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1章:萌生新想法,大棚种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入冬后的红星大队,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田地里的玉米秸秆早己被收回家当柴火,光秃秃的土地着黄褐色的土块,寒风一吹,卷起细碎的尘土,打在脸上生疼。村民们大多待在家里不出门,要么围着火炉搓草绳、纳鞋底,要么聚在村口的小卖部里,就着一碗热茶聊家长里短,日子过得缓慢又单调。

苏青却闲不下来。白天,她帮着王秀兰收拾家里的粮食,把晒干的玉米分成口粮和种子,用麻布口袋仔细装好,藏在房梁上的粮仓里;晚上,她就坐在煤油灯底下,翻着陆哲从县图书馆借回来的书。

这些书大多是农业相关的,有《农业科技通讯》《北方蔬菜栽培技术》,还有一本泛黄的《温室园艺入门》。陆哲去县里办事时,特意绕去图书馆,跟管理员刘老师软磨硬泡,才把这些“宝贝”借了回来。苏青像得了至宝,每天晚上都要看上两三个时辰,连煤油灯的灯芯都被她拨得比平时亮些,王秀兰心疼煤油,却也没多说——她知道女儿是在为以后的种地做准备。

这天晚上,苏青翻到《温室园艺入门》的第三章,标题是“北方冬季温室蔬菜栽培技术”。她的手指顿在书页上,目光被里面的插图吸引——图上画着一个用竹竿和塑料布搭成的棚子,棚子里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旁边的文字写着:“温室(俗称大棚)可通过塑料布透光、秸秆保温,创造适宜蔬菜生长的温度和湿度,实现冬季反季种植,解决北方冬季蔬菜稀缺问题……”

“反季种植?冬天种蔬菜?”苏青心里咯噔一下,像是有什么东西突然被点亮了。她在现代见惯了大棚蔬菜,冬天超市里的黄瓜、番茄、菠菜琳琅满目,可在这个年代,冬天的蔬菜只有窖藏的白菜和萝卜,偶尔能买到冻得硬邦邦的土豆,新鲜蔬菜比肉还稀罕,要是能在村里建大棚种反季蔬菜,不仅自家能吃上新鲜菜,还能拿到县城去卖,让村民们多挣点钱!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像藤蔓一样在她心里疯长。她赶紧往下翻,仔细看里面的技术要点:大棚选址要选背风向阳的地方,避免冷风首吹;骨架用竹竿或木头搭建,成本低、易获取;覆盖物用塑料布(当时叫“塑料薄膜”),透光性好,再加盖一层秸秆,晚上保温;种植品种选耐寒的菠菜、油菜、小萝卜,生长期短,见效快……

每一条都清晰可行,没有用到什么复杂的设备,正好符合村里的实际情况。苏青越看越兴奋,忍不住拍了下桌子,吓得趴在旁边打盹的苏梅一激灵,揉着眼睛问:“姐,咋了?”

“没事,你接着睡。”苏青赶紧安抚好妹妹,心里却像揣了个小火炉,热得发烫。她合上书,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冷风灌进来,却没让她觉得冷——她的脑子里全是大棚的样子:自家小菜园里搭起一个小棚子,里面种满了嫩绿的菠菜,冬天掀开塑料布,阳光洒在菜叶上,水珠闪闪发光,村民们围在棚子外,惊讶地看着这冬天里的“春天”……

第二天一早,苏青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王秀兰。当时王秀兰正在灶房里煮玉米糊糊,听到苏青说“冬天种蔬菜”,手里的勺子“哐当”一声掉在锅里,溅起一串热汤。

“啥?冬天种蔬菜?”王秀兰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青丫头,你没糊涂吧?冬天天寒地冻的,菜种子撒下去,不都冻坏了?再说,哪有冬天长菜的道理?这不符合节气啊!”

“妈,我没糊涂,我是看书上写的,能行!”苏青赶紧把那本《温室园艺入门》拿过来,翻到大棚的插图给王秀兰看,“您看,就用竹竿搭个棚子,上面盖塑料布,白天能透光,晚上再盖层秸秆保温,棚子里的温度能比外面高十好几度,菜就能长了!”

王秀兰凑过来看了看插图,又看了看文字,还是摇着头:“这书里写的能信吗?塑料布多金贵啊,咱哪有那东西?再说,就算搭了棚子,要是温度不够,菜还是长不出来,这不白浪费功夫吗?”

在当时的农村,塑料布是紧俏货,大多是供销社按计划供应,用来做雨衣、化肥袋,普通农户很难买到,就算偶尔有谁家有一小块,也是宝贝得不行,舍不得用来盖棚子。王秀兰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要是找不到塑料布,再好的想法也落不了地。

苏青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她笑着说:“妈,塑料布的事我来想办法,说不定能从县城买到,或者跟知青点的同志问问,他们说不定有办法。至于温度,书里写得很详细,只要选址好,背风向阳,再做好保温,肯定能行。咱们先从小的试,就用咱家的小菜园,搭个小棚子,种点菠菜、油菜,就算失败了,损失也不大;要是成功了,冬天就能吃上新鲜菜,还能拿到县城去卖,比冬天闲着强多了!”

