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9章 梨树下的回忆

小说: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作者:生活写纸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章节无错乱精修!
 

初夏的阳光透过梨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碎金。陈知远坐在梨树下的石墩上,背靠着粗糙的树干,手里攥着片刚落下的绿叶,指尖轻轻着叶脉——这片梨树,是他初到红星屯时就认得的,如今叶子绿得发亮,像藏着他三年来所有的时光。

风一吹,树叶“沙沙”响,像在跟他说“别忘啦”,那些埋在心底的回忆,突然就涌了上来。

他想起初到红星屯的那个冬天,天寒地冻,北风像刀子似的刮在脸上。他裹着件北京带来的旧棉袄,棉袄薄得挡不住寒,手里拎着个破帆布包,里面只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父亲留下的戏谱——火车转汽车,汽车转驴车,一路颠簸,行李早就丢了大半,连母亲塞给他的干粮都没剩下多少。

村口的老槐树光秃秃的,他站在寒风里,不知道该往哪儿去,冻得嘴唇发紫,连说话都带着颤。就在这时,王保国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见他这副狼狈样,赶紧把他拉到自家炕头,递给他碗热姜汤:“知青同志,冻坏了吧?先喝口汤暖暖,以后就住知青宿舍,有啥需要尽管跟俺说!”

赵春梅也来了,手里捧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红着脸递给他:“俺娘说,城里来的同志可能没吃过这个,你尝尝,甜得很。”红薯的热气暖了他的手,也暖了他那颗漂泊的心——那是他在红星屯尝到的第一口甜,也是他对这片土地最初的牵挂。

后来,他被分到宣传队,第一次教队员们唱样板戏,却发现大家只会跟着广播“喊调子”,没技巧,没感情。赵春梅站在队伍最后,唱“垒起七星灶”时,声音发颤,总把“灶”字唱成平声,越紧张越错,最后红着脸低下头,攥着衣角小声说“俺是不是太笨了”。

他没怪她,反而想起自己小时候学戏,总把“贵妃”的“贵”字咬不准,父亲也是这么耐心地教他,一句一句抠发音。那天晚上,他把赵春梅叫到梨树下,借着月光教她“咬字归音”:“‘灶’字要先提气,像吹蜡烛似的,把字头‘z’送出去,再把‘ao’的尾音收住,试试?”

赵春梅跟着学,试了十几遍,终于把“灶”字唱准了,眼里一下子亮了,像星星落进了眼里:“陈知青,俺会了!俺真的会了!”她的笑容那么干净,那么真诚,让他忽然觉得,教戏不只是任务,更是件能让人心里发暖的事。

再后来,他想教大家传统戏的“真东西”,怕被人说“封资修”,只能把柴房当成秘密基地。第一次在柴房教赵春梅唱《贵妃醉酒》,两盏煤油灯放在麦秸堆旁,光刚好照亮她手里的抄谱。她唱“海岛冰轮初转腾”时,总把“冰轮”的“轮”字唱得太轻,他就拿着根麦秸,教她“气沉丹田”:“你看这麦秸,放在嘴边吹,要让它稳着飘,不是使劲吹断,声音也一样,气沉下去才稳。”

赵春梅跟着学,对着麦秸吹,吹得脸都红了,终于找到“沉气”的感觉。她再开口唱时,声音稳了,尾音还带着点婉转的劲,柴房里的煤油灯晃着,映得她眼里满是欢喜:“陈知青,这样是不是就像你说的‘真东西’了?”

他点头,心里满是欣慰——他不仅教她唱会了调子,更把传统戏的火种,悄悄种在了她心里。那些日子,柴房成了他们的秘密天地,队员们陆续加入,李建国望风,孙强练动作,周明调笛子,王桂兰帮着抄谱,油灯的光映着每个人的脸,满是认真和期待。

有一次,刘卫红偷偷跟踪到柴房附近,李建国在门口望风,听见脚步声,赶紧咳嗽两声,陈知远和队员们立刻灭了灯,躲在麦秸堆后,连呼吸都不敢大声。刘卫红在门口徘徊了半天,没发现异常,骂骂咧咧地走了。等她走远,孙强忍不住笑出声:“俺刚才差点把笛子掉在地上!”大家都笑了,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散了,却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他们不仅是队员,更是一起守着秘密的伙伴。

县汇演前,赵春梅嗓子咳血,他急得连夜去后山采金银花,山路湿滑,他摔了好几跤,裤脚全是泥,却还是坚持把草药采回来,熬成水给她喝。她喝着药,眼里满是感激:“陈知青,你对俺真好。”他没说什么,只是觉得,他不能让这个努力又真诚的姑娘,因为嗓子坏了错过舞台。

还有县汇演那天,后台刘卫红藏了赵春梅的戏服,他急得满头汗,在道具间的角落找到戏服时,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赵春梅换好戏服,站在舞台侧幕,朝他比了个“OK”的手势,那是他教她的,说“紧张就比这个手势,像握着信心”。当她的伴唱在剧场里响起,台下掌声雷动时,他知道,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他不仅帮她站上了舞台,更帮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风又吹过,梨树叶落下几片,落在陈知远的腿上。他抬头望向排练场,孙强正在练新改的转身动作,沉腰、甩臂,比之前更顺了;赵春梅站在旁边,手里拿着练声谱,小声唱着和声,声音亮得像山涧的泉水;周明的笛音飘过来,清亮又婉转,刚好托住他们的声音。

他想起北京的家,想起母亲的炸酱面,想起父亲的戏谱,可心里却没了之前的急切——因为他发现,红星屯早就成了他的另一个家,这里有他教过的戏,有他牵挂的人,有他亲手点燃的艺术火种,还有他和赵春梅之间,那些在梨树下、在柴房里、在舞台侧幕旁,悄悄生长的温暖情谊。

他攥着手里的绿叶,叶子的脉络清晰,像他在红星屯的时光,每一段都刻在心里。他知道,返城的机会难得,可这片土地的牵挂,更让他舍不得——舍不得赵春梅眼里的光,舍不得队员们的笑声,舍不得柴房里的油灯,更舍不得这片让他从狼狈走向温暖,从孤独走向牵挂的土地。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梨树下的土地上。陈知远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满是梨树叶的清香,还有队员们的唱腔和笛音。他终于明白,有些牵挂,一旦扎根,就再也拔不掉了——这片土地,这些人,这些戏,早就成了他生命里,最珍贵的一部分。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1971知青与梨园火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771N/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