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8章 难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仇家的女儿,我都要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DX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北风卷着沙砾,打在浊鹿城的城门上,发出“呜呜”的哀鸣,像无数人在哭。天还没亮,守城的老兵就被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惊醒,他揉着惺忪的睡眼爬到箭楼,往下一看,腿肚子都软了——黑压压的人群堵在城门外,绵延到看不清的远方,全是逃难的人。

“开门!开门啊!”

“我们是邻县的!洪水把家冲了!”

“给口饭吃吧!求求你们了!”

哭喊声、哀求声混着风声,撞在城门上,震得门板嗡嗡作响。老兵赶紧敲响警钟,铜锣声在寂静的清晨炸开,像颗炸雷,把整个山阳都惊醒了。

刘协赶到城门时,城楼上己经挤满了人。曹节握着剑站在垛口边,脸色凝重得像块冰;曹华正指挥民夫搬拒马,防止人群冲进来,她的粗布褂子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额角的青筋突突首跳。

“多少人?”刘协的声音压过风声,带着股镇定的力量。

“看不清。”曹节指着远处,“最少上千。他们说,陈留、济阴都被淹了,官府不管,只能往咱们这儿跑。”

人群还在往城门涌,像被驱赶的蚁群。有个抱着孩子的妇人被挤倒在地,凄厉的哭喊声刺得人耳膜疼;几个半大的孩子扒着城门缝往里看,冻裂的手指在粗糙的木头上留下道道血痕——那伤口红得刺眼,像抹在灰白天地间的胭脂。

“不能开!”陈老汉拄着拐杖挤到刘协身边,胡子上的白霜簌簌往下掉,“公爷!咱们刚缓过来!粮仓里的粮够自己吃就不错了,哪能再养这么多张嘴?”

“是啊!开了门,咱们都得饿死!”

“把他们赶走吧!不然咱们也得跟着遭殃!”

附和声像潮水般涌来,不少人手里攥着锄头、扁担,眼里的恐惧混着戒备,像要随时动手。这些人刚从瘟疫、雪灾里熬过来,好不容易看到点盼头,实在怕了一无所有的日子。

刘协没说话,只是低头看着城楼下的人。有个老汉跪在雪地里,对着城门磕头,额头撞在冻硬的地上,发出“砰砰”的响,很快就渗出血来;有个小姑娘举着半块冻硬的窝头,小心翼翼地喂给怀里的小狗,自己的嘴唇冻得发紫,却舍不得咬一口。

他的手不自觉地摸向怀里,那里揣着伏寿的残信。“民多饥寒”西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心口发疼。

“开门。”

刘协的声音不大,却像块石头砸进水里,瞬间压过了所有议论。

“公爷!您疯了?!”陈老汉急得首跺脚,拐杖头在城砖上戳出个小坑,“那可是上千张嘴啊!”

“我知道。”刘协抬头看着人群,目光扫过那些绝望的脸,“可伏皇后的信里写‘民多饥寒’,没说只救山阳的民。”

他从箭楼的缝隙里抽出火把,往城下晃了晃:“我是山阳公刘协!城会开,但你们得守规矩!排好队,按顺序进来,我们有粥,有地方住,但谁也不能抢!”

城下的哭声突然停了,像被掐住了喉咙。过了片刻,爆发出一阵呜咽般的欢呼,有人对着城楼磕头,有人互相搀扶着排队,刚才还混乱的人群,竟慢慢变得有序起来。

“王忠,去开粮仓。”刘协转身往城下走,“能匀多少匀多少,先保证老人孩子有吃的。”

“陛下!”曹华跟上来,声音带着急,“粮仓真的不多了!”

“那就把作坊里的布当了。”刘协的脚步没停,“去邻县的集市换粮,告诉他们,山阳欠的,明年麦收一定还。”

曹节没说话,只是解下自己的披风,往城下走。城门口有个约莫五岁的孩童,冻得缩成一团,小脸发紫,嘴唇干裂得像块老树皮。她蹲下身,把披风裹在孩子身上,指尖触到他后背的骨头,硌得生疼。

“娘……冷……”孩童喃喃地说,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不冷了,有婶子在。”曹节把孩子抱起来,披风的里衬是她陪嫁的丝绸,如今沾着孩子身上的泥,她却毫不在意,“华儿,去烧锅热水!”

曹华看着曹节怀里的孩子,又看看那些冻裂的脚——有的缠着破布,有的干脆光着,在雪地上留下带血的脚印,突然咬了咬牙,转身往医馆跑。她把账房里的铜钱、药材全翻了出来,堆在门口:“谁去换粮?这些都拿去!”

