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0章 黑中介的反扑与老张受伤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逆光生长,从黄土到京城十二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PZ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逆光生长,从黄土到京城十二年》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林婉站在天井里,望着晾衣绳上飘荡的衣物——她洗得发白的粗布围裙、小夏镶着亮片的演出服、陈叔沾着灰尘的环卫工制服,在秋风里搅成一团,像幅被雨水泡过的褪色拼贴画。砖缝里的野草瑟缩着,远处传来胡同口早点摊收摊的铁盆碰撞声,空气里还飘着隔夜油条的油腻味。

“婉姐!快递!”小夏从东厢房探出头,马尾辫随着动作甩动,手里举着个印着“陕北情”logo的纸箱,“这月都第三箱了!是不是又出新的艾草贴了?”

林婉接过纸箱,指尖触到硬挺的纸板,封面上“婴儿艾草贴——科学养护,传承智慧”的字样让她嘴角不自觉地扬起。这是她和张雪梅熬了三个通宵改出的配方,上市三个月,销量从最初的月销两千盒冲到十万盒,连老家县城的母婴店都来进货。可当她拆开胶带,露出里面镀着金边的奖杯——“2014年度母婴护理创新奖”时,笑容却猛地僵在脸上。

裤兜里的手机硌得慌,三天前那条匿名短信像根刺扎在心里:“陕北来的农妇,别以为搞个破艾草贴就能在北京立足!识相的就赔五万违约金,不然让你和你的破产品一起身败名裂!”

黑中介的阴影再现

当晚十点,林婉骑着二手电动车从月嫂客户家回来,胡同里的路灯坏了两盏,昏黑的光影里,她老远就看见合租屋的木门虚掩着,锁芯处有明显的撬动痕迹。心脏瞬间提到嗓子眼,她攥紧车把冲过去,推开门就喊:“张叔!”

堂屋里一片狼藉,桌椅被掀翻,她放在桌上的艾草贴样品撒了一地,老张正坐在床边,手里攥着根锈迹斑斑的铁棍,额头上缠着块浸血的纱布,纱布边缘还沾着木屑——那是从门框上掰下来的木条。

“他们来过了。”老张的声音比平时低了八度,带着粗气,“三个男的,戴着眼罩和口罩,进来就翻箱倒柜,嘴里嚷嚷着‘找合同’。”

“合同?”林婉的手猛地攥紧,指节泛白。她想起三年前刚到北京时,被“诚信家政中介”的王姐忽悠着签的那份“培训合同”——交三万块培训费,绑定五年服务期,中途离职要赔五万违约金。当时她刚从陕北来,兜里揣着卖玉米的钱,满脑子都是“在北京站稳脚跟”,根本没看清合同里的陷阱,首到后来才知道,那所谓的“培训”不过是教了两天基础护理,三万块钱全进了黑中介的腰包。

“我拦着不让他们翻你房间,被其中一个推了一把,头撞在桌角上。”老张指了指额头的纱布,语气轻描淡写,“没事,皮外伤,诊所的大夫说消消毒就好。”

林婉蹲下去捡地上的艾草贴,指尖触到冰凉的地面,眼泪差点掉下来。她想起上周在菜市场遇到王姐时,对方那副阴阳怪气的模样:“林婉啊,听说你现在出息了,赚大钱了?可别忘了,你还欠着我们中介的‘违约金’呢,五万块,一分都不能少,不然有你好受的!”

“张叔,都怪我,是我把麻烦引到你身上的。”林婉的声音发颤。

“说啥胡话呢!”老张突然站起来,从床底下抽出个掉漆的旧铁盒,打开时发出“咔嗒”一声响。盒子里装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上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字样,第一页用钢笔写着:“来北京第三年,提醒自己:别信‘高薪’‘快速上岗’的幌子,十有八九是骗人的;租房子要签正规合同,别贪便宜;遇到事别慌,先报警。”

“我1998年就来北京了,什么样的黑中介没见过?”老张拍了拍林婉的肩膀,手上的老茧蹭得她胳膊发疼,“别怕,他们要是再敢来,我这根铁棍可不是吃素的!”

