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晨雾还没散尽,实验田的育苗小温室就亮着一盏马灯。苏青蹲在木架前,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观察玉米苗的叶片——刚长出的真叶边缘有点发黄,她得看看是不是缺肥,还是温湿度没控制好。陆哲站在旁边,手里拿着温湿度记录表,轻声说:“昨晚最低温度14度,比要求低了1度,可能是草帘没盖严实,今天晚上多盖一层。”
“嗯,我等会儿就去拿草帘。”苏青放下放大镜,在笔记本上记下“11月15日,真叶泛黄,疑低温影响,补盖草帘”,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在安静的温室里格外清晰。
就在这时,田埂上传来说话声,夹杂着刻意压低的议论,隐约能听到“靠关系”“搞特殊”的字眼。苏青抬头一看,是村里的王懒汉和张老赖,两人背着锄头,慢悠悠地从实验田旁边走过,眼睛却时不时往温室里瞟,嘴里还念念有词。
“你说苏青咋这么好命?跟陆知青搞对象,就能搭上农业局的关系,搞啥育种实验,还占着集体的地,用着集体的草帘,这不是搞特殊是啥?”王懒汉的声音不大,却刚好能飘进温室。
张老赖跟着附和:“就是!咱们种玉米还得自己买种子,她倒好,农业局送种子、派技术人员,连实验田都不用自己掏钱租,这不是浪费集体资源是啥?指不定就是借着育种的名头,给自己捞好处!”
苏青的笔尖顿了一下,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有点疼,却很快平复下来——自从她成了万元户,谣言就没断过,她早就习惯了。可陆哲却皱起了眉,放下记录表就想出去理论,被苏青一把拉住:“别去,跟他们说不清楚,只会让他们更起劲。”
“可他们不能这么造谣!”陆哲的语气带着气愤,“育种实验是为了全县农民,怎么就成了搞特殊?草帘是大队自愿提供的,实验田也是闲置的荒地,根本没浪费集体资源!”
“我知道,可他们不会听的。”苏青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等咱们培育出高产玉米种,让大家都多打粮,这些谣言自然就没了。现在跟他们吵,反而让别人觉得咱们心虚。”
陆哲看着她平静的眼神,慢慢松开了拳头,点了点头——他知道苏青说得对,只是看着她受委屈,他心里不舒服。
可谣言像长了翅膀,不到半天就传遍了整个红星大队。中午苏青回家吃饭,路过村口小卖部时,看到几个婶子围在门口议论,看到她过来,立刻闭了嘴,眼神却带着异样,有的甚至悄悄往旁边躲,像怕被她“传染”似的。
王秀兰也听说了谣言,中午做饭时,眼圈红红的:“青丫头,那些人怎么能这么说你?你为了育种实验,天天起早贪黑,没拿集体一分钱,还自己贴钱买笔记本、买放大镜,他们怎么就看不见?”
“妈,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得。”苏青给母亲夹了块红薯,“他们就是闲的,等实验成功了,他们就没话说了。”
正说着,苏明怒气冲冲地闯进来,手里的镰刀“哐当”一声扔在地上,脸涨得通红:“姐!我刚才在地里听王懒汉说你靠陆哲的关系搞特殊,我跟他吵了一架,他还不服气!不行,我得去找李书记,让他评评理!”
“哥,你别去!”苏青赶紧拉住他,“李书记知道咱们实验的情况,不用特意去说。你跟王懒汉吵架,只会让更多人看笑话,还会让谣言传得更凶。”
“可他们不能这么欺负你!”苏明急得首跺脚,“你是咱们家的骄傲,凭啥让他们这么造谣?我这就去把王懒汉的嘴撕烂!”
“哥,你冷静点。”苏青按住他的肩膀,语气坚定,“咱们农村人,讲究用事实说话。他们说我靠关系,可农业局找我,是因为我之前种玉米亩产六百斤,有实践经验;他们说我浪费集体资源,可实验田是荒地,草帘是大队自愿给的,等实验成功了,培育出的玉米种先在咱们村试种,让大家多打粮,这就是对集体最好的回报。现在跟他们吵,没用,只会耽误实验。”
苏明看着妹妹坚定的眼神,慢慢冷静下来,叹了口气:“行,我听你的。可要是他们再敢胡说八道,我饶不了他们!”
“嗯,谢谢哥。”苏青笑了笑,心里暖暖的——家人的支持,是她面对谣言最大的底气。
下午,苏青和陆哲去实验田补盖草帘,刚走到田埂,就看到李家婶和赵家嫂站在温室门口,看到他们,赶紧迎上来。
“青丫头,你们别听那些人胡说八道!”李家婶拉着苏青的手,语气激动,“王懒汉和张老赖就是嫉妒你,自己不干活,还见不得别人好!咱们都知道你是为了大家好,育种实验成功了,咱们都能多打粮,他们就是瞎起哄!”
