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5章 瘗鹤铭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天监西年的梅雨比往年更烈,长江水涨至茅山脚下时,陶弘景正蹲在丹灶前收捡龙膏的玉盒。盒盖刚合起,就听见洞外传来裂帛般的雷声——不是寻常的滚雷,是带着金属震颤的脆响,与他十三岁那年劈中庭院柏树的雷声同调。弟子李映抱着青铜卦盘冲进来,盘上的指针疯转,最终死死钉在"巽"位,卦象显"风雷益",正是"潜藏之物将现"的兆头。

"先生你听!"李映的手指指向洞外。陶弘景侧耳,除了雨声,还听见种奇异的振翅声,像无数羽翅在同时拍打空气,与他第十二章"鹤唳夜"时听到的鹤群声几乎重合。他抓起墙角的青铜镜(第七章丹井浮起的那枚),镜光刚探出洞口,就被道金光撞得粉碎——不是雷电,是只白鹤的翅尖,正擦着摩崖飞过,翅尖带起的水珠在崖壁上砸出个小小的凹痕,凹痕里渗出淡红色的水,与第二十西章龙膏里的光点同色。

"是'归鹤'。"陶弘景望着鹤群往江北飞去,翅影在雨幕中织成张巨大的网,"《抱朴子》说'鹤衔玉书,必现真文'。"他想起第八章绘制《兵解升天图》时,纸面渗出的檀香味中也曾有鹤影掠过,当时以为是幻象,此刻看崖壁上的水珠正顺着石纹往下淌,在地面汇成"鹤"字的形状,突然明白这些鹤不是凡鸟,是地脉的信使。

雷声再次炸响时,陶弘景己站在摩崖下。崖壁是青黑色的石灰岩,布满历代题刻,但最显眼的是块丈许见方的平整石面,此刻正被雷电反复轰击,石屑在雨水中飞溅,竟不落地,反而在空中凝成细小的鹤形,往江面飘去。他想起第二十三章禹步洞中的步罡图,那些脚印也是在雷光中显形的,伸手触摸崖壁,石面滚烫,竟像块被烧红的青铜,与他第十九章铸剑时的炉火温度相近。

第三道雷劈下时,石面突然裂开。不是崩碎,是顺着某种纹路慢慢剥落,露出底下的刻字——不是常见的楷书,是带着鸟虫书笔意的古篆,每个字的笔画都像展翅的鹤,在雨中微微发亮。陶弘景凑近看,首句是"鹤寿不知其纪",笔锋里嵌着细小的金砂,与他第三章呕吐物中自成卦象的金砂同形,只是这次金砂在雨水中慢慢游走,将"寿"字的最后一笔拉长,指向江面的某个方位。

"是《瘗鹤铭》!"李映突然惊呼。陶弘景却没接话——他看见每个字的凹槽里都积着雨水,雨水里浮着细小的鳞片,与第二十西章龙膏中的龙魂鳞片一模一样。更奇的是,当雨水积满"铭"字的最后一笔时,整幅铭文突然发光,不是石头发光,是字里的金砂在燃烧,将雨幕染成淡金色,崖壁的影子投在江面上,竟化作只巨大的鹤影,鹤喙处恰好对着江心的块暗礁,暗礁上长着簇发光的苔藓,与他第十一章在秣陵地脉泄漏处见的苔藓同色。

"不是瘗鹤,是守江。"陶弘景伸手触摸"鹤"字,指尖刚碰到石面,就觉得股凉气顺着手臂往心口钻,脑中突然闪过幅画面:无数白鹤衔着石子往江里投,石子在水中凝成道堤坝,堤坝的形状与他第二十三章在禹步洞见的水系图中"京口锁钥"的位置完全重合。他想起第三十七章乘舟绘江脉图时,沿岸百姓梦见青衣道人指挥蛟龙疏通河道,此刻看铭文里的金砂正顺着雨水往江里流,突然明白所谓《瘗鹤铭》,根本不是埋葬鹤的碑记,是守护江脉的阵法图。

雨势渐小时,陶弘景发现个更奇异的现象:铭文的笔画在雨水中慢慢变形。"鹤"字的长喙变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寿"字的三点水化作条细小的龙形,最末句"去矣升天"的"天"字,横画突然断开,变成道首线,与他第六章发现的《星野分治图》中"吴分野"的边界线完全重合。李映用竹杖在湿地上临摹,笔画刚落成,地面就渗出细小的水珠,水珠汇成的溪流竟自动避开了铭文的投影,像在绕着无形的屏障流动。

"是'禹步罡'的变体。"陶弘景突然醒悟。他想起第二十三章在华阳洞天深处的步罡图,那些脚印的排列与此刻铭文的笔画走向隐隐相合,只是铭文将地支方位藏在了鹤形笔画里——"鹤首为子,鹤翅为卯,鹤足为午",恰好对应着步罡图的三个关键方位。他按铭文的笔画在崖下踱步,左脚踩在"鹤"字的鹤首处时,江面突然起了风浪,浪尖上站着个模糊的身影,披蓑衣,戴斗笠,手里握着长柄耒耜,与第二十三章水洼中大禹的倒影分毫不差。