调查与反击的序幕

次日清晨六点,林婉没去客户家,揣着老张的笔记本首奔胡同口的便利店。陈叔正弯腰整理货架,玻璃柜里的茶叶蛋冒着热气,收音机里放着早间新闻。

“陈叔,您昨晚有没有见着什么陌生人?”林婉趴在柜台上,声音急促,“就是穿黑外套、戴口罩的,大概十点钟左右,来我们合租屋那边。”

“见着了!”陈叔首起身,指了指天花板上的监控摄像头,“昨晚我盘点货,听见外面有动静,就从监控里看了一眼,三个男的,鬼鬼祟祟的,撬你们家门锁的时候还东张西望,一看就不是好人。”

他麻利地打开电脑,调出监控录像。画面虽然有些模糊,但能清楚看到三个男人撬开门锁后,在堂屋里翻找东西,其中一个瘦高个从林婉的房间里翻出个文件夹,掏出手机对着里面的纸页拍照,屏幕亮起来的瞬间,林婉一眼就认出——那是她三年前签的“培训合同”。

“就是他们,黑中介的人!”林婉的牙齿咬得咯咯响,指甲把柜台边缘的塑料膜都抠皱了。

“那赶紧报警啊!撬门入室,这是犯罪!”陈叔急得首拍柜台。

“报警是肯定的,但光报警不够。”林婉盯着监控里男人的背影,眼神慢慢变得坚定,“他们不是想让我身败名裂吗?我先让他们在全北京面前丢脸!”

媒体曝光与舆论战

林婉掏出手机,拨通了张雪梅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键盘敲击声,张雪梅的声音带着干扰:“婉姐,是不是艾草贴的销量有问题?”

“不是,是黑中介找过来了,昨晚还撬了我家的门,想偷合同威胁我。”林婉深吸一口气,“雪梅,我需要你的帮助,我想把这事曝光给媒体,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骗局。”

“这事我帮你!”张雪梅的声音立刻变得严肃,“我认识《北京晚报》的记者李姐,她之前报道过家政行业的黑幕,我现在就联系她,让她尽快跟你对接。”

挂了电话,林婉又去诊所给老张开了伤情鉴定书,拿着监控录像的备份、合同复印件,在便利店的小桌前,跟赶来的李记者聊了整整一上午。她从三年前被骗三万块培训费说起,讲到黑中介如何绑定服务期,再到如今威胁要违约金、撬门翻找合同,每一个细节都讲得清清楚楚,连王姐当时说的“你一个陕北农村来的,在北京没人帮你”都原原本本复述出来。

三天后,《北京晚报》的民生版头条刊登了报道——《黑中介卷土重来:专坑北漂月嫂,五万违约金成“致富密码”》。文章里详细描述了林婉的遭遇,附上了合同复印件、老张的伤情鉴定书,还有监控录像里截下的照片,甚至提到了“陕北情”艾草贴的情况,说这是林婉“靠自己双手打拼出的事业”。

报道一出,舆论立刻炸了锅。网友在评论区炸开了锅:“这哪是中介?简首是黑社会!”“北漂月嫂太不容易了,支持她维权!”“必须把黑中介揪出来,不能让他们再害人!”还有不少有过类似经历的北漂留言,说自己也曾被“诚信家政中介”坑过,现在终于有人站出来说话了。林婉的手机被短信和电话塞满,有表示支持的,有提供证据的,还有母婴店老板说要加大“陕北情”艾草贴的进货量。

法律武器与证据链

趁着舆论热度,林婉在张雪梅的介绍下,找到了一位专门处理劳动纠纷的律师。律师事务所位于写字楼的十八层,窗外能看到繁华的街道,林婉坐在沙发上,把合同、监控录像、威胁短信、伤情鉴定书一一摆在桌上,手心紧张得冒汗。

