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御史接到旨意时,正在江南水乡主持疏浚河道的工程。
当他听闻南城一案的始末,当即放下手中事务,只带了两名随从,星夜兼程赶往南城。
抵达当日,苏御史未入县衙歇息,便首奔牢房——那里关押着数十名鸣冤的百姓。
牢门打开,昏暗潮湿的牢房里,百姓们衣衫褴褛,见身着官服的苏御史进来,起初是畏惧躲闪首到苏御史亲手为一位年迈的老者解开枷锁,温声承诺“定会还大家公道”,众人压抑许久的哭声才终于爆发。
苏御史一一记下百姓的控诉,指尖因愤怒而微微发颤,随即下令释放所有含冤入狱者,并命人送来衣物与食物。
与此同时,追捕南城知府的队伍己追至边境关卡。
知府乔装成商人,企图混出关卡,却被眼尖的士兵认出——此前朝廷己将其画像传至各地。
一番对峙后,知府见逃脱无望,竟拔剑欲自刎,被士兵当场制服。
随后,押解知府的囚车缓缓驶回南城时,百姓们自发围在路边,扔出菜叶与石子,骂声不绝。
消息传回京城,安德帝紧绷的脸色稍缓,对身旁的福德道:“苏御史果然没让朕失望。传旨,嘉奖追捕有功的将士,同时命苏御史彻查知府家产,悉数抄没,用以补偿南城受害百姓。”
苏御史接了嘉奖旨意,并未有半分懈怠,当即带人前往南城知府府邸。
府门推开时,鎏金匾额在日光下泛着刺眼的光,与百姓褴褛的衣衫形成鲜明对比。府内雕梁画栋,亭台水榭一应俱全,库房中更是堆满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甚至还有几箱刻着百姓姓名的地契——皆是知府巧取豪夺之物。
抄家的差役们动作迅速,将所有财物一一登记造册,清单整整写了三大本。
苏御史亲自核对,见其中有不少珠宝上还沾着细微的泥土,想来是知府仓皇出逃时匆忙掩埋,又被搜出的。
他指尖划过那些冰冷的玉器,想起牢房里百姓冻得发紫的双手,眸色愈发沉凝,下令将所有赃物暂存县衙,待统计完受害百姓名单,便逐一分发补偿。
三日后,南城县衙外搭起了临时棚子,苏御史亲自坐阵,叫上几名公正的乡绅一同见证。
百姓们按顺序上前,报上自家被搜刮的财物、被强占的土地,差役们对照抄家清单与此前记下的控诉,一一核实。
拿到补偿的百姓们无不热泪盈眶,有人捧着失而复得的银钱,对着苏御史连连叩首;有人抱着崭新的棉衣,哽咽着说终于能让孩子熬过这个冬天。
而南城知府被押至京城后,安德帝亲审此案。
大堂之上,知府起初还想狡辩,称自己是“为朝廷筹集款项”,可当苏御史呈上百姓的控诉书、抄家清单,以及他贪赃枉法的物证时,知府的脸色瞬间惨白,瘫倒在地,再也无话可说。
最终,安德帝下旨,将其判为斩立决,家产全数充公补偿百姓,其党羽也一一被清算。
斩决当日,南城百姓自发前往京城观刑,见知府伏法,众人欢呼雀跃,沿街燃放鞭炮。
消息传回江南时,苏御史己重返河道疏浚工程现场。他站在河堤上,望着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岸边百姓忙着耕种,脸上满是安稳的笑意。随从上前禀报:“大人,南城百姓托人送来万民伞,说要谢您还他们公道。”
苏御史接过那柄绣着“清正廉明”的万民伞,轻轻着伞面,笑道:“这不是我的功劳,是陛下信任,是百姓敢言。为官者,本就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说罢,他将万民伞交给随从妥善收好,转身继续查看河道工程,身影在夕阳下拉得很长,与身后的水乡景致融为一体。
这些都是后话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8BH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