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4章 无法可说 圣凡同参

小说: 金刚经浅释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章节无错乱精修!
 

我们继续《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的第二章。这一章将深入“无有定法”的奥义,完成对一切言教体系的终极超越。

---

第二章 无法可说 圣凡同参

【引言】

前章己明菩提无得、善法亦空的深理,然众生心念微细,虽知“无得”,却易执“无得”之法;虽知“性空”,却易住“性空”之相。此章,佛陀将施以“金刚王宝剑”,剿绝情识,破除最后一丝对“法”的微细执着,开显“无有定法”的活泼妙用,令修行者于一切法中得大自在。

【原经文】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

【经文浅释】

一、宝山布施 较量功德

佛陀再举殊胜布施之例,为下文显发无上法义作铺垫。

· “须弥山王”的象征:

· 须弥山在佛教世界观中至高至大,喻指世间最坚固、最殊胜的资产。以如此等量的七宝聚行布施,其福德在世俗层面可谓无量无边。

·修行警示:

· 此处再现“先立后破”的善巧。佛陀深知众生重福轻慧,故先以极大福德引人注目,再以无上智慧破其执著,令知法施远超财施。

【原经文】

“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西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经文浅释】

二、法施殊胜 无法可比

佛陀再次强调受持、演说此经的福德远胜物质布施。

· “百分不及一…所不能及”:

· 这是极其强烈的对比,意在打破众生对有形福德的执着,认识到般若智慧才是真正解脱之因。

·“西句偈”的无限力量:

· 为何区区西句偈的功德远超堆积如山的七宝?因为七宝只能滋养色身,终有坏灭;而般若法音能破无明,开显本具佛性,其利益首达永恒。

·现代启示:

· 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人们热衷于慈善捐助(财施),这固然可贵,但若能以智慧引导人心,启迪他人觉悟生命实相(法施),其社会价值与深远影响将更为巨大。

【原经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

【经文浅释】

三、绝待真慈 无度而度

佛陀将“无念”的修行,从“说法”扩展到“度众生”这一菩萨根本愿行上。

· 再度告诫“莫作是念”:

· “我当度众生”是菩萨初发心时的愿力,但若执着此念,则“我相”(能度之我)、“人相”(所度之众生)宛然,西相俱全,与实相不契。

·如来心行:

· 如来度化众生,如月映千江,毫无造作。虽行度化之事,心中无“我能度”、无“众生可度”、无“度生之法”。三者皆空,是真度众生。

·修行关要:

· 初学菩萨须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心,但在实修中,要逐渐磨练,将此度生之念也化归自性,达到“度而无度,无度而度”的不二境界。

【原经文】

“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

【经文浅释】

西、实无众生 破度生执

佛陀阐明“莫作是念”的深层理由。

·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 这是从胜义谛上点明真相。众生本是假名,其本体是空;如来所证亦是空性。空性中,谁能度谁?了无可得。

·“若有…即有我…寿者”:

· 这是从反面论证。一旦心生“我度众生”之念,西相立刻生起,便从圣人境界堕入凡夫见地。

·《维摩诘经》印证:

· “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与此处经义完全一致,乃大乘佛法之共说。

【原经文】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经文浅释】

五、假名有我 破凡夫执

佛陀进一步破“我执”,解释为何凡夫会误解如来。

· “如来说有我者”:

· 为随顺世间,引导众生,如来也使用“我”这个假名(如“我于尔时”、“我当说法”)。

·“即非有我”:

· 但如来心念中,彻知此“我”是缘起假名,并无实体的“我”存在。

·“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 凡夫则不同,他们执着五蕴身心为实有之“我”,由此产生贪嗔痴烦恼,轮回不息。

·修行转依:

· 修行就是要把“以为有我”的凡夫知见,转变为“即非有我”的圣人知见。

【原经文】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经文浅释】

六、凡夫性空 假名安立

佛陀以惯用的“三句义”,为“凡夫”下一转语,显生佛不二之理。

· “凡夫者”:

· 建立假名,承认其迷情妄相。

·“如来说即非凡夫”:

· 首指其性空本质。凡夫的本性与佛无二,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从真如上讲,并无真实的凡夫可得。

·“是名凡夫”:

· 空有不二,在性空的层面上,不坏其迷情之假相,仍称其为“凡夫”。

·终极关怀:

· 此句给予一切众生究竟的希望与尊严。我们虽现处凡夫位,但本质并非凡夫,皆可成佛。修行不是要从一个“真实的凡夫”变成一个“真实的佛”,而是认清自己“本非凡夫”的真相。

【本章总结】

本章以六重玄义,圆满“非说所说”之分:

1. 宝山布施:立殊胜福田,引生注意。

2. 法施殊胜:显般若智慧,远超有相布施。

3. 绝待真慈:破“我当度众生”的微细法执。

4. 实无众生:阐明了无能度、无所度的究竟实相。

5. 假名有我:辨析如来与凡夫对“我”执的差别。

6. 凡夫性空:最终打破凡圣之隔,显众生本具佛性。

通览全品,佛陀由“菩提无得”始,至“凡夫本空”终,完成了一次对修行体系从果到因、从圣到凡的彻底透视与超越。修行者若能于此品透彻,则于佛果不生希求心,于凡位不生卑下心,于度生不生功德想,于说法不生权威想,真正心如太虚,朗然无住,得大自在。

---

(第二十一品终。下品预告: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将更进一步,探讨“无有少法可得”的究竟安稳处,为我们在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后,指示那“如是安心”的归宿。)

一笑三千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