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红星大队的田野里一片金黄。玉米成熟了,沉甸甸的玉米棒挂在秸秆上,金黄的玉米粒圆润,在阳光下泛着的光泽。村里的村民们都忙着收割玉米,田埂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苏青家的半亩玉米地更是热闹——今天是公社农技员周同志来测产的日子,村民们都放下手里的活,围在苏青家的玉米地周围,想看看这片长势最好的玉米地,到底能打多少粮。
早上八点多,周农技员就带着两个公社干事来了。他穿着一件新的中山装,手里拿着笔记本和测产工具,脸上没有了上次的严肃,反而带着几分期待——这三个月来,他听李建国说过好几次,苏青家的玉米地长势越来越好,玉米棒又大又,他心里也有些好奇,想看看这地到底能有多少产量。
苏青和家人早就等在田埂上了。苏老实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手里攥着一个麻袋,紧张得手都在抖;王秀兰站在苏老实身边,不停地用围裙擦着手上的汗;苏明和苏亮扛着镰刀,准备帮忙收割;苏梅则站在苏青身边,手里拿着一个小篮子,想第一个尝尝新玉米。
“周同志,您来了。”苏青走上前,笑着跟周农技员打招呼。
周农技员点点头,目光落在玉米地里,眼里闪过一丝惊讶——玉米秆长得比人高,玉米棒个个都有成年人的胳膊粗,金黄的玉米粒紧紧地贴在一起,看起来就很有分量。他走到玉米秆前,伸手掰下一个玉米棒,掂量了一下,惊讶地说:“这玉米棒真沉,至少有一斤半!”
村民们也都围了过来,看着周农技员手里的玉米棒,议论纷纷:“这么大的玉米棒,我还是第一次见!”“苏青家的玉米真是好,这要是亩产高了,咱们以后都跟她学种地!”“我看这亩产至少得有五百斤,说不定还能更高!”
周农技员清了清嗓子,说:“大家安静一下,我们现在开始测产。按照规定,我们随机抽取一百平方米的玉米地进行收割,然后称重、脱粒、晒干,最后折算成每亩的产量。”
说完,他让两个干事用卷尺在玉米地里量出一百平方米的区域,然后对苏明和苏亮说:“麻烦你们帮忙收割一下,把玉米棒都装在麻袋里。”
苏明和苏亮赶紧拿起镰刀,走进玉米地开始收割。他们动作熟练,很快就把一百平方米的玉米秆割倒,然后把玉米棒掰下来,装在两个大麻袋里。村民们都围在旁边,有的帮忙递麻袋,有的帮忙搬运玉米秆,场面热闹非凡。
收割完后,两个干事把麻袋抬到田埂上,开始称重。周农技员站在旁边,手里拿着笔记本,准备记录数据。村民们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秤杆——这关系到苏青家的玉米地到底能有多少产量,也关系到他们以后要不要跟苏青学种地。
“第一袋,八十六斤!”一个干事大声报出重量。
村民们发出一阵惊叹:“这么一袋就八十六斤,两袋不得有一百七十斤?”
“第二袋,八十七斤!”另一个干事也报出了重量。
“一百七十三斤!”周农技员在笔记本上记下数据,然后说,“一百平方米收了一百七十三斤鲜玉米棒,接下来我们要脱粒、晒干,计算干玉米粒的重量,再折算成每亩的产量。”
脱粒的工作由苏青和王秀兰负责。她们坐在田埂上,手里拿着玉米脱粒器,把玉米粒从玉米棒上剥下来。村民们也纷纷过来帮忙,有的用手剥,有的用脱粒器,不一会儿就剥出了一大堆金黄的玉米粒。
接下来是晒干。周农技员让干事把玉米粒摊在事先准备好的竹席上,放在阳光下暴晒。村民们都围在竹席旁边,时不时地翻动玉米粒,让它们晒得更均匀。
太阳渐渐升高,玉米粒的水分慢慢蒸发,重量也在不断减轻。到了下午两点多,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最新章节随便看!周农技员让干事把晒干的玉米粒收起来,重新称重。
“干玉米粒,六十二斤!”干事报出重量。
周农技员拿出计算器,开始计算:“一百平方米收干玉米粒六十二斤,一亩地是六千六百六十六点六六平方米,折算下来,每亩的产量是……”他顿了顿,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地跳动,然后猛地抬起头,眼睛里满是震惊,大声喊道:“亩产六百二十斤!比咱公社平均亩产三百斤,高了一倍还多!”
