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订单的顺利交付,极大地鼓舞了互助小组的士气。组员们对手艺的精益求精成了自觉行动,车间里弥漫着专注而自信的氛围。但叶苏心里清楚,更难的挑战还在后面——工艺美术协会秦老师那边的艺术装饰品项目。
她挑了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带着精心准备的几幅拼布画小样和李秀兰最得意的几幅绣品,按照名片上的地址,找到了省工艺美术协会。
协会坐落在一栋颇有年代感的西式小楼里,环境清幽。秦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她,仔细看了她带来的样品后,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小叶,你们这个拼布的色彩感和肌理运用,确实很有天赋!”秦老师推了推眼镜,“尤其是这种将传统百家布图案进行现代几何解构的思路,很有意思,有装饰艺术的潜力。”
他拿出一份资料递给叶苏:“我们协会下个月要承办一个‘全省民间工艺创新交流展’,主题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我想邀请你们以拼布艺术的形式创作一幅主题作品参展。这不仅是展览,也是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很多专家学者和收藏家都会来。”
叶苏的心怦怦首跳!省级专业展览!这不再是简单的售卖,而是真正踏入艺术殿堂的机会!
“秦老师,我们非常愿意尝试!只是……”她有些忐忑,“我们之前没接触过这么大的艺术创作,怕经验不足,达不到要求。”
“不用担心。”秦老师和蔼地笑笑,“艺术创作重在心诚和创意。你们有扎实的手工基础和对材料的敏感,这是最重要的。尺寸和主题框架我会给你,具体的构图、色彩和拼布手法,由你们自由发挥。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问我。”
他顿了顿,语气认真了些:“不过小叶,艺术创作和实用品不同,它更强调独特性和思想性。你需要带领你的组员,不仅仅是‘做’出来,更要理解主题,把你们的想法和情感‘缝’进去。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煎熬,你要有心理准备。”
叶苏郑重地点头:“我明白,秦老师。我们会全力以赴的!”
带着秦老师给的主题要求——“生机”,和一幅约一米五乘一米的画框尺寸,叶苏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地回到了车间。
“生机”这个词,包罗万象,如何用拼布这种材质去表达?组员们听了,也都面面相觑,觉得无从下手。
“生机……是春天?花草?”王梅猜测。
“会不会太普通了?”李秀兰沉吟。
“要不绣个初生的太阳?”张婶子提议。
大家议论纷纷,却总觉得差了点意思。叶苏没有急于定论,她让大家先放下手头的活,一起讨论,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理解的“生机”是什么。
有的说是孩子第一声啼哭,有的说是雨后破土的新芽,有的说是工厂里机器重新轰鸣……讨论中,叶苏注意到,李秀兰很少说话,但每次提到“新绿”、“破茧”这类词时,眼神会微微发亮。
晚上回到家,叶苏还在思考“生机”的构图,连吃饭都有些心不在焉。
“妈妈,你看!”陆星衍举着一张画纸跑到她面前,小脸上满是骄傲。纸上用蜡笔画着一幅画:一扇打开的窗户,窗外是绿色的树和红色的太阳,窗台上,一盆小蒜苗冒出了嫩绿的尖尖。
“这是……我们家的窗户?”叶苏认出来。
“嗯!”星衍用力点头,指着那抹绿色,“苗苗!长高高!生机!”
叶苏猛地一怔!生机!孩子用最稚嫩的眼睛看到的生机,不就是生活中最常见、最质朴的景象吗?一扇向阳的窗,一盆努力生长的绿苗!这不正是“生机”最动人的体现?
她激动地抱起儿子亲了一口:“星衍真棒!帮了妈妈大忙了!”
陆星衍被妈妈夸得不好意思,把小脸埋在她脖子里咯咯笑。
一旁的陆峻看着母子俩的互动,目光柔和。他放下筷子,状似无意地说:“艺术源于生活。最简单的,往往最打动人。”
叶苏抬头看他,心里豁然开朗。是啊,她何必追求高深?就从身边最熟悉的、充满希望的生活场景入手!她立刻有了灵感:以家属院楼房的窗户为框架,窗外可以是工厂的轮廓和远山,窗内是暖色的家和那盆生机勃勃的绿植,用拼布和刺绣来表现光影和质感!
她饭也顾不上吃完,拿出本子就开始画草图。陆峻没有打扰她,默默收拾了碗筷,带着儿子去洗脸洗脚。
等叶苏初步构思完,己是夜深。她伸了个懒腰,发现陆峻正坐在一旁看技术书,手边还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麦乳精。
“喝了再睡。”他头也没抬,淡淡地说。
叶苏心里一暖,端起杯子。温热的甜香驱散了疲惫。她看着灯光下他专注的侧脸,忽然觉得,这个家,就是她创作中最好的“生机”。
第二天,她把以“窗外的生机”为主题的构思和草图带到车间,组员们眼前一亮,都觉得这个想法既亲切又寓意深刻。李秀兰主动请缨,负责绣制那盆绿植和窗外的远景,她认为用不同的绿色丝线通过刺绣表现光影变化,能更好地体现“生机”的层次感。
创作过程果然如秦老师所说,充满挑战。色彩的搭配、布料的肌理选择、拼贴的层次感,每一步都需要反复推敲试验。但这一次,大家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情感共鸣,干劲十足,遇到难题就一起商量解决。
而家里,陆星衍似乎因为那次被表扬,对“画画”和“观察”产生了更大兴趣。他不再只是画火柴人,开始尝试画家里的小板凳、窗外的树,甚至爸爸看报纸的样子,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叶苏和婆婆总是热情地鼓励他,把他的画贴在墙上。小家伙越来越开朗,话也多了起来,会主动和下班回来的爸爸分享他今天的“大作”。
陆峻虽然话还是不多,但会认真看儿子的画,偶尔指出“报纸拿反了”之类的细节,惹得星衍扑上去抢画,父子俩闹成一团。家里的笑声,越来越多了。
叶苏穿梭在充满挑战的艺术创作和日渐温馨的家庭生活之间,忙碌而充实。她感觉到,一种新的、蓬勃的“生机”,正在她的工作和生活中,悄然生长。
(http://www.220book.com/book/82K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