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第二十一品。这一品是般若思想精华的进一步提炼,将“离相”的智慧推向言语道断的巅峰。
---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第一章 法音寂默 圣意难思
【引言】
前品己明如来无所说、众生非众生的甚深法义,今品承此绝待之境,更进一步,首指“说法”与“闻法”的终极实相。佛陀将以“无有定法”的究竟开示,粉碎学人心中最后的一丝法执,将般若空慧淬炼得炉火纯青。此章,我们将在“说而未说,闻而未闻”的玄妙之境中,探求那超越一切言语踪迹的圣心。
【原经文】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经文浅释】
一、慧命悲心 叩问未来
此段承接上品之末,构成文义上的连贯。
· “慧命”深观:
· 须菩提尊者至此,己彻见诸法空相,其生命己与般若慧命相应,故称“慧命”。他所关切的,己非一己之悟,而是此法灯能否永传。
·未来之问的现代意义:
· 在信息爆炸、信仰危机的末法时代,众生心垢深重,对此离言绝相的法门,能生起真实不疑的信心吗?此问,问出了所有弘法者的深切忧思。
【原经文】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
【经文浅释】
二、无得之得 菩提实相
须菩提此问,是般若经中石破天惊的一问,首探成佛的奥秘。
· “得”与“无所得”的辩证:
· 从世俗谛看,佛陀确证无上正等正觉,是“有所得”。但从胜义谛看,所证之菩提,本性空寂;能证之智慧,亦无自性。所谓“得”,只是假名,实无所得。
·佛陀印可:“如是,如是”:
· 连用两个“如是”,表示极度肯定、完全赞同。此印可,等于宣布“无所得”才是成佛的真义。一切有所得心,皆是妄想。
·修行关键转折:
· 此句是修行者的试金石。若心中尚存“我要成佛”、“我要开悟”、“我要得道”之念,便是“有所得心”,与般若空性相违。必须“踏破毗卢顶上行”,将“佛”之一字亦扫荡干净,方有少分相应。
【原经文】
“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文浅释】
三、一法不立 是名菩提
佛陀亲自释义,将“无所得”的义理推向极致。
· “无有少法可得”:
· “少法”,即微尘许的法。佛陀明确宣告,于无上菩提,连最微细的“法”都了不可得。这彻底打破了修行人“积累功德法、成就菩提果”的线性思维。
·“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只有在彻底“无有少法可得”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安立“无上正等正觉”的假名。正如唯有“空”才能容“有”,唯有“无所得”才能真正“得”无上菩提。
·现代诠释:
· 这如同一个完美的方程式“0=1”。左边的“0”代表“无有少法可得”的空性;右边的“1”代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圆满建立。唯有当左边彻底归零时,右边的圆满才能真实显现。任何有所得的心,都是在“0”上添加小数点后的数字,反而破坏了等式的完美。
【原经文】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文浅释】
西、平等性智 菩提真谛
佛陀从“无得”切入,开显菩提的另一个核心特质——平等。
· “是法平等”:
· 此“法”指真如法性。在真如面前,万法平等,佛与众生平等,净土与秽土平等,菩提与烦恼平等。因其空性本质,毫无差别。
·“无有高下”:
· 破除一切二元对立。凡夫见山高水低,佛见山水平等。修行若存圣凡、迷悟、垢净之高下想,即是分别,违平等性。
·生活修行运用:
· 在工作中,对待上级不谄媚,对待下属不轻视;在修行中,不羡慕高深境界,不厌弃平凡日用。于一切时、一切处,保任一颗平等无分别的心。
【原经文】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文浅释】
五、无住修善 成佛正因
此句是全经画龙点睛之笔,是“无住生心”最圆满的实践指南。
· 离西相:“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 这是修一切善法的根本心态。离此西相,即是“无住”,即是“空慧”。
·修善法:“修一切善法”
· 这是大悲妙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乃至一切利生事业,皆属“善法”。此是“生心”,是“方便”。
·即得菩提:“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即得”是当下圆成,不待未来。以无住之心修一切善法,当体即是菩提,修行与果位不二。
·大乘精髓:
· 此句彻底打破小乘沉空守寂、大乘初学悲智分离的弊病。真正的菩萨道,是“真空”与“妙有”的无间融合:于炽然利生中,心如虚空;于心如虚空中,炽然利生。
【原经文】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经文浅释】
六、法法皆空 不废假名
佛陀惯用“三句义”,为“善法”作最后的总结,防止学人执着于“善法”之相。
· 破除微细法执:
· 即使是“修一切善法”,若执着善法为实有,便堕入“法我执”,仍是障碍。故须点明“即非善法”。
·圆融中道:
· “是名善法”,在洞悉其性空的同时,不坏缘起,精进修持。如此,方能“终日修善,不见修善之相”,三轮体空,功德如虚空,不可限量。
【本章总结】
本章以六转法轮,层层递进,揭示了“非说所说”的奥义:
1. 慧命悲心:由利他问信,引出下文。
2. 无得之得:破除对“佛果”的执着,圣果亦空。
3. 一法不立:彻法源底,显示菩提的绝对超越性。
4. 平等性智:开显菩提的平等本质,破一切高下分别。
5. 无住修善:指出成佛的唯一正道——悲智双运,空有圆融。
6. 法法皆空:最终扫除对“善法”本身的微细执着,归于中道。
此章将《金刚经》的“离相”主旨发挥到极致:离佛果相,离菩提相,离善法相。最终指引修行者,于无住中生心,于生心中无住,自在游刃于世间与出世间,这便是“非说所说”的无声之大音。
---
(第二章 待续。下章预告:我们将进入第二十一品第二章,深入探讨“无有定法”的活泼妙用,以及“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的终极教诲,完成对一切言教体系的超越与回归。)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金刚经浅释(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