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监二十二年的盛夏,茅山总被浓云压着,空气闷得像浸了水的棉絮。陶弘景坐在丹房的窗前,手里着枚青铜镜——正是上月从江底捞起的汉代古镜,镜背的铭文“侯景乱,佛寺焚,此镜现”总在夜里泛着微光。窗外的铜钟突然“嗡”了一声,不是风吹的晃动,是从钟身内部传来的震颤,像有什么东西要破壳而出。
“师父,那钟怎么了?”陆逸之端着刚煎好的汤药进来,脚步顿在门口。道观的铜钟是前朝遗留的,高三丈有余,钟身上刻满了道教符文,平日里就算刮大风,也只会发出浑厚的“咚”声,从没有过这样细碎的震颤。
陶弘景放下铜镜,走到院中。铜钟的震颤越来越明显,钟身上的符文竟慢慢亮了起来,像有火星在纹路里游走。他伸手触碰钟壁,指尖传来一阵灼热,不是金属的烫,是像握住了团活火,暖意顺着指尖往血脉里钻。突然,天边闪过道白光,紧接着“轰隆”一声雷响,震得地面都在颤——明明没有乌云,怎么会打雷?
更奇的是,那道雷没有劈向别处,竟首首朝着铜钟落下来。陶弘景刚要后退,雷己经击中了钟顶,“咔嚓”一声,钟身上裂开道细纹,无数金色的文字从裂缝里涌出来,像泉水似的,顺着钟壁往下流,最后在地面上聚成篇经文,标题是《雷法秘要》。
“这...这是天雷显化的经文?”陆逸之吓得躲在陶弘景身后,声音发颤。他曾听山里的老人说,只有神仙降世,才会有天雷送书,可师父明明是凡人,怎么会引来这样的异象?
陶弘景蹲下身,指尖轻轻划过地面的文字。那些字刚碰到他的指尖,就化作道金光,钻进了他的脑子里。瞬间,无数关于“雷法”的知识涌了进来——如何召雷,如何用雷驱邪,如何用雷治病...他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空气中有细微的“雷气”在流动,像无数条看不见的小蛇,顺着他的呼吸,钻进肺腑里。
“是天地的启示。”陶弘景站起身,望着天边渐渐散去的白光,“如今乱世将至,这雷法,或许能用来保护百姓。”他想起上月在山下见到的流民,想起他们脸上的恐惧,心里突然有了个念头:若是能学会召雷,遇到盗匪或是叛军,就能用雷法震慑他们,让百姓少受些苦。
接下来的几日,陶弘景每天都在铜钟旁修习《雷法秘要》。刚开始,他只能召来些细微的电火花,在指尖一闪而过;可到了第三日,他双手结印,口中默念咒语,天空竟真的飘来朵乌云,落下几滴带着电光的雨。陆逸之看得目瞪口呆,首呼“师父成仙了”,陶弘景却只是摇摇头——他知道,这不是成仙,只是学会了与天地间的“雷气”沟通。
第七日清晨,陶弘景正在院中修习雷法。他双手结“雷印”,口中念诵咒语,只见空中的乌云越来越浓,“轰隆”一声,道小臂粗的闪电从云中落下,击中了院中的老槐树。槐树的枝干瞬间被劈断,却没有起火,断口处反而泛着淡淡的金光。
“师父,您太厉害了!”陆逸之跑过来,指着断枝,“这雷竟能不伤树身,只断枝干!”
陶弘景却皱起了眉头。他刚才明明只是想召道微雷,试试威力,怎么会引来这么大的闪电?而且,闪电落下时,他隐约感觉到股阻力,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阻止他召雷。他刚要细想,突然听见院外传来阵“沙沙”声,像是有石子在地上滚动。
走到院外,陶弘景看见道观门口的空地上,不知何时多了块石碑。石碑高三丈,宽一丈,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只有道淡淡的裂痕,和铜钟上的裂痕一模一样。他伸手触碰石碑,指尖传来阵寒意,和铜钟的灼热截然不同。突然,石碑上慢慢浮现出几行字:“雷法虽能济世,却逆天威,再修,必遭天谴。”
“天谴?”陆逸之凑过来,脸色瞬间变白,“师父,这是天神在警告您啊!我们还是别学雷法了!”
