了。
“红星屯宣传队的同志们在吗?”一个洪亮的声音突然从后台入口传来,带着股温和的威严。队员们瞬间安静下来,抬头一看,只见张副局长陪着几位穿着中山装的干部走了过来,郑干事跟在旁边,手里拿着评分表,脸上带着明显的笑意。
王保国刚从观众席挤过来,一见这阵仗,赶紧上前:“张局长!各位领导,俺是红星屯的大队队长王保国,这就是俺们宣传队的队员!”
张副局长笑着点头,目光扫过队员们,最后落在陈知远和赵春梅身上,语气格外亲切:“刚才你们的‘打虎上山’我全程看了,唱得好,演得更好!我身边这几位是县文化局的李局长、刘主任,都是特意来跟你们聊聊的。”
队员们一下子紧张起来,孙强下意识地把“马鞭”背到身后,周明也挺首了腰板,赵春梅捏着玉米饼的手紧了紧,悄悄往陈知远身边靠了靠。
李局长往前走了两步,目光落在赵春梅身上,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赏:“小姑娘,你是叫赵春梅吧?刚才你的伴唱太出彩了——‘迎来春色换人间’那一句,气稳、味足,还带着点独有的韵味,不是硬邦邦的喊,是真把英雄的劲儿和姑娘家的亮嗓揉在了一起,难得!”
赵春梅没想到领导会首接叫出她的名字,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赶紧低下头,小声说:“谢谢您的夸奖,都是陈知青教得好,还有队员们帮我。”
“陈知青?”李局长看向陈知远,眼里带着点好奇,“你就是指导他们排练的陈知远同志吧?我听张副局长说,你是京剧世家出身?”
陈知远赶紧上前一步,语气谦逊又坚定:“是的,李局长。家里确实有人从事戏曲工作,我只是把一些基础的发声技巧、动作要领教给队员们,希望能让样板戏唱得更有感染力,没敢加任何违规内容。”
“说得好!”李局长拍了拍手,声音里满是认可,“什么是好的样板戏表演?不是死板地复刻,是要在标准的框架里,唱出魂、演出劲!你们做到了——孙强同志的杨子荣,沉腰转肩有力量,眼神里有英雄气,不是空摆架子;周明同志的笛子,垫音、花舌用得恰到好处,托着唱腔走,不抢戏却缺不了;还有春梅同志的伴唱,把‘活气’带进了标准里,这才是基层宣传队该有的样子!”
郑干事在旁边补充道:“李局长,刚才评分的时候,几位评委都给了最高分,一致说这是今天最有特色、最有感染力的节目——既有革命英雄的刚劲,又有基层群众的鲜活,比很多专业宣传队的表演都接地气。”
张副局长笑着接过话:“我早就跟你们说过,红星屯宣传队群众基础好,队员们肯下苦功,肯定能出彩!现在看来,果然没让人失望。”
队员们听着领导的夸奖,都激动得说不出话。孙强的脸涨得通红,想说话却不知道该说什么;王桂兰悄悄擦了擦眼角的湿意,觉得这么久的辛苦都值了;周明抱着笛子,嘴角扬得老高,心里想着“回去一定要跟爹说,俺在县城的舞台上,吹得让县领导夸了”。
就在这时,李局长话锋一转,语气里带着点期待:“有个好消息要跟你们说——地区文化局下个月要举办全区革命样板戏汇演,要求各县推荐优秀节目参加。我们几个商量了一下,想让你们红星屯宣传队代表咱们县去参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
“啥?代表全县?”王保国一下子激动起来,声音都有点发颤,“李局长,您说的是真的?俺们能去地区演出?”
“当然是真的!”李局长点头,眼神扫过队员们,“这么好的节目,这么有活力的队伍,应该让更多人看到。你们不仅要把红星屯的风采带出去,还要把咱们县基层宣传工作的成果带出去,给咱们县争光!”
赵春梅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抬头看着陈知远,眼里满是不敢相信的惊喜——从红星屯到公社,从公社到县城,现在还要去地区,这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舞台。陈知远也愣了一下,随即心里涌起股热流,他看着队员们期待的眼神,看着赵春梅眼里的光,语气坚定地说:“李局长,谢谢您的信任!我们有信心,一定好好排练,不辜负县领导的期望,不辜负全县乡亲们的支持!”
“好!有这个劲头就好!”李局长拍了拍陈知远的肩膀,“县文化局会给你们提供支持,需要乐谱、道具,随时跟郑干事说;排练有困难,也可以找我们协调。希望你们继续保持这份初心,把‘打虎上山’演得更好,把基层队员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
张副局长也笑着说:“老王,知远,你们回去后好好规划一下排练,争取在地区汇演上再拿个好成绩!到时候我去地区给你们加油!”
领导们又跟队员们聊了几句,鼓励孙强“继续打磨杨子荣的劲儿”,叮嘱赵春梅“好好保护嗓子,这是难得的好嗓子”,才笑着离开。看着领导们的背影,后台瞬间爆发出欢呼声——孙强举起“马鞭”,兴奋地喊着“去地区演出喽!”;王桂兰拉着赵春梅的手,激动得转了个圈;周明拿出笛子,即兴吹了段“打虎上山”的过门,笛音清亮,满是欢喜。
刘卫红站在不远处的道具箱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手里的小本子慢慢放进了挎包。她之前心里的不服和纠结,在县领导的认可面前,渐渐散了——她不得不承认,陈知远确实有才华,队员们也确实肯努力,这样的成绩,不是她之前的刁难能否定的。她犹豫了一下,慢慢走过去,对陈知远和赵春梅小声说:“恭喜你们……去地区演出,好好练。”
陈知远和赵春梅都有点惊讶,随即笑着点头:“谢谢你,刘知青。”
刘卫红没再多说,只是点了点头,转身往后台出口走——她心里知道,自己之前的坚持或许错了,真正的“革命文化”,不是死板的标准,是像红星屯宣传队这样,有血有肉、有感染力的表演。
夕阳透过剧院的窗户,洒在后台的地板上,像铺了层金纱。队员们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去地区演出的计划——孙强说要每天加练“打虎”动作,赵春梅说要继续用咽音练声法护嗓,周明说要琢磨更贴合剧情的笛音技巧,陈知远则拿出纸笔,开始记录大家的想法,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王保国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像揣了个暖炉——从组建宣传队时的艰难,到李家屯演出的成功,再到今天县汇演的惊艳,还有即将到来的地区演出,这一步步,都是队员们用汗水换来的。他走到陈知远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知远,辛苦你了。俺们红星屯,终于有机会让更多人知道了。”
陈知远笑着摇头:“不辛苦,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王队长,接下来的排练,还得靠您多支持。”
赵春梅站在旁边,看着陈知远认真记录的样子,心里忽然觉得,未来的路不管有多难,只要和这群人一起,和他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她想起在柴房的秘密排练,想起深夜的草药水,想起后台找戏服的慌乱,所有的经历都像珍珠,串成了属于他们的珍贵回忆。
晚风从后台的窗户吹进来,带着点初夏的暖,拂过每个人的脸颊。队员们的笑声和讨论声混在一起,飘出剧院,飘向县城的街道,也飘向远方的地区舞台——那里,有更广阔的天地,有更多期待的目光,等着他们用唱腔、用动作、用热爱,唱出红星屯的风采,唱出属于基层宣传队的响亮声音。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