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戒比丘离开雪山后,一路向南行去。他听过往的商旅说,南海之滨有座普陀洛迦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那里海潮音声不绝于耳,是修习耳根圆通的绝佳之地。
经过数月的跋涉,善戒终于来到了南海之滨。站在金色的沙滩上,他第一次见到了大海。浩瀚无垠的海面与天空相接,波涛起伏,潮声如雷,气势磅礴。
当地渔民告诉他,普陀洛迦山还需乘船前往。一位老渔夫好心载他出海:“法师,您要去普陀山修行?那里可是个神奇的地方。据说有缘人能在潮音中听到菩萨的说法声呢。”
小船在波涛中起伏前行。善戒静坐船头,闭目倾听海潮之声。初时只觉得嘈杂混乱,但渐渐地,他从中听出了节奏和韵律——潮来潮去,声生声灭,无有常住。
登上普陀洛迦山,善戒被这里的清净庄严所震撼。山上奇峰罗列,古木参天,梵刹隐约其间。最奇妙的是,无论身处山中何处,总能听到海潮之声,时而如雷霆万钧,时而如细语呢喃。
他在山腰找到一个天然石洞安顿下来,开始专修耳根圆通法门。每日晨昏,他面海而坐,静听潮音。
“返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善戒牢记观音菩萨的教导,不追逐外在声音,而是返观能闻之性。
初时困难重重。海浪声时而如千军万马奔腾,震耳欲聋;时而如怨妇夜泣,凄厉刺心。善戒的心随之起伏,难以安宁。
一个月后,他渐渐适应了潮声。但新的问题出现:当他努力不去听外界声音时,反而产生了内在的耳鸣,嗡嗡作响,扰人清静。
善戒几近绝望,几乎想要放弃。一夜,他在梦中见到观音菩萨。菩萨不言不语,只是手指大海,然后指指自己的耳朵,再指指他的心。
梦醒后,善戒若有所悟。他来到海边,不再抗拒潮声,也不再刻意不听,只是放松地让声音自然来去。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当他不再执着于“听”或“不听”,海潮声反而变得柔和起来。他渐渐能从中听出无数种音声:有时如钟鼓齐鸣,有时如丝竹合奏,有时如万众诵经。
一天黄昏,善戒在定中忽闻潮声中有清晰的语言:“善男子,如是返闻,功不唐捐。”
他豁然开朗!原来不是要在潮声中听出什么特殊内容,而是要透过声尘,见闻性本身。
从此,善戒的修行一日千里。他不再区分“好听”与“难听”的声音,而是平等对待一切声尘。鸟鸣风啸,浪击岩礁,乃至自己的呼吸心跳,都成为修行的助缘。
他发现,一切声音的本质是空性。声起声灭,如幻如化,而能闻之性却湛然常寂,不生不灭。
三个月后,善戒己能在潮声中入甚深禅定。外界声音再不能扰乱他,反而成为观照自心的明镜。
一夜,海上风暴大作,雷声震天,波浪如山。其他修行人都躲入室内,善戒却端坐洞中,安然不动。
在雷声浪声中,他忽然证入耳根圆通三昧!但见十方世界同时显现,一切众生苦乐之声悉皆得闻。
他听到远方一个产妇正在痛苦呻吟;
听到战场上士兵恐惧的心跳;
听到牢狱中囚犯悔恨的哭泣;
听到荒野里饿狼的哀嚎...
无数众生的痛苦呼喊如潮水般涌来。若是从前,善戒定会心碎难忍。但此刻,他在三昧中如如不动,慈悲智慧同时运作。
他观察到:一切痛苦之声,皆因众生认声为实,随声转境。若能返闻自性,则一切声尘不能为碍。
风暴渐息,善戒出定。他泪流满面,不是为自己证悟欣喜,而是为众生迷执悲悯。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慈航普度:观音菩萨传奇》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从此,善戒有了特殊能力:能听闻十方众生求救之声。他开始实践“闻声救苦”的菩萨行。
一次,他在定中听到东方二百里外有船难事故。立即出定赶往海边,恰遇一队渔民准备出海。善戒告知前方有风暴,劝他们暂缓出行。
渔民们将信将疑:“法师,现在风平浪静,何来风暴?”
善戒坚定地说:“相信我,半个时辰后必有暴风。”
一些老渔民见善戒神情庄重,决定相信他。果不其然,半个时辰后海上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渔民们惊骇不己,对善戒感激万分。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善戒总能提前感知灾难,及时示警;总能听到无人察觉的求救声,及时相助。
人们开始传说普陀山有位“闻声尊者”,能知一切声,救一切苦。
善戒却谦卑地说:“这不是我的能力,而是人人本具的闻性。我只是暂时擦去了心镜上的尘埃而己。”
他在普陀山开辟了一个小道场,教导有缘人修习耳根圆通法门。根据每个人的根器,他善巧点拨:
对知识型的人,他讲解“返闻闻自性”的哲理;
对虔诚型的人,他教导观想观音菩萨慈悲示现;
对实践型的人,他指导在日常生活中修炼无住心。
一天,一位盲人前来求教:“尊者,我目不能视,如何修行?”
善戒微笑:“眼根有障,耳根通利。这反而是你修习耳根圆通的优势。”
他教盲人专注倾听一切声音而不分别执着。不久后,盲人欣喜地回报:“尊者,我现在虽不能见,却能以耳代目,心比以前更加清明!”
善戒点头:“六根互用,本是一心。心若无障碍,则无障不通。”
三年转瞬即逝。善戒在普陀山的修行圆满,准备离开继续游化。
临行前,他最后一次漫步海滩,倾听海潮音声。此刻听来,潮声即是佛声,佛声即是潮声,不一不异。
当地百姓得知善戒要离开,纷纷前来送行。一位老渔夫含泪说:“尊者走后,我们遇到苦难该向谁求助?”
善戒慈悲开示:“记住: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不是我有特殊能力,而是慈悲心能感通天地。你们若真诚祈祷,自会有感应。”
他指着大海:“就像这潮声,永不间断;菩萨的慈悲,也永不停息。重要的是打开心中的耳朵,学会倾听。”
众人似懂非懂,但都将这番话记在心中。
善戒离开普陀山后,这里的人们依然常常听到海潮声中似乎有说法之音。有人甚至在危难时称念观音圣号,得到不可思议的救助。
而善戒——妙善菩萨的化身——带着圆满的耳根圆通功德,继续他的菩萨行。他越来越能熟练地运用音声度化众生:
有时以一句话点醒迷途之人;
有时以一声咒语治愈危重病患;
有时以一段开示化解深仇大恨;
他甚至能根据众生的根器,变化音声说法:对知识分子说深奥哲理,对普通百姓说因果故事,对孩童说寓言比喻。
多年后,当妙善菩萨在极乐世界回顾这一世时,深知普陀山听潮悟道的经历至关重要。正是在那里,他证得了耳根圆通;正是在那里,他实践了闻声救苦;正是在那里,他奠定了千处祈求千处应的基础。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面朝大海、静听潮音的身影。潮声依旧,仿佛在永恒地诉说着观音菩萨的慈悲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http://www.220book.com/book/852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