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那对怨偶的村庄,师徒一行人继续向西行进。得大势比丘心中萦绕着连日来的见闻,对“心为何难控”的疑问越发深切。他时而尝试念佛静心,时而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却总觉得隔了一层,未能真正领会摄心之要。
这日午后,烈日当空,一行人汗流浃背地走在山路上。慧明法师年事己高,步履渐缓。得大势搀扶着师父,心中暗想:修行之路漫长,若不能降伏自心,如何能真正利益众生?
正思忖间,前方山路转弯处忽现一座小小茅庵,庵前竹篱疏落,庵后清泉潺潺,颇有几分世外意境。更令人惊奇的是,庵前竟有一位老僧正在劈柴,动作矫健得不似年迈之人。
慧明法师见状,面露喜色:“前方似是清修之地,我等可前去讨碗水喝,稍作休息。”
走近茅庵,得大势才看清那位老僧的面容。老僧须眉皆白,面色红润,双目澄澈如泉,仿佛能洞穿人心。他见来人,含笑合十:“远来是客,请进庵歇脚。”
茅庵虽小,却收拾得整洁非常。正中供着一尊木雕佛像,佛像前香炉中升起袅袅青烟,散发出淡淡的檀香味。老僧自称“无所住”,在此山中清修己有三十余载。
得大势恭敬奉上清水,老僧接过时目光在他脸上停留片刻,微微点头:“小比丘心中似有疑团,眉间紧锁不展。”
慧明法师代答:“此是小徒得大势,近日随我游方,见众生造业受苦,心生悲悯,却不知如何真正利益众生,故有困惑。”
老僧闻言轻笑:“见苦生悲,是菩提初心,甚善甚善。”他转向得大势,“你且说说,所见何物,所惑何事?”
得大势便将连日所见娓娓道来:为粮相争的村民、沉船的商人、反目的夫妻、刑场上的死囚...最后他问道:“众生明明不愿受苦,为何却造作苦因?心念为何如此难以控制?”
老僧静静听完,目光中流露出赞许之色:“能见此问,己非凡俗。我且问你:造业者谁?受苦者谁?”
得大势怔了怔:“应是众生自作自受。”
“既是自作自受,为何不能自控?”老僧追问。
“因...因无明覆心,不见真实。”得大势想起慧明法师先前的开示。
老僧点头:“说得不错。但更深一层,造业受苦的,不是别人,正是这颗心啊!”他指着心口,“心为根本,万法从生。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得大势若有所悟:“请师父详细开示。”
老僧道:“你看那沉船商人,非是钱财害他,是贪心害他;那反目夫妻,非是玉佩害他们,是嗔心害他们。一切外境,如镜中影,本无好坏,心生分别,故有贪嗔。”
他起身从经架上取下一卷略显陈旧的经卷,展开指给得大势看:“佛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得大势凝视经句,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心底豁然开朗。
老僧继续开示:“所以修行的根本在于修心。心若清净,则所见世界皆清净;心若染污,则所见世界皆染污。不是世界改变,是心念转变。”
“如何修心?”得大势急切地问。
“摄心即摄业。”老僧目光炯炯,“能摄持心念不随境转,则业不能缚。如牧牛人牵住牛鼻,牛虽有力,不能任性奔走。”
慧明法师在一旁补充:“无所住长老所言极是。我早年也曾闻‘念佛摄心’之法,可惜未得深入。”
老僧眼睛一亮:“念佛摄心?可是持名念佛,以佛号摄持心念之法?”
“正是。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念佛摄心:大势至菩萨圆通行》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慧明法师合十。
老僧欣然道:“善哉!此是极殊胜之法门。以一声佛号,摄万妄归真,念至极处,能所双忘,自然心佛不二。”他对得大势说,“小比丘,你若真想解众生苦,当从此处入手。”
得大势心中激动,但仍有一丝疑惑:“可是心念瞬息万变,如何能以一声佛号摄持?”
老僧微笑,从案上取来一碗清水:“你看这碗水,若静置不动,泥沙自沉,清水现前。心亦如是,若以佛号摄持,不随妄念,自然澄清。”
他又取来一枚铜钱,投入碗中:“但若不断搅动,则水浊不见底。众生之心,就是不断被外境搅动,故不见本性清明。”
得大势凝视那碗渐渐澄清的水,若有所悟。
老僧又道:“我年轻时云游西方,曾遇一位西域来的高僧,传授我九字真言:‘心为根本,摄心即摄业’。我依此修行,方得今日些许安宁。”
他看向得大势:“小比丘,你既有慈悲愿力,又见众生苦,何不专修摄心之法?若能证得心性本来,不仅自度,更能度脱无量众生。”
得大势心中豁然开朗,多日来的困惑似乎找到了出口。他跪地礼拜:“请师父传授摄心之法!”
老僧却摇头:“我非你师,只是路遇指点。真正的修行,需你自己实践。”他沉吟片刻,“不过我可赠你一言:欲修摄心,先明心性;欲明心性,当观心念;欲观心念,需有方便。念佛一法,最易入手。”
慧明法师也道:“无所住长老所言极是。得大势,你既有此缘,当珍惜勿失。”
当晚,师徒二人留宿茅庵。得大势与老僧长谈至深夜,请教了许多观心念佛的问题。老僧一一解答,言辞简练却首指核心。
夜深人静,得大势在佛前静坐,尝试以老僧所教方法观察心念。他发现当自己不抗拒也不跟随妄念,只是静静看着它们生灭,心果然渐渐平静下来。偶尔加以佛号,更觉心安。
次日清晨,师徒辞别老僧继续上路。得大势心中己立定决心:要专修摄心之法,特别是念佛摄心。
行至半路,忽见前方山道上横着一棵被风吹倒的大树,挡住去路。几个行人正在发愁,有的试图爬过去,有的想要绕道。
得大势本能地上前帮忙,与其他人合力试图挪开大树。但那树实在太大,众人力不从心。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时,得大势忽然心念一动:何不试试刚刚学到的摄心之法?他静立片刻,观照内心——发现自己其实有急躁和沮丧的情绪。他轻轻念佛,让心平静下来,然后仔细观察树木的情况。
忽然,他注意到树木的某个支点,若从那里发力,或许能够移动。他建议众人改变用力位置,果然,大树慢慢被挪开了道路。
行人纷纷道谢离去后,慧明法师微笑道:“看见了吗?心静则慧生。刚才你若急躁不安,未必能发现那个关键支点。”
得大势恍然大悟:原来摄心不仅关乎修行,也关乎日常生活中的智慧。
当晚宿于途中寺院,得大势在禅坐中更加精进地练习观心念佛。他发现自己虽然仍有杂念,但己能较前更容易地回归佛号。
梦中,他见自己站在一片茫茫大雾中,西周众生摸爬滚打,互相伤害。他高声念佛,佛号所到之处,雾气稍散,众生暂时清明。但一旦停止念佛,雾气又聚拢回来。
梦醒后,得大势更加坚定了修行念佛摄心法的决心。他跪在佛前发愿:“愿我精进修持,早日得证念佛三昧,以摄心之力,帮助一切众生脱离无明迷雾!”
晨曦透过窗棂照进佛堂,得大势的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坚定与清明。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真正的修行方向。
(http://www.220book.com/book/83T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