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4章 :行业整顿的暗战与黎明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逆光生长,从黄土到京城十二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PZ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北京·朝阳区·某五星级酒店宴会厅·2015年秋

林婉站在后台,指尖反复着胸前的工牌。塑料边缘己被磨得光滑,上面“母婴护理行业改革推动者”的字样,是她用三年时间从“被骗月嫂”熬出来的勋章,此刻却像块烧红的铁,烫得胸口发紧。

“婉姐,你手在抖。”小夏抱着吉他凑过来,声音发颤,琴箱上贴着的陕北剪纸都跟着晃,“今天台下有文化局领导,还有好几十家媒体……还有后排那几个,不就是之前堵咱们的黑中介吗?”

林婉深吸一口气,将工牌按在胸口,压下翻涌的情绪:“我不是紧张,是在等。等他们知道,这三年欠我的、欠所有月嫂的,该还了。”她撩开幕布一角,目光扫过台下——三百个座位座无虚席,最后一排三个穿黑夹克的男人正盯着后台,眼神阴鸷得像陕北冬天的寒风。

一周前,林婉在合租屋的门缝里捡到封烫金邀请函,落款是“华韵文化关联企业——全国母婴护理行业峰会组委会”。小夏拿着邀请函翻来覆去看,手指都捏皱了纸边:“婉姐,这肯定是陷阱!上次他们联合黑中介,差点把咱们的‘黑名单’系统搞瘫痪,现在怎么会请你去演讲?”

林婉把邀请函平摊在桌上,指尖划过“特邀演讲嘉宾”几个字,想起老张临走前塞给她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三条“北漂生存法则”:第一条,遇到“鸿门宴”别慌,先查对方底细;第二条,别单打独斗,带上“盟友”;第三条,你的底气从来不是场面给的,是手里的证据给的。

她打开电脑,调出张博士帮忙查的资料——华韵文化最近因“虚假宣传母婴服务”被约谈,这次峰会是想“洗白”形象。“正好,”林婉敲了敲键盘,“他们要场面,我们要平台,‘黑中介黑名单’要推广到全国,就得借这个机会。”

当晚,她联系了文化局的王科长,又让陈叔带着几个月嫂姐妹在酒店附近待命,甚至请张雪梅帮忙协调了媒体——她要让这场“鸿门宴”,变成黑中介的“审判场”。

峰会前夜,林婉在酒店房间修改演讲稿,桌上摊着泛黄的笔记本,里面记满了月嫂们的遭遇。突然,门铃响了,门外传来低沉的男声:“林女士,我是主办方工作人员,来核对明天的演讲流程。”

林婉攥紧笔记本,从抽屉里摸出提前录好音的手机,走到门边:“麻烦出示下工作证。”门外沉默几秒,随后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抱歉,忘带了,您开门我跟您说清楚。”

她透过猫眼,见男人穿深色西装,手里捏着份文件,眼神却躲躲闪闪。林婉心里有了数,拉开门:“进来说吧。”男人刚迈进门,反手就关上了门,突然从文件袋里掏出把匕首,抵在她胸口:“把‘黑名单’的数据库删了,不然今天就让你走不出这房间。”

林婉没慌,反而冷笑一声,举起手里的手机:“你刚才说的话,还有你掏匕首的样子,我都录下来了。对了,我报警的时候,还顺便说了你的体貌特征——你猜,楼下的警察多久能上来?”

男人的脸瞬间白了,匕首抖了抖。林婉趁机推开他的手:“现在走,还能少判几年。”男人愣了愣,转身撞开房门,跌跌撞撞地跑了。林婉靠在门上,摸出笔记本,指尖在“北漂不是孤军奋战”那行字上停了很久——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次日下午,峰会准时开始。林婉穿着洗得发白的衬衫,手里攥着笔记本,一步步走上演讲台。台下的掌声稀稀拉拉,最后一排的黑中介们交头接耳,有人还对着她比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各位同仁,今天我不想聊行业前景,想聊‘信任’。”林婉拿起话筒,声音清亮得穿透了宴会厅的嘈杂,“三年前,我从陕北来北京,想当月嫂挣钱给娃治病,却被黑中介骗了三万块,签了份‘五年不能辞职’的霸王合同。他们扣我身份证,逼我接超负荷的单,还说‘北漂的命不值钱’。”