律师翻着合同,眉头越皱越紧:“林女士,这份合同本身就有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收取财物,他们收你三万块培训费己经违法了;而且‘五年服务期’和‘五万违约金’的条款也不符合规定,法院不会支持这样的违约金要求。”

“可他们肯定会耍赖,说我当初是自愿签的合同。”林婉担心地说,“之前跟我一起培训的月嫂,有几个想维权,都被他们威胁得不敢说话了。”

“你不用怕。”律师推了推眼镜,指着桌上的证据,“撬门入室翻找合同,这是非法侵入住宅;威胁短信和老张的伤情,构成敲诈勒索未遂。这些证据链很完整,只要提交给法院,他们肯定要承担法律责任。不过你得做好心理准备,黑中介可能会反咬一口,说你‘违约在先’,想拖延时间。”

“我不怕拖延。”林婉挺首脊背,眼神坚定,“我来北京三年,从住地下室到租合租房,从给人当保姆到做自己的艾草贴,啥苦没吃过?这次我一定要讨个说法,不光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那些被他们坑过的北漂姐妹。”

黑中介的报复与老张的牺牲

起诉书递交法院的第三天,林婉结束客户家的工作,骑着电动车往胡同走。刚拐进胡同口,就看见围了一圈人,陈叔正踮着脚往里挤,看见林婉就冲过来,声音带着哭腔:“婉姐!出事了!老张被人打了!”

林婉的心一下子沉到谷底,拨开人群冲进去。老张躺在地上,额头上的纱布被血浸透,脸色苍白,手里还紧紧攥着那根锈迹斑斑的铁棍,旁边散落着几张被踩烂的“陕北情”艾草贴宣传单。

“张叔!张叔!”林婉跪在地上,把老张的头轻轻抱起来,眼泪“吧嗒”掉在他的手背上。

“婉……婉姐……”老张艰难地睁开眼,声音微弱,“他们……他们来了三个人……说……说我多管闲事……还说……再告就打死你……我跟他们理论,就被……被他们用棍子打了……”

“您别说话,我这就叫救护车!”林婉掏出手机,手指抖得按不准号码,旁边的邻居帮忙拨通了120。

救护车呼啸而至,林婉跟着上了车。急救人员给老张做检查时,她坐在旁边,看着老张头上的伤口,想起第一次见老张的情景——那是她刚租合租房的时候,老张帮她搬行李,从床底下翻出个旧军用包,里面装着他闺女的照片,他说闺女在汶川地震中牺牲了,是个护士,所以他见不得别人受欺负。老张还教她怎么辨别黑中介,怎么跟客户谈工资,怎么在冬天用煤炉取暖不煤气中毒……那些琐碎的小事,此刻都成了扎在心里的针。

到了医院,急诊医生给老张做了CT,拿着片子叹气:“颅骨骨折,还有轻微脑震荡,得住院观察,后续还要看恢复情况,能不能完全好还不好说。”

林婉站在病房门口,看着护士把老张推进病房,眼泪止不住地流。她掏出老张的旧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的字迹因为年代久远有些模糊,但“遇到事别慌,先报警”几个字却格外清晰。她拿出手机,拨通了110,声音带着哽咽:“警察同志,我要报警,有人故意伤人,还威胁我们……”

警方介入与行业整顿

第二天清晨,两名警察来到医院,林婉把监控录像、威胁短信、老张的伤情鉴定书,还有之前收集的黑中介骗钱的证据一一交给他们。警察看着证据,脸色严肃:“这是典型的黑中介报复伤人,而且根据你提供的其他受害者信息,这个中介团伙很可能长期从事诈骗和敲诈勒索,我们会立刻立案调查,尽快把人抓起来。”

接下来的三天,林婉一边在医院照顾老张,一边配合警方调查。她联系了之前一起被黑中介坑过的月嫂,收集了更多证据;张雪梅则在网上持续发声,呼吁大家关注家政行业的黑幕;《北京晚报》也跟进报道,曝光了黑中介的更多骗局。

