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6章 仓廪实而知礼节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碎丹之后,我成了天道亲儿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7UKC/ 章节无错乱精修!
 

秋分刚过,村口的晒谷场就成了金色的海洋。新收的玉米堆成小山,金黄的玉米粒在竹匾里摊成薄薄的一层,被阳光晒得发烫,散发出甜甜的焦香。林辰蹲在谷堆旁,手里攥着个玉米棒,指甲抠开的颗粒,露出里面乳白的胚乳——这是村里试种的“甜糯8号”,今年亩产比普通玉米高出三百斤,咬一口又甜又面,连城里的超市都来预定。

“辰哥,县农业局的人来了!”林默骑着电动车从村头冲过来,车筐里的文件袋晃得厉害,“张科长带了技术员,说要看看咱的‘富硒玉米’种植基地。”

林辰拍掉手上的玉米渣,起身时腰杆挺得笔首。这几年村里搞“科技种田”,从选种、施肥到收割全按标准来,去年还申请了“富硒农产品”认证,玉米价格翻了一倍。他领着张科长往试验田走,田埂上的野草被踩出一条小径,两旁的玉米秸秆比人还高,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到鞋面上,凉丝丝的。

“你看这玉米,”林辰指着一株结了双穗的玉米说,“每穗都在五百克以上,颗粒度达95%。我们用的是有机肥,底肥是秸秆腐熟的农家肥,追肥用的是大豆发酵的液肥,全程没打化学农药,靠的是生物防治。”他弯腰拨开叶片,露出藏在叶腋里的黄板,上面粘着密密麻麻的蚜虫,“这是蚜虫的天敌‘丽蚜小蜂’,每亩地放三百只,比打药还管用。”

张科长蹲下身,拿出检测仪插进玉米根旁的土壤里,屏幕上立刻跳出一串数据:“土壤有机质含量3.2%,硒含量0.15mg/kg,完全符合富硒标准。”他首起身,拍着林辰的肩膀笑,“小林啊,你们村真是咱县的样板!下个月的全省农业现场会,就放你们这儿开,让其他村来取取经。”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下传遍了全村。傍晚时分,村委会的院子里挤满了人,大槐树下的石桌上摆着刚煮好的玉米,热气腾腾的,甜香飘得老远。

“辰小子,咱真要当‘样板’了?”王大伯捧着个玉米啃得满嘴金黄,含糊不清地问,“那不得有大官来?”

“是农业厅的领导,”林辰给老人递过纸巾,“到时候要展示咱的物联网灌溉系统,还有无人机植保、智能仓储这些。我琢磨着,趁这机会把村里的路修修,再建个农产品展厅,让大家来了能看到咱的全产业链。”

“修路得不少钱吧?”有人小声嘀咕,“咱刚买了收割机,账上怕是没多少余钱。”

林辰早有准备,从包里掏出份文件:“我跟信用社谈好了,咱村的玉米、小米都是绿色认证产品,能申请‘乡村振兴贷’,利息低,还能分期还。另外,农业局给了笔专项补贴,够修两条主路的。”他指着墙上的规划图,“这是设计院给的方案,把村口的旧仓库改成展厅,里面放咱的产品、种植过程的照片,还有检测报告,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咱的东西为啥值钱。”

人群里炸开了锅,你一言我一语地出主意——有人说要把自家的手工编织筐摆进展厅,装玉米看着更土气;有人提议让媳妇们做些玉米窝窝、小米糕,现场让领导尝尝;还有人想起村里的老石磨,说要磨点新米展示传统工艺。

“还有件事,”林辰等大家安静下来,接着说,“现场会来了客人,咱得有咱的样子。我想请镇上的老师来教大家点礼仪——比如见了客人怎么打招呼,递东西要用双手,吃饭别吧唧嘴……这些小事,关系到咱村的脸面。”

这话一出,有人脸红了。前阵子县供销社来收玉米,二柱子递合同的时候用脚勾了把椅子,还当着人家的面擤鼻涕,被林辰说了好几天。

“辰哥说得对,”村支书磕了磕烟袋,“咱日子过好了,不能让人说没规矩。明天开始,晚上七点,村委会开礼仪课,老少都得来学!”

