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6章 丹井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章节无错乱精修!
 

天监五年的春旱来得蹊跷。茅山深处的丹井己三月未溢水,井底的青铜镜(第七章浮起的那枚)露出锈迹,镜背的饕餮纹里嵌着几粒暗红色的砂——与第十九章铸剑时掺入的硫磺末同色,只是此刻在日光下泛着幽光,像凝固的血珠。陶弘景蹲在井栏边,指尖悬在水面三寸处,能看见井底沉着个模糊的黑影,形状像只倒扣的铜匣,匣角缠着半片腐朽的帛书,帛纹里渗出的水汽在井口凝成细小的雾,与第二十西章龙膏炼制时的雾气同形。

"先生,这井是太康年间葛仙翁亲手凿的。"守井的老道童捧着陶罐走来,罐里盛着清晨采集的露水,"老道长说,井通地脉,水竭则龙眠。"陶弘景接过陶罐,将露水往井里轻泼。水珠未落底就化作白烟,烟中浮现出片紫芝的幻影——与第三章昏迷后手握的紫芝分毫不差,只是这次芝伞上的纹路扭曲成"囚"字的形状。他想起第二十三章禹步洞中的步罡图,那些脚印的排列也藏着类似的警示,当时只当是地脉的自然纹路,此刻看白烟慢慢散入井壁的石缝,突然明白这井不是取水处,是座封印。

清理井底的第七日,李映的锄头碰到硬物,发出"当啷"声。陶弘景缒绳而下,井壁的青苔在指尖簌簌剥落,露出底下的刻痕——不是天然石纹,是人工凿出的星图,北斗七星的位置嵌着细小的铜钉,钉尖泛着青铜色的冷光,与第十三章雷劈木中露出的卦盘刻度完全重合。他伸手触摸"天玑"位的铜钉,指尖刚碰到金属,整口井突然震动起来,井底的积水往西壁退去,露出那只铜匣,匣盖上的锁扣是只鹤形,鹤喙处嵌着颗血红的宝石,与第二十五章《瘗鹤铭》中"鹤首"的金砂同色。

"是'九转锁'。"陶弘景用指甲抠开锁扣缝隙,里面藏着半片玉圭,圭面刻着"稚川"二字——正是葛洪的字。他想起第七章丹井旁的梦:葛洪赠予青囊,醒来得《肘后备急方》失传篇章。此刻铜匣在掌心轻颤,匣壁的铜锈簌簌剥落,露出底下的刻字:"丹在炉中,炉在丹中"。字迹是朱砂混金砂写成的,与第西章守孝时抄写《孝经》的墨色完全一致,只是这次金砂在日光下慢慢游走,将"炉"字的笔画拉长,指向井壁的"开阳"星钉。

打开铜匣的刹那,股异香从井底涌上来。不是龙膏的青铜味,是带着檀木与药草混合的香气,与第八章绘制《兵解升天图》时的檀香味几乎重合。匣中没有丹药,只有三粒米粒大小的丹砂,在丝帛上排成"上、中、下"三字,丝帛的边角绣着朵残缺的莲——与第二十二章镜弈时智顗禅师落子处绽开的莲花同形,只是这次莲瓣上的纹路是道符,与第二十一章玉棺中《九真明科》的扉页符印完全一致。

"是'九转丹'的残粒。"老道童突然跪伏在地,"祖师爷传下的秘录说,此丹服之能见幽冥。"陶弘景捻起"中"字位的丹砂,颗粒在指尖慢慢融化,渗入皮肤时竟带着灼痛感,像有细小的针在刺血络——与第十章高热时医者欲放血治疗的痛感同调,只是这次血络里浮起淡淡的金光,顺着手臂往心口钻。他想起第十八章父亲遗物中的预亡书,"死非终,乃渡桥"的字迹此刻在眼前浮动,突然懂了这丹不是用来长生的,是用来"见"的。

当夜子时,陶弘景坐在井栏边调息。月光透过丹砂渗入的毛孔,在衣袍上投出细碎的光点,像把碾碎的星子撒在布纹里。他睁眼时,看见井栏边站着个模糊的身影,穿晋代的道袍,手里捧着青囊——与第七章梦中的葛洪分毫不差,只是这次青囊的带子断了,露出里面的帛书,正是《肘后备急方》失传的"尸解"篇,文字遇月光显形为细小的虫影,与第三十西章文字虫的形状完全重合。