台下突然静了,有人掏出手机录像,文化局的王科长皱着眉,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林婉继续说:“首到我遇到陈叔——他帮我要回了身份证;遇到小夏——她用吉他弹陕北民歌,陪我熬过最难的夜;遇到张博士——他帮我建了‘黑中介黑名单’。”

她抬手按下遥控器,大屏幕突然亮起,黑中介伪造的资质证书、月嫂们的投诉录音、王姐在警局的认罪视频一一播放。“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遭遇,是上百个北漂月嫂的噩梦。”林婉的声音有些发颤,却更有力量,“而现在,我们把这些证据整理成了‘黑名单’,目前己经收录了北京128家黑中介的信息。”

“你凭什么定‘黑名单’?”最后一排的黑中介突然站起来,拍着桌子喊,“你一个陕北农妇,也配管行业的事?”

林婉盯着他,一字一句地说:“凭我手里有327份受害者证词,凭文化局给我的‘行业监督’授权,凭台下所有想找靠谱月嫂的雇主,凭所有想有尊严工作的同行!”她再次按下遥控器,大屏幕切换成“全国黑中介查询系统”的界面,红色的“128”变成了“302”——那是张雪梅连夜帮她补充的全国数据。

“从今天起,任何人只要扫这个二维码,就能查到全国的黑中介信息。”林婉举起手机,展示出屏幕上的二维码,“我们不要‘行业潜规则’,我们要的是‘诚信’——这才是母婴行业该有的样子!”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媒体记者们挤到台前拍照,王科长带头鼓起了掌。黑中介们的脸涨成了猪肝色,有人气得摔了杯子。

演讲刚结束,林婉刚走下讲台,三个黑中介突然冲了上来。为首的男人手里举着个玻璃瓶,嘶吼着:“你毁我们的生意,我让你死!”

“婉姐小心!”小夏抱着吉他冲过来,一把推开林婉。玻璃瓶“哐当”砸在演讲台上,深褐色的液体溅出来,志在虹途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落在地毯上滋滋冒烟——是硫酸。

现场瞬间乱了,有人尖叫着往外跑,有人掏出手机报警。林婉爬起来,不顾手上沾到的酸液,冲上去抓住那个男人的胳膊:“你以为这样就能吓住我们?告诉你,只要还有一个月嫂被欺负,我就不会停!”

保安很快冲进来,按住了三个黑中介。警察赶到时,男人还在挣扎:“她断我们的活路,我们也不让她好过!”林婉看着被押走的黑中介,擦了擦脸上的冷汗,突然笑了——他们急了,说明“黑名单”真的戳中了他们的软肋。

王科长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林女士,你做得好。这些人我们盯了很久,今天终于有证据抓他们了。”林婉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笔记本,封面被酸液烧出了个小洞,却更坚定了——这一仗,他们赢了。

峰会结束后,张雪梅找到林婉,手里拿着份彩色的计划书:“林姐,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把‘黑名单’和陕北文化结合起来?”

“陕北文化?”林婉愣了愣,接过计划书。上面画着艾草灸、剪纸、民歌的图案,旁边写着“诚信文化推广计划”。

“对,”张雪梅指着图案说,“陕北人最讲诚信,艾草灸要真材实料,剪纸要手工剪,民歌要用心唱——这些都是‘诚信’的根。咱们办个‘诚信文化展’,把‘黑名单’的案例放进去,让大家知道,诚信不仅是行业规则,更是文化底色。”

林婉看着计划书上的“全国巡展”字样,眼睛突然亮了。她想起老家的奶奶常说,做人要像艾草一样,实实在在,不掺假。“这个主意好!”她握住张雪梅的手,“但我们缺资金,也缺场地……”

“资金我来想办法。”张雪梅笑着说,“我认识个做传统文化保护的企业家,他肯定愿意支持。场地的话,798艺术区有个展厅,我去谈!”

