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刚沉到黄河对岸,黄土坡就浸在了暮色里。根生揣着王技术员的嘱咐和二姐带回的老把式经验,一进院就把自己关在了堂屋,油灯捻得亮亮的,把梯田图纸铺了满满一炕桌。根花端来的玉米糊糊放凉了,他都没顾上尝一口。
“三哥,俺帮你裁纸吧?”根花蹲在炕边,看着他眉头紧锁的样子,小声提议。
根生头也没抬,指着图纸上的红笔标记:“把西边这截田埂的尺寸改了,坡度降到十五度,田埂加宽三十公分。”他手里的铅笔在纸上飞快地画着,橡皮屑落了一桌子,“还有紫穗槐的种植间距,老把式说一米一棵,得标清楚。”
正忙得昏头涨脑,院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根生抬头一看,是大哥根福缩着脖子站在门口,手里还攥着个布包。“根生,俺……俺来给你送点东西。”根福把布包递过来,里面是两个白面馒头——在那年月,白面馒头可是稀罕物,“孩子他娘不知道,俺偷偷留的,你熬夜改图纸,垫垫肚子。”
根生接过馒头,心里一热。刚想说谢谢,又听见秀莲的声音:“根生,改得咋样了?俺带了点薄荷水,解乏。”她挎着个小瓦罐走进来,看见根福也在,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大哥也在啊,正好,一起帮着看看图纸。”
根福搓了搓手,有点不好意思:“俺不懂图纸,就……就给你们打打下手,递递笔啥的。”
“那也行!”秀莲把薄荷水倒在三个粗瓷碗里,清凉的气息一下子散开,“根生,你说说调整后的方案,俺听听有没有漏的。”
根生拿起改了一半的图纸,指着上面的线条说:“最上面两层田埂往里收半尺,用青石垒底,上面填筛好的细土,这样能防滑坡;田埂外侧种紫穗槐,固土还能当绿肥;另外,老把式说要在梯田拐角处挖个积水坑,下雨的时候能存水,旱的时候能浇地。”
“这个好!”秀莲眼睛亮了,“俺今天去镇上买紫穗槐苗,顺便问问有没有积水坑的标准尺寸,别挖浅了不管用。”
根福在一旁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俺家以前种过玉米,下雨的时候就怕积水,要是早有这法子,也不会烂那么多苗了。”
三个人围着图纸忙到后半夜,油灯换了两次灯芯,根生的眼睛熬得通红,布满了血丝。根福帮着裁纸、粘补,秀莲则把调整后的方案一条条记在本子上,准备明天给大家交底。终于改完最后一笔,根生伸了个懒腰,骨头“咔咔”响。
“可算改完了。”秀莲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笑了,“明天照着这个干,准没错。”
根福把凉透的薄荷水一饮而尽,打了个哈欠:“俺得赶紧回去了,不然孩子他娘该起疑了。根生,有啥要俺帮忙的,尽管说。”
“谢谢大哥。”根生送他到院门口,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心里暖烘烘的。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根生就扛着新图纸去了坡地。没想到王老憨、李石头他们来得更早,己经在田埂边等着了,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工具,眼神里满是期待。根梅也来了,身后跟着婆家的老把式——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背有点驼,手里拄着根枣木拐杖,精神头却很足。
“根生,图纸改好了?”王老憨凑过来,眼睛盯着图纸。
根生点点头,把图纸铺在一块平整的青石上,指着上面的标注说:“按王技术员和老把式的建议,咱们调整了坡度和田埂宽度,还加了积水坑和紫穗槐种植区。老把式也来了,大家有啥不懂的,尽管问。”
老把式蹲下来,用拐杖指着图纸上的积水坑:“这个坑得挖三尺深,西尺宽,底下铺层碎石子,再垫层塑料布,这样存水不漏。”他又摸了摸田埂的青石,“石头得选带棱带角的,垒的时候错开缝,跟砌墙一样,才结实。”
大家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李石头挠了挠头:“俺懂了!就是费点工,俺们多干点就行!”
“不光不白干,还能多赚钱呢!”根梅笑着说,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俺算了笔账,改好的梯田一亩能多收两百斤玉米,按市价能卖二十块,半亩就是十块,不出两年就能把工本钱赚回来!”
这话一出,大家的眼睛都亮了。赵二孩拍着大腿说:“那还等啥?赶紧干!俺年轻,有的是力气,挑土的活俺包了!”
张寡妇也笑了:“俺把俺家那口子也叫来帮忙,多个人多份力!”
没人再提“要不算了”的话,连之前有点犹豫的村民,听了根梅的“增产账”,也主动过来问:“根生,俺能加入不?俺也想修梯田。”
根生笑着点头:“当然能!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干,一起赚钱!”
开工的号子一喊,坡地上立刻热闹起来。王老憨带着人垒田埂,老把式在一旁指导,每块石头都垒得严丝合缝;李石头和赵二孩挑着土筐来回跑,扁担“咯吱”响,却越跑越有劲;秀莲和根梅带着妇女们种紫穗槐苗,小树苗一排排立在田埂边,像整齐的小哨兵;根花则拿着记账本,跑前跑后地登记,小脸上满是兴奋。
根生也没闲着,一会儿帮着垒石头,一会儿指导挖积水坑,肩膀上的垫肩磨破了,渗出血印子,他都没察觉。根梅看在眼里,偷偷把自己的手帕撕成条,给他重新包了包:“小心点,别感染了。”
“没事,皮糙肉厚的。”根生笑了笑,又抄起了铁锹。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啃着玉米馍,喝着绿豆汤,聊的都是修完梯田后的打算。“俺要多种点棉花,给俺媳妇做件新棉袄。”李石头说。
“俺要种点西瓜,夏天卖了钱,给娃交学费。”赵二孩也跟着说。
老把式喝了口绿豆汤,捋着胡子笑:“俺种了一辈子地,就盼着能有块好地,现在总算盼到了。”
根生听着大家的话,心里比吃了蜜还甜。他看着眼前的人群,看着渐渐成型的梯田,看着田埂边的紫穗槐苗,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太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风里带着泥土的清香和紫穗槐的嫩芽味,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傍晚收工时,根梅凑过来说:“俺婆家说了,要是需要帮忙,随时开口,他们还能出几个人手。”
“太好了!”根生笑着说,“等梯田修好了,俺请大家吃饺子!”
“好哦!吃饺子喽!”根花蹦蹦跳跳地喊着,声音回荡在黄土坡上,惊飞了树上的麻雀。
夜色渐浓,油灯又亮了起来。根生坐在炕边,看着改好的图纸,心里踏实得很。他知道,只要大家心齐,有盼头,就没有干不成的事。窗外的月光洒在地上,白花花的,像铺了一层霜,却一点也不觉得冷——心里的希望,早就把寒意驱散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7S7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