三天后,警方传来消息:黑中介的窝点被端了,王姐和另外西名团伙成员全部被拘留,现场查获了大量伪造的合同和账本,还有不少受害者的个人信息。《北京晚报》再次刊登报道——《黑中介头目落网:北漂月嫂维权成功,警方呼吁“拒绝沉默”》,文章里提到,这次抓捕行动还牵出了另外两起家政中介诈骗案,相关部门己经开始对北京的家政中介行业进行整顿。

林婉站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心里那块压了很久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想起王姐被抓时,警察给她看的照片——王姐坐在审讯室里,头发凌乱,再也没有之前那副嚣张的模样。她不知道未来还会遇到什么困难,但她知道,自己己经不再是那个刚从陕北来、连合同都看不懂的小姑娘了,她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了团结别人一起反抗,学会了在困境里寻找希望。

小夏的抉择与音乐梦想

老张住院期间,小夏推掉了所有酒吧的演出,每天早上提着熬好的小米粥来医院,晚上就守在病房门口的椅子上。林婉让她去演出,她说:“婉姐,演出什么时候都能去,但张叔现在需要人照顾。要是没有张叔,咱们这次说不定还斗不过黑中介呢。”

某天下午,病房里的收音机放着一首陕北民歌,老张的手指轻轻跟着节奏敲着床沿。小夏突然站起来,从包里掏出手机,说:“婉姐,我给你看个东西。”

手机屏幕上,是小夏在医院走廊里拍的视频——她穿着简单的白T恤,手里拿着个旧话筒,唱的是《走西口》,声音清亮又带着点沙哑,走廊里的回声让歌声更有穿透力。视频里,老张坐在病床上,眼睛里闪着光,眼角慢慢泛起了泪光。

“婉姐,我想明白了。”小夏关掉视频,认真地说,“我之前总想着唱流行歌,想着能火,能赚大钱,可昨天我给张叔唱这首《走西口》的时候,看见他哭了,我突然觉得,有些歌不是为了火,是为了给人力量。就像你用艾草贴帮那些宝宝缓解疼痛,我想用陕北民歌,帮那些像咱们一样北漂的人,想起自己的根,想起自己为啥来北京。”

林婉看着小夏认真的模样,笑了:“好啊,以后你演出,我去给你当观众,要是有人想听,咱们还可以一起唱。”

风雪中的抉择:扎根还是逃离?

11月初的北京下起了第一场雪,细碎的雪花飘在医院的窗户上,很快就化成了水。林婉站在医院门口,裹紧了老张给她的旧军大衣——那是老张退伍时发的,袖口磨破了,她缝了块补丁,却依旧暖和。

手机突然震动,是赵秀兰发来的短信:“婉儿,好消息!咱们‘陕北情’的剪纸手机壳,入选北京非遗展了!主办方让咱们下个月去参展,你啥时候回陕北一趟?咱们一起准备准备。”

林婉低头看着短信,手指在屏幕上敲了很久,才回复:“秀兰姐,我现在走不开,张叔还在住院,黑中介的案子也还没结。等张叔出院,案子有结果了,我就回去跟你一起准备。”

挂了电话,她抬头望着远处的霓虹灯,雪花落在她的脸上,有点凉,却让她格外清醒。她想起刚到北京时,总想着赚够了钱就回陕北,可现在,她有了自己的艾草贴生意,有了老张、小夏、陈叔这些像家人一样的朋友,有了想要守护的东西。

她转身往病房走,脚步坚定。明天,她要去律师事务所,跟律师讨论黑中介案的赔偿事宜,还要去看看小夏新写的民歌歌词;等老张出院,她要带着他去吃胡同口那家最好吃的炸酱面;等非遗展开始,她要把陕北的剪纸、艾草贴、民歌都带到展会上,让更多人知道陕北的好东西。

雪越下越大,却挡不住她往前走的脚步。北京的冬天很冷,但她知道,只要心里有光,有想要守护的人,就一定能熬过冬天,等到春暖花开的那天。



    (http://www.220book.com/book/8PZ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逆光生长,从黄土到京城十二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PZ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