陶弘景却没有说话。他想起父亲去世时,自己在灵前发誓,要以医术救天下人;想起在乱葬岗,亡灵们托付的眼神;想起江脉图上,那些等待疏通的河道...若是因为怕天谴,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华阳悬解:陶弘景与他的三个时代最新章节随便看!就放弃能保护百姓的雷法,那他还算什么医者,还算什么道人?
他转身回到院中,继续修习雷法。可这次,无论他怎么结印、念咒,空中都没有任何反应,连朵乌云都没有。他甚至能感觉到,空气中的“雷气”像是被什么东西隔绝了,再也无法被他召唤。
“师父,别试了。”陆逸之劝道,“这石碑是天神的警告,我们不能再逆天行事了。”
陶弘景叹了口气,走到石碑前。他摸着碑上的文字,突然想起《雷法秘要》的最后一段:“雷者,天地之怒,亦天地之仁。用之惩恶,则合天道;用之逞能,则逆天威。”他终于明白了,不是天神要惩罚他,是他刚才召雷时,心中有了“逞能”的念头,所以才会引来警告。
“我明白了。”陶弘景对着石碑作了个揖,“我修习雷法,不是为了逞能,是为了保护百姓。日后若非必要,绝不用雷法伤人。”
话音刚落,石碑上的文字慢慢消失,裂痕也渐渐淡了下去,最后化作道金光,散入了空气中。陶弘景再去感受“雷气”,发现空气中的阻力消失了,他能再次与“雷气”沟通,只是这次,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雷气”中带着股温和的力量,不再像之前那样狂暴。
三日后,山下传来消息,说有伙盗匪闯进了附近的村落,不仅抢了粮食,还伤了人。陶弘景立刻带着陆逸之,赶往村落。到了村口,就看见盗匪们正围着村民,手里拿着刀,叫嚣着要烧房子。
“住手!”陶弘景大喝一声,走到盗匪面前。
盗匪头目转过身,看见陶弘景只是个穿着道袍的老人,不屑地笑了:“哪来的老道,也敢管爷爷的事?再不滚,连你一起砍了!”
陶弘景没有说话,只是双手结“雷印”,口中默念咒语。只见空中飘来朵小乌云,“啪”的一声,道细微的闪电落下,击中了盗匪头目手中的刀。刀瞬间被劈成两段,断口处还冒着青烟。
盗匪们吓得脸色惨白,纷纷后退。头目更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神仙饶命!神仙饶命!我们再也不敢了!”
“你们抢的粮食,都还给村民,再把受伤的人治好,我就饶了你们。”陶弘景的声音很轻,却带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盗匪们连连点头,赶紧把粮食还给村民,又拿出随身携带的金疮药,给受伤的人敷上。做完这一切,他们连滚带爬地跑了,再也不敢回头。
村民们围过来,对着陶弘景磕头:“多谢道长救命之恩!您真是活神仙啊!”
陶弘景扶起他们:“我不是神仙,只是个道人。这雷法,是用来保护善良的人,不是用来伤人的。”他想起石碑上的警告,心里更加坚定——雷法是天地赐予的礼物,只有用在正途上,才不会逆天威。
回到道观后,陶弘景将《雷法秘要》的文字,刻在了铜钟的内壁上。他怕日后有人得到雷法,却用来逞能伤人,所以在经文的最后,加上了自己的注解:“雷法之要,在仁不在威。用之济世,则雷为祥;用之害世,则雷为灾。”
刻完后,陶弘景坐在铜钟旁,看着天边的晚霞。他想起这些年的经历——从十岁时的琉璃梦,到如今的雷法传承;从辞官归隐,到西处行医...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在乱世中,为百姓撑起片安稳的天地。虽然这条路很难,甚至会引来天谴,但他不会放弃,因为他知道,这才是“得道”的真谛——不是独善其身,是兼济天下。
陆逸之端着茶水过来,递给陶弘景:“师父,您以后还会用雷法吗?”
陶弘景点点头,喝了口茶:“会,但只在百姓需要的时候用。”他望着铜钟上的符文,突然想起小时候,乳母说的那句“夫人生你那夜,梦吞琉璃”。或许,他的出生,就是为了在这乱世中,用自己的力量,像琉璃一样,给百姓带来点光亮。
夜色渐浓,铜钟突然“嗡”了一声,钟身上的符文再次亮了起来,像是在回应陶弘景的心意。陶弘景知道,这是天地在告诉他,他的选择是对的。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困难,但只要他心怀仁心,手握正道,就一定能走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方天地,守护天下的百姓。
(http://www.220book.com/book/7EI8/)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