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远” 舰的内部通道狭窄而昏暗,弥漫着更浓重的煤烟味、汗臭和隐约的血腥气。木质舱壁多有破损,一些地方还在渗水,脚下能感觉到舰体因受损而传来的不规律震颤。偶尔有军医官或担架兵匆匆而过,看到张海龙二人,都投来惊异的目光。张海龙注意到,济远舰的内部结构简陋,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损管系统,与延安号的智能灭火机器人和模块化隔舱形成鲜明对比。
船长室内同样凌乱。一张固定的木质海图桌上散落着海图、尺规,一个黄铜望远镜掉落在角落。墙壁上挂着的罗经柜玻璃出现了裂痕。唯一还算整洁的是方伯谦的办公桌,但上面也落了一层从通风口飘进来的煤灰。空气中除了外面的异味,还多了一股陈旧的木头、油漆和淡淡墨汁的味道。舷窗外的光线透进来,在弥漫的微尘中形成一道道光柱。张海龙的通讯兵悄悄打开了便携式检测仪,显示室内氧气浓度 19%,低于延安号的 21% 标准,需注意通风。
亲兵搬来两张椅子,方伯谦请张海龙坐下,自己则坐在主位,双手有些不自然地放在膝盖上。“贵使… 方才援手之恩,方某与济远全舰官兵感激不尽!” 他再次拱手,语气诚恳了许多,但眼神依旧在张海龙脸上和那身与众不同的军装上逡巡,“未知贵部… 是英吉利?法兰西?还是… 海外遗民?若需酬劳,我方定当禀报朝廷,尽数奉上!” 他实在想不出,除了西洋列强,谁能拥有如此骇人的舰船和那飞天神器。
张海龙没有首接回答,而是从胸前的口袋里取出一个透明证件夹,里面是他的身份证和军官证,递了过去:“方管带,这是我等的身份证明。我等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并非西洋列强或海外遗民,而是真正的华夏子孙。” 递上证件时,指腹无意识蹭过证件夹边缘 —— 那是他上次演习时被弹片划的疤,现在摸着硬塑料的质感,突然想起历史书上写的‘济远舰甲午海战的结局’,心里轻叹了口气。
方伯谦疑惑地接过,那硬质塑料的触感、彩色打印的清晰照片和简体字,对他而言完全是陌生的事物。他翻来覆去看了两遍,眉头越皱越紧,最终将证件递回,苦笑着摇头:“贵使此物… 精巧异常,然恕本官眼拙,不识此等制式,亦不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所指为何… 贵使既称华夏子孙,为何衣着、器物与我大清全然不同?” 他顿了顿,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贵使… 莫非是反清义士?借海外利器,欲图大事?” 这己是他能想象的最合理的解释了。
张海龙收回证件,知道常规的身份验证在此毫无意义。他面色不变,沉声道:“我们非敌是友。来自何处暂且不便细言,但血脉根源,确系华夏。见倭寇无端挑衅,悍然袭击贵舰及运兵船,特为阻止暴行而来。我舰延安号拥有远超倭寇的火力,可轻易击沉吉野、浪速,但为避免伤及无辜,暂未动用重武器。” 他刻意略去了 “穿越” 等惊世骇俗的字眼,将立场定位在 “同族相助” 上,同时暗示了延安号的武力优势 —— 电磁轨道炮和鹰击 - 21 导弹的威力。
“华夏血脉?远超倭寇的火力?” 方伯谦喃喃重复,脸上疑虑更深。他并非不信,而是无法理解。“这万里海疆,突现尔等巨舰神兵,形制迥异,无帆无烟… 一句‘华夏血脉’,何以取信于人?倭寇凶顽,若尔等亦是… 亦是有所图谋… 我济远虽弱,亦不会引狼入室!”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明显,他担心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他见过太多西洋列强借 “助华” 之名谋取利益,不得不防。
气氛一时有些凝滞。船长室外的嘈杂声、海浪声隐约传来,更衬得室内的安静有些压抑。方伯谦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显示着他内心的不安与权衡。张海龙的通讯兵悄悄给延安号发了条简讯,告知目前进展,延安号回复 “耐心沟通,必要时可展示部分非致命性技术”。
通讯兵会意,迅速解下背负的多功能战术背包,取出一个烟盒大小的黑色金属盒,将其置于海图桌相对空旷的一角。那金属盒表面光滑,没有任何按钮或接口,是延安号量子通信部门特制的便携式 AR 全息投影仪,由超导电池供电,可续航 8 小时。
(http://www.220book.com/book/82B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