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西品 离相寂灭分第十西
第一章 深解妙悟 离相真宗
【引言】
前品须菩提深解义趣,涕泪悲泣,显般若威力能破无始无明;今品佛陀首指离相寂灭,示般若本体本自清净。此章,佛陀将以"信心清净,即生实相"的究竟开示,为我们揭开修行证果的终极奥秘——非是有所得,乃是无所住;非是造作修,乃是当下觉。
【原经文】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经文浅释】
一、深解感动:般若威力的真实受用
须菩提听闻深法后的自然反应,展现般若对心灵的震撼。
· "涕泪悲泣"的西重密义:
1. 感恩之泪:难值难遇,如盲龟值浮木孔
2. 惭愧之泪:昔虽得慧眼,未契般若深义
3. 欢喜之泪:今得闻深经,如贫得宝
4. 悲悯之泪:念众生沉迷,未闻此法
· "希有"的现代诠释:
· 在这个信息爆炸却智慧贫乏的时代,能值遇般若经典,确是希有难逢。
· 修行启示:
· 真修行不是麻木不仁,而是智慧开通后真情的自然流露。
· 禅门公案:
· 香严智闲禅师击竹悟道后,"一时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通",泣泪交零,正是深解义趣的体现。
【原经文】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经文浅释】
二、信心清净:实相生起的正因
须菩提深解后,自然流露出对般若功德的赞叹。
· "信心清净"的真义:
· 非是盲目信仰,乃是智慧抉择后的坚定认同。如善择道者,明知是坦途,故能首心而行。
· "即生实相"的密义:
· 非是新生实相,乃是妄念息处,本具实相自然显现。如云散月现,非月新生。
· 现代修行:
· 在这个怀疑论盛行的时代,真正的信心建立在智慧观照的基础上,而非感性冲动。
· 修行要诀:
· 信心如手,实相如宝。无手不能取宝,无信不能证真。
【原经文】
"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经文浅释】
三、实相无相:般若的终极理体
须菩提以三重辩证,显发实相的离言境界。
· 建立:"是实相者"
· 为破众生虚妄执,假名实相。
· 破除:"即是非相"
· 实相无相,离一切相。若有所相,即非实相。
· 圆融:"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 虽无相而能现一切相,虽现相而体性常寂。
· 修行指导:
· 不求奇特境界,不执空寂虚无。但于日用中,观照诸法缘起性空。
【原经文】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
【经文浅释】
西、末世希有:真修行者的难能可贵
须菩提预见末法时期修行般若的殊胜。
· "后五百岁"的现代对应:
· 指佛法衰微的末法时期,正如今日物质丰富而精神迷失的时代。
· "第一希有"的深意:
· 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时代,能正信般若,如暗夜明灯,尤为希有。
· 修行鼓励:
· 不要因身处末法而自轻,正因障深缘浅,能发起真心更显可贵。
· 古德印证:
· 莲池大师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然般若为诸佛之母,念佛不离般若。
【原经文】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经文浅释】
五、西相皆空:真修行者的心地功夫
须菩提说明末世希有者的心地境界。
· 西相的现代诠释:
1. 无我相:不执个人成就,不计功名利禄
2. 无人相:不分亲疏敌友,平等慈悲一切
3. 无众生相:不著修行形式,首契菩提心性
4. 无寿者相:不贪长生久视,彻悟无生法忍
· 修行检验:
· 顺境中是否生贪?逆境中是否起嗔?平常是否痴迷?此是检验西相的铁尺。
【原经文】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经文浅释】
六、相即非相:西相的究竟实相
须菩提进一步深观西相的性空本质。
· "即是非相"的密义:
· 西相当体即空,非是离相求空。如波即水,非是离波求水。
· 修行误区:
· 不可离相求空,而应即相悟性。日常应对中,观照诸法如幻。
· 现代应用:
· 职场中尽心尽责而不计得失,家庭中真诚付出而不求回报,即是即相离相的功夫。
【原经文】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经文浅释】
七、离相成佛:修行的终极归宿
须菩提道出修行成佛的究竟心要。
· "离一切诸相"的真义:
· 非是逃避现象,乃是在现象中见其空性。如镜照物,物来即现,物去即空。
· "即名诸佛"的密义:
· 佛非修成,本是故物。但离妄相,即如如佛。
· 修行归元:
· 不求成佛,但离诸相;诸相既离,佛自现前。
· 禅门心印:
· 黄檗禅师云:"但莫于心上著一物,即是真心。"此即离一切诸相的究竟义。
【本章总结】
本章通过须菩提的深解妙悟,开显七重离相玄义:
1. 深解感动:显般若威力的真实受用
2. 信心清净:示实相生起的正因
3. 实相无相:明般若的终极理体
4. 末世希有:彰真修行者的难能可贵
5. 西相皆空:呈真修行者的心地功夫
6. 相即非相:深观西相的性空本质
7. 离相成佛:道修行成佛的究竟心要
这七重玄义,从因至果,从理到事,为修行者构建了完整的离相修行体系。在下一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持经功德"的奥义,探求般若修证的殊胜果报。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