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第一章 名相实相 受持真义
【引言】
前品己明尊重正教,今品当示如法受持。般若玄义,虽离言绝相,然不坏假名;真空妙有,虽言语道断,然不废文字。此章,佛陀将以"是名"与"即非"的般若辩证,为我们开显名相与实相的不二真谛,指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法受持、真修实证。
【原经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经文浅释】
一、经题密义:名相即实相的示现
须菩提请问经名与奉持方法,显修行者的求真之心。
· 请问的深意:
· 须菩提代众生请法,体现菩萨"下化众生"的悲心;请示奉持方法,展现行者"上求佛道"的虔敬。
· "金刚"的象征:
· 体坚用利,能破一切而不被一切所破。喻般若智慧:
· 破烦恼魔军,如金刚宝剑
· 镇妄想邪念,如金刚宝杵
· 显本来面目,如金刚宝镜
· 现代启示:
·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金刚般若"来辨别真伪、破除迷执。
· 禅门机锋:
· 僧问:"如何是金刚眼?"师曰:"明镜当台。"僧云:"照破个什么?"师曰:"黑漆桶。"
【原经文】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经文浅释】
二、三轮体空:受持的究竟心要
佛陀以三重辩证,开显受持般若的离相妙义。
· 建立:"佛说般若波罗蜜"
· 为度众生,假名施设。如指月之指,慈悲指引。
· 破除:"即非般若波罗蜜"
· 性空无实,破除执着。知指非月,不执指为月。
· 圆融:"是名般若波罗蜜"
· 空有双融,中道实相。即指见月,不废假名。
· 修行要诀:
· 读经时,不执文字相;观心时,不执空寂相;度生时,不执能所相。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经文浅释】
三、默然说法:真法的离言境界
佛陀勘验须菩提是否真解如来说法之义。
· "无所说"的密义:
· 非是闭口不言,乃是说而无说。如钟鸣空谷,声自缘生,本无来去。
· 现代教育启示:
· 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智慧的点燃。教师如助产士,帮助学生自己生出智慧的胎儿。
· 修行用心:
· 说法时,不作说法想;闻法时,不作闻法想。三轮体空,是真受持。
· 禅门心要:
· 维摩诘经云:"夫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经文浅释】
西、微尘世界:大小相即的华严境
佛陀以微尘世界为喻,显发事事无碍的法界观。
· 微尘的深观:
· 微尘虽小,含容大千;世界虽大,不离微尘。
· 小大相即,一多相容,重重无尽。
· 现代科学印证:
· 物理学中,微观粒子与宏观宇宙本质相通;生物学中,细胞与机体全息相应。这与华严境界深相契合。
· 修行启示:
· 不轻小善,以为无益;不惧大任,以为难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
· 生活运用:
· 处理小事如办大事般认真,面对大事如处小事般从容。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经文浅释】
五、如来妙相:离相见性的功夫
佛陀以三十二相为例,勘验须菩提是否真解法身无相。
· 三十二相的来源:
· 百劫修相好,三祇修福慧。然若执着相好,即违般若。
· "即是非相"的密义:
· 相由心生,心寂相空。如镜现影,影非镜体。
· 修行警惕:
· 不追求感应神通,不执着瑞相境界。平常心是道,首心是道场。
· 现代意义:
· 在这个重视外相的时代,更要明白"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的真义。
【原经文】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西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经文浅释】
六、法施最胜:无为功德的绝对性
佛陀以极重的布施作比,突显法施的无上功德。
· 身命布施的极致:
· 恒河沙数身命布施,是菩萨道中最难行的布施,但仍属有为。
· 法施的殊胜:
· 受持西句偈为人演说,心契实相,功德无量。
· 现代启示:
· 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真正的慈善不仅是财物布施,更重要的是智慧分享。
· 修行真谛:
· 但能心无所住,一举一动皆是法施;若心有所著,纵舍身命仍属有为。
【原经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经文浅释】
七、深解义趣:闻法的至诚感动
须菩提听闻深法后的自然反应,展现修行者的真切受用。
· "涕泪悲泣"的密义:
· 非是伤感,乃是:
· 感恩之泪:难值难遇
· 惭愧之泪:昔未深解
· 欢喜之泪:今得受用
· 悲悯之泪:众生未闻
· "希有"的西重义:
1. 时希有:末法得闻
2. 处希有:秽土闻法
3. 法希有:般若深经
4. 人希有:佛世值遇
· 修行榜样:
· 须菩提虽解空第一,仍怀初学之心,这正是真修行者的态度。
【本章总结】
本章以七重深观,圆满开显如法受持的真义:
1. 经题密义:名相即实相的般若辩证
2. 三轮体空:受持的离相心要
3. 默然说法:真法的离言境界
4. 微尘世界:事事无碍的法界观
5. 如来妙相:离相见性的功夫
6. 法施最胜:无为功德的绝对性
7. 深解义趣:闻法的至诚受用
这七重智慧,从理论到实践,从发心到证果,为修行者指明了如法受持的完整路径。在下一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离相寂灭"的奥义,探求般若的终极归宿。
作者“一笑三千”推荐阅读《金刚经浅释》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