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6章 公开设局

小说: 罗辑回溯,破局者   作者:雪儿师姐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罗辑回溯,破局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7VDS/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江晚的消息停在屏幕上:“李婷醒了。”

沈砚把手机翻面扣在桌上,公文包里的文件袋硌着腿。他没再看那张校园平面图,也没碰陈鸿儒的书。十分钟后,他站在教务处窗口,递上申请表。

“下周三,阶梯教室,公开讲座。”他说,“主题是‘群体心理操控的隐蔽机制’。”

办事员抬头:“你不是临床心理方向的?这算跨纲。”

“我是教授,不是讲师。”他声音不高,“讲什么,我说了算。”

办事员低头盖章,没再问。

回办公室的路上,他拐进打印店,要了五十份单页传单。标题是手打的:**当“关怀”成为武器:论心理干预中的权力越界**。下面列了三个案例模型,全用代号,但时间线、干预方式、崩溃节点,全都对得上李婷和前七起案子。

他让店员加急,下午三点前送到教学楼大厅。

手机又震了一下。江晚:“她刚醒就说胡话,说有人让她写日记。”

沈砚停下脚步。

“医生说是创伤后谵妄,建议镇静。但她说的每个字,都在重复‘不是我写的’。”

他没回。转身走进信息中心,找值班员。

“讲座要放PPT,得接主控台。我需要提前调试设备。”

“你有审批吗?”

他掏出一张纸,是教务处刚盖的章。

“行,明天上午九点,你来。”

第二天一早,沈砚带着U盘进了阶梯教室。主控台连着投影,他插上设备,打开PPT。首页是黑底白字:**谁在定义“正常”?**

他删掉了两页过于首白的数据对比,换上一张笔迹分析图。图上并列两行字,一行是李婷平时作业,一行是那本日记。倾斜角度、压力分布、连笔习惯,完全不同。标注写着:“书写状态异常,符合诱导性书写特征。”

他加了一段音频波形图,标着“低频声波干预模拟”,频率范围30-50Hz,正是能引发焦虑和认知紊乱的区间。

十点,教室开始有人进来。学生、老师、还有几个穿便装的,拿着录音笔。他知道是记者。

十一点整,人坐满了。后排站着的都踮着脚。沈砚站在讲台侧边,没开灯。窗外阳光斜切进来,照在投影幕布上。

他按下播放。

“我们先看一个模型。”他声音平稳,“七名学生,在接受‘特别心理辅导’后48小时内,出现极端自责行为。共同点:辅导时长超过90分钟,无第三方记录,辅导后均留下‘忏悔文本’。”

台下有人低头记,有人抬头盯屏幕。

“这些文本有个特点——书写时间集中在凌晨1点到2点。灯光角度为35度左上,造成视觉阴影,使字迹产生‘颤抖感’。这种环境,会强化书写者的孤独与负罪联想。”

前排右侧,陈鸿儒进来了。金丝眼镜,深灰西装,袖口校徽暗纹清晰。他在第一排坐下,手放在膝盖上,嘴角微扬。

沈砚没停。

“操控者不会首接说‘你有罪’。他们会制造一种环境,让你‘自己发现’自己有罪。比如,循环播放一段低语录音,内容是‘你让所有人失望了’。七十二小时后,大多数人会开始写忏悔日记。”

他切换PPT,放出那张笔迹对比图。

“这不是心理问题。这是设计。”

陈鸿儒的手指动了一下,轻轻敲了两下膝盖。

沈砚继续:“更关键的是,这些日记的纸张来源一致——心理中心备用记录本,编号B-07。每本只有三十页,用完即毁。但有人保留了复印件。”

没人说话。记者的笔停在纸上。

“所以我们要问:是谁在收集这些日记?是谁在用它们证明‘学生自愿认罪’?”

他停顿两秒,目光扫过前排。

罗辑回溯,破局者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罗辑回溯,破局者最新章节随便看!

“有些人,把心理干预当成手术刀。但他们切开的,不是病灶,是人的自我。”

讲座结束,灯光亮起。有人鼓掌,不多。更多人低头看笔记。

记者围上来。

“沈教授,您说的‘特别辅导’,是指校长办公室的个别谈话吗?”

“数据不会说谎。”他说,“你们可以去查近五年的记录。”

“那您是否认为,有学生因此受到伤害?”

“我只说模型。”他避开首接指控,“模型成立,现实是否存在,由你们判断。”

他穿过人群,看见陈鸿儒站在出口,正和一名副院长说话。他走过去,站定。

“您知道李婷写的不是真话吗?”他声音不大,但足够近,“那本日记,是有人让她写的。”

陈鸿儒转过身,推了推眼镜。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镜片反光。

“沈教授,”他语气平和,“每个孩子都需要引导。她太脆弱,我们只是帮她面对自己。”

“面对什么?”

“面对她的责任。”他微笑,“你我都希望学生好,只是方式不同。”

沈砚盯着他的眼睛。瞳孔稳定,呼吸均匀,嘴角的弧度没有一丝波动。

这不是表演。他真的这么认为。

他不怕质疑。他甚至欢迎。

记者又围上来,话筒伸到陈鸿儒面前。他立刻换上慈祥表情,开始讲“心理教育的温度”。

沈砚转身离开。

后台走廊灯光昏暗。江晚靠在墙边,米白针织衫被顶灯照得发灰。她手里捏着一张纸,是讲座传单。

“你白费力气了。”她说。

他停下。

“他不怕记者,不怕质疑。他早准备好了退路——新的课题,新的合作方,甚至新的实验对象。就算丢掉职位,他的理论还在传。”

沈砚没说话。

“你缺的不是推理。”她看着他,“是证据。能让他当众说不出话的证据。”

他闭眼。

脑中三个画面闪过:未发送的短信、实验记录上的签名、日记本在特定光线下投出的阴影。

线索够了。

但情绪没沉到底。愤怒还在底下翻,像没压住的火苗。

“逻辑回溯”没触发。

他睁眼:“那就让他主动送上来。”

江晚抬眼。

“他既然不怕曝光,那就让他觉得,自己赢了。”

“你想引他动手?”

“不是引。”沈砚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是让他觉得,我快拿到了。”

照片是李婷日记本的一页,放大了右下角。那里有个极小的墨点,形状像逗号。其实是笔尖顿住时留下的压痕,但在特定角度,像一个编号。

“他会坐不住的。”

江晚盯着照片看了两秒。

“你确定要走这一步?”

沈砚把手机收回去。

“他以为操控别人是天赋。”他说,“但他忘了,控的人,也能学会反推。”

走廊尽头传来脚步声。两人同时转头。

一个穿后勤制服的男人推着清洁车过来,车轮卡在地缝里,歪了一下。他弯腰去扶,工牌挂在胸前,名字被袖子遮住。

沈砚看了他一眼,转身走向楼梯。

江晚跟上。

“下一步,你打算怎么让他‘觉得’你快拿到了?”

“让他的人,看到这张照片。”



    (http://www.220book.com/book/7VDS/)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罗辑回溯,破局者 http://www.220book.com/book/7VDS/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