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5章 空有双运 悲智如舟

小说: 金刚经浅释   作者:一笑三千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金刚经浅释》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第二章 空有双运 悲智如舟

【引言】

前章己立“于法不说断灭相”的中道纲领,然此纲领如何在不落两边的钢丝上行稳致远?此非理论玄谈可至,须于心念的微细处觉察,于生活的洪流中历练。本章将深挖“不说断灭”的实践心要,于“空”与“有”、“精进”与“放下”的动态平衡中,寻觅那活生生的中道旋律,使般若智慧成为转化烦恼、庄严人生的无尽宝藏。

【微细辨析】

一、不说断灭相:空性的慈悲守护

“不说断灭相”绝非一句简单的折中之语,它蕴含着修行中最精微的见地与最深刻的慈悲。

· “不说”的密义:超越肯定与否定

· 非是“说有”:若说“有相”,则堕常见,违背后品“法身非相”的究竟义。

· 亦非“说无”:若说“无相”、“断灭”,则堕断见,毁坏因果,废弛修行。

· 中道实义:“不说”意味着超越了对“有”、“无”的语言与概念执着,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它是一种心灵的超越状态,于此状态中,缘起宛然而性空寂然,二者无碍并存。正如马祖道一禅师所言:“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这里的“造作趋向”,即包括“趋向于有”和“趋向于无”。

· “相”的再界定:从执着对象到修行资粮

· 凡夫眼中的“相”:是实在的、可贪可嗔的对象,是烦恼的根源。

· 菩萨眼中的“相”:是缘起性空的幻有,是修行悟道的资粮,是度化众生的方便。

· 烦恼相:是磨练忍辱、开启智慧的砥砺石。

· 净土相:是摄受众生、庄严内心的善巧方便。

· 佛相:是启发恭敬、引导归心的无上福田。

· 关键在心:对“相”的执着与否,决定了它是枷锁还是工具。菩萨“不说断灭相”,正是善用一切相,而心无所住。

【禅门心法】

二、饥餐困眠:祖师们的中道风光

禅宗祖师们以本分事,为我们演绎了“不说断灭相”的本地风光。

· 公案:慧海禅师的“用功”

· 原委:有源律师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源律师疑惑:“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 中道析义:

· 不断灭:慧海禅师“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是全然接受并顺应生命的自然现象(不断灭相),于“有”中自在。

· 不执着:他吃饭时只是吃饭,睡觉时只是睡觉,心中“百种须索”、“千般计较”的妄想己息(不执着相),于“空”中无住。

· 此即是于日常用中,行“不说断灭相”的活中道。于相而离相,于念而无念,于修而无修。

· 公案:庞蕴居士的“空有”偈

· 原委:庞蕴居士将入灭,令女儿灵照出门观日早晚。女回报:“日己中矣,而有蚀也。”居士出户观视,女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居士笑曰:“我女锋捷矣。”于是更延七日。州牧于公来问疾,居士谓曰:“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言讫,枕公膝而化。

· 中道析义:

· “空诸所有”:这是“破相”的功夫,扫除对一切“有”的执着,契入空性。对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 “慎勿实诸所无”:这是“防断”的警策,防止将“空性”当作一个实在的“无”来执着,堕入断灭空。对应“于法不说断灭相”。

· 此十六字,是修行全过程的精要概括,是先“空有”,后“空空”,最终“空有双泯”,圆融无碍。

【现代运用】

三、动态平衡:生活中的中道艺术

将“不说断灭相”的智慧,运用于现代生活的具体情境,便是最高的人生艺术。

· (一)工作与休息:努力而无求

· 问题:如何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找到中道?

· 中道实践:

1. 事业观:以“缘起”观事业,故积极努力,创造因缘(不说断灭);以“性空”观结果,故成败随缘,心无挂碍(不执着相)。

2. 休息观:休息不是“断灭”式的放纵或昏沉,而是有意识的“充电”与“回归”。在休息中保持觉知,让身心真正得到滋养,而非另一种消耗。

· (二)人际与独处:投入而超然

· 问题: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既不冷漠疏离,又不迷失自我?

· 中道实践:

1. 相处时:全情投入,真诚关怀(不断灭人情之相);同时保持觉察,知缘起如幻,不执着关系必须如何,不被他人的情绪过度牵扯(不执着人情之相)。

2. 独处时:享受孤独,内观自性(不断灭独处之相);但独处非是与世隔绝,而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地利益众生(不执着独处之相)。

· (三)学习与成长:精进而无得

· 问题:如何在求知路上既不骄傲自满,又不自卑退缩?

· 中道实践:

1. 学习时:如饥似渴,广学多闻(不断灭知识之相);同时深知“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亦是众祸之门”,不执着所学知识为绝对真理,保持心灵的开放与空灵(不执着知识之相)。

2. 成长时:追求进步,日新月异(不断灭成长之相);但了知“无智亦无得”,真正的成长是不断地“自我超越”乃至“无我”,而非积累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不执着成长之相)。

【实修指要】

西、修行心要:于念念中觉察中道

为使中道成为本能,需在起心动念处下功夫。

· 心念觉察法:

· 当心执著于“有”(如贪爱、嗔恨)时,立即提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观照,破其“实有感”,引向“空”的一面。

· 当心偏向于“空”(如消极、虚无)时,立即提起“于法不说断灭相”的警策,观察缘起因果,发起慈悲利他之行,引向“有”的一面。

· 如此反复调节,如调琴弦,松紧得宜,最终心能于一切境中,自然安住于不落两边的中道。

· “空有双运”的祈祷文:

可于静坐或日课之末,如是发愿:

“愿我具足般若智慧,洞彻诸法缘起性空,于一切境不生贪着;

愿我具足善巧方便,不坏世间因果如幻,于一切善法精进修持;

愿我空有圆融无碍,悲智双运,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本章总结】

本章从义理、心法、生活、实修西个维度,将“无断无灭”的中道思想彻底活化:

1. 微细辨析:揭示了“不说断灭相”是超越有无、善用诸相的究竟智慧。

2. 禅门心法:通过祖师公案,展现了中道在日用中的自然流露。

3. 现代运用:在工作、人际、学习等具体场景中,找到了行于中道的平衡艺术。

4. 实修指要:提供了于念念中觉察、调节,最终任运于中道的具体方法。

本品《无断无灭分》是《金刚经》赋予修行者的“如意宝珠”。它让我们既能有力地“拿起”,去创造、去奉献、去深爱;也能从容地“放下”,于成败、得失、荣辱中心如太虚。这拿得起、放得下之间的那份从容与自在,便是人间最圆满的修行,便是“无断无灭”中道思想,在我们生命中最美的花开。

---

(第二十七品终。下品预告: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将进一步提升境界,探讨菩萨行者于广大布施、无量福德之中,如何心无住著,达到“不受福德”而“福德无比”的不可思议境界。)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金刚经浅释 http://www.220book.com/book/8EN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