“啥?六百二十斤!”村民们都惊呆了,紧接着爆发出一阵欢呼,“太好了!苏青家的玉米亩产六百二十斤!”“以后咱们都跟苏青学种地,也能多打粮!”“苏青真是好样的,给咱红星大队争光了!”
苏老实手里的麻袋“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看着周农技员,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手不停地抖着,眼泪也涌了出来——他种了一辈子地,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产量,更没想到,自己的三女儿,竟然能种出这么高产的玉米!
王秀兰更是当场哭了起来,她拉着苏青的手,哽咽着说:“青丫头,你有出息了!你真是有出息了!咱们家终于能扬眉吐气了!”
苏明和苏亮也激动得满脸通红,苏明拍着苏亮的肩膀说:“亮子,你看到没?青丫头真的做到了!咱们家的地,真的能亩产六百二十斤!”
苏梅拉着苏青的衣角,仰着小脸说:“姐姐,咱们家的玉米真厉害,以后咱们能天天吃玉米饭了!”
苏青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激动和欣慰。这半年来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她克服了土壤贫瘠、物资匮乏、村民嘲讽、张家人刁难等种种困难,用科学的种植方法,让半亩贫瘠的土地实现了亩产翻番。她不仅证明了自己,也为家人赢得了尊严,为村民们树立了榜样。
周农技员走到苏青面前,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苏青同志,我之前错怪你了,没想到你的科学种植方法真的这么管用,能让贫瘠的土地长出这么高产的玉米。你真是个有才华、有毅力的好同志!我回去后,会把你的种植方法上报给公社,让更多的村民学习你的经验,提高咱们公社的粮食产量!”
“谢谢周同志。”苏青笑着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只要能让大家多打粮,过上好日子,我就满足了。”
村民们都围了过来,纷纷说要跟苏青学种地。
“苏青妹子,你教教俺堆肥的方法吧,俺也想让俺家的地长出高产的玉米。”
“苏青姐,选种的时候要注意啥啊?俺家的种子总是不好。”
“苏青,你啥时候有空,给大家讲讲种地的技术呗,咱们都想跟你学。”
苏青笑着说:“大家别急,等我忙完秋收,就找个时间在晒谷场给大家讲课,把堆肥、选种、浇水、防治病虫害的方法都教给大家。咱们一起努力,让咱们红星大队的每一块地,都能长出高产的庄稼!”
村民们都高兴地答应了,围着苏青又问了些种地的细节,才渐渐散去。
夕阳西下的时候,苏青家的玉米地终于收割完了。苏老实和苏明把晒干的玉米粒装在麻袋里,一共装了六大袋,足足有三百多斤。苏老实看着满满的麻袋,脸上笑开了花:“这么多粮食,够咱们家吃大半年了,还能留不少当种子!”
王秀兰煮了一大锅玉米粥,还蒸了几个玉米棒,一家人围在桌子旁,吃着香甜的玉米,心里满是幸福。苏梅啃着玉米棒,含糊地说:“真好吃,比以前的玉米甜多了!”
苏青看着家人幸福的笑脸,心里感慨万千。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她还要继续研究农业技术,培育更好的种子,改良更多的贫瘠土地,让更多的村民过上好日子。她想起陆哲之前说的话:“你的未来,不该止步于此。”她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等着她。
夜色渐浓,苏家的院子里还亮着灯。苏青坐在灯下,翻开《土壤学简论》,在笔记本上写下:“秋收测产,亩产六百二十斤,超过公社平均亩产一倍。未来计划:推广种植技术,改良更多土地,培育高产种子。”写完,她看着窗外的月光,眼里满是坚定——她相信,只要继续努力,她一定能在这个时代,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用知识和汗水,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