王秀兰还是有些犹豫。她种了一辈子地,从来都是“春种秋收”,跟着节气走,冬天种蔬菜这种事,她连听都没听过,心里没底。可看着苏青眼里的光,她又想起之前苏青说“改良土壤”“科学选种”,当时她也觉得不靠谱,可最后苏青还是种出了亩产六百二十斤的玉米,让家里分了那么多粮食。

“那……那你先试试?”王秀兰犹豫了半天,终于松了口,“可咱丑话说在前头,别太冒进,先小范围试,别浪费东西。”

“谢谢妈!您放心,我肯定不冒进!”苏青高兴得跳了起来,抱着王秀兰的胳膊晃了晃,“等我成功了,冬天给您炒菠菜吃!”

得到王秀兰的支持,苏青立刻开始行动。她先去自家的小菜园勘察选址——小菜园在院子的东南角,背靠着院墙,正好能挡住西北方向的冷风,向阳通风,是建大棚的好地方。她用脚步量了量,小菜园大概有二分地,足够搭一个小大棚了。

接下来就是规划大棚的尺寸和结构。她按照书里的建议,决定搭一个长十米、宽三米、高一点五米的大棚,这样既节省材料,又方便管理。骨架用竹竿,村里的竹林里有不少成年的竹竿,砍几根回来就能用;覆盖物分两层,外层用塑料布,内层用旧麻袋片,晚上再在棚顶盖一层秸秆,保温效果更好;棚子的一侧留个小门,方便进出管理,另一侧留几个通风口,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可以打开通风,防止菜苗闷坏。

规划好后,苏青去找苏明和苏亮商量,想让他们帮忙砍竹竿、搭骨架。苏明刚听说“冬天种蔬菜”时,跟王秀兰一样惊讶,可听苏青详细解释了大棚的原理和好处,又想起之前苏青种玉米的成功,也动了心。

“行,我帮你砍竹竿!”苏明拍了拍胸脯,“不过你可得保证,真能种出菜来,别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

“哥,你放心,肯定能种出来!”苏青笑着说,“等种出菜来,第一个给你炒着吃!”

苏亮也跟着说:“姐,我也帮你,搭骨架、拉塑料布,啥活我都能干!”

有了两个哥哥的支持,苏青更有信心了。当天下午,苏明就扛着斧头去村后的竹林砍竹竿,苏亮跟着帮忙扛回来,苏青则在家里整理小菜园,把地里的碎石和杂草清理干净,翻耕了一遍土壤,还撒了点之前堆的有机肥,为播种做准备。

村里的村民听说苏青要“冬天种蔬菜”,都觉得新鲜,不少人跑到苏家院门口看热闹。

“苏青丫头这是又要折腾啥?冬天种蔬菜,我活了几十年都没听过!”

“就是啊,天这么冷,菜哪能长出来?我看她就是闲的,想出名想疯了!”

“之前种玉米是运气好,这次肯定成不了!”

这些闲言碎语传到苏青耳朵里,她却没放在心上。她知道,跟第一次种玉米一样,只有做出成果,才能让大家信服。

傍晚的时候,陆哲从县里回来了。他刚走到苏家院门口,就看到苏明和苏亮在整理竹竿,苏青在小菜园里忙碌,赶紧走过去问:“苏同志,你们这是在做什么?”

“陆哲同志,你回来啦!”苏青看到陆哲,高兴地跑过去,把自己要建大棚种反季蔬菜的想法告诉了他,“我看书上写的温室种植,用竹竿和塑料布搭棚子,冬天就能种蔬菜,你觉得可行吗?”

陆哲听了,眼睛一亮:“反季蔬菜?这个想法很好!北方冬季蔬菜稀缺,要是能种成功,不仅能改善生活,还能增加收入。书里的技术要点很科学,只要做好保温和透光,肯定可行。”

得到陆哲的认可,苏青更高兴了:“可是我现在缺塑料布,供销社里不好买,你有办法吗?”

陆哲想了想,说:“我家在京市有亲戚,之前给我寄过塑料布,用来包书的。我可以再给他们写封信,让他们寄点过来,应该没问题。另外,县供销社偶尔会有塑料布供应,我可以帮你去问问,要是有货,就帮你买一点。”

“真的吗?太谢谢你了!”苏青激动得差点跳起来,塑料布的问题解决了,大棚的建设就成功了一半。

陆哲看着她兴奋的样子,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不用谢,这是个好项目,要是能成功,还能在村里推广,让大家都受益。我明天就去县供销社问问,再给家里写信,尽快把塑料布弄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苏家的小菜园里,竹竿整齐地堆在一旁,翻耕后的土壤散发着泥土的清香。苏青站在菜园里,看着陆哲帮她规划大棚的位置,心里充满了希望。

她知道,建大棚的过程中肯定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塑料布的运输、大棚的保温效果、种子的选择……可她不再害怕。她有家人的支持,有陆哲的帮助,有科学的方法,还有自己的决心。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秀兰看着忙碌了一天的苏青,心疼地给她夹了块红薯:“青丫头,别太累了,慢慢来。就算种不出来也没关系,咱们明年再种玉米也一样。”

苏青咬了口红薯,笑着说:“妈,您放心,我肯定能种出来。等冬天吃上新鲜菠菜,您就知道了!”

窗外的寒风还在呼啸,可苏家的屋里却暖融融的。苏青看着家人的笑脸,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大棚建好,种出反季蔬菜,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也让村民们看到新的希望。她的路,还在继续往前走,而这一次,她要带更多人一起,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 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