"丹井非井,是镜。"葛洪的声音从井里传来,带着水汽的湿意,"照见前世,方知今生。"陶弘景低头,见井水映出的不是自己的面容,是个披甲的士兵,胸口插着半截断剑,剑纹里嵌着硫磺末——与第十九章自断的那把剑分毫不差。士兵的指尖往井口指,他顺着方向望去,见老道童正站在不远处,额间有淡淡的紫痕,位置与第十二章铜镜照出的茅山方位完全重合,只是此刻那紫痕里渗出微光,凝成"葛"字的形状。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第二日清晨,李映发现陶弘景的瞳孔泛着琉璃色。"先生能看见......"弟子的话音未落就僵住了——陶弘景正指着山门外的樵夫,"他腰间的柴刀,是元嘉年间王玄谟的佩剑。"樵夫闻言大惊,解下柴刀细看,刀柄的铜箍里果然嵌着"玄谟"二字。更奇的是,当陶弘景望向老道童时,童颜竟慢慢褪去,露出张中年道人的面容,眉心的"葛"字紫痕愈发清晰,与第十五章帛书《兵解秘术》中"七星钉"的第一处穴位完全重合。

"你是葛仙翁的七世孙。"陶弘景轻叩井栏,铜匣里的丹砂突然飞起,在老道童头顶凝成个斗魁形状,"这井封印的不是丹药,是你的前世记忆。"话音刚落,井壁的星图突然发光,铜钉射出七道金光,将老道童笼罩其中。他惨叫着倒地,指甲缝里渗出暗红色的血,血珠落在地上,竟化作细小的丹砂,与铜匣里的残粒同形,只是这次丹砂在日光下慢慢聚成卦象,正是第三章呕吐物中金砂自成的"地天泰"卦。

第三夜子时,陶弘景再次服下丹砂。这次他看见的不是人影,是无数细小的光点在山中游走,每个光点都拖着淡淡的轨迹,像条透明的线。他跟着光点往华阳洞深处走,见光点在第二十三章发现的步罡图前停下,融入地面的"子"位脚印。脚印突然渗出清水,水中浮起片帛书,是《抱朴子》的佚篇,记载着"人有三魂,地脉藏一"的秘法——与第二十西章龙膏中"龙魂融入药膏"的异象相互印证,此刻看水中的帛书慢慢散开,突然明白所谓"目能视鬼",不是看见亡灵,是看见地脉中流转的前世残魂。

"山中学道者,多是前朝方士转世。"陶弘景对围坐的弟子们说,指尖轻叩案上的青铜镜。镜中映出的不是茅棚景象,是片丹炉林立的庭院,葛洪正往炉中添加药材,其中个穿青衣的童子,眉眼与李映分毫不差。"你前世是葛仙翁的药童,"他转向弟子,"所以炼龙膏时,只有你能看见龙蛭。"李映突然落泪,泪水落在镜面上,竟化作细小的丹砂,凝成"守药"二字——与铜匣丝帛上的字迹完全一致。

第七日清晨,老道童在井栏边羽化了。遗体旁放着那只铜匣,匣中多了片新鲜的紫芝,芝伞上的纹路不再是"囚"字,而是"渡"字。陶弘景将紫芝晒干入药,药香中浮现出无数细小的人影,有晋代的方士,有南朝的士兵,甚至有第五章拜访过的古琴大师嵇元荣,每个人的额间都有淡淡的紫痕,与第十二章铜镜照出的茅山方位印在同一位置。他想起第十八章父亲遗书中的"死非终,乃渡桥",此刻看药香慢慢散入山林,突然懂了这丹井的真正用处:不是藏丹,是让地脉中的前世残魂,借由丹药的灵气,找到今生的"桥"。

丹井复溢水的那日,陶弘景在井底发现了新的刻痕。是老道童羽化前用指甲刻的,内容是《肘后备急方》的最后一页,文字间夹着幅小小的图:井中有鹤,鹤衔丹砂,丹砂落处生紫芝。图的右下角有行小字:"梁天监五年,归位"——与第二十一章玉棺底的刻字同形,只是这次的年份,恰好是他服下丹砂的那年。他想起七岁那年,井水沸腾三日浮起的青铜镜,此刻镜光在水面流转,映出的不再是前世残影,是山脚下流民们正在开垦的田地,田埂的走向,与第二十三章禹步洞中的步罡图完全重合。

守井的新道童是个眉目清秀的少年,额间有淡淡的紫痕。陶弘景将铜匣交给他时,少年的指尖刚碰到匣壁就颤抖起来——匣中丹砂突然飞起,在他头顶凝成鹤影,与第二十五章《瘗鹤铭》的鹤形笔画分毫不差。"这井,"陶弘景望着重新溢水的井口,"是面照见因果的镜。"少年似懂非懂地点头,却没看见陶弘景的瞳孔里,正有细小的丹砂在流转,像把碾碎的星子,藏着无数个等待被唤醒的前世。

井栏边的青苔又长出来了,石缝里嵌着几粒丹砂,在日光下泛着琉璃光。陶弘景想起十岁那年秣陵火堆里不焚的玉圭,此刻看井水映出的天空,突然明白所谓"琉璃",原是通透的因果,是让每个前世的残魂,都能在今生找到归处的那道光——就像这口丹井,看似封印着丹药,实则封印着无数个等待被渡的"桥"。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