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1章 雨夜的育苗棚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碎丹之后,我成了天道亲儿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7UKC/ 章节无错乱精修!
 碎丹之后,我成了天道亲儿子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碎丹之后,我成了天道亲儿子最新章节随便看!

入秋的第一场暴雨来得又急又猛,豆大的雨点砸在育苗棚的塑料膜上,发出“噼啪”的巨响,像是有无数只手在外面捶打。林辰举着煤油灯,小心翼翼地跨过棚里的田埂,灯光在潮湿的空气里晃出一圈圈昏黄的光晕,照亮了一排排整齐的育苗盘——里面是刚发芽的荞麦种子,的芽尖顶着种壳,像一群怯生生的小鸡。

“还好来得及时。”林辰松了口气,伸手摸了摸塑料膜的边缘,之前用泥土压实的地方被雨水冲开了一道缝隙,正有雨水顺着棚柱往下滴,在地面积成小小的水洼。他赶紧弯腰,抓过旁边的干稻草,一层层塞进缝隙,又用脚踩着压实,泥水溅到裤腿上也顾不上擦。

“辰哥,这边的温度计好像坏了!”林默的声音从棚子另一头传来,带着点焦急。他举着另一盏油灯,身影在摇曳的光里忽明忽暗,“显示才十五度,可我摸着土温明明比昨天高……”

林辰首起身,灯芯“噼啪”爆了个火星,他快步走过去,果然见那支红色的温度计斜插在育苗盘边,指针卡在十五度的刻度上一动不动。他皱了皱眉,从口袋里掏出自己那支银色的金属温度计,小心地插进土里,等了片刻,读数清晰地停在二十一度——正是荞麦发芽最适宜的温度。

“别慌,是这破温度计冻坏了。”林辰把自己的温度计递给林默,“你盯着这边,我去检查通风口。荞麦芽怕闷,得留条缝透气,又不能让雨水灌进来。”

育苗棚的通风口在棚顶,用一块塑料布遮着,此刻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边角己经掀起,冰冷的雨水顺着缝隙灌进棚内,打湿了最外侧的几排育苗盘。林辰踮起脚,伸手去拉塑料布,却被风猛地拽了一下,油灯差点脱手掉在地上。

“小心!”林默连忙跑过来帮忙,两人合力抓住塑料布的边角,一点点往回拉,手指被冻得发麻,雨水顺着发梢流进衣领,冰凉刺骨。“这样不行,得找东西压住。”林默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忽然眼睛一亮,“棚角有上次剩下的砖块!”

两人踩着泥泞的地面跑到棚角,抱起沉重的砖块往通风口挪。每走一步,脚下的泥土都“咕叽”作响,油灯的光晕里,能看到彼此呼出的白气。林辰忽然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也是这样一个雨夜,育苗棚的塑料膜被狂风撕破,两人抱着棉被扑在幼苗上,冻得瑟瑟发抖也不敢松手——那是村里第一批培育的桃树苗,是大家攒了半年钱才买来的种子。

“你还记得去年那批桃苗不?”林辰把砖块压在塑料布边缘,声音在雨声里显得有些模糊,“当时你抱着棉被哭,说要是苗死了就去打工赔钱。”

林默的脸在灯光下红了,踢了踢脚下的泥块:“那不是怕嘛……谁知道你把棉袄脱下来裹住苗床,自己冻得发烧三天。”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后来王婶说,你烧得迷迷糊糊时,还在喊‘别踩苗’。”

林辰笑了笑,没接话,只是把最后一块砖压好。通风口被牢牢封住,只留了一道细细的缝隙,既能透气又挡得住雨水。他低头看向育苗盘里的荞麦芽,的芽尖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像是对这场雨夜的回应。

“对了,农科所的李研究员明天就到,”林默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湿透的笔记本,小心翼翼地翻开,“我把这几天的温度、湿度都记下来了,就是被雨打湿了点……”

纸页上的字迹晕开了不少,但关键的数据都还清晰——“9月3日,温度19℃,湿度65%,芽长0.3cm”“9月4日,温度22℃,湿度70%,芽长0.5cm”。林辰接过笔记本,指尖拂过那些歪歪扭扭却认真的字迹,心里忽然暖暖的。

他想起三年前林默连阿拉伯数字都写不整齐,如今却能精准记录育苗数据,甚至学会了用手机查荞麦的生长习性。就像这棚里的幼苗,在不知不觉中己经长得挺拔有力。

“写得很好。”林辰把笔记本递回去,油灯的光映在他眼里,带着笑意,“李研究员肯定夸你细心。”

林默的耳朵红了,挠了挠头,忽然指向棚外:“雨好像小了点?”

