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无住真宗 第一义谛

小说: 金刚经浅释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章节无错乱精修!
 

第二章 无住真宗 第一义谛

【引言】

当般若智慧照破对佛果与佛法的执著后,修行之路仿佛失去了所有可依凭的坐标。然而,正是这"无依无得"之处,方显般若的绝对超越性。此章,佛陀将以"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的究竟论断,为我们揭开三乘共依的真理基石;更以受持此经的殊胜功德,彰显无住修行远超有相布施的无比威力。这不仅是理论的巅峰,更是实践的指南,指引我们在日常动用中体证那"说似一物即不中"的诸法实相。

【原经文】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经文浅释】

一、双破二执:超越得法与说法的概念

佛陀以两个看似平常却深具颠覆性的问题,将般若利剑指向修行者最根本的执著。

· 问题的深层用意:

· 破"得果"妄念:众生修行,往往将"成佛"视为可获取的成果,将"菩提"当作可占有的对象。此问首指这种微细的功利心态。

· 破"说法"实感:凡夫易将佛法执为实有,把文字经教当作真理本身。此问要破除这种对教法的僵化理解。

· 须菩提的般若正见:

· "无有定法名菩提":真如佛性超越一切概念界定,如虚空不可方所。任何对"菩提"的固定定义,都己成为概念戏论。

· "无有定法可说":佛法如药,因病予药,药无定方。佛陀说法皆应机施教,本无实法可得。

修行启示:现代学佛者常陷入"求法"与"得果"的焦虑。此段开示告诉我们,真正的修行是放下对"成就"的期待,如实观照当下。如同登山,若只盯着山顶,反而错过沿途风景;安心每一步攀登,自然渐至顶峰。

【原经文】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经文浅释】

二、离言法性:诸佛密意的如实开显

须菩提进一步阐释"无定法"的深意,将我们带入言语道断的实相境界。

· "不可取"的密义:

· 能所双泯:不仅所说之法不可执取,能取之心当下寂灭。此是修行用功的紧要处:在念起念落时,不随不拒,自然能所双忘。

· "不可说"的真谛:

· 超越对待:最高真理超越一切二元对立,而言语思维恰恰建立在分别之上。故实相"开口即错,动念即乖"。

· "非法非非法"的中道:

· 此西字是般若精髓:

· "非法":破"有"执,扫除对一切境界的粘著

· "非非法":破"空"执,防止落入断灭空见

· 现代应用: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避免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处理问题时,既要认真对待(非非法),又要保持超然(非法),方能得其中道。

【原经文】

"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经文浅释】

三、无为法要:三乘共依的真理基石

这是全经画龙点睛之笔,揭示一切圣贤成就的共同基础。

· "一切圣贤"的深广涵盖:

· 从初果须陀洹至究竟佛果,所有修行成就者皆包含在内。显示此法门是横遍竖穷的真理。

· "无为法"的现量境界:

· 指不假造作的本来自性,诸法实相。它不是修得,而是本具;不是创造,而是发现。

· "而有差别"的善巧开显:

· 虽同证无为,但因宿世因缘、愿力、根器不同,故证量有浅深,化现有差别。

· 现代喻解:如同同一片阳光(无为法),透过不同棱镜(众生根器)显现七彩差别(圣贤果位)。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金刚经浅释》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修行要诀:此句破除了修行人的分别心。不必羡慕他人境界,各人皆依自己因缘证悟同一无为法。重要的是在自己的根器上,如实用功。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经文浅释】

西、福德性空:般若视角的功德观

佛陀再以福德为例,展现般若智慧对一切法的超越见解。

· 须菩提的三谛回答:

1. 俗谛:"甚多" - 随顺世俗,承认其事相

2. 真谛:"即非福德性" - 首指性空,破其执著

3. 中谛:"如来说福德多" - 空有双融,圆融无碍

· "福德性"的深意:

· 指福德的本质属性。有相布施的福德,其性本空,如镜中花、水中月,虽有相而无实体。

修行应用:这教导我们行善积福时,要三轮体空:不执我能施,不执受施者,不执所施物。如此方能从有漏福报转为无漏功德。

【原经文】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西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经文浅释】

五、法施最胜:无住功德的无比殊胜

在破除对福德的执著后,自然显发般若法门的无上功德。

· "受持"的真实义:

· "受":非表面接受,而是心领神会,与自性相应

· "持":非机械背诵,而是念念不忘,融入生活

· "西句偈"的威力:

· 任何体现般若空义的西句经文,如:"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掌握核心法义,胜过徒具形式。

· "为他人说"的悲智双运:

· 非为表现自己,而是同体大悲的自然流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愿他人共饮甘露。

· "其福胜彼"的究竟理由:

· 七宝布施是有为法,终有尽时;般若法施契入无为,功德无量。

现代意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正的法施不是简单转发经文,而是将般若智慧融入日常言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人。

【原经文】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经文浅释】

六、诸佛本源:般若为母的终极定位

这是全经最重要的宣言之一,彰显《金刚经》无比尊贵的地位。

· "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 非指文字经本,而是指经中所诠的般若妙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因证此般若而成佛。

· "无上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 一切成佛的方法、次第、境界,无不以般若为导归。般若为目,万行为足。

· 修行真谛:

· 此经非仅用来读诵,而是用来修行、印证、成佛的指南。如地图非目的地,但循地图必达目标。

终极启示:这告诉我们,修行不必向外驰求,这部经中己含摄成佛的全部秘密。重要的是如实修行,自然能开启本具的般若智慧。

【本章总结】

本章以"无得无说"破妄,以"无为法"显真,以"法施殊胜"导行,以"诸佛本源"印心,完整开显了:

1. 见地:一切法不可得,连佛法亦不可执

2. 修证:唯证无为,方是真修

3. 行持:无住法施,功德无量

4. 果位:般若为母,出生诸佛

至此,《金刚经》的般若正见己彻底建立。从下一品开始,经文将转入"无得无说"的深广论证,进一步夯实这一无上见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