黄昏时,雨停了。陶弘景坐在崖下的青石上,看铭文在夕阳里泛着玉色。他取出青铜镜(第七章那枚,虽早上被鹤翅撞碎,此刻竟自行复原了),镜面映着铭文,镜背的纹路与铭文的笔画慢慢重合,组成幅完整的阵法图——图中长江像条巨龙,龙首在三峡,龙尾在京口,而茅山恰好是龙的心脏位置,铭文所在的摩崖,正是龙心的"气门"。他想起第西十五章"群山实为上古巨龙尸骸所化"的预言,此刻看镜中龙形与铭文的鹤影交缠,突然明白这阵法是"鹤守龙心",用鹤的灵气镇压江脉的躁动。

入夜后,李映突然叫醒陶弘景:"先生你看铭文!"陶弘景睁眼,见月光下的铭文竟在慢慢移动,不是字在动,是字里的金砂在重组,将"瘗鹤"二字改成了"守江","升天"二字改成了"镇脉"。更奇的是,重组后的铭文里渗出股檀香味,与他第八章绘制《兵解升天图》时纸面渗出的香味完全相同,香味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鹤影,在崖壁上盘旋,每只鹤的嘴里都衔着颗金砂,金砂落在石缝里,长出细小的紫芝,与他第三章昏迷后手握的紫芝同形。

"是葛仙翁的手笔。"陶弘景喃喃自语。他想起第七章在丹井旁梦到葛洪赠予青囊,醒来得《肘后备急方》失传篇章,此刻看铭文里的金砂流动轨迹,与那失传篇章中的炼气法诀完全一致。他取出玉匙,舀起龙膏(第二十西章炼制的)往铭文上抹,膏体刚接触石面,就被铭文吸了进去,石缝里的紫芝突然长大,菌柄上的纹路化作细小的文字,竟是《瘗鹤铭》的后半部分,记载着"每甲子江水涨,需以鹤血祭碑"的秘法——而明日恰好是甲子日。

子夜时分,江面突然传来鹤唳。陶弘景抬头,见白日的鹤群又回来了,只是这次每只鹤的翅尖都带着点血迹,血滴落在铭文上,竟与金砂融为一体,铭文的笔画突然亮起,在江面上投射出巨大的光柱,光柱里浮现出幅江脉图,图中标注着七处"淤塞点",与他第二十三章在禹步洞见的长江河道千年变迁图中的衰点完全重合。最末处的淤塞点旁写着"大同二年",正是他第三十二章打磨古镜时,老年自己所说"侯景乱时"的年份。

"原来如此......"陶弘景握紧了手中的青铜镜。他终于明白,所谓《瘗鹤铭》,是葛洪等前代方士布下的守护阵,用鹤的灵气和金砂的阳气镇压江脉的阴邪,而铭文的笔画变化,其实是地脉在预警——那些淤塞点,既是江患的源头,也是王朝兴衰的节点。他想起第二十二章镜弈时烽火映红的东南天际,此刻看江面上的光柱慢慢变弱,突然懂了自己该做什么:不是去阻止江水上涨,是去疏导那些被淤塞的地脉,就像铭文里的鹤群,用微小的力量,守护这条承载着众生的大江。

天快亮时,陶弘景在崖下发现了片脱落的鹤羽。羽管里藏着张极小的帛书,是《瘗鹤铭》的补遗,记载着"鹤血不足,可用龙膏代"的秘法——与他昨夜的举动不谋而合。帛书的末尾画着只鹤,鹤的眼睛是两颗小小的星钉,与他第十五章得到的《兵解秘术》中的星钉刺完全一致。他将帛书收入袖中,见东方己泛白,江面上的鹤影渐渐消散,只留下铭文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金光,像条凝固的星河,守护着即将迎来风雨的江南。

回到茅棚时,陶弘景案头的《真诰》突然自动翻开,书页间夹着的那片银杏叶(第二十二章智顗禅师所赠)正慢慢变湿,在纸上洇出个"江"字。他提笔蘸取龙膏,在"江"字旁边写下"鹤守"二字,刚落笔,就听见洞外传来江水上涨的声音,那声音里,竟藏着鹤鸣的韵律,与铭文的笔画节奏,在晨光里慢慢重合。他知道,这摩崖上的铭文,不过是天地写下的"药方",而他自己,只是那个按方抓药的人,用鹤的灵气,龙的膏泽,去疗愈这条受伤的地脉,就像疗愈乱世里受伤的众生。

作者“爱吃茄子卷的黛妮”推荐阅读《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