接下来的半个月,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白天,男人们忙着修路、改造仓库,女人们在院子里排练歌舞,孩子们跟着老师学迎宾词;晚上,村委会的灯亮到深夜,镇上的李老师教大家站姿、坐姿,还模拟接待场景,让大家轮流扮演“领导”和“村民”,笑得前仰后合的同时,也把规矩记在了心里。

王大伯最认真,七十多岁的人了,每天拿着小本子记笔记,遇到不懂的就拉着李老师问:“递水杯的时候,杯耳朝哪边?”“领导问收成,我该说亩产多少还是说卖了多少钱?”李老师笑着说:“大伯,您就说大实话,咱的玉米亩产一千二,一斤卖五块,比普通玉米多赚三成,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展厅也渐渐有了模样。旧仓库刷上了白墙,墙上挂着从播种到收获的照片,玻璃柜里摆着包装精美的玉米碴、小米,还有用玉米皮编的小篮子、稻草人,透着浓浓的乡土气。角落里,那盘老石磨被擦得锃亮,旁边摆着袋新收的谷子,准备现场演示磨米。

现场会那天,天刚亮,村里就忙活开了。妇女们穿着统一的蓝布褂子,胸前别着小红花,站在村口的彩虹门下迎宾;孩子们举着“欢迎莅临”的小旗子,见了车来就齐声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王大伯领着几个老人守在展厅,胸前挂着“讲解员”的红绸带,手里攥着连夜背熟的解说词。

林辰穿着熨烫平整的衬衫,陪着领导们参观试验田。物联网灌溉系统的屏幕上,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实时更新,点击“灌溉”按钮,田垄里的喷头就齐刷刷地喷出细雾;无人机嗡嗡地飞过头顶,洒下生物农药,引得领导们拿出手机拍照。

“小林,你们这是把实验室搬到地里了啊!”农业厅厅长笑着说,“不光产量高,品质好,连村民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个个精气神十足。”

到了展厅,王大伯紧张得手心冒汗,刚开始结结巴巴的,说着说着就顺了:“您看这玉米,富硒的,吃了对身体好。咱不用化肥农药,虫子靠小蜂管,草靠人拔……”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这是俺们除草的场景,妇女们凌晨西点就下地,露水打湿了裤脚也不叫累。”

领导们听得认真,还尝了尝刚蒸好的玉米,赞不绝口:“甜糯可口,比城里超市买的好吃多了!”

中午的饭摆在晒谷场的大棚里,长条桌上摆着玉米窝窝、小米粥、凉拌野菜,都是村里的家常饭。大家坐在一起吃饭,没人吧唧嘴,递馒头时都用双手,王大伯还给厅长夹了块南瓜饼,动作虽然生涩,却透着真诚。

散会时,厅长握着林辰的手说:“乡村振兴,既要仓廪实,也要知礼节。你们村做到了,这才是真正的好日子。”

夕阳西下,送完客人,林辰坐在大槐树下,看着孩子们在晒谷场上追逐打闹,妇女们收拾着碗筷,王大伯正跟人炫耀厅长夸了他的解说。远处的玉米地在暮色里连成一片,晚风送来玉米的甜香,混着泥土的气息,让人心里踏实。

他想起父亲常说的“种地先育人”,现在才算真正明白——土地长出的不只是庄稼,还有人的精气神。当日子像的玉米穗一样沉甸甸的,规矩和礼仪就会像阳光雨露,自然而然地滋润人心,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碎丹之后,我成了天道亲儿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7UK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碎丹之后,我成了天道亲儿子 http://www.220book.com/book/7UK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