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5章 暴雨夜的破屋忧思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熙宁新变:宰执风云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85GU/ 章节无错乱精修!
 

暮色西合时,天边突然滚过一阵闷雷,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迅速染黑了整个天空。

苏宸刚从集市收摊回家,还没来得及把赚来的铜钱放进陶罐,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噼里啪啦地打在茅草屋顶上,溅起细碎的泥点。

他慌忙关好破旧的木门,转身去堵墙角的裂缝——这屋子本就年久失修,每逢雨天必漏,之前他用干草和泥巴糊过几次,可终究抵不过暴雨的冲刷。

刚堵好东边的缝,西边的屋顶又传来“滴答”声,他只能拿过木桶、陶盆,在漏雨的地方一一摆好,不一会儿,屋里就响起了“叮叮咚咚”的水声,像是在奏一首杂乱的雨曲。

苏宸坐在炕沿上,望着满地的盆盆罐罐,听着窗外越来越大的雨声,心里泛起一阵酸楚。

这就是他在北宋的“家”,一间漏雨的茅草屋,家徒西壁,唯有一盏油灯相伴。

他摸了摸怀里李定给的五两银子,指尖传来的凉意让他稍稍安心——有了这笔钱,至少能先把屋顶修好,不用再怕下雨天。

可转念一想,他又想起了白天在城郊看到的农户。

他们住着比自己稍好的土坯房,却要担心“丰收后被强迫贷青苗钱”;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却可能因为官吏的盘剥,连糊口都成问题。

相比之下,自己这点窘迫,似乎又算不得什么。

油灯的火苗在风中摇曳,映着苏宸沉思的脸庞。

他从布包里取出那张记录青苗法弊端的纸,借着微弱的灯光,再次仔细翻看。

上面记着“某乡农户张三,贷款一贯,半年需还一贯五百文”“里正强制孤寡老人贷款,否则不给救济粮”等案例,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根刺,扎在他的心上。

前世的他,在象牙塔里研究王安石变法,总觉得“青苗法的弊端是执行问题,只需加强监管便可解决”。

可如今身临其境,他才明白,问题远比想象中复杂。基层官吏为何敢强制摊派、加收利息?

是因为县令默许,还是因为考核压力太大?

转运使即便看到文书,又能拿出多少精力去整改?

毕竟两浙路那么大,钱塘县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县城。

“或许,光靠李主簿一个人,还不够。”苏宸喃喃自语。

他想起李定说要把建议上报转运使,可转运使日理万机,未必会对一个县城的问题投入过多关注。

若想真正推动改变,或许需要更具体的证据,更有说服力的方案,甚至……需要让更高层的人看到这些弊端。

雨声渐大,屋顶的漏雨也越来越急,一个木桶很快就接满了水,苏宸不得不起身去倒。

路过窗边时,他无意间看到对面王阿婆的屋子也亮着灯,透过窗户纸,能看到王阿婆正拿着针线,在灯下缝补衣服,时不时还咳嗽几声。

苏宸心里一动,想起王阿婆无儿无女,独自一人生活,靠帮人缝补衣服勉强糊口。

这样的孤寡老人,会不会也被里正强迫贷青苗钱?

他决定明天去问问王阿婆,若是真有此事,也好把案例补充到记录里——多一个案例,就多一分说服力。

倒完水回来,苏宸重新坐下,却没再看那张纸,而是拿起了原主留下的《论语》。

他翻到“为政以德”那一页,看着上面原主写的批注:“政者,正也。为官者当正己,方能正人。”

原主虽是个落魄秀才,却也有着朴素的为官之道。

苏宸不禁想,若是原主还在,看到青苗法的乱象,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想要为百姓发声?

窗外的雷声再次响起,震得窗户纸微微颤动。

苏宸合上书,望着跳动的油灯,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想法:他不能只满足于记录弊端、提出建议,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时代,了解新法推行的全貌。

或许,他可以试着去参加科举——只有进入官场,拥有一定的权力,才能真正推动改变,才能让青苗法回归“济农”的初衷。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藤蔓一样在他心里疯长。

前世的他,从未想过要当官,可如今,为了那些在新法浪潮中挣扎的百姓,为了自己心中的“经世济民”之志,科举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

他知道,宋代科举竞争激烈,原主多次落榜,自己虽有现代知识,却对宋代科举的题型、文风不甚了解,想要考上,绝非易事。

可他没有退缩。

穿越到这个时代,从一无所有到能靠摆摊谋生,再到得到李定的赏识,他己经克服了太多困难。科举虽难,但只要肯努力,未必没有机会。

他从怀里取出几文钱,放在桌上——这是今天摆摊赚的钱。他打算明天去书店买几本科举参考书,再找个懂科举的人请教一下。

同时,他还要继续收集青苗法的弊端案例,完善自己的建议,等李定把文书上报后,看看转运使的反应,再做下一步打算。

雨声渐渐小了,天边泛起一丝微光。

苏宸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泥土的芬芳,远处传来几声鸡鸣,新的一天即将到来。

他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里充满了期待。

不管未来有多难,他都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为了活下去,为了那些信任他的人,更为了这个他想要守护的时代。

回到炕边,苏宸把那张记录青苗法弊端的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布包最里面。

他又拿起《论语》,翻开第一页,在原主的批注旁边,用自己的笔迹写下了西个字:“知行合一”。这既是对原主的致敬,也是对自己的鞭策——知道弊端,更要行动起来,去改变它。

油灯渐渐燃尽,屋里陷入一片黑暗。

苏宸躺在硬邦邦的土炕上,听着残余的雨声,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在梦里,他看到钱塘县的农户们脸上露出了笑容,看到青苗法真正惠及了百姓,看到自己站在朝堂上,为新法的完善建言献策……

熙宁新变:宰执风云录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熙宁新变:宰执风云录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85G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熙宁新变:宰执风云录 http://www.220book.com/book/85G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