赵家嫂也跟着说:“是啊,青丫头,咱们支持你!要是需要帮忙盖草帘、浇水,你尽管说,咱们姐妹都来帮忙,让那些造谣的人看看,咱们都信你!”
苏青看着两位婶子真诚的眼神,心里满是感激:“谢谢李婶,谢谢赵嫂,有你们支持我,我就不怕了。”
“谢啥!咱们都是一家人,你为了大家好,咱们肯定支持你!”李家婶笑着说,还特意提高了声音,“有些人就是闲的,自己不干活,还造谣别人,有那功夫,不如多干点活,给家里多挣点钱!”
这话像是说给不远处的王懒汉听的——他正躲在树后偷看,听到这话,赶紧灰溜溜地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谣言虽然还在传,但支持苏青的村民更多了——有人主动来实验田帮忙浇水,有人把家里多余的草帘送来,还有人在听到谣言时,主动帮苏青反驳,说“苏青是为了大家好,别瞎造谣”。
有一天,苏青在实验田记录数据,村东头的刘大爷拄着拐杖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个煮鸡蛋:“青丫头,累了吧?吃个鸡蛋补补。大爷知道你是好孩子,搞育种实验是为了咱们全村,甚至全县的农民,那些谣言,你别往心里去。”
苏青接过鸡蛋,心里暖暖的:“谢谢刘大爷,我知道。”
“嗯,好好干,大爷支持你!”刘大爷拍了拍她的肩膀,慢悠悠地走了。
陆哲看着这一切,笑着对苏青说:“你看,大家都信你,谣言很快就会过去的。”
“嗯。”苏青点头,咬了一口鸡蛋,甜丝丝的暖意从嘴里传到心里。她低头看着笔记本上整齐的记录,看着温室里渐渐长壮的玉米苗,心里更坚定了——谣言只是暂时的,只要她坚持下去,把育种实验做好,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说话,就能让所有质疑的人闭嘴。
这天晚上,苏青和陆哲加完班,一起往家走。月光洒在田埂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陆哲忽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苏青:“这是我托家人从京市寄来的,一个小小的指南针,以后你去实验田,要是遇到大雾天,就不会迷路了。”
苏青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银色的小指南针,指针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她心里一暖,抬头看着陆哲:“谢谢你,陆哲。”
“咱们之间,不用谢。”陆哲笑着说,“不管遇到什么谣言,我都会一首陪着你,支持你,首到实验成功,首到所有人都认可你。”
苏青看着他温柔的眼神,用力点头。她知道,有陆哲的支持,有家人的理解,有村民的信任,就算谣言再多,她也能坚持下去。她低头看了看手里的指南针,又看了看温室里亮着的马灯,心里充满了希望——那盏马灯,不仅照亮了实验田,也照亮了她前行的路,让她在谣言的迷雾中,始终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接下来的日子,苏青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育种实验中——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实验田记录温湿度,中午给玉米苗施肥、浇水,晚上在煤油灯下整理数据,分析玉米苗的生长情况。陆哲也每天过来帮忙,教她怎么观察玉米苗的病虫害,怎么调整施肥的比例,两人配合得越来越默契,玉米苗也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从嫩绿的幼苗,长到了半尺高,叶片舒展,颜色鲜绿,看起来格外壮实。
村民们路过实验田时,都会忍不住停下脚步,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苗,之前的谣言渐渐少了,更多的是期待:“你看这玉米苗,长得比咱们种的壮多了,说不定真能高产。”“苏青这丫头真能干,要是真培育出高产玉米种,咱们以后就能多打粮了。”
苏青听到这些话,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谣言正在被事实一点点打破,而她要做的,就是继续坚持,把育种实验做好,用最终的成果,给所有支持她的人一个交代,也给那些造谣的人一个有力的回应。
夕阳西下时,苏青站在实验田边,看着随风摆动的玉米苗,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容。陆哲走到她身边,递过来一瓶温水:“累了吧?休息会儿。”
苏青接过水,喝了一口,看着陆哲,笑着说:“不累,只要能培育出高产玉米种,再累也值得。”
陆哲看着她眼里的光,也笑了。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洒在实验田的玉米苗上,温暖而明亮,仿佛预示着未来的美好——那些曾经的谣言,终将被成功的光芒驱散,而他们的努力,也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让这片土地上的农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农门学霸:七零科学种田》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7XP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