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天气越来越热,苏青家的玉米地己经长得比人高了,浓密的叶子相互交织,形成一片茂密的绿荫,玉米棒也开始灌浆,沉甸甸地挂在秸秆上,泛着淡淡的黄绿色,再过一个月,就能成熟收割了。
可就在这时,赵桂兰又开始作妖了。
这天下午,王秀兰像往常一样,提着竹篮去河边洗衣服。刚走到河边,就看到几个婶子围在一起,小声议论着什么,声音不大,却能隐约听到“苏青”“知青”“不清不楚”之类的字眼。
王秀兰心里一紧,赶紧走过去,笑着问:“婶子们,你们在聊啥呢?”
婶子们看到她,都停下了议论,脸上露出几分尴尬。其中一个跟王秀兰关系还算不错的婶子,拉着她的胳膊,小声说:“秀兰,你还不知道吧?赵桂兰在村里到处说,苏青跟知青点的陆哲不清不楚,陆哲是京市来的,家里有背景,偷偷给苏青送了好东西,比如化肥、种子,还有钱,不然苏青家的玉米地哪能长得这么好。”
“啥?”王秀兰手里的洗衣棒“啪嗒”一声掉在河里,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这是真的吗?赵桂兰咋能这么胡说八道!”
“谁说不是呢!”另一个婶子叹了口气,“赵桂兰说,她亲眼看到陆哲晚上去苏家,还送了苏青一个布包,里面不知道装的啥好东西。还说苏青就是靠着陆哲,才敢跟张建军退婚,才敢在村里折腾种地,不然就她一个被退婚的女人,哪有这么大的本事。”
王秀兰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她知道苏青和陆哲只是朋友,陆哲帮苏青找书、教她种地,都是出于好意,可赵桂兰这么一造谣,村里的人不知道会怎么想,苏青的名声本来就因为退婚受了影响,现在再被这么污蔑,以后还怎么在村里立足,怎么找婆家?
“这赵桂兰,真是太缺德了!”王秀兰气得浑身发抖,捡起洗衣棒,也没心思洗衣服了,提着竹篮就往家跑。
回到家,王秀兰一进门就哭了起来。苏青正在屋里整理玉米种植的笔记,看到母亲哭着回来,赶紧放下笔,跑过去问:“妈,您咋了?是不是谁欺负您了?”
王秀兰拉着苏青的手,哽咽着说:“青丫头,赵桂兰……赵桂兰在村里到处造谣,说你跟陆哲同志不清不楚,说你家的玉米地长得好,是因为陆哲给你送了好东西……这可咋整啊,你的名声要是毁了,以后还怎么做人啊!”
苏青听了,心里先是一怒,随即又平静了下来。她早就料到赵桂兰会因为嫉妒造谣,只是没想到赵桂兰会用这么龌龊的手段,污蔑她和陆哲的关系。
“妈,您别生气,也别难过。”苏青帮母亲擦了擦眼泪,语气坚定,“谣言终究是谣言,只要我们把事情说清楚,大家自然会明白的。您放心,我不会让赵桂兰的阴谋得逞的。”
“可……可村里的人都信了,刚才我在河边,听婶子们说,很多人都在议论你……”王秀兰还是很担心。
“议论没关系,关键是我们要自证清白。”苏青想了想,说,“妈,您跟我去一趟知青点,正好陆哲同志在,我们当着您的面,把事情说清楚,让您也放心。然后,我们再找几个信得过的村民,比如李婶、王大娘,跟她们解释一下,她们知道真相后,自然会帮我们澄清的。”
王秀兰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好,妈跟你去。妈相信你和陆哲同志是清白的,可就是怕别人不信。”
苏青扶着母亲,往知青点走去。路上,遇到不少村民,看到她们母女俩,都指指点点,小声议论,有的还露出鄙夷的眼神。苏青假装没看见,挺首了腰杆,一步步往前走——她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退缩,要是她表现得懦弱,反而会让别人觉得谣言是真的。
知青点的院子里很安静,陆哲正在树下看书。看到苏青和王秀兰过来,陆哲放下书,站起身,疑惑地问:“苏同志,苏婶,你们怎么来了?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苏青把赵桂兰造谣的事跟陆哲说了一遍,然后看着母亲,认真地说:“妈,我跟陆哲同志只是朋友,他帮我找书、教我种地,是因为我们都想把地种好,让大家多打粮。他确实给我送过东西,但都是书和一些农业资料,没有什么化肥、种子,更没有钱。上次他来咱家,送的是《玉米病虫害防治手册》,您也看到了,对不对?”
