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卫码头的临时接待棚里,海风从帆布缝隙钻进来,带着咸腥味,吹得桌上的热茶泛起圈涟漪。
丁汝昌坐在主位,手里攥着茶盏,指腹蹭过粗糙的瓷面——刚才炮台走火的事还没完全压下去,他得先稳住场面。龙渊坐在对面,军帽放在桌角,常服领口的风纪扣系得整齐,眼神平静地看着他。棚外,亲兵们握着枪的手还没松开,邓世昌和刘步蟾站在两侧,一个眼里满是期待,一个眉头皱得没松开。
“龙统领,丰岛一战,贵部重创吉野,逼退浪速和秋津洲,这战力,北洋拍马也赶不上。”丁汝昌先开了口,语气客气却带着试探,“只是不知,贵部千里来援,想要什么回报?朝廷那边,丁某还能递个折子,封赏、饷银,都好说。”
龙渊端起茶杯,没喝,只是放在鼻尖闻了闻——茶是陈茶,带着点霉味,却比北洋士兵喝的生水强多了。“我部不求封赏。”他放下茶杯,声音平稳,“只求在威海卫找个地方停靠,补充点淡水、燃油;另外,咱们可以共享倭寇的情报,一起抗倭。”
这话刚落,刘步蟾突然往前迈了半步,目光落在龙渊身上,语气带着点逼问:“贵部的船不用燃煤,跑得还快,那‘燃油’想必不是寻常东西。威海卫就只有北洋的煤场,哪来你们要的燃油?龙统领这话,怕是没说实话吧?”
棚里的气氛瞬间僵了。邓世昌想打圆场,却被刘步蟾用眼神拦住。龙渊看着刘步蟾,知道这人是北洋里的“细心思”,没绕弯子:“我部有自备的补给舰,燃油暂时能自给,只是需要个港口停靠,不用北洋费心供应特殊燃料。”
刘步蟾还想追问,丁汝昌轻轻咳嗽了一声,他才抿着嘴退了回去。
“补给的事好说。”丁汝昌接过话头,手指在桌上敲了敲,“威海卫能划块临时锚地给你们,就在刘公岛西侧,淡水、粮食,北洋粮台也能统筹。只是有一条——贵部得守北洋的规矩,不能擅自离港;要是遇上战事,得听我调度。”
龙渊心里清楚,这是想把舰队拴住。他没立刻答应,而是看向邓世昌——刚才这人眼里的光,不像是装出来的。果然,邓世昌见场面冷下来,赶紧拉着龙渊往棚外走,指着远处的055舰,声音压得低却藏不住激动:“龙统领,刚才那‘无火开炮’的本事,能不能透点底?北洋的克虏伯主炮,射程还没贵部一半远,要是能改进改进,打倭寇就有底气了!”
龙渊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055舰的舰首电磁炮正对着海面,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那是特殊金属加速技术,得配专门的船,北洋的船改不了。”他顿了顿,见邓世昌眼里的光暗下去,又补了句,“不过,我可以派技术官去给你们校准主炮瞄准装置,至少能把命中率提三成。”
邓世昌一下子就笑了,伸手拍了拍龙渊的肩膀:“要是真能这样,邓某代北洋的弟兄谢过你!以后要是有仗打,广乙舰听你调遣!”
两人回到棚里时,丁汝昌己经跟刘步蟾商量完了。他看着龙渊,语气比刚才软了点:“锚地、补给都给你们,只是贵部要是发现倭寇动向,得先汇报,不能自己做主。”
“紧急情况除外。”龙渊接过话,语气没退让,“要是倭寇都到跟前了,再等汇报,船都沉了。我部可以先行动,事后补报。”
丁汝昌犹豫了一下——他知道龙渊说的是实话,可朝廷那边要是追究“擅自行动”,他也担不起。但转念一想,有这支舰队在,北洋抗倭的底气能足不少,最终还是点了头:“可以,但事后必须补报清楚。”
太阳开始往西斜,把接待棚的影子拉得老长。丁汝昌站起身,整理了下补服,对龙渊说:“晚上在提督衙门设了薄宴,给贵部接风,也聊聊后续抗倭的事,龙统领一定要来。”
龙渊点头答应。刚走出棚子,口袋里的通讯器突然震动了一下——是高磊发来的消息,只有一行字:“北洋粮台那边有动静,好像在查咱们的补给舰。”
龙渊脚步顿了顿,回头看向丁汝昌的背影——这人表面客气,暗地里却没少提防。他攥紧通讯器,回复了个“知道了”,抬头看向远处的威海卫城——提督衙门的方向,炊烟正袅袅升起,可那烟里,说不定藏着比海风还冷的算计。
邓世昌跟在旁边,见他神色不对,小声问:“龙统领,咋了?是不是担心晚上的宴?”
龙渊摇摇头,笑了笑:“没什么,就是在想,今晚的宴,怕是不只是接风那么简单。”
话音刚落,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北洋驿卒骑着马,手里举着个红色的信封,朝着码头这边狂奔,嘴里喊着:“丁军门!京里的急件!李中堂的批示到了!”
丁汝昌听到声音,脚步猛地停住,转身朝着驿卒的方向跑过去,连补服的下摆被风吹起来都没顾上。龙渊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突然沉了一下——李鸿章的批示,会是关于舰队的吗?
(http://www.220book.com/book/82B6/)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