林婉看着眼前的姑娘,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北漂这三年,她遇到了太多好人,这些人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

那天晚上,林婉和小夏坐在合租屋的天井里,望着满天的星星。小夏抱着吉他,轻轻弹着陕北的民歌,琴声飘在微凉的空气里。

“婉姐,你说‘诚信文化展’能成吗?”小夏停下吉他,小声问,“我总怕,咱们斗不过那些利益集团。”

林婉捡起片落在地上的梧桐叶,擦了擦上面的灰尘:“你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去养老院,给老人们唱民歌吗?有个奶奶说,她想家了,听到咱们的歌就像回到了陕北。”她顿了顿,继续说,“文化这东西,看着软,其实最有力量。‘黑名单’是现代的武器,陕北文化是咱们的根,根扎得深,武器才更有力。”

她掏出手机,翻出张博士发来的视频——画面里,几个陕北的孩子在剪“诚信”字样的剪纸,脸上满是认真。“你看,”林婉把手机递给小夏,“这就是希望。咱们做的不只是行业改革,更是在守护这些好东西,不让它们被利益污染。”

小夏看着视频,眼泪掉在手背上。她拿起吉他,重新弹起那首陕北民歌,歌声比之前更响亮,更坚定。林婉跟着轻轻唱起来,天井里的星星,仿佛也跟着亮了几分。

用“文化”对抗“利益集团”

一周后,“诚信文化展”在798艺术区开幕。展厅门口挂着陕北剪纸做的横幅,上面写着“以诚为根,以信为本”。

展览分三个区域:“黑名单”展区里,玻璃展柜里放着黑中介伪造的合同、月嫂们的血泪日记,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受害者的采访;“陕北文化”展区里,摆着晒干的艾草、手工剪纸、陕北民歌的乐谱,还有个小舞台,小夏每天都在这儿弹唱民歌;“诚信互动”展区里,有面巨大的“诚信承诺墙”,来参观的人都能写下自己的诚信宣言。

开幕当天,展厅里挤满了人。有来了解母婴行业的雇主,有来支持的月嫂姐妹,还有不少媒体记者。文化局的王科长站在“诚信承诺墙”前,对着镜头说:“林婉女士用‘黑名单’打击黑中介,用陕北文化传递诚信,这不仅是母婴行业的榜样,更是整个社会诚信建设的缩影。”

媒体报道的标题格外醒目:“从被骗月嫂到行业改革者,林婉用三年改写北漂命运”“诚信文化展受热捧,陕北传统与现代治理碰撞火花”。那些曾经嘲笑她的人,此刻都沉默了;那些支持她的人,都在为她鼓掌。

风雪中的新生:北漂的终极胜利

展览结束那天,北京下起了入冬的第一场雪。林婉站在798艺术区的门口,裹紧了老张给的旧军大衣——这件大衣陪她熬过了三个冬天,袖口磨破了,却依旧暖和。

小夏跑过来,手里拿着张照片:“婉姐,你看,这是咱们和月嫂姐妹们的合影!”照片里,大家都笑着,脸上带着雪粒子,却比阳光还灿烂。林婉接过照片,摸了摸口袋里的工牌,突然觉得心里很踏实。

她想起三年前刚到北京时,站在火车站的广场上,不知道未来在哪里;想起被黑中介欺负时,躲在出租屋里哭,觉得自己撑不下去;想起第一次建“黑名单”时,大家都说她不自量力。可现在,她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有尊严,更帮了很多像她一样的人。

手机响了,是文化局的王科长:“林女士,下周来局里一趟,咱们聊聊‘诚信文化展’全国巡展的事。”林婉笑着答应,挂了电话,抬头望向远处的霓虹灯——雪落在灯上,折射出温暖的光。

她不知道未来还会遇到多少困难,但她知道,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她的“新家”里,有小夏的吉他声,有陈叔的关心,有张雪梅的支持,还有无数个相信诚信的人。

风雪中,林婉裹紧大衣,迈开脚步往前走。她的身后,是三年的艰辛;她的前方,是充满希望的新生。北漂这条路,她走得很难,却走得很值——因为她不仅守护了自己的尊严,更守护了无数人的希望。

而明天,又将是新的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8PZ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逆光生长,从黄土到京城十二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8PZ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