两人走到棚门口,撩开塑料布一角往外看。天空依旧阴沉,但雨点己经从“瓢泼”变成了“淅沥”,远处的田埂在夜色里显出模糊的轮廓,被雨水洗过的泥土气息顺着缝隙钻进来,混着育苗棚里潮湿的青草味,格外清新。

“今晚应该不会再有大风了。”林辰望着远处村庄的灯火,零星的光点在雨夜里忽明忽暗,“刚才广播说,这是台风外围影响,后半夜就过去了。”

“那荞麦芽应该没事了吧?”林默还是有些担心,又蹲回育苗盘边,轻轻拨开一颗种壳,看着下面的根须,“你看这根,比昨天长了不少呢。”

林辰也蹲了下来,两人的影子在灯光下交叠在一起。煤油灯的光静静流淌,照亮了彼此脸上的水珠,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育苗棚外,雨声渐渐温柔,像是在为这小小的生命唱一首摇篮曲。

“你说,明年荞麦能收多少?”林默忽然问,声音里带着憧憬,“我查过食谱,荞麦可以做面条、做馒头,还能酿酒呢。”

“够全村人吃半年肯定没问题。”林辰用手指轻轻碰了碰芽尖,“等收了荞麦,就用新磨的粉给你做荞麦馒头,放红糖的那种。”

“好啊!”林默眼睛亮了,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两块烤得焦香的红薯,还带着余温,“刚才在王婶家灶膛里焖的,给你留的。”

红薯的甜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在棚里弥漫开来,林辰接过一块,咬了一口,温热的甜意在舌尖散开,驱散了不少寒意。他看着林默捧着红薯小口啃着,灯光下,少年的侧脸比三年前棱角分明了些,却依然带着孩子气的认真。

“对了,”林辰咽下嘴里的红薯,忽然想起,“明天李研究员来,会带新的嫁接工具,你上次说想学芽接,记得多问问。”

“嗯!”林默用力点头,眼睛亮晶晶的,“我早就把问题写在笔记本上了,比如怎么选接穗,什么时候绑膜最合适……”

雨声越来越轻,育苗棚里的煤油灯渐渐烧到了底,灯芯“噼啪”响了两声,灭了。两人在黑暗中相视而笑,虽然看不清彼此的脸,却能感受到对方的气息——那是泥土、雨水和少年人特有的、带着蓬勃生机的味道。

“该回去了,”林辰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明天还要早起准备迎接李研究员。”

林默也站起来,把笔记本小心地揣回怀里,像是捧着什么宝贝。两人撩开塑料布,走进淅淅沥沥的雨里,育苗棚在身后安静地矗立着,像一个守护着希望的秘密基地。

雨水打湿了头发和衣服,却不觉得冷。远处的村庄灯火渐密,王婶家的窗户还亮着,隐约传来搓麻绳的“噼啪”声——她在为明年的麦种做布袋。林辰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土地最懂感恩,你给它多少力气,它就给你多少回报。”

他看了眼身边的林默,少年正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小心翼翼地避开积水,嘴里还在念叨着明天要问的问题。林辰笑了笑,加快了脚步,雨水在脚下溅起小小的水花,像是在为这两个守护着幼苗的少年,奏响一支轻快的夜曲。

育苗棚里,荞麦芽在黑暗中静静生长,的根须悄悄扎进的泥土,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就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风雨里守望,在沉默中积蓄,等待着属于他们的丰收季。



    (http://www.220book.com/book/7UK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碎丹之后,我成了天道亲儿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7UK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