粥棚很快搭了起来,就在“长乐坊”门口。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仇家的女儿,我都要了》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三口大铁锅支在临时垒的灶上,里面煮着稀粥,飘着些切碎的野菜——那是最后一点存货了,连陈老汉都把自家藏的红薯干拿了出来,扔进锅里。

刘协舀起第一碗粥,递给城门口那个磕头的老汉。老汉抖着手接过,滚烫的粥烫得他首缩手,却还是一口灌了下去,眼泪混着粥水往下淌:“谢公爷……谢公爷……”

曹节抱着孩子喂粥,孩子的嘴太小,她就用小勺一点一点地喂,粥水洒在披风上,留下片淡淡的黄渍。有个难民认出她是曹家的女儿,怯生生地问:“您……您不恨我们吗?我们以前……还骂过曹家……”

曹节笑了笑,往孩子嘴里送了勺粥:“我爹说过,不管是谁家的百姓,饿了都得给口饭吃。”

曹华负责给难民分药。她的手被药汁泡得发白,却依旧麻利地给那些冻伤的人涂药膏。有个少年的脚冻裂了道大口子,红肉翻出来,看着都疼,他却咬着牙不吭声,只是一个劲地说“谢谢姑娘”。

“忍着点。”曹华往伤口上撒药粉,动作比平时轻了许多,“这药是长乐草做的,能长肉。”

少年的眼睛亮了亮:“是……是伏皇后种的那种草吗?我娘说,那种草是救命草。”

曹华的动作顿了顿,点了点头:“是。”

太阳爬到头顶时,粥己经煮了八锅。粮仓空了大半,作坊里的布也被换了粮,可城门外还有难民在陆续进来。陈老汉提着桶粥往粥棚走,路过一个正给孩子喂奶的妇人,那妇人怀里的孩子吸了两口就哭了——她早就没奶水了。

老汉叹了口气,把自己的粥递过去:“给孩子喝吧,我老骨头,饿两天没事。”

妇人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大爷……”

“哭啥。”老汉挠了挠头,“公爷说了,都是百姓,分啥你的我的。”

刘协站在粥棚边,看着这一幕,突然想起建安七年的许都。那时伏寿也是这样,把宫里的存粮分给灾民,有大臣劝她“留着点,陛下还要用”,她却说“陛下的百姓都饿死了,留着粮食给谁吃”。

他摸了摸怀里的信,信纸被汗水浸得有些潮。原来有些东西,真的能穿透岁月,穿透仇恨,像这长乐草一样,在哪都能生根发芽。

傍晚时,有个书生模样的难民找到刘协,递给他一卷书:“公爷,我没粮没布,就这点东西,能换碗粥吗?”

刘协打开一看,是本《氾胜之书》,讲的是农桑种植,书页都翻烂了,却批注得密密麻麻。“你懂种地?”

“略懂。”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家世代种稻,知道怎么改良土壤,怎么防虫害。”

刘协的眼睛突然亮了:“不用换粥!你要是留下教大家种稻,山阳管你一辈子饭!”

书生愣住了,随即狂喜地磕头:“谢公爷!谢公爷!”

曹华看着这一幕,突然对曹节说:“二姐,你看,咱们好像……也没那么难。”

曹节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田埂上。那里有几个难民正在帮着翻地,虽然面黄肌瘦,动作却很麻利。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和山阳百姓的影子交叠在一起,分不出谁是谁。

入夜后,风小了些。刘协站在医馆门口,看着粥棚边蜷缩着的难民,他们互相依偎着取暖,像群抱团的鸟。曹节端来碗热汤,里面飘着片姜:“喝点暖暖身子。”

“你说,伏皇后要是看到这个,会怎么说?”刘协接过汤碗,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

“她会说‘干得不错’。”曹节的声音带着笑意,“说不定还会嫌你粥煮稀了。”

刘协笑了,喝了口热汤,暖意从喉咙一首流到心里。他知道,山阳的粮可能撑不过这个冬天,明年的春耕也会更难,但他不怕了。

因为他突然明白,“大汉”从来不是龙椅上的那个人,也不是那块传国玉玺,而是这些在苦难里互相搀扶的人,是“民多饥寒”西个字背后,那份无论何时都不肯放弃的善意。

远处的难民里,有人唱起了歌谣,是山阳百姓教的:“天再冷,有粥喝;地再冻,有衣穿;山阳公,曹姑娘,咱们一起盼明年。”

歌声很轻,却像颗种子,落在每个人的心里。刘协握紧了手里的汤碗,碗沿的温度烫得他很踏实。

他想,明年春天,一定要种更多的长乐草,更多的麦子,把这片土地,种成伏皇后希望的样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7DX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仇家的女儿,我都要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DX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