王秀兰点点头,心里的石头稍微放下了一些。
陆哲也严肃地说:“苏婶,您放心,我和苏同志之间是纯粹的同志关系,我帮她,是因为她的努力和对农业的热情让我敬佩。赵桂兰的谣言是不实的,我会跟村里的人澄清,不会让苏同志受委屈。”
“陆哲同志,谢谢你。”王秀兰看着陆哲真诚的眼睛,心里的担心又少了几分,“都是赵桂兰那女人瞎造谣,害得你们受委屈了。”
“苏婶,您别这么说,我们身正不怕影子斜,谣言总会不攻自破的。”陆哲顿了顿,又说,“不如我们现在就去找李婶和王大娘,跟她们解释一下,她们在村里有威望,她们相信了,就能帮我们澄清。”
苏青点点头:“好,我们现在就去。”
三人一起去找李婶。李家婶正在院子里晒辣椒,看到她们过来,赶紧迎上去:“青丫头,苏婶,陆同志,你们咋一起过来了?”
苏青把赵桂兰造谣的事跟李家婶说了一遍,还拿出陆哲送的书和资料:“李婶,您看,这就是陆哲同志送我的东西,都是跟农业相关的,没有别的。我和陆哲同志只是讨论种地的技术,根本没有别的关系。”
李家婶看完书,气得拍了一下大腿:“赵桂兰这女人,真是太过分了!自己家儿子没本事,就见不得别人好,到处造谣污蔑人!青丫头,你放心,婶相信你,婶这就去跟村里的人说,帮你澄清!”
“是啊,”李根柱从屋里跑出来,大声说,“我经常跟苏青姐去地里干活,陆哲同志也去过几次,他们每次都在说种地的事,根本没有别的!赵桂兰就是在胡说!”
接着,他们又去找了王大娘。王大娘听了,也很生气:“赵桂兰真是瞎了眼!青丫头这么好的孩子,她也忍心污蔑!我这就去晒谷场跟大家说,让大家别信她的鬼话!”
有了李家婶和王大娘的支持,苏青心里更有底了。她们一起去了村口的晒谷场,那里正好有不少村民在乘凉聊天。李家婶走上前,大声说:“大家静一静,我有件事要跟大家说!赵桂兰说苏青跟陆哲同志不清不楚,这是谣言!我可以作证,苏青和陆哲同志只是讨论种地的技术,陆哲同志送苏青的都是农业书和资料,没有别的!”
王大娘也跟着说:“是啊,我也可以作证!苏青教我种地的方法,都是从书上学的,跟陆哲同志没关系!赵桂兰就是因为嫉妒苏青家的玉米长得好,才故意造谣!”
村民们听了,议论纷纷。有的说:“我就说苏青这孩子实诚,不会做那种事。”有的说:“赵桂兰之前就到处说苏青的坏话,这次肯定也是瞎编的。”还有的说:“陆哲同志是文化人,看着就正派,不会做那种事。”
正在这时,赵桂兰也来到了晒谷场,听到大家的议论,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她想反驳,却被李家婶怼了回去:“赵桂兰,你说苏青跟陆哲同志不清不楚,你有证据吗?你看到陆哲同志给苏青送好东西了?拿出来看看啊!”
赵桂兰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她根本没有证据,那些话都是她瞎编的。
苏青看着赵桂兰,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威慑:“赵婶,我知道你嫉妒我家的玉米长得好,可你也不能造谣污蔑我的名声。这次我就不跟你计较了,要是你再敢散布谣言,我就去公社告你,让公社的干部来评理,看看谁对谁错!”
赵桂兰被苏青的气势吓到了,又看到村民们都用指责的眼神看着她,不敢再说话,灰溜溜地跑了。
村民们看着赵桂兰的背影,都笑了起来。李家婶走到苏青身边,笑着说:“青丫头,好样的!就该这么对她,不然她还以为你好欺负!”
苏青笑着说:“谢谢李婶,谢谢大家相信我。以后我会继续好好种地,秋收的时候,多打粮,跟大家一起分享种植技术,让咱们红星大队的日子都过好点。”
村民们都高兴地答应了,之前的议论和怀疑,也都烟消云散。
回家的路上,王秀兰看着苏青,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青丫头,妈以前总担心你太老实,会被人欺负,现在看来,妈是多虑了。你长大了,能保护自己了。”
苏青挽着母亲的胳膊,笑着说:“妈,我只是不想让您和家人担心,也不想让别人随便欺负我们。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夕阳的余晖洒在母女俩身上,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苏青知道,这次的谣言危机虽然解决了,但赵桂兰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以后还会找机会刁难她。但她不再害怕,因为她有家人的支持、邻里的信任,还有陆哲的帮助。她相信,只要自己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任何谣言和刁难,就能在这个村里,稳稳地立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未来。
生活写纸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